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8 页,第Ⅱ卷第9页到第10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 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 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 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 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 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 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 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 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 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 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 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 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 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 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 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 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 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 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 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 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 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 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四川省资阳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到第 8 页,第Ⅱ卷第 9 页到第 10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 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 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 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 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 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 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 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 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 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 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 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 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 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 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 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 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 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 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 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 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 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 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 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 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 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 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 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 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 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 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 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 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 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 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 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 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 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大千 李永翘 ①张大千一行来到莫高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分,他刚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打 着手电进入洞窟内,他简直惊呆了。在依稀的灯光下,只见石窟内的所有墙壁都 绘满了五彩缤纷、光耀夺目的各种壁画,宛如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宫殿!他看见 这些壁画与彩绘激动至极,毫无倦意。他在敦煌停留的时间近三年之久,成了当 时的中国画家中来敦煌最早、停留时间最长、钻硏最深、临摹最多、影响最具 贡献最大的第一人。 ②在张大千来敦煌之前,莫高窟已有两次编号,但因其很不科学,故其影响甚微 他细心比较了前两次编号的优劣后,决定对莫高窟进行一次重新编号。他经过实 地仔细调査,每日领着张心智小心谨慎地从事这项十分重要却异常枯燥的工作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 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 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 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 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 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 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 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 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 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 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 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 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 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 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张大千 李永翘 ①张大千一行来到莫高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分,他刚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打 着手电进入洞窟内,他简直惊呆了。在依稀的灯光下,只见石窟内的所有墙壁都 绘满了五彩缤纷、光耀夺目的各种壁画,宛如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宫殿!他看见 这些壁画与彩绘激动至极,毫无倦意。他在敦煌停留的时间近三年之久,成了当 时的中国画家中来敦煌最早、停留时间最长、钻研最深、临摹最多、影响最具、 贡献最大的第一人。 ②在张大千来敦煌之前,莫高窟已有两次编号,但因其很不科学,故其影响甚微。 他细心比较了前两次编号的优劣后,决定对莫高窟进行一次重新编号。他经过实 地仔细调查,每日领着张心智小心谨慎地从事这项十分重要却异常枯燥的工作
他们先在纸上初编后,然后在每个石窟洞外直接进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 完成了对莫髙窟的编号工作,从而为莫高窟的每个洞窟都标上了清清楚楚的“门 牌号码 ③张大千率领众人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全面展开了,他把众人分成了几个小 组,严格按照“复原临摹法”来临摹,这种临摹方法难度更大,要求也更苛刻。 他每天皆是“出没于洞窟之间,手忙于笔纸之上”,“一头风沙,满身颜料” 他在敦煌时不仅要克服物质和精神上的许多困难,而且要冒着生命危险,他没有 退缩,他说:“为了祖国的艺术事业,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拼、去搏!”张大千 在编号、临摹等工作中,抽空写成了《敦煌石室记》的手稿,是我国敦煌艺术硏 究的首部学术专著。张大千及其所率的众人临摹敦煌壁画精品300余幅。张大千 带着他的临摹敦煌壁画回来之后,不论走到哪里,那里便会刮起一场猛烈的“敦 煌旋风”—一人人交口说敦煌、称赞敦煌、向往敦煌,敦煌光辉伟大的艺术奇迹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扬。“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在兰州引起轰动,国 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从此,对于敦煌的科学保护与研究被纳入了国家计 划,并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相继在兰州、成都盛大展出,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国人从此了解了敦煌艺术。敦煌学巨擘陈寅恪撰 文《观大千临抚敦煌壁画之所感》,他说:“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 能于民族艺术上别辟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更无论矣!” ④《韩煕载夜宴图》为五代南唐时的著名画家所绘,张大千一见到这件国 宝中的国宝就爱不释手,执意要买。可是卖主要500两黄金,而他也只有这么多 钱,但却是用来买房子的。他素爱北平,抗战胜利后,他来到北平后就准备在此 地买房定居了。不久前,他刚刚看重了一所房产,那是一所旧王府,深得大千的 喜爱。其售价也是500两黄金,他已交了定金,不日即要交割。