第九章 班主任 教学目标: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班主任的素质,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课时:4 参考数日:《教育学》杨兆山P365 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各项活动主要以“班”为单位进行。为 了使每个班的教育教学和各班活动能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协调全般各任课教师 的教育影响,取得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使其形成合力发挥最大作用,全面、正确、及 时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措施,客观上需要有一名教育对一个班级全 面负责,这名教师就是班主任。班级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和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 力量。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能否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能否落实,作 用十分重要。 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班主任是国家和学校的代言人,一个学 校的教育质量归根结底是由各班的教育质量决定的,而各班的教育质量如何,尤其是在学生 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个性品质等方面,班主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哦啊应 该认真挑选和配备班主任。每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应当争取做一 名优秀的班主任。 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看,学 生在校期间,是接受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形成思想品德的最佳时期。因此,班级是一 个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各科任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各有侧重,如何把这些教育影响 统一起米,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则依赖于班主任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一)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通过学校全部活动中的各种影响进行的,班主任在这方 面要进行的具体工作,是调节各种教育因素,统一教育影响,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对本班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负责评定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 (二)教育学生学好功课,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班主任要围绕教学工作这个中心任务,开展思想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在 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创造条件。 (三)加强体育卫生保健工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主动跟体育老师、校医联系和配合,组织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 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生活管理和卫生管理。同时要加强同各科教师的联系,减轻学生的负 担,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指导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团、队、班委会的工作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帮助和指导团、队、班委会工作, 指定工作计划,开展好各项活动。通过开展校内外活动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加强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审美教育。 (五.)领导和组织本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服务性劳动: 教育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端正劳动态度,爱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六)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 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缺乏明确的意识性和目的性,有些影响是积极的,有些影响则 是消极的。教育影响只有正确和一致连贯,才能真正起作用。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连接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使家庭、社会与学校相互配合,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班主任不同于普通的任课教师,在想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班主任还担负着对学生的德、 智、体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的职责,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骨干,更应该是一 名教育专家,班主任应该具有比一般教师更为全面的素养。一般来说,具备以下儿方面的基 本素质的人才适合做班主任。 (一)热爱事业、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这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先决条件。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富有高度创造性 的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源泉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和强迫,不是来自于物质待遇的诱惑, 而是来自于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深切热爱,来自于班主任对“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热切 渴望。热爱教育事业,这是班主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富有成效工作的源泉。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热爱事业直接体现为热爱学生。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不可分 划的统一体。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班主任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它不会自发产生, 而是自觉形成的。它是在教育实践中,由班主任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 尚的教育情操,它比母爱更伟大,比友爱更纯洁,更持久。列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 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 但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将是一名完美的教 师。”可见,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是统一的。 (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首先是某一门学科的教学骨干,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必要前提。班主任只 有精于教学,才能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才能有效开 展班主任工作。此外,班主任还要通晓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育理论不仅是教育 实践的总结,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理论 的学习,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同时,也要注意积累教育经验,期待教育经验的升华。 (三)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班主任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典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对 学生品德的影响,体现在平时工作的点滴之中。因此,班主任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品德, 饱满的工作热情,永不止息的进取精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这样才能在学生 中树立崇高威信,才能对学生施加强有力的积极影响。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仅在于他的学识,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政治水平、道德威 望和品格,只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才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决 定作用。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注意在各个方面为学生作出良好的示 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同时,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事业,要求班主任具有无 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把自己的精力和爱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四)精通业务,兴趣广泛 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教学。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班主任必须精通自己所 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广泛涉猎邻近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 2
学习积极性。班主任业务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工作的效率和在学生中的威信。马 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为 此,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我要求,要做到厚积薄发,专博相济,这样才能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赢得他们的信任。 班主任的任务不仅是搞好教学,还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精 通教学,还应该具有广泛的兴趣,要具有某项特长。一般来说,性格活泼开朗、兴趣广泛、 多才多艺的班主任,与学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易于和学生沟通,便于开展工作:反之,沉 默寡言,不爱活动的班主任则容易脱离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班主任具有 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 是多了一种与学生交流的共同语言,多了一条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捷径”,多了一种教育 力量。 (五)有良好的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班主任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班主任平常要经常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外在表现中洞察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 学习和智力的发展状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好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工作中必备的各种信息,应准确而持久地记忆在头脑中,以便随时随地地灵活 自如地提取。首先,班主任应该迅速、准确地记住每名学生的姓名、爱好、特长,这样有助 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保证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和组织 各项活动必需的理论观点等,也应牢固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在讲课、谈话、组织班会时能 运用自如,这对于班主任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班主任应该具备三种思维能力:即超前思维能力、同步思维能力和反思思维能力。 