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内容: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pH值计算近似公式。 2,考试要求:能进行缓冲溶液有关pH的计算,考察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10分值 1.考试内容:状态函数的概念,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AG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的 判定:平衡常数的写法:化学平衡的移动: 2.考试要求:进行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8-10分值 1,考试内容:反应速率的意义及速率方程表达式: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考试要求: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判定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七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8-10分值 1.考试内容: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电池的表达方式,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判断氧化 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平衡常数的计算,Nmst方程的应用,元素电势图 的应用。 2.考试要求:原电池的写法,能判断标准态下和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已经进 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及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5-8分值 1考试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量子数概念及取值规 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考试要求:能进行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能根据元素的电子组态确定它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九章: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0-15分值 1.考试内容:共价健的特征,杂化轨道理论,常见分子的构型,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 色散力)和氧键。 2考试要求: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判定常见分子构型,能判定分子间力及氢键,以及对物理性 质的影响。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10-15分值 1.考试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方法,配合物分子构型的判定, 配位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及相关计算 2.考试要求:能进行配合物的命名及书写,常见配合物分子构型,以及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 21
21 1.考试内容: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pH 值计算近似公式。 2.考试要求:能进行缓冲溶液有关 pH 的计算,考察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状态函数的概念,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的 判定;平衡常数的写法;化学平衡的移动; 2.考试要求:进行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反应速率的意义及速率方程表达式;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考试要求: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判定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七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电池的表达方式,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判断氧化 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平衡常数的计算,Nernst 方程的应用,元素电势图 的应用。 2.考试要求:原电池的写法,能判断标准态下和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已经进 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及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5-8 分值 1.考试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量子数概念及取值规 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考试要求:能进行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能根据元素的电子组态确定它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九章: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0-15 分值 1.考试内容:共价键的特征,杂化轨道理论,常见分子的构型,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 色散力)和氢键。 2.考试要求: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判定常见分子构型,能判定分子间力及氢键,以及对物理性 质的影响。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10-15 分值 1.考试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方法,配合物分子构型的判定, 配位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及相关计算 2.考试要求:能进行配合物的命名及书写,常见配合物分子构型,以及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
第十一章:s区元素 35分值 1考试内容: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的性质,金 属氢氧化物溶解性和碱性的变化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p区元素 3-5分值 1考试内容: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p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三章:d区元素 8-10分值 1考试内容: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Cr、Mo、Mn、Fe、Co、Ni、Pm、Cu、Ag、Au、Zn Cd、Hg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考试要求: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征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掌握第四周期d区 元素氧化态、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稳定性、水和离子以及含氧酸 根颜色等变化规律。 第十四章:镧系与钢系元素 1-2分值 1考试内容:镧系、锕系元素的性质特点。 2.考试要求:了解镧系、锕系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第十五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十六章环境中常见的无机污染物 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100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选择题:20-25%: 判定题:10-15%: 填空题:20-30% 简答题:15-20% 计算题:2540% 七、成绩综合评定方法: 22
22 第十一章:s 区元素 3-5 分值 1.考试内容: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的性质,金 属氢氧化物溶解性和碱性的变化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p 区元素 3-5 分值 1.考试内容: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 p 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三章:d 区元素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Cr、Mo、Mn、Fe、Co、Ni、Pt、Cu、Ag、Au、Zn、 Cd、Hg 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考试要求: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征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掌握第四周期 d 区 元素氧化态、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稳定性、水和离子以及含氧酸 根颜色等变化规律。 第十四章:镧系与锕系元素 1-2 分值 1.考试内容:镧系、锕系元素的性质特点。 2.考试要求:了解镧系、锕系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第十五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十六章 环境中常见的无机污染物 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100 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选择题:20~25%; 判定题:10~15%; 填空题:20~30% 简答题:15~20% 计算题:25~40% 七、成绩综合评定方法:
