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技术 学习要点 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临床应用:肩部关 节、肘部关节、腕部关节、手指关节、髖部关节、膝部关节、踝及足关节 躯干的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 第一节概述 关节活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 种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一、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关节活动范围受骨性限制、软组织限制、韧带限制、肌肉的肌张力以及失神 经支配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1.拮抗肌的肌张力如髋关节的外展受到内收肌张力的限制,一些痉挛型 脑瘫患儿因内收肌张力过高导致外展困难而呈剪刀步态。 2.软组织接触如做髋膝关节屈曲时,与胸腹部接触而影响髋膝关节的过 度屈曲。 3.关节的韧带张力关节周围宽厚坚韧的韧带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如 膝关节伸展时会受到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的限制。 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关节囊薄而松弛的关节,其活动度较大,如 肩关节,它的活动非常灵活:反之,其活动度较小,如胸锁关节。 5.骨组织的限制当骨与骨相接触时,会限制其关节的过度活动。如肘关 节伸展时,会因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的接触,而限制肘关节过伸展, (二)病理因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疼痛如骨折、手术后、关节炎症等引起的疼痛导致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减少。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李、李缩或粘连锥体系损伤导致肌肉痉挛,造成 肢体肌群张力的不平衡,使肢体主动活动减少,常被动活动大于主动活动。关节 或韧带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李,可致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烧伤、肌腱修复 术后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粘连,以及严重的肌
关节活动技术 第一节 概述 关节活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 种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一、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关节活动范围受骨性限制、软组织限制、韧带限制、肌肉的肌张力以及失神 经支配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1.拮抗肌的肌张力 如髋关节的外展受到内收肌张力的限制,一些痉挛型 脑瘫患儿因内收肌张力过高导致外展困难而呈剪刀步态。 2.软组织接触 如做髋膝关节屈曲时,与胸腹部接触而影响髋膝关节的过 度屈曲。 3.关节的韧带张力 关节周围宽厚坚韧的韧带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如 膝关节伸展时会受到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的限制。 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 关节囊薄而松弛的关节,其活动度较大,如 肩关节,它的活动非常灵活;反之,其活动度较小,如胸锁关节。 5.骨组织的限制 当骨与骨相接触时,会限制其关节的过度活动。如肘关 节伸展时,会因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的接触,而限制肘关节过伸展。 (二)病理因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疼痛 如骨折、手术后、关节炎症等引起的疼痛导致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减少。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或粘连 锥体系损伤导致肌肉痉挛,造成 肢体肌群张力的不平衡,使肢体主动活动减少,常被动活动大于主动活动。关节 或韧带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致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烧伤、肌腱修复 术后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粘连,以及严重的肌 学习要点 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临床应用;肩部关 节、肘部关节、腕部关节、手指关节、髋部关节、膝部关节、踝及足关节、 躯干的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
痉挛而致的关节挛缩,导致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 3.关节的长时间制动肢体长时间制动后,使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疏松结缔 组织发生短缩变成致密结缔组织,使之失去弹性和伸缩性能,造成关节挛缩,使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长时间制动后导致肌肉肌力下降和废用性萎 缩,使关节主动活动减少。 4.肌肉瘫痪或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损伤、肌肉或肌腱的断 裂引起的肌肉瘫痪或无力,导致关节主动活动的减少。 5.关节本身病变关节炎症、异位骨化、关节内渗出或有游离体,关节的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关节僵硬时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丧失。 二、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关节活动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三 种。 (一)被动运动 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根据力量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 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和关 节松动技术:一种是借助外力由患者自己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滑轮练习、关节 牵引、持续性被动活动等。外力主要来自治疗师、患者健侧肢体或各种康复训练 器械。 通过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牵伸挛缩或粘连 的肌腱和韧带、增强瘫痪肢体的本体感觉,维持或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关节的 被动活动是维护关节正常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有轻度的关 节粘连和肌痉李的患者。肌肉瘫痪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以维持 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1.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治疗师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对关节各个轴各个 方向进行的被动活动。 操作时要求缓慢、匀速、有控制地进行,避免冲击性运动和暴力:固定肢体 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 以免造成损伤:每一动作重复10一30次,2一3次/天。 2.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师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
