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2010年秋半期考试试题 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赵小波 第I卷(共30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匪我愆期(qion)喹其笑矣(xi)渐车帷裳(jin)无物以相(xi B、犹可说也(tuo)自牧归荑(gui)吾道夫先路(dao)隰则有泮(pon) C、否泰分明(pi)重以修能( chong)将子无怒(qing)留作遗施(wei) D、周公吐哺(b)洎(ji)牧以谗诛赍钱三万(ji)贻我彤管(y1)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侍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B、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9000O万以上,在滇池沿 岸部分撤除防浪堤,实施“退田还湖”,恢复原有消落区与湿地生物多样性。 C、国务院认为,现在我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 求生产效益有关系 D、与国外相比,有关灾难预防知识的普及与自救技能的培训在我国是极为缺乏的,民众的 防灾意识低、自救能力弱显然与相应的社会教育太少有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影响了狗的进化 在所有的动物中,狗是最早被人类驯化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之一。人和狗近距 离接触后,发现了狗的好处,比如机警、灵敏,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于是人类驯化出看 家狗和牧羊狗这些各司其职的狗。这些狗不仅能承担自己的工作,还能察言观色,看懂主人 的表情。 当人面部出现笑容的时候,狗会认识到这是主人高兴的表现:有时候人的一个眼神表达 的“这儿”或“那儿”的含义,会让狗明白它受差遣的方向:当主人露出难过的表情时,狗 会上去给予安慰,并依偎在主人身边。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黑尔教授在今年2月的哈佛大学 学报上指出,狗的确能读懂人类的表情语和手势语,并且这种能力是人对狗长期驯养的结果 即狗与人类的共同生活影响了它们进化的方向,使它们朝着越来越容易与人相处的方向进 高二语文第1页共6页
高二语文第 1 页 共 6 页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2010 年秋半期考试试题 高二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赵小波 第 I 卷(共 30 分) 一、选择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匪我愆.期(qiān) 咥.其笑矣(xì) 渐.车帷裳(jiān) 无物以相.(xiàng)之 B、犹可说.也(tuō) 自牧归.荑(guī) 吾道.夫先路(dǎo) 隰则有泮.(pàn) C、否.泰分明(pǐ) 重.以修能(chóng)将.子无怒(qiāng) 留作遗.施(wèi) D、周公吐哺.(bǔ) 洎.(jì)牧以谗诛 赍.钱三万(jī) 贻.我彤管(yí)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侍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C、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 ....,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B、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 863 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 9000 万以上,在滇池沿 岸部分撤除防浪堤,实施“退田还湖”,恢复原有消落区与湿地生物多样性。 C、国务院认为,现在我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 求生产效益有关系。 D、与国外相比,有关灾难预防知识的普及与自救技能的培训在我国是极为缺乏的,民众的 防灾意识低、自救能力弱显然与相应的社会教育太少有关。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人类影响了狗的进化 在所有的动物中,狗是最早被人类驯化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之一。人和狗近距 离接触后,发现了狗的好处,比如机警、灵敏,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于是人类驯化出看 家狗和牧羊狗这些各司其职的狗。这些狗不仅能承担自己的工作,还能察言观色,看懂主人 的表情。 当人面部出现笑容的时候,狗会认识到这是主人高兴的表现;有时候人的一个眼神表达 的“这儿”或“那儿”的含义,会让狗明白它受差遣的方向;当主人露出难过的表情时,狗 会上去给予安慰,并依偎在主人身边。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黑尔教授在今年 2 月的哈佛大学 学报上指出,狗的确能读懂人类的表情语和手势语,并且这种能力是人对狗长期驯养的结果, 即狗与人类的共同生活影响了它们进化的方向,使它们朝着越来越容易与人相处的方向进
化 黑尔教授组织的实验小组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将食物藏在两个相距1米的杯子下 面。工作人员用眼神或手势指明藏有食物的杯子的方向,黑猩猩和狼视而不见,狗却能读懂 人的眼神和手势,认出有食物的杯子。这说明狗有读懂人类的特性,而狼和黑猩猩则没有。 在第二个实验中,黑尔将9至20个星期大的狗分成两组,一组是由人养大的,另一组则很 少与人接触。两组狗后来在“茶杯”实验中的表现几乎同样优秀。看来狗天生就能读懂人的 心,并不需要后天的训练,说明狗对人的理解已作为一种种族的特性世代传承了 当然这里的狗指的都是一直和人类很亲近的分支。同样的实验作用在新几内亚野狗身 上,则没有什么反应。这进一步说明,没有与人类的相处,狗通人性这一特征是进化不出来 的。有研究人员为解开狗通人性的疑问,曾用狐狸进行实验。研究人员挑选出一定数量的狐 狸,让它们繁衍后代,并且世代与人生活在一起。20代以后,那些狐狸的后代果真有了家 犬的特性,比如和人亲近,喜欢朝人摇尾巴和叫唤。 除了这些行为特性,狐狸身上还出现一些变化。像通常的驯养动物一样,狐狸的尾巴也 卷曲了,耳朵耷拉下来,牙齿小了,并且骨骼的尺寸也缩小了。 黑尔教授希望能通过测试这些狐狸来解释狗通人性的原因。然而,他发现了这个实验的 问题。当初挑选狐狸的标准是亲人性,即在7个月大的狐狸当中,表现出和人亲密的狐狸才 被挑选出来培养。这就产生了不确定性:20代之后的狐狸通人性的表现是由于与人类生活 而进化来的呢,还是继承并发扬了祖辈本来就具有的特点?因此,要得到确切的答案还有待 专家的进一步研究论证 5、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狗被驯化的特征的一项是:() A、狗机警、灵敏,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 B、狗能根据的需要各司其职,承担自己的工作 C、狗能读懂人的眼神和手势,认出有食物的杯子 D、狗喜欢朝人类摇尾巴和叫唤 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黑尔教授的实验证明,狗的确能读懂人类的表情 B人类正是为了了解狗通人性的特点,才对狗进行驯化的。 C对狐狸进行驯化后,狐狸也会表现出一些驯化特征 D并不是所有的狗都具有能懂人的手势这样的天性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狗“各司其职”,并不是短时间训练的结果,而是狗长期进化的结果 B、长期的驯化可以使某些亲人性的表现成为动物世代传承的种族特征 C、人类的影响改变了动物的进化轨迹,这对自然平衡是不利的 D、古人想象的“虎鼓瑟兮鸾回车”的场面,也许有一天会变为现实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 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 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 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 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 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 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①所。贼平后, 高二语文第2页共6页
高二语文第 2 页 共 6 页 化。 黑尔教授组织的实验小组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将食物藏在两个相距 1 米的杯子下 面。工作人员用眼神或手势指明藏有食物的杯子的方向,黑猩猩和狼视而不见,狗却能读懂 人的眼神和手势,认出有食物的杯子。这说明狗有读懂人类的特性,而狼和黑猩猩则没有。 在第二个实验中,黑尔将 9 至 20 个星期大的狗分成两组,一组是由人养大的,另一组则很 少与人接触。两组狗后来在“茶杯”实验中的表现几乎同样优秀。看来狗天生就能读懂人的 心,并不需要后天的训练,说明狗对人的理解已作为一种种族的特性世代传承了。 当然这里的狗指的都是一直和人类很亲近的分支。同样的实验作用在新几内亚野狗身 上,则没有什么反应。这进一步说明,没有与人类的相处,狗通人性这一特征是进化不出来 的。有研究人员为解开狗通人性的疑问,曾用狐狸进行实验。研究人员挑选出一定数量的狐 狸,让它们繁衍后代,并且世代与人生活在一起。20 代以后,那些狐狸的后代果真有了家 犬的特性,比如和人亲近,喜欢朝人摇尾巴和叫唤。 除了这些行为特性,狐狸身上还出现一些变化。像通常的驯养动物一样,狐狸的尾巴也 卷曲了,耳朵耷拉下来,牙齿小了,并且骨骼的尺寸也缩小了。 黑尔教授希望能通过测试这些狐狸来解释狗通人性的原因。然而,他发现了这个实验的 问题。当初挑选狐狸的标准是亲人性,即在 7 个月大的狐狸当中,表现出和人亲密的狐狸才 被挑选出来培养。这就产生了不确定性:20 代之后的狐狸通人性的表现是由于与人类生活 而进化来的呢,还是继承并发扬了祖辈本来就具有的特点?因此,要得到确切的答案还有待 专家的进一步研究论证。 5、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狗被驯化的特征的一项是:( ) A、狗机警、灵敏,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 B、狗能根据的需要各司其职,承担自己的工作。 C、狗能读懂人的眼神和手势,认出有食物的杯子。 D、狗喜欢朝人类摇尾巴和叫唤。 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黑尔教授的实验证明,狗的确能读懂人类的表情。 B 人类正是为了了解狗通人性的特点,才对狗进行驯化的。 C 对狐狸进行驯化后,狐狸也会表现出一些驯化特征。 D 并不是所有的狗都具有能懂人的手势这样的天性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使狗“各司其职”,并不是短时间训练的结果,而是狗长期进化的结果。 B、长期的驯化可以使某些亲人性的表现成为动物世代传承的种族特征。 C、人类的影响改变了动物的进化轨迹,这对自然平衡是不利的。 D、古人想象的“虎鼓瑟兮鸾回车”的场面,也许有一天会变为现实。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 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 “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 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 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 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 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 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①所。贼平后
