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三卦 高予远 问题的缘起 阳明于龙场“大悟格物致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 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乃伐木构……玩易窝’”,(《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2年,第1228页。)并撰“玩易窝记”一文,高度赞叹易之功用:“此古之君 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同上,第897页。) 后弟子钱德洪尝请益于阳明“五经臆说”,阳明笑曰:“付秦火久矣。”阳明丧后,钱 德洪于旧文中得“五经臆说”十三条,于“易”仅存有“恒”、“遜”、“晋”三卦,但阳明 在“玩易窝记”中髙度赞叹易之功用,且阅经十有九月,论易不可能只有三卦,显然阳明 将“五经臆说”付秦火并非戏言,只是并未全付秦火,故钱德洪尚能从旧文中得此三卦 问题是阳明高度赞叹易之功用,论易不可能只有此三卦,何以只有此三卦未付秦火?对于 这个问题,文献不足证,过去学者对此问题也未予以充分疏解,今天疏理此问题只能从三 卦的本意、结合阳明于龙场的真实处境,秉阳明学精神予以阐释、予以“臆说”。 在论述龙场三卦前,我们有必要对“明夷”卦予以疏解。何以要疏解“明夷”卦,这 是因为阳明在赴龙场前,“明夷”卦恒定了阳明的心志 明夷”卦 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贵州龙场。在赴龙场途中,阳明内心一度风雨飘摇、矛盾 重重、不知所适,这可从年谱记载中得以明证。据年谱记载: 先生至钱塘,瑾遣人随侦。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冮以脱之。因附商船游舟山,偶 遇飓风大作,至闽界。比登岸,……夜扣一寺求宿,…寺有异人,…与论出处,且 将远遁。其人日:汝有亲在,万—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粤,何以应之?′因 为蓍,得明夷,遂决策返。”(同上,第1227页。 “与论出处,且将远遁。”年谱此段记载昭示出阳明当时内心风雨飘摇、不知所适的 矛盾心态。寺之异人为之占蓍,得“明夷”卦,方化解了阳明内心风雨飘摇的困惑,如年 谱所云“得明夷,遂决策返”。 “明夷”卦解
- 1 - “龙场三卦” 高予远 问题的缘起 阳明于龙场“大悟格物致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 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乃伐木构……‘玩易窝’”,(《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2 年,第 1228 页。)并撰“玩易窝记”一文,高度赞叹易之功用:“此古之君 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同上,第 897 页。) 后弟子钱德洪尝请益于阳明“五经臆说”,阳明笑曰:“付秦火久矣。”阳明丧后,钱 德洪于旧文中得“五经臆说”十三条,于“易”仅存有“恒”、“遯”、“晋”三卦,但阳明 在“玩易窝记”中高度赞叹易之功用,且阅经十有九月,论易不可能只有三卦,显然阳明 将“五经臆说”付秦火并非戏言,只是并未全付秦火,故钱德洪尚能从旧文中得此三卦。 问题是阳明高度赞叹易之功用,论易不可能只有此三卦,何以只有此三卦未付秦火?对于 这个问题,文献不足证,过去学者对此问题也未予以充分疏解,今天疏理此问题只能从三 卦的本意、结合阳明于龙场的真实处境,秉阳明学精神予以阐释、予以“臆说”。 在论述龙场三卦前,我们有必要对“明夷”卦予以疏解。何以要疏解“明夷”卦,这 是因为阳明在赴龙场前,“明夷”卦恒定了阳明的心志。 “明夷”卦 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贵州龙场。在赴龙场途中,阳明内心一度风雨飘摇、矛盾 重重、不知所适,这可从年谱记载中得以明证。据年谱记载: “先生至钱塘,瑾遣人随侦。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脱之。因附商船游舟山,偶 遇飓风大作,至闽界。比登岸,……,夜扣一寺求宿,……,寺有异人,……与论出处,且 将远遁。其人曰:‘汝有亲在,万一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粤,何以应之?’因 为蓍,得明夷,遂决策返。”(同上,第 1227 页。) “与论出处,且将远遁。”年谱此段记载昭示出阳明当时内心风雨飘摇、不知所适的 矛盾心态。寺之异人为之占蓍,得“明夷”卦,方化解了阳明内心风雨飘摇的困惑,如年 谱所云“得明夷,遂决策返”。 “明夷”卦解
