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杨 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 在答卷纸上。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其五)》) (3)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7)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乙亥杂诗》) (8)炎炎赤日下,诗人白居易看到辛勤劳作的“贫妇人”捡麦充饥,想到自己“不事农桑”却 ▲,▲。”内心不由得惭愧万分 (9)北方的春雨,也如江南的一样柔美,韩愈这样描写长安的早春之雨: ”;北方 的雪景,也似乎有江南的春光,岑参这样形容北国的漫天大雪:“ 班级开展“家园采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家园风光】 2.某同学写了一段“赞我家园”的文稿,(5分) 牛首山,将军山,山山秀美。牛首山,双峰形似牛首,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沧海桑田,她依 然有美的容颜。“舂牛首”,盛誉x迩闻名。春到牛首,游人络绎不绝。茂林修竹,满目苍翠桃李争 艳,遍地花香。看青树之新萌听黄鹂之间语会使你lu连忘返。晨夕时分,烟雨楼台俨若仙境;云蒸 霞蔚会让你心驰神往。“牛首烟岚”,历来被人称道。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间( )语 称(▲)道 1▲尔闻名1i▲连忘返 (②)美“山”美“桥”美“台”是雨花风光的亮点。请用雨花地名来对对联。(用南京地名也可)(1 上联:牛首山,将军山,山山秀美。 下联:▲, 【家园新闻】 3.某同学摘录了一段新闻稿,请阅读后答题。(3分)
1 南京市雨花台区 2009 年中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 在答卷纸上。 一、 (24 分) 1. 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1) ▲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半卷红旗临易水,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乙亥杂诗》) (8)炎炎赤日下,诗人白居易看到辛勤劳作的“贫妇人”捡麦充饥,想到自己“不事农桑”却 “ ▲ , ▲ 。”内心不由得惭愧万分。 (9)北方的春雨,也如江南的一样柔美,韩愈这样描写长安的早春之雨:“ ▲ ”;北方 的雪景,也似乎有江南的春光,岑参这样形容北国的漫天大雪:“ ▲ ”。 班级开展“家园采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家园风光】 2.某同学写了一段“赞我家园”的文稿,(5 分) 牛首山,将军山,山山秀美。牛首山,双峰形似牛首,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沧海桑田,她依 然有美的容颜。“春牛首”,盛誉 xiá迩闻名。春到牛首,游人络绎不绝。茂林修竹,满目苍翠,桃李争 艳,遍地花香。看青树之新萌,听黄鹂之间.语,会使你 liú连忘返。晨夕时分,烟雨楼台,俨若仙境;云蒸 霞蔚,会让你心驰神往。“牛首烟岚”,历来被人称.道。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间.( ▲ )语 称.( ▲ )道 xiá ▲ 尔闻名 liú ▲ 连忘返 (2) 美“山”美“桥”美“台”是雨花风光的亮点。请用雨花地名来对对联。(用南京地名也可)(1 分) 上联:牛首山,将军山,山山秀美。 下联: ▲ , ▲, ▲ 。 【家园新闻】 3.某同学摘录了一段新闻稿,请阅读后答题。(3 分)
〖金陵晩报报道〗历史上,南京板桥地区从来没有修过地方志。事实上,板桥的历史最早可追 溯至秦始皇时期!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板桥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经过历时两年的资料采集和编纂,板 桥有史以来的首部《板桥街道志》将在今年9月出版。这将彻底改写板桥地区“干年无志"的历史。 引人关注的是:在采集整理的基础上,使板桥地区的方言也被收入地方志中。 (1)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条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由于抄录的错误,文中画线句子中有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家园水韵】 4.秦淮河流经我们的家园,她的岸边有有“国家节水标志”,请你欣赏后答题。(4分) (1)这个标志富有创意。请写出两点。(注:标志的背景为绿色。)(2分) ② (2)请你用上某种修辞手法,写一条关于节水的公益广告语。(2分) 【家园书香】 5.社区文化站举办议“名著与生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观察下面漫画后答题。(3分)
2 〖金陵晚报报道〗历史上,南京板桥地区从来没有修过地方志。事实上,板桥的历史最早可追 溯至秦始皇时期!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板桥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经过历时两年的资料采集和编纂,板 桥有史以来的首部《板桥街道志》将在今年 9 月出版。这将彻底改写板桥地区“千年无志”的历史。 引人关注的是:在采集整理的基础上,使板桥地区的方言也被收入地方志中。 (1)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条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 (2)由于抄录的错误,文中画线句子中有一个 ...病句,请你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 【家园水韵】 4.秦淮河流经我们的家园,她的岸边有有“国家节水标志”,请你欣赏后答题。(4 分) (1)这个标志富有创意。请写出两点。(注:标志的背景为绿色。)(2 分) ① ▲ ② ▲ (2)请你用上某种修辞手法 ....,写一条关于节水的公益广告语。(2 分) ▲ 【家园书香】 5.社区文化站举办议“名著与生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观察下面漫画后答题。(3 分)
正宗李逵板斧 李鬼开店 这幅漫画的创意来自名著《▲》,它讽刺了 书中的李鬼因为 的丑行被钉上了耻辱柱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2题。(15分) 【古诗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从“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两个细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 的心情。(1分) 7.本诗最后一句是人们传诵的警句。请你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人们喜爱它的原因。(2分)
3 这幅漫画的创意来自名著《 ▲ 》,它讽刺了 ▲ 书中的李鬼因为 ▲ 的丑行被钉上了耻辱柱。 二、 (43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12 题。(15 分) 【古诗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从“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两个细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 ▲ ▲ 的心情。(1 分) 7. 本诗最后一句是人们传诵的警句。请你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人们喜爱它的原因。(2 分) ▲ ▲
【古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吣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敲嵌盘屈②,不 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③。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土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s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⑧,俾为亭宇⑦;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唐·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合:汇入。②岐嵌(α qia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③洄悬激注:洄,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 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④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⑤置州:指唐朝设置州郡。⑥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⑦俾(b)为亭宇:以便修筑亭子 房屋。⑧以裨形胜: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 8.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百许头一一不置可否 B.以其境过清一一以理服人 C.不可名状一一莫名其妙 D为溪在州右一一以人为本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4 【古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①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②,不 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③。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⑤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⑥,俾为亭宇⑦;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⑧。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唐·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合:汇入。②攲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③洄悬激注:洄,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 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④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⑤置州:指唐朝设置州郡。⑥ 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⑦俾(bì)为亭宇:以便修筑亭子 房屋。⑧以裨形胜: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 8.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可.百许头――不置可.否 B. 以.其境过清――以.理服人 C. 不可名.状――莫名.其妙 D.为.溪在州右――以人为.本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 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两位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他们寄情山水,借景抒情。【甲】文结尾,写小石潭的清幽之 境,表达出 【乙】文中间,写右溪无人赏爱,流露出▲(2 分) 12.两篇游记,都有对“水”的描写,请你在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2分)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 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②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 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番,原是人生必要 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 失了回家的路途 ③每到—个陌生的城市,我习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 途中,难免会暂时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④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 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⑤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 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 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
5 ①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②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1.两位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他们寄情山水,借景抒情 ....。【甲】文结尾,写小石潭的清幽之 境,表达出 ▲ ;【乙】文中间,写右溪无人赏爱,流露出 ▲ (2 分) 12.两篇游记,都有对“水”的描写,请你在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 ....,作简要赏析。(2 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12 分)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 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②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 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 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 失了回家的路途。 ③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习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 途中,难免会暂时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④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 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⑤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 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 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