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 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 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旦与文十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 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九岁知属辞 属:撰 B、同诣九公主第 诣:前往,到……去 C、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迁:降职 D、笃志奉佛 奉:信奉,尊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维扈从不及,为所擒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洎牧以谗诛 D、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温故而知新 10、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则传记在叙述人物一生大要的同时,更着重反映人物突出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作 者通过选取典型材料,突出表现了王维诗画俱能,兼通音律,笃信佛教,温和的个性中蕴含 着刚强的性格特点 B、王维在参加乡试前,听从岐王建议,让乐工将自己的诗歌作品演奏给九公主听,得到了 九公主的肯定与极力推荐。后来他在开元十九年考取了状元,并官居要职。 C、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京城,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落入叛军手中。 他拒绝与叛军合作,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仍被安禄山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 职务,并被拘禁于普施寺 D、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因为皇上爱惜其突出 的才能,得以幸免。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晚年笃信佛教,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弟弟 王缙将其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并流传于世。 第Ⅱ卷(120分) 四、(30分) ll、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2)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4分) (3)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高二语文第3页共6页
高二语文第 3 页 共 6 页 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 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 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 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岁知属辞 属:撰 B、同诣九公主第 诣:前往,到……去 C、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迁:降职 D、笃志奉佛 奉:信奉,尊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维扈从不及,为.所擒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 洎牧以.谗诛 D、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温故而.知新 10、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则传记在叙述人物一生大要的同时,更着重反映人物突出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作 者通过选取典型材料,突出表现了王维诗画俱能,兼通音律,笃信佛教,温和的个性中蕴含 着刚强的性格特点。 B、王维在参加乡试前,听从岐王建议,让乐工将自己的诗歌作品演奏给九公主听,得到了 九公主的肯定与极力推荐。后来他在开元十九年考取了状元,并官居要职。 C、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京城,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落入叛军手中。 他拒绝与叛军合作,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仍被安禄山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 职务,并被拘禁于普施寺。 D、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因为皇上爱惜其突出 的才能,得以幸免。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晚年笃信佛教,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弟弟 王缙将其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并流传于世。 第 II 卷( 120 分) 四、(30 分) 11、翻译下列句子(10 分)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 分) (2)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4 分) (3)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3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②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 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②徂:c,过去;逝。 (1)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4分) (2)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3、默写(12分,每空1分。)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4)《梦游天姆吟留别》的诗眼」 (5)出师未捷身先死 (6)塞上长城空自许, (7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少壮不努力 犹厌言兵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1)《六国论》中概括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的句子: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烟雨中的古镇 庄红蕾 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 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飘渺,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 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象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 水氤氲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 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 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于是古桥、 老屋、乌篷船…一切都生发一股淡淡的感伤来一一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 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 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 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 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 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 高二语文第4页共6页
