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高2014届迎“二诊”模拟测试(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满 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差生(cha)尽管(jin)请帖(ti6)生肖(xio)万 箭攒心(cuan) B.刹那(cha)菲薄(fei)月晕(yun)佣金(yong)量 体裁衣( liang) 埋怨(mn) 殷红(yin) 拮据(j) 蒙骗(meng) 昏脑涨( zhang) D.惩艾(yi) 供奉(gong)勾当(gou)着想(zhdo)靡 靡之音(m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凋敝 仗义直言 昭然若 突如其来 揭数利通 B.雾霭 度假 唇枪舌剑 擢发难 形迹可疑 C.提纲 辐射 照本宣科 坐收渔 绿草如荫 安详 诡秘 不孚众望 融会贯 愁莫展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居室中最常用的家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 B.针对东北最近的严重尘霾天气,一些网友认为:市场经济让许多人只考虑 眼前利益,却不顾及长远利益,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应从长计议。 C大力弘扬社会风气固然重要,但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 又不合常理的行为,不论它看起来有多么美好,也不足为训。 D.欺生文化,不利于陌生人社会文明和谐秩序的形成。我们进入陌生人社会 就要用新的文化理念和办法来对抗和消弭这种欺生文化,而不是听任这种欺生文 化的滥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这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 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 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C.鉴于三成中小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专家建议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以 上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D.又是一年秋意浓,九寨沟的枫叶正当红,许多旅行社纷纷推出了到九寨沟 赏红叶的旅游项目,受到了游客的追捧
四川省泸县高 2014 届迎“二诊”模拟测试(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满 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差生(chà) 尽管(jǐn) 请帖(tiě) 生肖(xiào) 万 箭攒心(cuán) B.刹那(chà) 菲薄(fēi) 月晕(yùn) 佣金(yōnɡ) 量 体裁衣(liàng) C.埋怨(mán) 殷红(yīn) 拮据(jū) 蒙骗(mēnɡ) 头 昏脑涨(zhàng) D.惩艾(yì) 供奉(gōng) 勾当(gōu) 着想(zháo) 靡 靡之音(m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搏 凋敝 仗义直言 昭然若 揭 突如其来 B.雾霭 度假 唇枪舌剑 擢发难 数 形迹可疑 C.提纲 辐射 照本宣科 坐收渔 利 绿草如荫 D.安详 诡秘 不孚众望 融会贯 通 一愁莫展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居室中最常用的家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 B. 针对东北最近的严重尘霾天气,一些网友认为:市场经济让许多人只考虑 眼前利益,却不顾及长远利益,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应从长计议。 C 大力弘扬社会风气固然重要,但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 又不合常理的行为,不论它看起来有多么美好,也不足为训。 D. 欺生文化,不利于陌生人社会文明和谐秩序的形成。我们进入陌生人社会, 就要用新的文化理念和办法来对抗和消弭这种欺生文化,而不是听任这种欺生文 化的滥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这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 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 2014 年申遗的“中国大运 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C.鉴于三成中小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专家建议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以 上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D.又是一年秋意浓,九寨沟的枫叶正当红,许多旅行社纷纷推出了到九寨沟 赏红叶的旅游项目,受到了游客的追捧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阅 时代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 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有人称这一时代 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 号,进而理解其意义。人类原本是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的,因为技术条件不支 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 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 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 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文 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 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 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 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 LOG0,商品有商标。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 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 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 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 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 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 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 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一一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抽象思维的 基础是形象,表达抽象思维的文字符号也可用非文字符号替代。某些领域用符号 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但技术的未来发展至少会使符号的重要性显 著下降。 有人说,读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会怀念自己的故乡 而用图表达就没有这样的魅力。须知,唐诗的魅力在于语言,而不是字符。语言 可创造文学意境,图也可以。文学上图与影像无法取代语言,但与语言结合后并 非不能取代文字 阅时代”理念必将深深刺激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这是在预测未来,而不 是对未来投票表决。未来不由我们决定,当看到青少年和儿童强烈地倾向于阅图 时,未来实际上已被确定:无论出版人多么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情感无助 于赢得未来,只会有害于判断未来。 5.下列关于“阅时代”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时代”是相对于“读时代”而言的,是随着现代信息、影像和精致印 刷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B.“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因为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 文,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C.“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阅 时代”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 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有人称这一时代 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 号,进而理解其意义。人类原本是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的,因为技术条件不支 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 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 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 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文 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 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 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 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 LOGO,商品有商标。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 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 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 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 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 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 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 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抽象思维的 基础是形象,表达抽象思维的文字符号也可用非文字符号替代。某些领域用符号 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但技术的未来发展至少会使符号的重要性显 著下降。 有人说,读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会怀念自己的故乡, 而用图表达就没有这样的魅力。须知,唐诗的魅力在于语言,而不是字符。语言 可创造文学意境,图也可以。文学上图与影像无法取代语言,但与语言结合后并 非不能取代文字。 “阅时代”理念必将深深刺激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这是在预测未来,而不 是对未来投票表决。未来不由我们决定,当看到青少年和儿童强烈地倾向于阅图 时,未来实际上已被确定:无论出版人多么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情感无助 于赢得未来,只会有害于判断未来。 5.下列关于“阅时代”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时代”是相对于“读时代”而言的,是随着现代信息、影像和精致印 刷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B.“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因为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 文,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C.“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