学生最后总成绩由平时成绩30%(到课率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70%考 试成绩的总和确定。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第二版,谢吉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第三版,胡琴、祁嘉义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4年 执笔人:王晓娟系室审核人:肖锡林 23
23 学生最后总成绩由平时成绩 30%(到课率 10% + 课堂表现 10% +课后作业 10%)+ 70%考 试成绩的总和确定。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第二版,谢吉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2、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第三版,胡琴、祁嘉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执笔人:王晓娟 系室审核人:肖锡林
《无机化学实验B》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cal Experiments B 课程编号:130805027 课程类别: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学时:32 学分1.0 适用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药学、制药工程、无机、药剂、卫检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1)条以及素质要求第(3)条的达成。《无机化学实验B》 的任务是:(1)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2)使学生 能掌握一些必要的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无机化学实验技能:(3)使学生通过 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熟悉元素和化合的性质及变化的规律,掌握无机化合的分离、纯化和制 备的一些方法,为后继实验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和了解无机化合 物的分离、纯化及制备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无机化学实验技术:熟悉和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研 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办法:实验平时成锁和实验考查成绩相结合:实验平时成绩(全部实验项目成绩的平 均值)占总分的60%:实验考查(笔试)成绩占总分的40%,内容为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和 基本操作技术。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无机化学实验B》课程安排一览表 学时 实验 分组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必开或 分配 选开 类型 人数 仿真、虚拟及多媒体实验 4 选开 综合 1 2 酸碱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浓度的比较 4 必开 综合 1 3 称量仪器的使用(台平、天平称量练 4 选开 验证 24
24 《无机化学实验 B》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cal Experiments B 课程编号:130805027 课程类别: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学 时:32 学分 1.0 适用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药学、制药工程、无机、药剂、卫检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1)条以及素质要求第(3)条的达成。《无机化学实验 B》 的任务是:(1)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2)使学生 能掌握一些必要的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无机化学实验技能;(3)使学生通过 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熟悉元素和化合的性质及变化的规律,掌握无机化合的分离、纯化和制 备的一些方法,为后继实验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和了解无机化合 物的分离、纯化及制备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无机化学实验技术;熟悉和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研 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办法:实验平时成绩和实验考查成绩相结合;实验平时成绩(全部实验项目成绩的平 均值)占总分的 60﹪;实验考查(笔试)成绩占总分的 40﹪,内容为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和 基本操作技术。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无机化学实验 B》课程安排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分配 必 开 或 选开 实验 类型 分组 人数 1 仿真、虚拟及多媒体实验 4 选开 综合 1 2 酸碱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浓度的比较 4 必开 综合 1 3 称量仪器的使用(台平、天平称量练 4 选开 验证 1
习)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两种方法) 4 必开 综合 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去离子水及水质分 析 必开 合 配合物的形成与配位平衡 4 选开 综合 区元素(过氧化氢和硫的化合物、 卤 必开 验证 d区元素(钛和钥铁、钴、镍、铬、锰 必开 验证 9 疏酸铜的提纯及其质量鉴定 6 选开 综合 沉淀溶解平衡与乙酸银的溶度积常数 6 选开 综合 的测定 11 实验综合考查 4 必开 综合 五、 实验项目的具体类容: 实验一 仿真、虚拟及多煤体实喻 1.目的和要求 了解软件在无机化学实验技术的应用:熟悉仿真软件:学习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 基本装置要求。 2.需用的仪器、试剂及材料 电脑、仿真虚似实验软件 3.实验步骤 学习实验规则及安全守则:认识常用仪器、设备、试剂及规格:学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干 燥及应用:学习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操作:学习无机实验报告书写:通过仿真软件能熟练 装配常用无机化学实验装置并进行仿真实验。 4.教学方式 (1)开放性实验教学: (2)实验前学生要预习: (3)实验时学生要独立完成每一项实验内容 (4)实验结束后,整理并搞好卫生,不要求写实验报告。 5.考核要求 认识常用的不同规格的仪器、设备、试剂及常用仪器的洗涤:熟悉实验规则、安全守则和 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操作:能熟练装配常用无机化学实验装置 6.实验报告要求 25
25 习) 4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两种方法) 4 必开 综合 1 5 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去离子水及水质分 析 4 必开 综合 1 6 配合物的形成与配位平衡 4 选开 综合 1 7 p 区元素(过氧化氢和硫的化合物、卤 素) 4 必开 验证 1 8 d 区元素(钛和钒铁、钴、镍、铬、锰) 4 必开 验证 1 9 硫酸铜的提纯及其质量鉴定 6 选开 综合 1 10 沉淀溶解平衡与乙酸银的溶度积常数 的测定 6 选开 综合 1 11 实验综合考查 4 必开 综合 1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类容: 实验一 仿真、虚拟及多媒体实验 1.目的和要求 了解软件在无机化学实验技术的应用;熟悉仿真软件;学习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 基本装置要求。 2. 需用的仪器、试剂及材料 电脑、仿真虚似实验软件 3.实验步骤 学习实验规则及安全守则;认识常用仪器、设备、试剂及规格;学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干 燥及应用;学习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操作;学习无机实验报告书写;通过仿真软件能熟练 装配常用无机化学实验装置并进行仿真实验。 4.教学方式 (1)开放性实验教学; (2)实验前学生要预习; (3)实验时学生要独立完成每一项实验内容; (4)实验结束后,整理并搞好卫生,不要求写实验报告。 5.考核要求 认识常用的不同规格的仪器、设备、试剂及常用仪器的洗涤;熟悉实验规则、安全守则和 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操作;能熟练装配常用无机化学实验装置。 6. 实验报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