“明夷”卦辞:“利艰贞。” 《彖》日:“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 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日:“明入地中,明夷’,君孑以莅众,用晦而明。”(《周易·明夷》) 明夷卦象上坤下离。坤,大地:离,火也、光明也。故彖、象辞皆曰:“明入地中”。 《序卦》对明夷之“夷”解为伤,“夷者,伤也。” 明夷”卦是对阳明当时生命处境的一个精确的定位。阳明生秉豪雄之资,却遭阉竖 羞辱,真可谓“明入地中”,光明遭受殒伤。当此之时,内心风雨飘摇、不知所适也是生 命流程中的常态。 “明入地中”此是“明夷”外坤内离(火)卦象的文字表述,是《易》所明天道,由 此“外坤内离”、“外大地内光明”的天道推出的人事,人事即“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 难,文王以之 “内文明”是内心是日炽日新的光明之火,此团活火源于宇宙深处,流贯蕴臧在春夏 秋冬天地万物的生机中,这个“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收敛闭藏)”1 的活火是吾人生命沉潜宇宙深处所获得的永恒光明的力量。生命存在一天,这团活火就会 深深沉潜于宇宙神秘的和谐深处并为吾人直觉心感知,与天地万物共生共熄,与日月星晨 同辉共耀。当个体生命沉潜于宇宙和谐的深处时,这团活火既是是宇宙深处和谐、沉默、 神圣有力、一定分寸上燃烧、熄灭的活火,同时也是个体生命的内在文明。 “内文明”必辅之以“外柔顺”,此“柔顺”非是个体生命孱弱无力之柔顺,而是大 地厚德承载万物、辅成万物之柔顺。生命只有大地般的厚德柔顺,内心文明的永恒活火才 能合乎中庸之道,才能“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一定分寸上的燃烧 与熄灭,这是刚阳之火与坤德厚载柔顺的完美结合,是源于深渊、源于天穹刚大精微的中 庸智慧。惟有秉坤德的厚重君子,才能以大地之沉稳、柔顺、厚重,使内心野马脱缰的生 命之力合乎天地不舍昼夜、洪波浩涌的精微之道。 从“明夷”卦“外坤内离”的卦象中,君子明人事应“内文明而外柔顺”,有此“明 夷”的中庸智慧,君子方可效法文王以蒙大难。 蒙大难,非仅指文王被商纣困羑里一事这一危险,大难(Nan)还应解为大难(Nan) 即大难有大难(Nan)、大难(Nan)二意,何以如此解? 君子生命必是为人类“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献身伟业的生命。献身 伟业,必要履坚冰、逆冽风,于洪水横流、禽兽逼人境域中,烈山泽、驱龙蛇、兼夷狄。 在这种献身伟业中,必要蒙大难(Nan)。不蒙大难(Nan),生命不是笃实中正、洁净精 微的生命,不是献身创化“郁郁乎文哉”人类文明的君子生命,不笃实必无雄厚刚健之力 担当起创化人类文明的使命,不洁净精微必无精密复杂心智立人极:“曰仁、曰义、曰中 庸 故文王不仅蒙大难(Nan),文王还要在大难(Nan)时,困羑里演《易》以蒙大难(N n)。蒙者,萌也。2生命活火只有在大难(Nan)、大难(Nan)中萌生而不熄灭,在劫难 1赫拉克利特语,“收敛闭藏”乃笔者意 2何以如此之解?生命蒙大难,必要从大难中生长出破此大难的生命智慧,大难(Nan)必大难(Nan) 何以在大难(Nan)的艰苦大难(Nan)寻求出求破大难智慧,这是需要生命活火艰苦寻求、自强不能熄灭