D.“阅时代”理念深深刺激了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为了未来出版业的发展, 出版人虽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 6.下列关于“阅图”与“读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图”时,人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文”时,人是 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B.与“读文”相比,“阅图”时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比较轻松,而且“阅图” 更容易被记忆,人们会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 C.“读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受者在解码中可能会添加自 己的东西。而“阅图”却不会如此。 D.面对“读文”和“阅图”,儿童和青少年都比较喜欢“阅图”,因为“读 文”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技能,“阅图”是人类的天性 7.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现代技术使“阅影像”可间断和接续,克服了音像传播中的缺陷,使“阅” 的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使文字符号改变它原有的功能 B.授者通过文字字符能提供间接的信息,让受者产生联想;而图像能提供直 接的、确定的信息,但会影响受者的想象力。 C.虽然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 们在表达抽象思维时会淘汰文字符号而采用非文字符号。 D.语言、字符和图像的功能不尽相同,虽然文学上图像不能取代语言,但图 像和语言结合后可以取代文字,因为图像和语言都可以创造文学意境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9题。 虞翻传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 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 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 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 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 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 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 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 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 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 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 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 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 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 遽避之
D.“阅时代”理念深深刺激了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为了未来出版业的发展, 出版人虽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 6.下列关于“阅图”与“读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阅图”时,人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文”时,人是 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B.与“读文”相比,“阅图”时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比较轻松,而且“阅图” 更容易被记忆,人们会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 C.“读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受者在解码中可能会添加自 己的东西。而“阅图”却不会如此。 D.面对“读文”和“阅图”,儿童和青少年都比较喜欢“阅图”,因为“读 文”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技能,“阅图”是人类的天性。 7.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现代技术使“阅影像”可间断和接续,克服了音像传播中的缺陷,使“阅” 的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使文字符号改变它原有的功能。 B.授者通过文字字符能提供间接的信息,让受者产生联想;而图像能提供直 接的、确定的信息,但会影响受者的想象力。 C.虽然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 们在表达抽象思维时会淘汰文字符号而采用非文字符号。 D.语言、字符和图像的功能不尽相同,虽然文学上图像不能取代语言,但图 像和语言结合后可以取代文字,因为图像和语言都可以创造文学意境。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8—9 题。 虞翻传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 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 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 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 第。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 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②, 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 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 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 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 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 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 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 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 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 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 遽避之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 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 《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i,(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 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今得闻教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Ⅱ卷(主观题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5分)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5 分)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 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4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部分断句(6处)。(3分)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 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 4分) (2)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 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 《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 【注】①衰:cuī,(穿着)丧服。②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 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 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 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 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今得闻教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 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Ⅱ卷(主观题 123 分) 四、(31 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5 分)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5 分)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 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4 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部分断句(6 处)。(3 分)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 与 张 昭 论 及 神 仙 翻 指 昭曰 彼 皆 死 人 而 语 神 仙 世 岂 有 仙 人 邪 权积 怒 非 一 遂 徙 翻 交 州。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 (4 分) (2)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 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6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 《蜀道难》 (2)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羽化而登仙。(苏轼 《赤壁赋》) 风正一帆悬。(王湾 《次北固山下》)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 甫《登高》 (6) ,病树前头万木春。(白 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 清照《醉花阴》) (8)山原旷其盈视, (王 勃《滕王阁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 缕乳白地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 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 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 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 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 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 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村 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暧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城市 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绽开了黄 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 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 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一条 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 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 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 句,6 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 《蜀道难》) (2)策扶老以流憩,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羽化而登仙。(苏轼 《赤壁赋》) (4) ,风正一帆悬。(王湾 《次北固山下》)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 甫《登高》) (6) ,病树前头万木春。(白 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 清照《醉花阴》) (8)山原旷其盈视, 。(王 勃《滕王阁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22 分)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 缕乳白地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 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 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 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 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 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 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 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暧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城市 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绽开了黄 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 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 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一条 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 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 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