他最后还是决定 买下了这幅画。 ⑤张大千决定了要远赴南美,但他觉得行前首先要把他所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 等一大批国宝捐献回祖国。他通过徐伯郊之手全部捐赠给了祖国。 ⑥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中亲自搬动假山巨石时不慎用力过猛,突然觉得双眼 发黑,金花乱冒,什么也看不到了,经医治,瞎了一只眼,成了“独具只眼” 现在,不要说画工笔画,就连写信,他也是模模糊糊的。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他 向古人学习、向外国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他将中国古老的破墨、泼墨画技法 与西方绘画中最新的抽象自动画表现技法相融合,创立出了一种独特的破墨、泼 墨,再进而发展为泼彩和泼写兼施的新技法与画风。他说:“这样画可以得其天 趣,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艺术无止境,我们作画的人就应当这样,时时进步,不 断创新。 ⑦张大千的一生视绘画犹如生命,而且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曾多次说过: “我的画笔不会停,我会一直画到死的那一天。”他一生中用废了的各种毛笔不 计其数。 ⑧张大千逝世以后,根据他留下的遗嘱,他把绝大部分的财产捐献给了国家,而 他留给亲人们的只有他的数量极少的自作书画,每人还分不到一幅 (选自《张大千传》) 相关链接 张大千,中国现代黄山画派始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82岁时,他 勇敢接受了一次挑战:要画一幅巨画一一《庐山图》。他在绘制画的上端部分时, 叫家人将他抬到画桌上去,他趴在桌子上,颤巍巍地艰难绘画,画着画着,感到
他们先在纸上初编后,然后在每个石窟洞外直接进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 完成了对莫高窟的编号工作,从而为莫高窟的每个洞窟都标上了清清楚楚的“门 牌号码”。 ③张大千率领众人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全面展开了,他把众人分成了几个小 组,严格按照“复原临摹法”来临摹,这种临摹方法难度更大,要求也更苛刻。 他每天皆是“出没于洞窟之间,手忙于笔纸之上”,“一头风沙,满身颜料”。 他在敦煌时不仅要克服物质和精神上的许多困难,而且要冒着生命危险,他没有 退缩,他说:“为了祖国的艺术事业,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拼、去搏!”张大千 在编号、临摹等工作中,抽空写成了《敦煌石室记》的手稿,是我国敦煌艺术研 究的首部学术专著。张大千及其所率的众人临摹敦煌壁画精品 300 余幅。张大千 带着他的临摹敦煌壁画回来之后,不论走到哪里,那里便会刮起一场猛烈的“敦 煌旋风”——人人交口说敦煌、称赞敦煌、向往敦煌,敦煌光辉伟大的艺术奇迹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扬。“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在兰州引起轰动,国 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从此,对于敦煌的科学保护与研究被纳入了国家计 划,并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相继在兰州、成都盛大展出,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国人从此了解了敦煌艺术。敦煌学巨擘陈寅恪撰 文《观大千临抚敦煌壁画之所感》,他说:“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 能于民族艺术上别辟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更无论矣!” ④《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南唐时的著名画家所绘,张大千一见到这件国 宝中的国宝就爱不释手,执意要买。可是卖主要 500 两黄金,而他也只有这么多 钱,但却是用来买房子的。他素爱北平,抗战胜利后,他来到北平后就准备在此 地买房定居了。不久前,他刚刚看重了一所房产,那是一所旧王府,深得大千的 喜爱。其售价也是 500 两黄金,他已交了定金,不日即要交割。他最后还是决定 买下了这幅画。 ⑤张大千决定了要远赴南美,但他觉得行前首先要把他所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 等一大批国宝捐献回祖国。他通过徐伯郊之手全部捐赠给了祖国。 ⑥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中亲自搬动假山巨石时不慎用力过猛,突然觉得双眼 发黑,金花乱冒,什么也看不到了,经医治,瞎了一只眼,成了“独具只眼”。 现在,不要说画工笔画,就连写信,他也是模模糊糊的。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他 向古人学习、向外国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他将中国古老的破墨、泼墨画技法 与西方绘画中最新的抽象自动画表现技法相融合,创立出了一种独特的破墨、泼 墨,再进而发展为泼彩和泼写兼施的新技法与画风。他说:“这样画可以得其天 趣,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艺术无止境,我们作画的人就应当这样,时时进步,不 断创新。” ⑦张大千的一生视绘画犹如生命,而且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曾多次说过: “我的画笔不会停,我会一直画到死的那一天。”他一生中用废了的各种毛笔不 计其数。 ⑧张大千逝世以后,根据他留下的遗嘱,他把绝大部分的财产捐献给了国家,而 他留给亲人们的只有他的数量极少的自作书画,每人还分不到一幅。 (选自《张大千传》) 相关链接 张大千,中国现代黄山画派始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82 岁时,他 勇敢接受了一次挑战:要画一幅巨画——《庐山图》。他在绘制画的上端部分时, 叫家人将他抬到画桌上去,他趴在桌子上,颤巍巍地艰难绘画,画着画着,感到
