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 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 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颔首/下颌偌大/承诺讪笑/氙气乳臭未干/嗅觉灵敏 B.眩晕/荤腥掉色/颜色歼灭/阡陌桂棹兰桨/绰绰有余 C.跻身/侪辈悖论/烘焙倩影/菁华惴惴不安/逸兴遄飞 D.骨骼/恪守楔子/修禊秩序/对峙匍匐前进/惊魂甫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按揭功夫茶浓妆艳抹 B.亲睐秸秆大杂烩以德报怨 C.岑寂戡乱亲和力皇天厚土 D.幅员晋升白内瘴惩前毖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涵“仁”“义”等81条反映中华 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的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B.西博会后,省招商引资局将在全川范围内培训招商人员,帮助各市细化产业 脉络,明确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既而锁定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 C.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还将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并将率先垂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D.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 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12年科学 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 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并对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政治格局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消费驱动型,这是 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有益的事情。 D.对于12月31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 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的哀悼与慰问之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哲学家、艺术家、圣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形而上°的追求。我们在广义上 可以把他们都看作哲学家,因为他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哲学要做的事情,即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 2015 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到第 4 页,第Ⅱ卷第 5 页到第 8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 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颔首/下颌 偌大/承诺 讪笑/氙气 乳臭未干/嗅觉灵敏 B.眩晕/荤腥 掉色/颜色 歼灭/阡陌 桂棹兰桨/绰绰有余 C.跻身/侪辈 悖论/烘焙 倩影/菁华 惴惴不安/逸兴遄飞 D.骨骼/恪守 楔子/修禊 秩序/对峙 匍匐前进/惊魂甫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 按揭 功夫茶 浓妆艳抹 B.亲睐 秸秆 大杂烩 以德报怨 C.岑寂 戡乱 亲和力 皇天厚土 D.幅员 晋升 白内瘴 惩前毖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涵“仁”“义”等 81 条反映中华 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的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B.西博会后,省招商引资局将在全川范围内培训招商人员,帮助各市细化产业 脉络,明确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既而锁定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 C.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还将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并将率先垂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D.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 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 12 年科学 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 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并对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政治格局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消费驱动型,这是 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有益的事情。 D.对于 12 月 31 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 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的哀悼与慰问之意。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哲学家、艺术家、圣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形而上①的追求。我们在广义上 可以把他们都看作哲学家,因为他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哲学要做的事情,即
阐释人生的意义。尼采说,通过他们的出现,“从不跳跃的自然完成了它唯一的 次跳跃”,即实现了“对于存在的伟大解释” 自然产生哲学家的用意是要阐释人的生存之意义,哲学家应当不辜负自然的重 托,负起这个使命。尼采发现,在他的时代中,只有叔本华是负起了这个使命的 他说,叔本华的伟大之处是“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它的完整的意义”。 对于生命之画的完整意义的阐释,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必须凭借个人真实 的生命体验。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就是这样。这样建立的哲学,“尽管一开 始也只是为了自己:但通过自己最终是为了一切人”②。相反,那种空洞说教或 抽象演绎的哲学,在人生启迪上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价值。叔本华最后找到的拯救 之道是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与叔本华形成对照的是那些“冒牌哲学家”,他们舍本求末,致力于详尽地研究 生命之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而不是理解画本身。人们看到,“在哲学的大厦中 他们立刻就陷在那样一些地方了,在那里他们得以博学地赞同和反对,得以苦思、 怀疑和辩驳”③,而对大厦的整体状况却毫无了解的兴趣。 按照哲学界相当一致的看法,康德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似乎很有 说服力地证明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因此,在康德之后,哲 学向何处去便成了问题。尼采对此有深刻的感知,他说:“对真理的绝望… 危险伴随着每一个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的思想家。”康德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影 响,使得“一种具有腐蚀和瓦解作用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③得以流行。康德 哲学引起了他们严重的心灵危机。例如,和康德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克莱斯特,读 了康德哲学之后,说自己“最神圣的内心深处”被这个思想刺伤了,发出了痛 彻心肺的悲喊:“我的最高目标沉落了,我一无所有了。” 尼采自己也是因康德哲学而对真理感到绝望的人,但他不甘心停留于绝望,而要 怀着这绝望继续前进,即使明知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之不可能,仍要为世 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在这种心情下,从康德哲学出发而仍然试图给世 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的叔本华哲学对尼采就有了一种向导的作用。尼采站在肯 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这幅画的悲剧涵义,创建了他自己的哲学 (选自周国平《<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译者导言》有删节) 注:①“形而上”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包含做人做事的原则。②③④引自尼采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5.下列关于“生命之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叔本华没有辜负自然的重托,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人的生命完 整的意义。 B.叔本华对“生命之画”完整意义的阐释是从他自己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开始, 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 C.叔本华最后的哲学研究背离了“生命之画”,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 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D.“冒牌哲学家”致力于研究“生命之画”中的局部细微的东西,不是对“生 命之画”做整体理解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的一项是 A.哲学是由客观自然提炼出来的,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解释,需阐释人的生命意 义 B.哲学是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最先是为了自己,再通过自己最终服务 所有的人