高二语文第 4 页 共 6 页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②。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 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②徂:cú,过去;逝。 (1)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4 分) (2)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13、默写(12 分,每空 1 分。) (1)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 (4)《梦游天姆吟留别》的诗眼 。 (5)出师未捷身先死, 。 (6)塞上长城空自许, 。 (7)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少壮不努力, 。 (9) ,犹厌言兵。 (10)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1)《六国论》中概括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的句子: 。 五、(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烟雨中的古镇 庄红蕾 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 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飘渺,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 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象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 水氤氲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 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 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于是古桥、 老屋、乌篷船……一切都生发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 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 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 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 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 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
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河里,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 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 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岀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乌篷船悠悠地晃 荡而过,橹声欻乃,渔舟唱晚。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 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在经济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 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细细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 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 静静的。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乌篷船上掌橹女的头巾。翩翩而来,飘 飘而去。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柔和在春风里,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 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 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朴朴 的空气之中。我细细地凝视着、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 而来?结果发现竞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 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 气。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 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气的晕染,心头湿湿漉漉的 1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4分) 15、文章写的是江南古镇,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提到“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 是”?本段结尾处,作者连续发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6、本文语言很富有特色,文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两个句子,结合具体语境赏 析其表达效果。(5分) 六、(15分) 17、在横线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顺序应该是 (3分)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它动物玩弄于掌 中并主宰它们的命运的程度,但当 时候,人类 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18、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 出并加以改正。(4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离去,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 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 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改为 改为 高二语文第5页共6页
高二语文第 5 页 共 6 页 一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河里,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 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 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出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乌篷船悠悠地晃 荡而过,橹声欸乃,渔舟唱晚。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 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在经济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 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细细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 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 静静的。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乌篷船上掌橹女的头巾。翩翩而来,飘 飘而去。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柔和在春风里,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 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 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朴朴 的空气之中。我细细地凝视着、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 而来?结果发现竟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 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 气。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 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气的晕染,心头湿湿漉漉的。 1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写的是江南古镇,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提到“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 是”?本段结尾处,作者连续发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语言很富有特色,文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两个句子,结合具体语境赏 析其表达效果。(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 分) 17、在横线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顺序应该是 (3 分)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它动物玩弄于掌 中并主宰它们的命运的程度,但当 、 、 、 的时候,人类 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18、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 出并加以改正。(4 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离去,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 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 5 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 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答:① 改为 ②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