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神经疾病概要课程编号:H14208英文名称:Summary.ofNeurology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32学分:2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一、课程简介神经疾病概要(SummaryofNeurology)是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神经病学又是神经科学的一部分,与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诸多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心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周围神经系统(PNS)组成完整、统一、和谐的整体,指挥和协调机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通过讲授法、案例教学、演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神经系统的应用解剖,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康复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排环节课时安讲课合计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上机其它244432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0.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位置。了解神经病学的目标及其特性。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位置。3.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神经病学的目标及其特性。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难点】神经病学的特性。第二单元: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建议学时数:5.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基底节、脑干、小脑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熟悉大脑半球、内囊脊髓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脑神经、脊神经病损的定位诊断。运动和感觉系统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疾病概要 课程编号:H14208 英文名称:Summary of Neurology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 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神经疾病概要 (Summary of Neurology) 是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 学门类。神经病学又是神经科学的一部分,与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诸多基础学科,如神经解 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心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与周围 神经系统 (PNS) 组成完整、统一、和谐的整体,指挥和协调机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通过 讲授法、案例教学、演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神经系统的应用解剖,常见疾病的临床 表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 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康复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24 4 4 32 第一单元: 绪论(建议学时数:0.5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位置。了解神经病学的目标及其特 性。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位置。 3.教学方法:讲授法。 【重点】 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神经病学的目标及其特性。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 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难点】 神经病学的特性。 第二单元: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建议学时数:5.5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基底节、脑干、小脑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熟悉大脑半球、内囊、 脊髓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脑神经、脊神经病损的定位诊断。运动和感觉系统病损的定位 诊断
2.能力培养:能够根据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不同部位的病损阐述临床表现特点。能够阐述脑神经、脊神经病损后的临床表现。阐述运动和感觉系统病损的临床表现。3.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脑神经、脊神经、运动、感觉系统病损的临床表现。【难点】大脑半球、内囊、脊髓病损的定位诊断。脑神经、脊神经病损的定位诊断。第三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痫性发作和晕蕨、眼球震颤、眩晕的临床表现。了解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了解视觉、位听觉的传导通路。熟悉意识障碍的分类及特点。熟悉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临床表现。熟悉不自主运动的常见临床症状。掌握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掌握痉挛性与驰缓性瘫痪的区别。掌握常见的异常步态,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预防和治疗。阐述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睿迫综合征、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阐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重点】痫性发作和晕蕨、眼球震颤、眩晕的临床表现。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视觉、位听觉的传导通路。意识障碍的分类及特点。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的常见临床症状。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径挛性与驰缓性瘫痪的区别。常见的异常步态。【难点】痫性发作和晕厥、眼球震颤、眩晕的临床表现。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的常见临床症状。痉挛性与驰缓性瘫痪的区别。第四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神经系统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熟悉脑脊液的检查内容及临床诊断价值和头颅CT、MRI的简单阅读方法。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神经系统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及脑脊液的检查内容及临床诊断价值。阐述头颅CT、MRI的简单阅读方法。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重点】脑脊液的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难点】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第五单元:脑血管疾病(建议学时数:3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熟悉脑的血液供应及相应的解剖特点。了解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了解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原则。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2.能力培养:能够根据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不同部位的病损阐述临床表 现特点。能够阐述脑神经、脊神经病损后的临床表现。阐述运动和感觉系统病损的临床表现。 3.教学方法:讲授法。 【重点】 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脑神经、脊神 经、运动、感觉系统病损的临床表现。 【难点】 大脑半球、内囊、脊髓病损的定位诊断。脑神经、脊神经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三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痫性发作和晕厥、眼球震颤、眩晕的临床表现。了解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及临 床表现。了解视觉、位听觉的传导通路。熟悉意识障碍的分类及特点。熟悉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 临床表现。熟悉不自主运动的常见临床症状。掌握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掌握痉挛性与驰缓性瘫 痪的区别。掌握常见的异常步态。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预防和治疗。阐述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阐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 【重点】 痫性发作和晕厥、眼球震颤、眩晕的临床表现。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视觉、位听 觉的传导通路。意识障碍的分类及特点。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的常见临床 症状。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痉挛性与驰缓性瘫痪的区别。常见的异常步态。 【难点】 痫性发作和晕厥、眼球震颤、眩晕的临床表现。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周围性和中 枢性面瘫的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的常见临床症状。痉挛性与驰缓性瘫痪的区别。 第四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神经系统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熟悉脑脊液的检查内容及临床诊断价值和头颅 CT、MRI的简单阅读方法。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神经系统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及脑脊液的检查内容及临床诊断价值。阐述 头颅CT、MRI的简单阅读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 【重点】 脑脊液的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难点】 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第五单元:脑血管疾病(建议学时数: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熟悉脑的血液供应及相应的解剖特点。了解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了解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了解脑栓塞 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原则。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 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脑的血液供应及相应的解剖特点。阐述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阐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阐述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原则。3.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脑的血液供应及相应的解剖特点。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难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第六单元:头痛(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头痛的一般概念、病因及诱发因素。了解偏头痛的治疗原则。掌握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头痛的病因及诱发因素。阐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重点】头痛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难点】偏头痛的临床表现。第七单元: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Alzheimer病的病因、治疗。了解运动神经元疾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熟悉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掌握痴呆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Alzheimer病的病因和治疗。阐述血管性痴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阐述痴呆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3.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式、案例法。【重点】痴呆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Alzheimer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血管性痴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难点】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血管性痴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第八单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锥体外系的生理功能,熟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概念、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用解剖。