痉挛而致的关节挛缩,导致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 3.关节的长时间制动 肢体长时间制动后,使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疏松结缔 组织发生短缩变成致密结缔组织,使之失去弹性和伸缩性能,造成关节挛缩,使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长时间制动后导致肌肉肌力下降和废用性萎 缩,使关节主动活动减少。 4.肌肉瘫痪或无力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损伤、肌肉或肌腱的断 裂引起的肌肉瘫痪或无力,导致关节主动活动的减少。 5.关节本身病变 关节炎症、异位骨化、关节内渗出或有游离体,关节的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关节僵硬时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丧失。 二、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关节活动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三 种。 (一)被动运动 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根据力量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 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和关 节松动技术;一种是借助外力由患者自己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滑轮练习、关节 牵引、持续性被动活动等。外力主要来自治疗师、患者健侧肢体或各种康复训练 器械。 通过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牵伸挛缩或粘连 的肌腱和韧带、增强瘫痪肢体的本体感觉,维持或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关节的 被动活动是维护关节正常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有轻度的关 节粘连和肌痉挛的患者。肌肉瘫痪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以维持 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1.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治疗师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对关节各个轴各个 方向进行的被动活动。 操作时要求缓慢、匀速、有控制地进行,避免冲击性运动和暴力;固定肢体 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 以免造成损伤;每一动作重复 10~30 次,2~3 次/天。 2.关节松动技术 治疗师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
内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对疼痛、受限、僵硬等关节功能障碍 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关节牵引通过固定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对其远端肢体进行持续拉力 牵引,使关节产生一定的分离,牵伸李缩的周围软组织,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 训练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李缩或粘连所致的四肢 和脊柱关节功能障碍患者。 4.牵伸技术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常利用治疗师的手法、训练器械、患者自身重量或体位等方法进行牵张。 5.持续被动活动(CPM)是利用专用的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械,使手术 后的肢体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CPM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 和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的消退,缓解疼痛等。 (1)CPM的适用范围:四肢骨折术后(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骺端骨折切开复 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囊切除或关节李缩粘 连松解术后、关节成形及引流术后、关节滑膜切除术后、关节镜术后、韧带重建 术后等。 (2)仪器设备:选用各关节专用的持续被动运动训练仪器,该仪器由活动 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装置两部分组成。常用的有针对上肢、下肢、手指等外 周关节的专门仪器。 (3)操作方法与步骤:①开始训练的时间:可在术后即刻进行,即便手术 部位敷料较厚时,也应在术后3天内开始:②将要训练的肢体放置在训练器械的 托架上,固定:③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训练时间:④关节活动范围 在术后早期先从小角度开始活动,多从20°~30°开始,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 度每日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⑤确定运动速度:开始时运动速度为每1~ 2分钟作一个运动周期:⑥训练时间:根据不同的程序,使用的训练时间不同, 每次训练1~2小时,也可连续训练更长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定,1~3 次天:⑦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的运转情况:⑧ 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4)注意事项:①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
内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对疼痛、受限、僵硬等关节功能障碍 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关节牵引 通过固定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对其远端肢体进行持续拉力 牵引,使关节产生一定的分离,牵伸挛缩的周围软组织,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 训练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或粘连所致的四肢 和脊柱关节功能障碍患者。 4.牵伸技术 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常利用治疗师的手法、训练器械、患者自身重量或体位等方法进行牵张。 5.持续被动活动(CPM) 是利用专用的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械,使手术 后的肢体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CPM 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 和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的消退,缓解疼痛等。 (1)CPM 的适用范围:四肢骨折术后(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骺端骨折切开复 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囊切除或关节挛缩粘 连松解术后、关节成形及引流术后、关节滑膜切除术后、关节镜术后、韧带重建 术后等。 (2)仪器设备:选用各关节专用的持续被动运动训练仪器,该仪器由活动 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装置两部分组成。常用的有针对上肢、下肢、手指等外 周关节的专门仪器。 (3)操作方法与步骤:①开始训练的时间:可在术后即刻进行,即便手术 部位敷料较厚时,也应在术后 3 天内开始;②将要训练的肢体放置在训练器械的 托架上,固定;③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训练时间;④关节活动范围: 在术后早期先从小角度开始活动,多从 20°~30°开始,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 度每日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⑤确定运动速度:开始时运动速度为每 1~ 2 分钟作一个运动周期;⑥训练时间:根据不同的程序,使用的训练时间不同, 每次训练 1~2 小时,也可连续训练更长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定,1~3 次/天;⑦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的运转情况;⑧ 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4)注意事项:①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
管:②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早期不宜采用器械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免 影响伤口愈合:③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 局部血肿:④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 整。 (5)CPM的优点:CPM与一般被动运动相比,其特点是作用时间长、运 动缓慢、持续稳定、可控无痛。与主动运动相比,CPM不引起肌肉疲劳,可长 时间持续进行,且关节受力小,可在关节损伤或炎症的早期应用。 知识链接 CPM理论的提出 在CPM理论提出之前,绝大多数人,主张病损肢体应以制动为主,以利于 组织修复。20世纪70年代后,发现长期制动会带来诸多有害于关节功能的负作 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间断主动活动对骨科创伤疾病的恢复和关节损伤的修复可产 生有益的作用。 骨损伤可通过骨组织自身修复,而关节软骨损伤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大量 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兔膝关节制动6周,软骨基质即可出现纤维化、软骨表面 现裂隙及溃疡,软骨坏死,滑膜与软骨粘连。1970年,加拿大骨科医师Salter 等人在软骨再生及关节周围组织修复的研究中发现,早期间断活动效果优于制 动,而持续被动活动又优于间断活动。由于骨骼肌易疲劳,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主 动活动故提出了持续被动运动。 (二)主动助力运动 在一定的外力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助力可以来自治疗 师、器械、患者健侧肢体、水的浮力或引力等。此运动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 的过渡形式。 训练时,助力常加于运动的开始和终末,并随病情好转逐渐减少:训练中应 以患者主动用力为主,并作最大努力,任何时间均只给予完成动作的最小助力, 以免助力替代主动用力: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10一30次, 2~3次/天。 主动助力运动训练可逐步增强肢体的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常用的有器 械练习、悬吊练习和滑轮练习