- 2 - “明夷”卦辞:“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 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周易·明夷》) 明夷卦象上坤下离。坤,大地;离,火也、光明也。故彖、象辞皆曰:“明入地中”。 《序卦》对明夷之“夷”解为伤,“夷者,伤也。” “明夷”卦是对阳明当时生命处境的一个精确的定位。阳明生秉豪雄之资,却遭阉竖 羞辱,真可谓“明入地中”,光明遭受殒伤。当此之时,内心风雨飘摇、不知所适也是生 命流程中的常态。 “明入地中”此是“明夷”外坤内离(火)卦象的文字表述,是《易》所明天道,由 此“外坤内离”、“外大地内光明”的天道推出的人事,人事即“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 难,文王以之。” “内文明”是内心是日炽日新的光明之火,此团活火源于宇宙深处,流贯蕴藏在春夏 秋冬天地万物的生机中,这个“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收敛闭藏)”1 的活火是吾人生命沉潜宇宙深处所获得的永恒光明的力量。生命存在一天,这团活火就会 深深沉潜于宇宙神秘的和谐深处并为吾人直觉心感知,与天地万物共生共熄,与日月星晨 同辉共耀。当个体生命沉潜于宇宙和谐的深处时,这团活火既是是宇宙深处和谐、沉默、 神圣有力、一定分寸上燃烧、熄灭的活火,同时也是个体生命的内在文明。 “内文明”必辅之以“外柔顺”,此“柔顺”非是个体生命孱弱无力之柔顺,而是大 地厚德承载万物、辅成万物之柔顺。生命只有大地般的厚德柔顺,内心文明的永恒活火才 能合乎中庸之道,才能“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一定分寸上的燃烧 与熄灭,这是刚阳之火与坤德厚载柔顺的完美结合,是源于深渊、源于天穹刚大精微的中 庸智慧。惟有秉坤德的厚重君子,才能以大地之沉稳、柔顺、厚重,使内心野马脱缰的生 命之力合乎天地不舍昼夜、洪波浩涌的精微之道。 从“明夷”卦 “外坤内离” 的卦象中,君子明人事应“内文明而外柔顺”,有此“明 夷”的中庸智慧,君子方可效法文王以蒙大难。 蒙大难,非仅指文王被商纣困羑里一事这一危险,大难(Nàn)还应解为大难(Nán), 即大难有大难(Nàn)、大难(Nán)二意,何以如此解? 君子生命必是为人类“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献身伟业的生命。献身 伟业,必要履坚冰、逆冽风,于洪水横流、禽兽逼人境域中,烈山泽、驱龙蛇、兼夷狄。 在这种献身伟业中,必要蒙大难(Nàn)。不蒙大难(Nàn),生命不是笃实中正、洁净精 微的生命,不是献身创化“郁郁乎文哉”人类文明的君子生命,不笃实必无雄厚刚健之力 担当起创化人类文明的使命,不洁净精微必无精密复杂心智立人极:“曰仁、曰义、曰中 庸。” 故文王不仅蒙大难(Nàn),文王还要在大难(Nàn)时,困羑里演《易》以蒙大难(N án)。蒙者,萌也。2 生命活火只有在大难(Nàn)、大难(Nán)中萌生而不熄灭,在劫难 1 赫拉克利特语,“收敛闭藏”乃笔者意。 2 何以如此之解?生命蒙大难,必要从大难中生长出破此大难的生命智慧,大难(Nàn)必大难(Nán), 何以在大难(Nán)的艰苦大难(Nán)寻求出求破大难智慧,这是需要生命活火艰苦寻求、自强不能熄灭
中、在精密复杂的大难(Nan)中,循大道萌发,“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 熄灭(收敛闭藏)”。这个生命的活火才能恒久、才是源于宇宙深处的活火,才是不断回归 人类文明创化之初的神秘、精微的创造之火。 正是文王困羑里而演易,由生命大难(Nan)进入到大难(Nan),文王才能“内文明 外柔顺”奠定周王朝八百年“郁郁乎文哉”的精神根基。 “寺之异人”,为阳明卜蓍,得“明夷”卦。“明夷”卦的“蒙大难”、“利艰贞”、“正 其志”的精神恒定了阳明的生命志向,有此“明夷”精神,阳明心境“朗月悬天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全集》 第1228页。) “明夷”卦只是恒定了阳明的心志,但圣人“恒久日新”之道必要在龙场孤寂、死 亡的蒙大难中方能凝聚、结晶、萌长,破石而出 阳明在龙场孤寂、死亡的蒙大难中,“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 乃为石椁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 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在此恶劣环境中,“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 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同上) 由于阳明赴龙场之前,得“明夷”卦,“明夷”卦“利艰贞”、“蒙大难”、“正其志” 的精神恒定了阳明的心志,在“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后”,于“易”格外重视,筑“玩易 窝”效法文王由“蒙大难(Nan)”到“蒙大难(Nan)”,幽居困境而玩“易”,“居则观其 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同上,第898页 “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知所以终吾身矣。 (同上) “易”使阳明“知其所以终身矣!”于“易”阳明是高度重视的,《五经臆说》所存 三卦是阳明龙场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故钱德洪尚能从旧文中得此三卦 恒卦 阳明《五经臆说》仅存有三卦,第一卦为恒卦。何以第一卦为恒卦,这要从恒卦的本 义与阳明当时所处的境地予以理解。 恒卦解 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中萌发而出的,故我们解“蒙者,萌也。”《周易·序卦》“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 可不养也。”所以,蒙、稚、萌其意相通
- 3 - 中、在精密复杂的大难(Nán)中,循大道萌发,“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 熄灭(收敛闭藏)”。这个生命的活火才能恒久、才是源于宇宙深处的活火,才是不断回归 人类文明创化之初的神秘、精微的创造之火。 正是文王困羑里而演易,由生命大难(Nàn)进入到大难(Nán),文王才能“内文明 外柔顺”奠定周王朝八百年“郁郁乎文哉”的精神根基。 “寺之异人”,为阳明卜蓍,得“明夷”卦。“明夷”卦的“蒙大难”、“利艰贞”、“正 其志”的精神恒定了阳明的生命志向,有此“明夷”精神,阳明心境“朗月悬天”。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全集》, 第 1228 页。) “明夷”卦只是恒定了阳明的心志,但圣人“恒久日新”之道必要在龙场孤寂、死 亡的蒙大难中方能凝聚、结晶、萌长,破石而出。 阳明在龙场孤寂、死亡的蒙大难中,“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 乃为石椁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 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在此恶劣环境中,“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 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同上) 由于阳明赴龙场之前,得“明夷”卦,“明夷”卦“利艰贞”、“蒙大难”、“正其志” 的精神恒定了阳明的心志,在“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后”,于“易”格外重视,筑“玩易 窝”效法文王由“蒙大难(Nàn)”到“蒙大难(Nán)”,幽居困境而玩“易”,“居则观其 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同上,第 898 页。) “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 (同上) “易”使阳明“知其所以终身矣!” 于“易”阳明是高度重视的,《五经臆说》所存 三卦是阳明龙场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故钱德洪尚能从旧文中得此三卦。 恒 卦 阳明《五经臆说》仅存有三卦,第一卦为恒卦。何以第一卦为恒卦,这要从恒卦的本 义与阳明当时所处的境地予以理解。 恒卦解: 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中萌发而出的,故我们解“蒙者,萌也。”《周易·序卦》“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 可不养也。”所以,蒙、稚、萌其意相通
