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一一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 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 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 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 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 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 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 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 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 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 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 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 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 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 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 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 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 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 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 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 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 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 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 “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 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 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 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 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髙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 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 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 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 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 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
四川省资阳市 2016 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 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 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 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 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 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 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 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 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 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 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 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 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 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 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 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 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 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 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 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 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 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 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 “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 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 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 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 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高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 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 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 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 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 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
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 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 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 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 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 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 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 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 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 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 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 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 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 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 南采翠毛、鱼鹛°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 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 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 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来源:Z+xx+k.Com]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 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 率纵私人扰商贾髙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十官为奷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 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 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
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 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 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 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 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 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 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 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 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 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 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 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 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 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 南采翠毛、鱼 ①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 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 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 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来源:Z+xx+k.Com]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 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 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 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
从其请。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 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卒无 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 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 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 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土,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土 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 声大振,遂大败寇。 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 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鱼鹛:指鹛鹂,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②鞫:审问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髙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 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 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率纵私人扰商贾/髙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 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 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 “迁”“贬”“黜”等。 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 部”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 后来泛指俸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 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显得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 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 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 领的军队声威大振,取得了卓著的军功。[来源:Z*x*k.Com]
从其请。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 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②卒无 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 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 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 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 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 声大振,遂大败寇。 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 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鱼 :指䴙䴘,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②鞫:审问。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 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 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率纵私人扰商贾/ 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 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 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 “迁”“贬”“黜”等。 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 “深”。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 部”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 后来泛指俸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 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显得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 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 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 领的军队声威大振,取得了卓著的军功。[来源:Z*xx*k.Com]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5分) 译文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8.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 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 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2)李煜《虞美人》中“?”两句,用比喻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词人 内心的“愁绪 (3)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水波汹涌澎湃,岛屿髙高 矗立的景象。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第一大题 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狗不理 冯骥才 (1)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 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 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 (2)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 (3)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贵,吃得解馋玩得过瘾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样 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的三大样 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是一块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非金非银非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5 分) 译文: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8.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 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 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2)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用比喻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词人 内心的“愁绪”。 (3)曹操《观沧海》中“ ▲ , ▲ ”两句,描写了水波汹涌澎湃,岛屿高高 矗立的景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第一大题 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狗不理 冯骥才 (1)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 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 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 (2)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 (3)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贵,吃得解馋玩得过瘾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样—— 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的三大样 ——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是一块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非金非银非玉
非翡翠非象牙,可在这儿讲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艺,不论泥的面的纸的草的布的, 到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了。 (4)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 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 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 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 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髙 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 (5)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一块面皮包一团馅,皮厚馅少,肉少菜多, 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扛活儿的脚夫吃。干重活的人,有点肉就有吃头,皮厚了 反倒能搪时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 了 (6)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髙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 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 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 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小块猪油。之外,还 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 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 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 (⑦)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 在门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 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 答,哪有空儿答?这便招来闲话:“狗子行呀,不理人啦!” (8)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骂“砸”了 (9)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 不理”。虽是骂名,也出了名。 (10)天津卫是官商两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还得看是否合官场和市场的口 味。 (11)先说市场,在市场出名,要看你有无卖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 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 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 名立万的大名了! (12)再说官场。三岔河口那边有两三个兵营,大兵们都喜欢吃狗不理的包子 这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来天津,营中官员拜见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 早吃厌了,不如送两屉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细做,蒸了两屉, 赶在午饭时候,趁热送来。狗子有心眼儿,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 时先送上狗不理。人吃东西时,第一口总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满嘴流油 满口喷香,心中大喜说:“我这辈子头次吃这么好吃的包子。”营官自然得了重 赏 (13)转过几天,袁大人返京,寻思着给老佛爷慈禧带点什么稀罕东西。谁知官 场都是同样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爷平时四海珍奇,嘛见不着?鱼翅燕窝,嘛吃 不到?花上好多钱,太后不新鲜,不如送上前几天在天津吃的那个狗不理包子 就派人办好办精,弄到京城,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赶在慈禧午间用餐时,蒸热 了最先送上,并嘱咐说:“这是袁大人从天津回来特意孝敬您的。”慈禧一咬
非翡翠非象牙,可在这儿讲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艺,不论泥的面的纸的草的布的, 到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了。 (4)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 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 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 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 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高; 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 (5)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一块面皮包一团馅,皮厚馅少,肉少菜多, 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扛活儿的脚夫吃。干重活的人,有点肉就有吃头,皮厚了 反倒能搪时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 了。 (6)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高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 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 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 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小块猪油。之外,还 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 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 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 (7)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 在门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 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 答,哪有空儿答?这便招来闲话:“狗子行呀,不理人啦!” (8)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骂“砸”了。 (9)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 不理”。虽是骂名,也出了名。 (10)天津卫是官商两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还得看是否合官场和市场的口 味。 (11)先说市场,在市场出名,要看你有无卖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 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 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 名立万的大名了! (12)再说官场。三岔河口那边有两三个兵营,大兵们都喜欢吃狗不理的包子。 这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来天津,营中官员拜见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 早吃厌了,不如送两屉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细做,蒸了两屉, 赶在午饭时候,趁热送来。狗子有心眼儿,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 时先送上狗不理。人吃东西时,第一口总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满嘴流油, 满口喷香,心中大喜说:“我这辈子头次吃这么好吃的包子。”营官自然得了重 赏。 (13)转过几天,袁大人返京,寻思着给老佛爷慈禧带点什么稀罕东西。谁知官 场都是同样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爷平时四海珍奇,嘛见不着?鱼翅燕窝,嘛吃 不到?花上好多钱,太后不新鲜,不如送上前几天在天津吃的那个狗不理包子, 就派人办好办精,弄到京城,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赶在慈禧午间用餐时,蒸热 了最先送上,并嘱咐说:“这是袁大人从天津回来特意孝敬您的。”慈禧一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