管;②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早期不宜采用器械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免 影响伤口愈合;③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 局部血肿;④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 整。 (5)CPM 的优点:CPM 与一般被动运动相比,其特点是作用时间长、运 动缓慢、持续稳定、可控无痛。与主动运动相比,CPM 不引起肌肉疲劳,可长 时间持续进行,且关节受力小,可在关节损伤或炎症的早期应用。 知识链接 CPM 理论的提出 在 CPM 理论提出之前,绝大多数人,主张病损肢体应以制动为主,以利于 组织修复。20 世纪 70 年代后,发现长期制动会带来诸多有害于关节功能的负作 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间断主动活动对骨科创伤疾病的恢复和关节损伤的修复可产 生有益的作用。 骨损伤可通过骨组织自身修复,而关节软骨损伤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大量 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兔膝关节制动 6 周,软骨基质即可出现纤维化、软骨表面 现裂隙及溃疡,软骨坏死,滑膜与软骨粘连。1970 年,加拿大骨科医师 Salter 等人在软骨再生及关节周围组织修复的研究中发现,早期间断活动效果优于制 动,而持续被动活动又优于间断活动。由于骨骼肌易疲劳,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主 动活动故提出了持续被动运动。 (二)主动助力运动 在一定的外力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助力可以来自治疗 师、器械、患者健侧肢体、水的浮力或引力等。此运动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 的过渡形式。 训练时,助力常加于运动的开始和终末,并随病情好转逐渐减少;训练中应 以患者主动用力为主,并作最大努力,任何时间均只给予完成动作的最小助力, 以免助力替代主动用力;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 10~30 次, 2~3 次/天。 主动助力运动训练可逐步增强肢体的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常用的有器 械练习、悬吊练习和滑轮练习
1.器械练习以器械为助力,利用杠杆原理,带动活动受限的关节进行活 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及治疗目的,选择相应器械,如体操棒、火棒、肩轮、肩 梯、肋木,以及针对四肢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练习器械,如肩关节练习器、 肘关节及前臂练习器、腕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等。器械练习可以提高患者 治疗的兴趣,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疗效。 2.悬吊练习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 去除肢体重力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运动,类似于钟摆样运动。悬吊练习的固定方式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固定,固定点位于肢体重心的上方,主要用于支持肢 体:另一种是轴向固定,主要是是肢体易于活动。 3.滑轮练习利用滑轮和绳索,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的活动。 (三)主动运动 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 练。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 牵拉李缩不严重的组织,主要用于治疗和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李缩与粘连,保持 关节活动度。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比如颈椎活动操等,可以个人练习,也可以把有相同 关节障碍的患者分组集体练习。 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主动运动时动 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用力到引起轻度疼痛为最大限度,达最大 活动范围后维持数秒: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10一30次,2~ 3次天。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被动运动能引起关节李缩等关节活动受限的伤病,如骨折复位固定后、 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不能主动活动的肢体,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周围神经损伤后、长期完全卧床休息、主动活动导致疼痛。 2.主动助力运动肌力低于3级,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 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造成关节活动受限,能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用于改善心肺 功能的有氧训练等
1.器械练习 以器械为助力,利用杠杆原理,带动活动受限的关节进行活 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及治疗目的,选择相应器械,如体操棒、火棒、肩轮、肩 梯、肋木,以及针对四肢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练习器械,如肩关节练习器、 肘关节及前臂练习器、腕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等。器械练习可以提高患者 治疗的兴趣,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疗效。 2.悬吊练习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 去除肢体重力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运动,类似于钟摆样运动。悬吊练习的固定方式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固定,固定点位于肢体重心的上方,主要用于支持肢 体;另一种是轴向固定,主要是是肢体易于活动。 3.滑轮练习利用滑轮和绳索,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的活动。 (三)主动运动 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 练。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 牵拉挛缩不严重的组织,主要用于治疗和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与粘连,保持 关节活动度。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比如颈椎活动操等,可以个人练习,也可以把有相同 关节障碍的患者分组集体练习。 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主动运动时动 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用力到引起轻度疼痛为最大限度,达最大 活动范围后维持数秒;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 10~30 次,2~ 3 次/天。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被动运动 能引起关节挛缩等关节活动受限的伤病,如骨折复位固定后、 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不能主动活动的肢体,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周围神经损伤后、长期完全卧床休息、主动活动导致疼痛。 2.主动助力 运动肌力低于 3 级,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 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造成关节活动受限,能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用于改善心肺 功能的有氧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