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 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稽(j)首 脖颈(geng)子 大腹便便 心宽体胖(pan) B.泡(po)桐 剥(bao)花生 开花结(jil) 果 累(lei)累果实 C.东莞(guan) 海参崴(wai) 泾(jn)渭分 明 排山倒(dao)海 D.甲壳(qiao) 山大(dai)王 少(sao)安毋 曲(qu)尽其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赌博 辨别 功亏一篑 张 弛,文武之道 B.抉择 度假 李代桃缰 天网 恢恢,疏而不漏 C.戡乱 题词 殉情枉法 失之 东隅,收之桑榆 D.赝品 锻练 再接再厉 城门 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初冬的傍晚,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灰蒙蒙的。走在大街上,行人稀少, 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B.原来,老公开车熟练,但停车困难;我是停车技术好,但路上开得很小心, 绝对能考验坐车人的耐心。车子磨合期间,两个“半瓶醋”也在反复“磨合”。 不过现在好了,我和老公都能熟练自如地驾车出行了 C.近日,简阳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将隐匿于东城新区鳌山国际社区内 的一处生产假烟窝点捣毁,当场将4名嫌疑人抓获。 D.没有昭君出塞,就没有汉与匈奴那五六十年的短暂和平,就不会有双方互不 侵扰的城下之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据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贵州、青海和浙江的部分城市连续出现“全能 神”邪教活动,邪教组织成员利用登门宣传、走街串巷、打横幅、发传单等方式 煽动人们入教,并大肆宣扬“世界末日”等言论。 B.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作为第一条我国横亘西东的能源大动脉,累计供气1380 多亿立方米,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 用 C.青岛队一溃千里,连败场次扩大到了11场,但是青岛队的赞助商对于球队的 败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麦蒂一场的经济价值就达2000万
四川省资阳市 2013 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到第 4 页,第Ⅱ卷第 5 页到第 8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稽(jī)首 脖颈(gěng)子 大腹便便 (pián) 心宽体胖(pán) B.泡(pāo)桐 剥(bāo)花生 开花结(jiē) 果 累(léi)累果实 C.东莞(guǎn) 海参崴 (wǎi) 泾(jìn)渭分 明 排山倒(dǎo)海 D.甲壳(qiào) 山大(dài)王 少(sāo )安毋 躁 曲(qǔ)尽其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赌博 辨别 功亏一篑 一张 一弛,文武之道 B.抉择 度假 李代桃缰 天网 恢恢,疏而不漏 C.戡乱 题词 殉情枉法 失之 东隅,收之桑榆 D.赝品 锻练 再接再厉 城门 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 分) A.初冬的傍晚,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灰蒙蒙的。走在大街上,行人稀少, 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B.原来,老公开车熟练,但停车困难;我是停车技术好,但路上开得很小心, 绝对能考验坐车人的耐心。车子磨合期间,两个“半瓶醋”也在反复“磨合”。 不过现在好了,我和老公都能熟练自如地驾车出行了。 C.近日,简阳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将隐匿于东城新区鳌山国际社区内 的一处生产假烟窝点捣毁,当场将 4 名嫌疑人抓获。 D.没有昭君出塞,就没有汉与匈奴那五六十年的短暂和平,就不会有双方互不 侵扰的城下之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 分) A.据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贵州、青海和浙江的部分城市连续出现“全能 神”邪教活动,邪教组织成员利用登门宣传、走街串巷、打横幅、发传单等方式 煽动人们入教,并大肆宣扬“世界末日”等言论。 B.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作为第一条我国横亘西东的能源大动脉,累计供气 1380 多亿立方米,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 用。 C.青岛队一溃千里,连败场次扩大到了 11 场,但是青岛队的赞助商对于球队的 连败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麦蒂一场的经济价值就达 2000 万
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 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 诺贝尔奖不可能永远拒绝中国主流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 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 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 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另外,在莫言获奖前, 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但中国社会对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对各项诺奖的看重似乎挡不住。我们沉浸在西方 文化软实力的包围中,我们很难搞清对西方奖项的关注和在意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前达赖、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两个奖传达过来的不友好甚至敌意十分清 晰。诺贝尔奖留给中国主流社会的最直接记忆就是尴尬和不舒服。 旅法华人高行健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此之前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 他。尽管文学界不少人认为高行健的作品有一定文学成就,但普通中国人一般把 他的获奖往政治上联想,认为是作品的政治倾向吸引了瑞典文学院的目光 莫言同上述三人都不同。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 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 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才华、文学成就还有运气帮助了这位中 国作家。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真正像是“文学奖”了。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我们对中国人 得奖不得奖都会有些不单是高兴或不高兴的感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然而莫言获奖还是传递出了一些很清晰的信号。第一,在“比较灵活的”非自然 科学奖项中,中国人获奖的密度在增加,无论是“刺激”中国的,还是“正常 的”,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诺贝尔奖在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第二,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 者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无论是以前我们“看偏”了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主动做了 次自我调整,瑞典文学院这次把奖颁给莫言是值得欢迎和鼓励的。希望诺贝尔奖 的这种选择倾向能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在高速发展,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堪称波澜壮阔,我们创造了经济奇迹, 几十年没有战争,我们取得了和平成就。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和文学奖要从 中国主流社会中找到促成了这一切的突出贡献者并不困难,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 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换句话说,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长期与中国别别扭扭,这 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大它的影响力。 (选自环球网,有删改) 5.下列不属于作者认为“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的 项是() A.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 相关度要低很多 B.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 C.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 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5—7 题。 诺贝尔奖不可能永远拒绝中国主流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 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 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 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另外,在莫言获奖前, 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但中国社会对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对各项诺奖的看重似乎挡不住。