阐释人生的意义。尼采说,通过他们的出现,“从不跳跃的自然完成了它唯一的 一次跳跃”,即实现了“对于存在的伟大解释”。 自然产生哲学家的用意是要阐释人的生存之意义,哲学家应当不辜负自然的重 托,负起这个使命。尼采发现,在他的时代中,只有叔本华是负起了这个使命的。 他说,叔本华的伟大之处是“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它的完整的意义”。 对于生命之画的完整意义的阐释,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必须凭借个人真实 的生命体验。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就是这样。这样建立的哲学,“尽管一开 始也只是为了自己;但通过自己最终是为了一切人” ②。相反,那种空洞说教或 抽象演绎的哲学,在人生启迪上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价值。叔本华最后找到的拯救 之道是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与叔本华形成对照的是那些“冒牌哲学家”,他们舍本求末,致力于详尽地研究 生命之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而不是理解画本身。人们看到,“在哲学的大厦中, 他们立刻就陷在那样一些地方了,在那里他们得以博学地赞同和反对,得以苦思、 怀疑和辩驳”③,而对大厦的整体状况却毫无了解的兴趣。 按照哲学界相当一致的看法,康德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似乎很有 说服力地证明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因此,在康德之后,哲 学向何处去便成了问题。尼采对此有深刻的感知,他说:“对真理的绝望……这 一危险伴随着每一个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的思想家。”康德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影 响,使得“一种具有腐蚀和瓦解作用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④得以流行。康德 哲学引起了他们严重的心灵危机。例如,和康德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克莱斯特,读 了康德哲学之后,说自己 “最神圣的内心深处”被这个思想刺伤了,发出了痛 彻心肺的悲喊:“我的最高目标沉落了,我一无所有了。” 尼采自己也是因康德哲学而对真理感到绝望的人,但他不甘心停留于绝望,而要 怀着这绝望继续前进,即使明知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之不可能,仍要为世 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在这种心情下,从康德哲学出发而仍然试图给世 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的叔本华哲学对尼采就有了一种向导的作用。尼采站在肯 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这幅画的悲剧涵义,创建了他自己的哲学。 (选自周国平《<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译者导言》有删节) 注:①“形而上”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包含做人做事的原则。②③④引自尼采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5.下列关于“生命之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叔本华没有辜负自然的重托,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人的生命完 整的意义。 B.叔本华对“生命之画”完整意义的阐释是从他自己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开始, 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 C.叔本华最后的哲学研究背离了“生命之画”,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 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D.“冒牌哲学家”致力于研究“生命之画”中的局部细微的东西,不是对“生 命之画”做整体理解。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的一项是 A.哲学是由客观自然提炼出来的,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解释,需阐释人的生命意 义。 B.哲学是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最先是为了自己,再通过自己最终服务 所有的人
C.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生命的悲剧涵义,为世界和人 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创建了自己的哲学 D.康德“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的哲学思想,使得诗人也对真理 感到绝望,内心崩溃,使“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得以流行。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认为艺术家、圣人是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阐释 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类的规律,做哲学要做的事情。 B.康德实现了在哲学上的彻底的变革,在康德之后,哲学迷失了发展方向,引 起了思想家们严重的心理危机 C.康德哲学对德国诗人克莱斯特的心灵伤害巨大,摧毁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认 识,诗人对康德哲学极其痛恨。 D.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解释生命之画,创建自己的哲学,认为对世界 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并非不可能。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 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 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实年老艰于从 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济州长官欲以 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玉汝曰:“若 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夜静,哭于楚材帐后。明日,召问其故, 玉 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 是以哭耳。”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 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 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 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 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复欲剖分东平地。是时,众心危疑,将 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 之包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 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 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君闲久矣, 可暂起,为吾分忧。”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 裁书署置,焕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 选自《元史·王玉汝传》有删节) 注:①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间道:小路 B.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复:恢复 C.使诣帝前陈诉诣:到 D.楚才恻然良久恻:哀伤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生命的悲剧涵义,为世界和人 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创建了自己的哲学。 D.康德“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的哲学思想,使得诗人也对真理 感到绝望,内心崩溃,使“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得以流行。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认为艺术家、圣人是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阐释 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类的规律,做哲学要做的事情。 B.康德实现了在哲学上的彻底的变革,在康德之后,哲学迷失了发展方向,引 起了思想家们严重的心理危机。 C.康德哲学对德国诗人克莱斯特的心灵伤害巨大,摧毁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认 识,诗人对康德哲学极其痛恨。 D.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解释生命之画,创建自己的哲学,认为对世界 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并非不可能。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9 题。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 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 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实年老艰于从 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济州长官欲以 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玉汝曰:“若 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夜静,哭于楚材帐后。明日,召问其故,曰:“玉 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 是以哭耳。”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 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 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 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 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①,复欲剖分东平地。是时,众心危疑,将 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 之包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 一。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 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君闲久矣, 可暂起,为吾分忧。”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 裁书署置,焕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 (选自《元史·王玉汝传》有删节) 注:①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 间道:小路 B.