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 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6)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 (⑦)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正如晏殊在《浣溪沙》中所说:“无可 奈何花落去,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9)一样的乡愁,不一样的滋味。任职在外的王湾,在岁暮腊残,连夜行舟之际,用 抒淡淡乡思愁绪:初离故乡,壮游天下的李 白,用“ 表达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狭隘(ai)阿谀奉承销声匿迹B.提防(t)苦心孤诣惟妙惟肖 C.婆娑(suσ)人声鼎沸深恶痛极D.蹒跚(pan)默守成规声色俱厉 3.用修改符号,按要求在原文上修改文字中的错误。(4分)
1 雨花 2009 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 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 (24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1)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6)白头吊古风霜里, ▲ 。(陈与义《登岳阳楼》) (7)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正如晏殊在《浣溪沙》中所说:“无可 奈何花落去, ▲ 。”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9)一样的乡愁,不一样的滋味。任职在外的王湾,在岁暮腊残,连夜行舟之际,用 “ ▲ , ▲ 。”抒淡淡乡思愁绪;初离故乡,壮游天下的李 白,用“ ▲ , ▲ 。”表达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3 分) A.狭隘.(ài) 阿谀奉承 销声匿迹 B.提.防(tí) 苦心孤诣 惟妙惟肖 C.婆娑.(suō) 人声鼎沸 深恶痛极 D.蹒.跚(pán) 默守成规 声色俱厉 3.用修改符号,按要求在原文上修改文字中的错误。(4 分)
换用号 增补 调位号: ①真正美丽的生命追求执著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 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妤看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 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 滴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 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看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 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1)修改第①节中一个语序不当的语病,一个重复啰嗦的语病。(2分) (2)修改第②节中的一个标点错误,一个搭配不当的语病。(2分 4依据鲁迅《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这个集子原来的题目是《▲》。其中收录的 文章,使我们看到鲁迅的学习经历。《琐记》一文,让我们知道鲁迅在 填写地 名)求学的经历;《▲》一文,让我们明白先生学医的朴素缘由:《藤野先生》 文,又使我们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选 5.阅读下面表格,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某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2006年2007年2008年 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 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50.01%50.02% 0.01%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80.76%84.48%87.35%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 99.95%99.97%100% (1)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 ▲的态势。(1分) (2)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 的趋势。(1分) (3)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以上数据可以给择业的学生怎样的启示?(2分)
2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真正美丽的生命追求执著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 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好看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 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 滴。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 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看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 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1)修改第①节中一个语序不当的语病,一个重复啰嗦的语病。(2 分) (2)修改第②节中的一个标点错误,一个搭配不当的语病。(2 分) 4.依据鲁迅《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3 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这个集子原来的题目是《▲ 》。其中收录的 文章,使我们看到鲁迅的学习经历。《琐记》一文,让我们知道鲁迅在 ▲ (填写地 名)求学的经历;《 ▲ 》一文,让我们明白先生学医的朴素缘由;《藤野先生》一 文,又使我们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 5. 阅读下面表格,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某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 份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 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50.01% 50.02% 50.01%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80.76% 84.48% 87.35%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 率 99.95% 99.97% 100% (1)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 ▲ 的态势。(1 分) (2)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 ▲ 的趋势。(1 分) (3)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以上数据可以给择业的学生怎样的启示?(2 分) ▲
(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6分) 【古诗阅读】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通过一个“搔”字,我们可以读出诗人 的心情。(1分) 7.下面对本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全诗以“望”字贯穿始 终,诗题“春望”,就是望春 B.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表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战乱景象:“深”字描绘草木 茂盛、繁荣滋长的美好春景 C.对颔联有理解:其一,诗人感时恨别,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其二,诗人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D.颈联中“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 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古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3 二(43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11 题(16 分)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通过一个“搔”字,我们可以读出诗人 ▲ 的心情。(1 分) 7.下面对本首诗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 本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全诗以“望”字贯穿始 终,诗题“春望”,就是望春。 B.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表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战乱景象;“深”字描绘草木 茂盛、繁荣滋长的美好春景。 C.对颔联有理解:其一,诗人感时恨别,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其二,诗人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D.颈联中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 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古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 耳。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 yunyu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陶后鲜有闻_ ②而名之不可 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安求其能千里也 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语句。(4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12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从香味来赏,莲“香远益清”,而兰“ ;从品位来赏,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兰“ (以上用文中词句填空)从托物言志的角度来赏,这两种花都寄托了人们 的情怀。(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3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②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 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 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4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 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陶后鲜.有闻 ▲ ②而名.之不可 ▲ 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安求其.能千里也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 分)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不 染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语句。(4 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12.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从香味来赏,莲“香远益清”,而兰“ ”;从品位来赏,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兰“ ”; (以上用文中词句填空)从托物言志的角度来赏,这两种花都寄托了人们 的情怀。(3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题。(13 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②这个特点是和中国 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 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 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 色彩风格 ④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 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 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 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 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 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 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 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 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 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⑤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 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 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⑥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 也有一些差别。 13.按照文意,完成下列填空。(3分) 中国古代建筑敢于用色,善于用色 北方古代建筑的色彩风格是 南方古代建筑的色彩风格是 南北建筑的色彩运用,共同追求的目标是 14.文章第③节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 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 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苏州园林在色彩运用上的风格特点。 【链接材料】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杄大多漆广漆,那是不 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戳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臼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 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 照眼
5 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 色彩风格。 ④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 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 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 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 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 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 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 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 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 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⑤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 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 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⑥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 也有一些差别。 13.按照文意,完成下列填空。(3 分) 中国古代建筑敢于用色,善于用色 北方古代建筑的色彩风格是 南方古代建筑的色彩风格是 南北建筑的色彩运用,共同追求的目标是 14.文章第③节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 分) 15.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 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 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 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6.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苏州园林在色彩运用上的风格特点。 【链接材料】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 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 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 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