《彖》日: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 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 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 可见矣! 《象》日: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周易恒卦》) 阳明赴龙场可谓生命流程中的雷震风烈激荡之际,正应“恒卦”上雷下风之象。 雷震风烈激荡之际,最忌内心无卓然不为外易之体。《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象》 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雷震风烈激荡之际贵以“立不易方”处之,惟“立不 易方”,君子才能于雷震风烈激荡之际,恒定心志、砥砺心境,于天地激荡变动中集天地 流行大化精神于己心。 阳明于雷震风烈激荡之际,秉恒卦之精神,从以下几层意义对恒卦予以疏解。 1、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之解 “亨,无咎,利贞”解 恒,所以享而无咎,而必利于贞者,非恒之外复有所谓贞者也,久于其道而已。贞 即常久之道也。天地之道,亦惟常久而不已耳,天地之道,无不贞也。”(同上,第978 页。) “天地之道,无不贞也。”阳明对“亨,无咎,利贞”之解重在一贞字。贞者,正也, 坚固、持久、忍耐、守恒之意。故贞者,事之干也。惟有“坚固、持久、忍耐、守恒”, 君子才能于雷震风烈激荡之际而弗惑,顺天地运行之道、合于所处境域而止于至善 “利有攸往”解。 “利有攸往′者,常之道,非滞而不通,止而不动之谓也。是乃始而终,终而复始, 循环无端,周流而不已者也。使其滞而不通,止而不动,是乃泥常之名,而不知常之实者 也,岂能常久而不已乎?故利有攸往′,示人以常道之作也。以常道而行,何所往而不 利!无所而往而不利,乃所以为常久不已之道也。”(同上) 对“利有攸往”解,阳明重在“不已”字。生生不已是天地常道也,“常之道,非滞 而不通,止而不动之谓也。是乃始而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周流而不已者也。”天地 常道是生生不已的“始而终,终而复始”的周流不已
- 4 -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 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 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 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周易·恒卦》) 阳明赴龙场可谓生命流程中的雷震风烈激荡之际,正应“恒卦”上雷下风之象。 雷震风烈激荡之际,最忌内心无卓然不为外易之体。《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象》 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雷震风烈激荡之际贵以“立不易方”处之,惟“立不 易方”,君子才能于雷震风烈激荡之际,恒定心志、砥砺心境,于天地激荡变动中集天地 流行大化精神于己心。 阳明于雷震风烈激荡之际,秉恒卦之精神,从以下几层意义对恒卦予以疏解。 1、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之解。 “亨,无咎,利贞”解。 “恒,所以享而无咎,而必利于贞者,非恒之外复有所谓贞者也,久于其道而已。贞 即常久之道也。天地之道,亦惟常久而不已耳,天地之道,无不贞也。” (同上,第 978 页。) “天地之道,无不贞也。”阳明对“亨,无咎,利贞”之解重在一贞字。贞者,正也, 坚固、持久、忍耐、守恒之意。故贞者,事之干也。惟有“坚固、持久、忍耐、守恒”, 君子才能于雷震风烈激荡之际而弗惑,顺天地运行之道、合于所处境域而止于至善。 “利有攸往”解。 “‘利有攸往’者,常之道,非滞而不通,止而不动之谓也。是乃始而终,终而复始, 循环无端,周流而不已者也。使其滞而不通,止而不动,是乃泥常之名,而不知常之实者 也,岂能常久而不已乎?故‘利有攸往’,示人以常道之作也。以常道而行,何所往而不 利!无所而往而不利,乃所以为常久不已之道也。”(同上) 对“利有攸往”解,阳明重在“不已”字。生生不已是天地常道也,“常之道,非滞 而不通,止而不动之谓也。是乃始而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周流而不已者也。”天地 常道是生生不已的“始而终,终而复始”的周流不已