掌握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概念、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用解剖。阐述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脑的血液供应及相应的解剖特点。阐述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阐述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阐述常见脑血管疾 病的防治原则。 3.教学方法:讲授法。 【重点】 脑的血液供应及相应的解剖特点。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 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难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 表现。 第六单元:头痛(建议学时数:1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头痛的一般概念、病因及诱发因素。了解偏头痛的治疗原则。掌握偏头痛、紧 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头痛的病因及诱发因素。阐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重点】 头痛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难点】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第七单元: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Alzheimer病的病因、治疗。了解运动神经元疾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 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熟悉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掌握痴呆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 径。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Alzheimer病的病因和治疗。阐述血管性痴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 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阐述痴呆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 3.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式、案例法。 【重点】 痴呆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Alzheimer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血管性痴呆、单纯疱 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难点】 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血管性痴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第八单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锥体外系的生理功能,熟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概念、锥体外系的组成 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用解剖。掌握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概念、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 用解剖。阐述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重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概念、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用解剖。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难点】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用解剖。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第九单元:癫痫、脊髓疾病(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及治疗。了解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脊髓的应用解剖。熟悉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阐述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临床表现。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重点】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临床表现。【难点】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疗。癫痫的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周围神经疾病(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周围神经疾病的分类及病理。熟悉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掌握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正中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总神经麻痹、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握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正中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总神经麻痹、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重点】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正中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难点】面神经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第十一单元:神经肌接头和肌肉疾病(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熟悉神经肌接头疾病的概念。了解周期性瘫痪的分型、诊断及治疗。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熟悉肌肉疾病的概念。掌握重症肌无力的概念、临床表现。掌握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周期性瘫痪的分型、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阐述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阐述肌肉疾病的概念。3.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肌肉疾病的概念。神经肌接头疾病的概念。周期性瘫的分型、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概念、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用解剖。多发性硬 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难点】 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及大脑基底节的应用解剖。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 断及治疗原则 第九单元:癫痫、脊髓疾病(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及治疗。了解癫痫的病 因和发病机制。熟悉脊髓的应用解剖。熟悉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急性脊髓 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阐述 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临床表现。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重点】 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 及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临床表现。 【难点】 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疗。癫痫的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的 临床表现。 第十单元:周围神经疾病(建议学时数:1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周围神经疾病的分类及病理。熟悉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掌握三叉神经痛、面 神经炎、正中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握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正中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重点】 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正中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 面神经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第十一单元:神经肌接头和肌肉疾病(建议学时数:1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熟悉神经肌接头疾病的概念。了解周期性瘫痪的分型、诊断及治疗。了解重症 肌无力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熟悉肌肉疾病的概念。掌握重症肌无力的概念、临床表现。掌握周期 性瘫痪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周期性瘫痪的分型、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阐述重症肌无力的病 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阐述肌肉疾病的概念。 3.教学方法:讲授法。 【重点】 肌肉疾病的概念。神经肌接头疾病的概念。周期性瘫痪的分型、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难点】周期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临床表现第十二单元:实验课(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收集过程,熟悉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掌握腱反射、感觉检查的操作。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收集过程,阐述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进行腱反射感觉检查的操作。3.教学方法:示教与操作。【重点】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收集过程,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腱反射、感觉检查的操作。【难点】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第十三单元:见习课(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熟悉脑血管病人的临床检查。2.能力培养:加深学生对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认识,能够对脑血管病人进行简单的询问病史及进行腱反射、感觉检查。3.教学方法:示教与操作。【重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脑血管病人的临床检查【难点】脑血管病人的临床检查。三、考核方式及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实验课占总成绩的20%。四、教材及参考书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教材)2.王维治《神经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3.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参考书)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吴庆文2.大纲审定人:吴庆文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难点】 周期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临床表现 第十二单元:实验课(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收集过程,熟悉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掌握腱反射、感觉 检查的操作。 2.能力培养:能够阐述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收集过程,阐述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进行腱反射、 感觉检查的操作。 3.教学方法:示教与操作。 【重点】 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收集过程,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腱反射、感觉检查的操作。 【难点】 神经疾病的查体程序。 第十三单元:见习课(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熟悉脑血管病人的临床检查。 2.能力培养:加深学生对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认识,能够对脑血管病人进行简单的询问病史及 进行腱反射、感觉检查。 3.教学方法:示教与操作。 【重点】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脑血管病人的临床检查。 【难点】 脑血管病人的临床检查。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实验课占总成绩的20%。 四、教材及参考书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教材) 2.王维治《神经病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参考书) 3.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 (参考书)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吴庆文 2.大纲审定人:吴庆文 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