1、超前思维。即班主任对工作的科学顶见性。班主任应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为本班 学生精心设计前景,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目标确定得恰当,才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成目标的实现。 2、同步思维。即保持教师思想的“年轻化”。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就必须学 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步思维可以拉近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消除心理代沟,使师生关系融洽。 3、反馈思维。班主任应该具有良好的反馈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获取本班的各 种信息,及时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反思思维具体包括以下三 种:一是自我反馈思维。当班主任每完成一项工作之后,要经常思考工作的成绩在哪里,失 败的教训是什么,对学生起了哪些教育作用,要提高自我反馈思维的深度,不断地自我反省, 自我提高。二是直接反馈思维。班主任工作对象是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 是学生。当班主任的每一次教育工作完成以后,要及时从学生中接受反馈信息,从中找出问 题,减少工作失误。三是间接反思思维。班主任要学会从班集体的班风、学风、学习成绩以 及他人对班级的评价等班级综合指标中,反思自己工作的成败得失,为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 能力奠定基础。 (六)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班主任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班集体的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 的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进行的,所以,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 理能力。 1、要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这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 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在实际工作中 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
(七)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学生是教师的缩影,特别是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教师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豁达开 朗、兴趣广泛、乐于助人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 重要的榜样作用。同样,教师的消极退缩、悲观抑郁、狭隘郁闷、孤陋寡闻、自私自利等不 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也会无形中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成功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学校在选派班主任时一定要认真考察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它对于做好班主任工 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班主任教师还应该具有把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去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 提条件。班主任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 际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认真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工作才能符合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 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计划得到落实,受到实效。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一股情况和家庭情况,学生的政治思想和 道德品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力、能力发展的情况,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 点。还要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其内容包括骨干力量和积极分子的情况,优秀生、后进生的人 数,团、队组织在班级中的作用,班级的集体舆论和班风情况,当前学生的各科成绩和体质 的总情况以及当前班集体中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热闹物,需要系统地、不间断地进行。这是由 学生的个性和班集体的情况在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的。 (2)要公正客观地研究学生。任何学生都有优点与缺点,要根据了解到的材料,一分 为二地分析,不能主观地对待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观察是了解学生的最基本的方法。班主任要善于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 动、团队活动,全面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言论等方面的真实表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验证和分析综合,最后作出客观正确 的评价。观察要做到有计划、有系统。计划指观察要有目的,要确定观察的顺序、时间、地 点等;系统指观察要不间断和经常化。 (2)谈话法。谈话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可以及时、 深入地了解学生及班集体的真实情况,班主任将谈话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 深入地了解学生和班集体。 为了提高谈话的效果,班主任谈话前要做精心充分的准备,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内容、 方式、时间、环境,要初步了解谈话对象的情况。谈话时要亲切自然,平等待人,态度诚恳, 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可能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谈话结束要即使整理谈话材料,总结谈 话经验,以更好地掌握谈话技巧。 (3)研究分析书面材料。 有关学生的书面材料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生的档案材料,如学籍卡、历年 的成绩和操行、体格检查表等:二是班级记录材料,如班级日志、班会和团支部会议记录等: 三是学生个人写的材料,如日记、作文等。通过书面材料的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德智体等方 4
面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社会交往的情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学生不同时期 的思想道德认识、心理发展水平,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4)调查访问。调查访问是从侧面了解学生最好的方法。调查的对象可以是学生、学 生家长、亲友、任课教师、原任班主任以及相关的其他人员。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的调查内 容,确定不同的调查对象。调查访问的形式包括家访、开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等。通过调查 访问,求得对学生较全面的了解。班主任收集到各方面的材料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 加以研究,掌握其实质内容,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4、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阶段 了解和研究学生有三个阶段: (1)调查了解阶段。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实事求是地调查了解,但重要的是要关心、 热爱、尊重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做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 能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录在日记 上或学生卡片上,并按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情况或个性特征等进行初步分类。 (2)分析研究阶段。班主任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综合 及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以便对学生的优缺点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并找出产生的原 因以及症结所在。 (3)提出教育措施阶段。主要是进行定向教育指导和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加以克服 改正。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径。班集体不 是班上几十名学生的机械组合,而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 的共同活动,具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优良的传统和班风的有机体。 班集体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教育学生的巨大力量。组织和培养 班集体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以及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 风气。健全的集体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但是,班集体不会自发形成,必须通过班主任细 致深入的工作才能形成。一般来说,要建立一个健全优秀的班集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 工作: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反映时代发展的总要求,要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要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是集体成员的共同要求,班主任 要善于从本班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奋斗目标,以便统一全 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确立目标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可以从两个维度划分:一是共时性目标,是班集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各 方面的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历时性目标,是班集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 具体可以氛围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三种日标要互相衔接,组成一个教育要求的体系。实 现日标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特别是实现近期日标的时间不宜过长, 要尽快让学生获得“成功”,尽早得到“快乐”的体验。目标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要鲜 明、准确、具体、生动、富有吸引力、号召力和鼓动性,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目标确立 后,就要积极地组织实施,班主任要经常用目标来检验和督促班集体成员,使它成为集体前 进的巨大动力。当一个目标实现后,班主任要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根据目标的 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目标部署,引导班集体不断前进。 在确立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起主导作用,同时,班级成员也要积极参与。只 有这样,所确立的目标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才可能顺利地实施。目标一经提出,班级的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