我们沉浸在西方 文化软实力的包围中,我们很难搞清对西方奖项的关注和在意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前达赖、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两个奖传达过来的不友好甚至敌意十分清 晰。诺贝尔奖留给中国主流社会的最直接记忆就是尴尬和不舒服。 旅法华人高行健 2000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此之前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 他。尽管文学界不少人认为高行健的作品有一定文学成就,但普通中国人一般把 他的获奖往政治上联想,认为是作品的政治倾向吸引了瑞典文学院的目光。 莫言同上述三人都不同。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 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 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才华、文学成就还有运气帮助了这位中 国作家。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真正像是“文学奖”了。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我们对中国人 得奖不得奖都会有些不单是高兴或不高兴的感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然而莫言获奖还是传递出了一些很清晰的信号。第一,在“比较灵活的”非自然 科学奖项中,中国人获奖的密度在增加,无论是“刺激”中国的,还是“正常 的”,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诺贝尔奖在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第二,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 者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无论是以前我们“看偏”了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主动做了一 次自我调整,瑞典文学院这次把奖颁给莫言是值得欢迎和鼓励的。希望诺贝尔奖 的这种选择倾向能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在高速发展,过去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堪称波澜壮阔,我们创造了经济奇迹, 几十年没有战争,我们取得了和平成就。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和文学奖要从 中国主流社会中找到促成了这一切的突出贡献者并不困难,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 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换句话说,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长期与中国别别扭扭,这 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大它的影响力。 (选自环球网,有删改) 5.下列不属于作者认为“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的一 项是( ) A.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 相关度要低很多。 B.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 C.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D.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中国人得 奖不得奖都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6.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 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 不去的政治纠缠感。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说明诺贝尔奖在 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C.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者 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告诉国际社会,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 部分,一些西方国家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7.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经济奇迹,取得了和平成就。长期与 中国别别扭扭,这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 大它的影响力 B.达赖喇嘛和刘晓波分别于1989年和201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些都反映了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敌意;这无疑给所有中国人留下的最直接记忆就是 尴尬和不舒服。 C.莫言的才华、文学成就及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吸引了瑞 典文学院的眼光,他们最终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这位中国本土主流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只要摒弃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是敌意,正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与崛起,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就能真正像“文学奖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 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 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 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 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 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 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 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 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 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焚, 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 “此人生立命处也。”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 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
D.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中国人得 奖不得奖都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6.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 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 不去的政治纠缠感。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说明诺贝尔奖在 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C.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者 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告诉国际社会,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 部分,一些西方国家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7.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过去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经济奇迹,取得了和平成就。长期与 中国别别扭扭,这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 大它的影响力。 B.达赖喇嘛和刘晓波分别于 1989 年和 2010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些都反映了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敌意;这无疑给所有中国人留下的最直接记忆就是 尴尬和不舒服。 C.莫言的才华、文学成就及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吸引了瑞 典文学院的眼光,他们最终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这位中国本土主流作家。 D.