头昏眼花、心动过快、体力不支。家人赶紧拿救心丸让他服下,他稍微歇一歇, 继续趴着再画。他感慨道:“我这哪里是在绘画啊,纯粹是在拼老命啊!”集三 年之努力,巨著《庐山图》完工,引起轰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莫高窟重新编号的工作十分重要又异常枯燥,但是张大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就独自完成了对莫高窟洞窟的编号工作 B.张大千采用要求髙、难度大的“复原临摹法”临摹敦煌壁画,有时甚至需要 冒着生命危险,但张大千仍然没有退缩。 C.张大千一生以艺术为重,舍弃购置喜爱的旧王府,重金购买《韩熙载夜宴图》, 表明他在物质享受与艺术事业冲突时,优先考虑后者。 D.张大千从不肯向困难低头,虽然“独具只眼”,还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奋进不 息,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中西绘画技法相融合的新路。 E.张大千不吝钱财,他把所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一大批国宝和绝大部分 财产捐献给祖国,仅留数量极少的自作书画给亲人 5.张大千对敦煌艺术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 6.文章前五段在表现传主的品质上,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鞋匠 李培俊 鞋匠把钱递给我的时候,我认真看了他一眼。这是一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 上面的褶子一条摞着一条,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握钱的手,被柔韧 的细绳勒出一道道嫩红的沟壑。 他说:“请给我一朵玫瑰。” 鞋匠的摊子摆在我们花店的窗下,坐北朝南,一年四季,鞋匠那张憨厚的、 黝黑的方脸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在阳光里乒乒乓乓钉掌,在阳光里嗤嗤拉拉绱 鞋①。没活的时候,鞋匠会舒服地伸个懒腰,点上一支烟,望着天边某处,不知 想些什么。有时,那烟味会丝丝缕缕飘进花店,暖暖的,有些辛辣,有些刺鼻。 那烟,显然是两元一包的低档货。 鞋匠的生意不错,摊子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奔他而来的原因,当然 是鞋匠为人活泛,活儿做得地道。鞋匠在花店窗下摆摊好几年了,没见和谁红过 脸、生过口角。顾客付钱时,鞋匠满脸微笑,从马扎上欠欠身子,重重点点头 顿时,那张脸便显得生动起来。他说,“谢谢,您慢走,再来啊。 鞋匠第一次来买花,很拘谨,站在收银台前,他狠劲搓手,粗糙的双掌磨 擦出一串沙啦沙啦的响声。我问:“有事吗?”鞋匠羞涩地点点头说:“我买 朵玫瑰。” 买玫瑰?我以为听错了,又问一声,“你要玫瑰?”他重重地点点头,说 “是的,我要一朵玫瑰。”说着,把钱递了过来。钱是一元一元的零票,折褶里 带有微微的酸味 我从新进的玫瑰花中选出一朵最大最艳的,用绢纸包上花枝,递给他。他 双手捧着走出花店,快步跨过马路,消失在对面的小巷里
头昏眼花、心动过快、体力不支。家人赶紧拿救心丸让他服下,他稍微歇一歇, 继续趴着再画。他感慨道:“我这哪里是在绘画啊,纯粹是在拼老命啊!”集三 年之努力,巨著《庐山图》完工,引起轰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莫高窟重新编号的工作十分重要又异常枯燥,但是张大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就独自完成了对莫高窟洞窟的编号工作。 B.张大千采用要求高、难度大的“复原临摹法”临摹敦煌壁画,有时甚至需要 冒着生命危险,但张大千仍然没有退缩。 C.张大千一生以艺术为重,舍弃购置喜爱的旧王府,重金购买《韩熙载夜宴图》, 表明他在物质享受与艺术事业冲突时,优先考虑后者。 D.张大千从不肯向困难低头,虽然“独具只眼”,还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奋进不 息,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中西绘画技法相融合的新路。 E.张大千不吝钱财,他把所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一大批国宝和绝大部分 财产捐献给祖国,仅留数量极少的自作书画给亲人。 5.张大千对敦煌艺术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答: 6.文章前五段在表现传主的品质上,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请结合材料分析。(4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鞋匠 李培俊 鞋匠把钱递给我的时候,我认真看了他一眼。这是一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 上面的褶子一条摞着一条,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握钱的手,被柔韧 的细绳勒出一道道嫩红的沟壑。 他说:“请给我一朵玫瑰。” 鞋匠的摊子摆在我们花店的窗下,坐北朝南,一年四季,鞋匠那张憨厚的、 黝黑的方脸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在阳光里乒乒乓乓钉掌,在阳光里嗤嗤拉拉绱 鞋①。没活的时候,鞋匠会舒服地伸个懒腰,点上一支烟,望着天边某处,不知 想些什么。有时,那烟味会丝丝缕缕飘进花店,暖暖的,有些辛辣,有些刺鼻。 那烟,显然是两元一包的低档货。 鞋匠的生意不错,摊子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奔他而来的原因,当然 是鞋匠为人活泛,活儿做得地道。鞋匠在花店窗下摆摊好几年了,没见和谁红过 脸、生过口角。顾客付钱时,鞋匠满脸微笑,从马扎上欠欠身子,重重点点头。 顿时,那张脸便显得生动起来。他说,“谢谢,您慢走,再来啊。” 鞋匠第一次来买花,很拘谨,站在收银台前,他狠劲搓手,粗糙的双掌磨 擦出一串沙啦沙啦的响声。我问:“有事吗?”鞋匠羞涩地点点头说:“我买一 朵玫瑰。” 买玫瑰?我以为听错了,又问一声,“你要玫瑰?”他重重地点点头,说, “是的,我要一朵玫瑰。”说着,把钱递了过来。钱是一元一元的零票,折褶里 带有微微的酸味。 我从新进的玫瑰花中选出一朵最大最艳的,用绢纸包上花枝,递给他。他 双手捧着走出花店,快步跨过马路,消失在对面的小巷里
