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白 血 病
白血病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无限制的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所产生的相应表现
白 血 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 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 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无限制的增 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临 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 润所产生的相应表现
发病情况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5.5:1),其中急非淋白血最多(1.62/10万),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0.69/10万)、慢粒细胞性白血病(0.36/10万),慢淋白血病少见(0.05/10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多见。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多见。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与亚洲国家相近,低于欧美国家。我国慢淋少见,而欧美国家则多见(占白血病的25%)
发 病 情 况 ◼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 病居第6位,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 ◼ 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5.5:1),其中急非淋 白血最多(1.62/10万),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0.69/10万)、慢粒细胞性白血病(0.36/10万),慢淋白 血病少见(0.05/10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 1)。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多见。儿 童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多见。 ◼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与亚洲国家相近,低于欧美国家。我国 慢淋少见,而欧美国家则多见(占白血病的25%)
不同国家白血病类型(%)分布例数急粒急单慢粒慢淋国家急淋合计合计死亡率(1/10万)中国1.140.010.118.119.22304823.573.62-4 (1976)日本8.76.72.6345456.872.219.221.83.4 (1970)美国589423.812.03.539.314.926.040.97.6 (1967)英国64710.822.38.841.926.132.658.19.0 (1962)苏联73310.121.820.944.754.845.24.3 (1967)AMLIALL>CML/CLL:AML/CML>ALL/CLL
不同国家白血病类型(%)分布 国家 例数 急粒 急淋 急单 合计 慢粒 慢淋 合计 死亡率(1/10万) 中国 23048 40.0 23.5 10.1 73.6 18.1 1.1 19.2 2-4 (1976) 日本 3454 56.8 8.7 6.7 72.2 19.2 2.6 21.8 3.4 (1970) 美国 5894 23.8 12.0 3.5 39.3 14.9 26.0 40.9 7.6 (1967) 英国 647 10.8 22.3 8.8 41.9 26.1 32.6 58.1 9.0 (1962) 苏联 733 44.7 10.1 54.8 21.8 20.9 45.2 4.3 (1967) AML/ALL>CML/CLL; AML/CML>ALL/CLL
病因和发病机理1.病毒因素:动物-C型RNA病毒:人类-T细 胞病毒(HTLV-I)2.电力辐射:放射性核素致白血病的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与剂量和部位有关3.化学因素:某些药物(如烷化剂、细胞毒药物)及化学毒物(如苯)可诱发白血病4. 遗传因素: 家组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5. 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终可发展为白血病,如真红、MDS、骨纤、PNH
病因 和 发病机理 1. 病毒因素:动物-C型RNA病毒;人类-T细 胞 病毒(HTLV-I) 2. 电力辐射:放射性核素致白血病的作用是肯 定的,其作用与剂量和部位有关 3. 化学因素:某些药物(如烷化剂、细胞毒药 物)及化学毒物(如苯)可诱发白血病 4. 遗传因素:家组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 5. 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终可发展为白血 病,如真红、MDS、骨纤、P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