阳明对“恒卦”卦辞解有二义:一是贞正不易:一是“始而终、终复始”的不已。“不 易”与“不已”是阳明观“恒卦”而所悟君子之道 2、《彖》解。 卦辞精义在“不易”与“不已”,阳明解《彖》辞中天地、日月、四时、圣人之所以 能常久不已之道,基于卦辞“不易”与“不已”之意。 “天地之道,一常久不已而已。日月之所以能昼而夜,夜而复昼,而照临不穷者 天道之常久而不已者也。四时之所以能春而冬,冬而复春,而生运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 不已也。圣人之所以能成而化,化而复成,而妙用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不已也。夫天地 日月、四时、圣人之所能常久而不已者,亦贞而已。”(同上) 日月照临不穷,四时生运不穷者,圣人妙用不穷。皆在于常久而不已,即天地、日月 四时、圣人之道皆在于“不易”与“不已”。“不易”与“不已”是恒卦所蕴藏的两个基本、 不可相分的内在力量。 3、对卦象之解 恒之为卦,上震为雷,下巽为风,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交作,若天下之至 变也。而所以为雷为风者,则有一定不可易之理,是乃天下之至恒也。”(同上,第979 页。) “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交作。”这是天地极其自然而然之常变,而此常变基 于一定不可易之理,此是天下之至恒 基于上述对恒卦解,阳明总结君子当效法之理。 “君子体夫雷风为恒之象,则虽酬酢万变,妙用无方,而其所立,必有卓然而不可易 之体,是乃体常尽变。非天地之至恒,其孰能与于此。”(同上) 即君子于世酬酢万变,妙用无方,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体,体之不易常体,方可循天 地、人事变化之道而尽变 阳明于龙场可谓雷震风烈激荡之际,阳明观“恒卦”推天道雷风之恒以明人道之恒在 不易”与“不已”,个体生命在雷风变动之际贵在“体常尽变”。龙场三卦第一卦为“恒 卦”正应了阳明当时所处境域。 遷卦
- 5 - 阳明对“恒卦”卦辞解有二义:一是贞正不易;一是“始而终、终复始”的不已。“不 易”与“不已”是阳明观“恒卦”而所悟君子之道。 2、《彖》解。 卦辞精义在“不易”与“不已”,阳明解《彖》辞中天地、日月、四时、圣人之所以 能常久不已之道,基于卦辞“不易”与“不已”之意。 “天地之道,一常久不已而已。日月之所以能昼而夜,夜而复昼,而照临不穷者,一 天道之常久而不已者也。四时之所以能春而冬,冬而复春,而生运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 不已也。圣人之所以能成而化,化而复成,而妙用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不已也。夫天地、 日月、四时、圣人之所能常久而不已者,亦贞而已。”(同上) 日月照临不穷,四时生运不穷者,圣人妙用不穷。皆在于常久而不已,即天地、日月、 四时、圣人之道皆在于“不易”与“不已”。“不易”与“不已”是恒卦所蕴藏的两个基本、 不可相分的内在力量。 3、对卦象之解 “恒之为卦,上震为雷,下巽为风,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交作,若天下之至 变也。而所以为雷为风者,则有一定不可易之理,是乃天下之至恒也。”(同上,第 979 页。) “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交作。”这是天地极其自然而然之常变,而此常变基 于一定不可易之理,此是天下之至恒。 基于上述对恒卦解,阳明总结君子当效法之理。 “君子体夫雷风为恒之象,则虽酬酢万变,妙用无方,而其所立,必有卓然而不可易 之体,是乃体常尽变。非天地之至恒,其孰能与于此。”(同上) 即君子于世酬酢万变,妙用无方,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体,体之不易常体,方可循天 地、人事变化之道而尽变。 阳明于龙场可谓雷震风烈激荡之际,阳明观“恒卦”推天道雷风之恒以明人道之恒在 “不易”与“不已”,个体生命在雷风变动之际贵在“体常尽变”。龙场三卦第一卦为“恒 卦”正应了阳明当时所处境域。 遯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