我没问过这花买给谁,为什么每月要买一朵?他靠手艺吃饭,日子过得紧 巴巴,为什么要把汗水里捞出来的钱送进花店,换回一朵不能吃不能喝的玫瑰 呢?也许鞋匠有一位他十分疼爱的妻子,每月为爱妻送上一朵鲜花;也许他的妻 子有什么疾患,卧病在床,她的床头需要一朵鲜花陪伴;也许他的妻子已经去世 他把玫瑰供在妻子遗像前,以示怀念……不管是哪种情况,鞋匠都是值得敬重的 男人 每次进货,我都要精心为他挑选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为他留着,等着鞋匠来 取 情人节成了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庆典。这天,少男少女们疯了一样涌向花店,你来 我往。尽管我有所准备,进货量高于平时三倍,玫瑰仍然供不应求。下午五时 最后一朵玫瑰卖出,我吁了口气,准备清点当天不菲的收入。这时,一对恋人急 如星火走进花店,男子问,“有玫瑰花吗?”我说,“对不起,你们来晚了,玫 瑰刚刚卖完。”女子眼尖,发现了那朵留给鞋匠的玫瑰,兴奋得大叫起来:“瞧, 还有一朵!”她央求我说,“大姐,卖给我们吧。”我说,“抱歉,那花是别人 预订的,过会儿要来取。”女子十分失望,两眼噙满泪水,说,“这是我俩过的 头一个情人节,全市花店跑遍了,只剩下你这朵玫瑰了,你忍心让我们过个没有 玫瑰的节日吗?”男子也说,“要不,我出双倍的价钱 我还是摇了摇头,说,“做生意要言而有信,你愿意让我做个失信的人吗?” 女子脸色变得越发难看,埋怨男子说,“都怨你,都怨你,我说早些来,你偏不 听,现在可好……”男子脸上讪讪的,嗫嗫嚅嚅地说,“明年,明年我送你一大 抱玫瑰。” 鞋匠早进来了,他把钱递给我,我把玫瑰交给了鞋匠。鞋匠脸上绽开一抹笑意, 把玫瑰举到鼻子下,深深地嗅闻一阵,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次鞋匠没有跨过马路,也没有走进那条小巷,他微笑着,把玫瑰花交给小伙子, 说,“还不快点送给姑娘。”天降之喜把小伙子弄懵了,接过玫瑰,朝鞋匠深深 地鞠了三躬,连声说,“谢谢大爷,谢谢大爷! 这对情侣走时,鞋匠在他们身后喊了一声,“祝你们幸福啊!”那喊声很快淹没 在寒风中,不知道小情侣听没听到。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2期,有改动) 注:①绱鞋: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鞋匠买玫瑰之举与其境遇的反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第三段多次写到“阳 光”,起到了衬托鞋匠对生活充满阳光的作用。 B.“我”知道鞋匠的玫瑰是买给他妻子的,“我”很敬重他重情重义,每次进 了货,都要精心为他留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 C.情人节是年轻人的庆典。花店的玫瑰供不应求,鞋匠把“我”特意留给他的 那支玫瑰交给小伙子。作者这样写能烘托鞋匠这一形象 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讲述鞋匠的故事,真实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其中“我”是花店老板,热情友好,很讲信用,颇有心计。 作者采用直接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鞋匠。直接描写了他的外貌、言 行、心理,又借“我”的感受以及小伙子的反应来间接写鞋匠。 8.小说中鞋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我没问过这花买给谁,为什么每月要买一朵?他靠手艺吃饭,日子过得紧 巴巴,为什么要把汗水里捞出来的钱送进花店,换回一朵不能吃不能喝的玫瑰 呢?也许鞋匠有一位他十分疼爱的妻子,每月为爱妻送上一朵鲜花;也许他的妻 子有什么疾患,卧病在床,她的床头需要一朵鲜花陪伴;也许他的妻子已经去世, 他把玫瑰供在妻子遗像前,以示怀念……不管是哪种情况,鞋匠都是值得敬重的 男人。 每次进货,我都要精心为他挑选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为他留着,等着鞋匠来 取。 情人节成了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庆典。这天,少男少女们疯了一样涌向花店,你来 我往。尽管我有所准备,进货量高于平时三倍,玫瑰仍然供不应求。下午五时, 最后一朵玫瑰卖出,我吁了口气,准备清点当天不菲的收入。这时,一对恋人急 如星火走进花店,男子问,“有玫瑰花吗?”我说,“对不起,你们来晚了,玫 瑰刚刚卖完。”女子眼尖,发现了那朵留给鞋匠的玫瑰,兴奋得大叫起来:“瞧, 还有一朵!”她央求我说,“大姐,卖给我们吧。”我说,“抱歉,那花是别人 预订的,过会儿要来取。”女子十分失望,两眼噙满泪水,说,“这是我俩过的 头一个情人节,全市花店跑遍了,只剩下你这朵玫瑰了,你忍心让我们过个没有 玫瑰的节日吗?”男子也说,“要不,我出双倍的价钱。” 我还是摇了摇头,说,“做生意要言而有信,你愿意让我做个失信的人吗?” 女子脸色变得越发难看,埋怨男子说,“都怨你,都怨你,我说早些来,你偏不 听,现在可好……”男子脸上讪讪的,嗫嗫嚅嚅地说,“明年,明年我送你一大 抱玫瑰。” 鞋匠早进来了,他把钱递给我,我把玫瑰交给了鞋匠。鞋匠脸上绽开一抹笑意, 把玫瑰举到鼻子下,深深地嗅闻一阵,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次鞋匠没有跨过马路,也没有走进那条小巷,他微笑着,把玫瑰花交给小伙子, 说,“还不快点送给姑娘。”天降之喜把小伙子弄懵了,接过玫瑰,朝鞋匠深深 地鞠了三躬,连声说,“谢谢大爷,谢谢大爷!” 这对情侣走时,鞋匠在他们身后喊了一声,“祝你们幸福啊!”那喊声很快淹没 在寒风中,不知道小情侣听没听到。 (选自《小说选刊》2016 年第 2 期,有改动) 注:①绱鞋: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鞋匠买玫瑰之举与其境遇的反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第三段多次写到“阳 光”,起到了衬托鞋匠对生活充满阳光的作用。 B.“我”知道鞋匠的玫瑰是买给他妻子的,“我”很敬重他重情重义,每次进 了货,都要精心为他留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 C.情人节是年轻人的庆典。花店的玫瑰供不应求,鞋匠把“我”特意留给他的 那支玫瑰交给小伙子。作者这样写能烘托鞋匠这一形象。 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讲述鞋匠的故事,真实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其中“我”是花店老板,热情友好,很讲信用,颇有心计。 E.作者采用直接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鞋匠。直接描写了他的外貌、言 行、心理,又借“我”的感受以及小伙子的反应来间接写鞋匠。 8.小说中鞋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