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 复:恢复 C.使诣帝前陈诉 诣:到 D.楚才恻然良久 恻:哀伤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裂而为十,各私其入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臣为韩王送沛公 D.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 功也。(5分) 译 (2)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3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玉汝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 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迁乎哉!(选自《荀子·荣 辱》)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③。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 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①春威折:春寒减弱 (1)词的上片写出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词作主要运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 现的。(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3)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6),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7)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易水不寒 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 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奧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 是人的鲜活生命
C.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 臣为韩王送沛公 D.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 功也。(5 分) 译文: (2)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3 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玉汝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5 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 8 处)(4 分) 挂 于 患 而 欲 谨 则 无 益 矣 自 知 者 不 怨 人 知命 者 不 怨 天 怨 人 者 穷 怨天 者 无 志 失 之 己 反 之 人 岂 不 迂 乎哉!(选自《荀子·荣 辱》)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①。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 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①春威折:春寒减弱。 (1)词的上片写出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 (2)词作主要运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 现的。(4 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个小题)(6 分)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6)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7)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 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 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 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 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 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 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 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 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 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 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 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 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汘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 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 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 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裤 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 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 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 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 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⑦)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 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 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一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 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 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 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明其妙 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 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 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 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 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 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 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 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 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 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 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 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 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 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 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 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 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 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 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 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 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 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裤 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 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 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 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 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 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 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 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 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 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明其妙, 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 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 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 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 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 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 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 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 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