诺贝尔文学奖只要摒弃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是敌意,正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与崛起,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就能真正像“文学奖”。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 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 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 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 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 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 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 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 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 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 “此人生立命处也。”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 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
会不可期。即景恨恨,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 矣。先数日,以囊中余钱,召朋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 而竟如所言,异哉!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 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论曰: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 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 余韵,足以掩映一时。室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 好尚测之也。 (节选 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不习治生 治:治理 B.而性不耐久客 客:客居 C.人争传写之 写:抄写 D.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烦:担心 9.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木先生即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 科举以致更加穷困的故事。 B.文木先生因不满巡抚推荐自己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竟不去参加廷试,乃 至从此终生不应科举。 C.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 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 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四、(28分) 11.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4分) 译文 (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 译文 (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3分) 译文:
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 矣。先数日,以囊中余钱,召朋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 而竟如所言,异哉!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 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论曰: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 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 余韵,足以掩映一时。窒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 好尚测之也。 (节选 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不习治生 治:治理 B.而性不耐久客 客:客居 C.人争传写之 写:抄写 D.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烦:担心 9.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木先生即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 科举以致更加穷困的故事。 B.文木先生因不满巡抚推荐自己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竟不去参加廷试,乃 至从此终生不应科举。 C.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 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1.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 ”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四、(28 分) 11.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4 分) 译文: (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 分) 译文: (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3 分) 译文: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8处。(4分) 太宗欲相陈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 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 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1)这首诗颔联抓住了哪些情景?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4分) 答 2)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8句全填以前6句给分, 每句1分,共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 孑立,形影相吊。(《陈情 表》) (2)荆轲和而歌, ,士皆 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4)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 调歌头》) (5)但愿苍生俱饱暖, 于 谦《咏煤炭》) (6)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 人之于国也》)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 秦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蜗牛 法国弗朗西斯·蓬热 ①与以热灰为家的未燃尽的煤屑相反,蜗牛最喜欢潮湿的土地。它们全身贴地往 前走。它们身上带着泥土,泥土是它们的食物,也是它们的排泄物。泥土穿过它 们的身体。它们穿越泥土。这是情趣奥妙的相互渗透,因为可以说这是同一颜色 的深浅的变化:其中一个是积极成分,一个是消极成分,消极成分围绕、喂养积 极成分,而积极成分边移动边进食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 8 处。(4 分) 太宗欲相陈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 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 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1)这首诗颔联抓住了哪些情景?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4 分) 答: (2)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 蝴蝶”有什么作用?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 句,8 句全填以前 6 句给分, 每句 1 分,共 6 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 孑立,形影相吊。(《陈情 表》) (2)荆轲和而歌, ,士皆 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4)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 调歌头》) (5)但愿苍生俱饱暖, 。(于 谦《咏煤炭》) (6)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 人之于国也》) (8)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 秦论》)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蜗 牛 法国 弗朗西斯·蓬热 ①与以热灰为家的未燃尽的煤屑相反,蜗牛最喜欢潮湿的土地。它们全身贴地往 前走。它们身上带着泥土,泥土是它们的食物,也是它们的排泄物。泥土穿过它 们的身体。它们穿越泥土。这是情趣奥妙的相互渗透,因为可以说这是同一颜色 的深浅的变化:其中一个是积极成分,一个是消极成分,消极成分围绕、喂养积 极成分,而积极成分边移动边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