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 卷纸上 (25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诗句。(4分)。 读书戒慌忙,涵泳兴味长 2.对下面两幅书法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帖为草书作品,笔法劲利,有力透纸背之感,即使细笔也是在飘逸中显出笔力的沉着,像 “深嵌”纸中 B.甲帖竖笔时见精彩,如第三列的“申”字,这一竖飞白直下,由实至虚,渐淡渐无,非很 强心劲和笔力是做不到的。 C.乙帖布局和谐自然、收放自如,用笔圆润流畅,充分表现了自然风致。作品中“以”、“之” 等字多次出现,但富有变化,无一雷同。 D.乙帖飘逸遒劲,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楷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 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 是汤有于 楼 花 堂联 也天 美饿 的比己了生 詠移 右妹 ∥卷 (1错 2竹 弯如过 怯之水重 兰事集序》(局部 甲:《书谱》(局部) 3.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 联合体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 卷纸上。 一(25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诗句。(4分)。 读书戒慌忙,涵泳兴味长 2.对下面两幅书法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帖为草书作品,笔法劲利,有力透纸背之感,即使细笔也是在飘逸中显出笔力的沉着,像 “深嵌”纸中。 B.甲帖竖笔时见精彩,如第三列的“申”字,这一竖飞白直下,由实至虚,渐淡渐无,非很 强心劲和笔力是做不到的。 C.乙帖布局和谐自然、收放自如,用笔圆润流畅,充分表现了自然风致。作品中“以”、“之” 等字多次出现,但富有变化,无一雷同。 D.乙帖飘逸遒劲,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楷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 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 3.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雍也》) (2)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7)而现在/乡愁是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8)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在朱熹的《观 书有感》中有形象的比喻:“▲,_▲ 4.下列各项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崎岖沉湎(mian)相形见绌(ch) B.嬉戏默契(qi)暗然失色(an) C.感概馈赠(kui)戛(jia)然而止 D.琐屑嘈杂(cao)叱咤(cha)风云 5.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繁星》《春水》内容上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主,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 小诗之长 B.祥子第三次买车,是在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又把车给卖掉了。这件事给他 沉重打击。 C.《水浒》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比如林冲、鲁智深和李逵三人,都是军官出 身,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是他的代表 作品 6.班级要开展“温馨五月·优雅阅读”专题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 【活动一】约行 周末,你和同学们来到金陵图书馆。看见金陵图书馆馆标(右图),它由三部分组成:象形图 形、中文名“金陵图书馆”和英文名“ Jinling Library”。 全碉青館 JINLING LIBRARY (1)请你为同学们解释一下象形图形的寓意。(2分) 【活动二】阅美 在借阅室,同学们读到一段关于“绘本”的文字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它是国际 公认的“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 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 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绘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 推敲,再三锤炼 更值得一说的是图,绘本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 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 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 (2)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绘本的文字和图画各有什么特点。(2分)
2 (4)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5)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7)而现在/乡愁是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8)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在朱熹的《观 书有感》中有形象的比喻:“ ▲ , ▲ 。” 4.下列各项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崎岖 沉湎.(miǎn) 相形见绌.(chù) B.嬉戏 默契.(qì) 暗.然失色(àn) C.感概 馈.赠(kuì) 戛.(jiá)然而止 D.琐屑 嘈.杂(cáo) 叱咤.(chà)风云 5.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繁星》《春水》内容上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主,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 小诗之长。 B.祥子第三次买车,是在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又把车给卖掉了。这件事给他 沉重打击。 C. 《水浒》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比如林冲、鲁智深和李逵三人,都是军官出 身,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是他的代表 作品。 6.班级要开展“温馨五月·优雅阅读”专题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 【活动一】约行 周末,你和同学们来到金陵图书馆。看见金陵图书馆馆标(右图),它 由三部分组成:象形图 形、中文名“金陵图书馆”和英文名“Jinling Library”。 (1)请你为同学们解释一下象形图形的寓意。(2分) 【活动二】阅美 在借阅室,同学们读到一段关于“绘本”的文字: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它是国际 公认的“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 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 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绘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 推敲,再三锤炼。 更值得一说的是图,绘本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 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 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 (2)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绘本的文字和图画各有什么特点。(2分)
【活动三】悦心 (3)某同学说了一段读书感言,请把其中的空白填写完整。(2分) 读书,可以愉悦心灵。你们看,《》(书名)里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精彩的句子,“总 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你们再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 的保尔,最喜欢读《 》(书名),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书中人物也“悦读”啊!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3题。(14分) 【古诗】 年为刺史(两首) [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②咏,岂有思人不? 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注释〗①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这两首诗是他离任时所作。②甘棠:周文王之子召伯有政德 传说他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追思他,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③饮冰食蘖(nie):形容生 活清苦,为人清白。 【古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①:鱼藏于泉,犹恐 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 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②。’然陷其身者,皆为 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用为鉴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末:树梢。②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谓祸福不是注定的,全由人们招引自取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1)岂有思人不 (2)皆由贪饵故也 3)卿等宜思此语 8.白居易从天竺山取走两片山石,离任时感到 认为伤害了自己的“ 填该 诗中的两个字),没有做到如唐太宗所说的“ (填上面古文中的三个字)。(3分)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11.唐太宗和近臣说理,用了 的手法,意在鉴诫近臣们不要“ ”(填 上面古文中的一个字)。(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春在行走 张峪铭 “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
3 【活动三】悦心 (3)某同学说了一段读书感言,请把其中的空白填写完整。(2分) 读书,可以愉悦心灵。你们看,《 》(书名)里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精彩的句子,“总 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你们再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 的保尔,最喜欢读《 》(书名),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书中人物也“悦读”啊!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3题。(14分) 【古诗】 三年为刺史(两首)① [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②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③。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注释〗①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这两首诗是他离任时所作。②甘棠:周文王之子召伯有政德, 传说他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追思他,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③饮冰食蘖(niè):形容生 活清苦,为人清白。 【古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①;鱼藏于泉,犹恐 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 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②。’然陷其身者,皆为 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用为鉴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末:树梢。②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谓祸福不是注定的,全由人们招引自取。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1)岂有思人不. (2)皆由贪饵故.也 (3)卿等宜.思此语 8.白居易从天竺山取走两片山石,离任时感到 ,认为伤害了自己的“ ” (填该 诗中的两个字),没有做到如唐太宗所说的“ ”(填上面古文中的三个字)。(3分)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鸟 栖 于 林 犹 恐 其 不 高 复 巢 于 木 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11.唐太宗和近臣说理,用了 和 的手法,意在鉴诫近臣们不要“ ”(填 上面古文中的一个字)。(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春在行走 张峪铭 “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
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 于是揣起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 春也在行走。 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雍态,让人想起如 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著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 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竞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在桃林中留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 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还是惊 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不敢动窝,怕野雉察觉,影响了它后代的繁殖。我轻轻地离去,希 望它们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 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 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十,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 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 活着不只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 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躁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 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头,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位,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 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 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 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 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 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猎猎秋风,走进皑 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选自《池州广电报》2014年3月6日,有删改) 12.“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2分) 恣意妩媚的桃花中 春行走在 乘风散的蒲公英中 13.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赏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4分)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 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2)解释第8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意思。(2分) 14.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3分)
4 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 于是揣起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 春也在行走。 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雍态,让人想起如 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著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 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在桃林中留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 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还是惊 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不敢动窝,怕野雉察觉,影响了它后代的繁殖。我轻轻地离去,希 望它们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 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 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 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 活着不只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 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躁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 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头,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位,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 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 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 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 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 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猎猎秋风,走进皑 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选自《池州广电报》2014年3月6日,有删改) 12. “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2分) 13. 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 赏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4分)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 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2)解释第8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意思。(2分) 14. 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3分)
15.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6-18题。(12分) 呼唤“工匠精神” 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一个座谈会时,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 的“圆珠”都需要进口。中国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 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 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有关专家表 示,这个小小圆珠笔的困境,其实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困境。困境的产生有诸多原因, 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我们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工匠精神”的含义。瑞士制表匠工作时凝神专一,对每 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 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 凭着这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 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 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的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 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 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 匠精神:精益求精以期达到新巅峰 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 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在《论语》中对此充分肯定,朱熹对此解读为“治之 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最值得一提的是鲁班,他已成为“工匠精神”的典范。他以手工操作为职 业,钻研技巧,全神贯注,精益求精,集工匠、大匠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把工匠精神发挥 到了极致,被奉为制造业的鼻祖,并成为历代工匠的榜样。而现在,社会心浮气躁,人们普遍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那些讲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 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就放弃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至于一支小小圆珠笔的 生产也要严重依赖进口的技术和材料。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的发展却必须要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 强国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 重每一个工匠,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16.本文的观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概括。。(2分) 17.文章开头为什么从李克强总理参加座谈会写起?(4分) 18.文中多处使用了事实论据,请根据要求分析这些论据的作用。(6分) (1)文章第四段、第五段举了瑞士和日本的例子,可否删掉一个?为什么?(3分) (2)简析文章第六段提到鲁班有何作用。(3分) (55分)
5 15. 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6-18题。(12分) 呼唤“工匠精神” 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一个座谈会时,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 的“圆珠”都需要进口。中国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 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 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 有关专家表 示,这个小小圆珠笔的困境,其实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困境。困境的产生有诸多原因, 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我们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工匠精神”的含义。瑞士制表匠工作时凝神专一,对每 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 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 凭着这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 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 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的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 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 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 匠精神:精益求精以期达到新巅峰。 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 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在《论语》中对此充分肯定,朱熹对此解读为“治之 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最值得一提的是鲁班,他已成为“工匠精神”的典范。他以手工操作为职 业,钻研技巧,全神贯注,精益求精,集工匠、大匠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把工匠精神发挥 到了极致,被奉为制造业的鼻祖,并成为历代工匠的榜样。而现在,社会心浮气躁,人们普遍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那些讲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 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就放弃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至于一支小小圆珠笔的 生产也要严重依赖进口的技术和材料。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的发展却必须要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 强国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 重每一个工匠,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16.本文的观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为什么从李克强总理参加座谈会写起?(4分) 18.文中多处使用了事实论据,请根据要求分析这些论据的作用。(6分) (1)文章第四段、第五段举了瑞士和日本的例子,可否删掉一个?为什么?(3分) (2)简析文章第六段提到鲁班有何作用。(3分) 三(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