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牵伸基础 (一)肌肉的物理特性 1.收缩性:肌肉主动做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2.伸展性:肌肉放松受外力牵拉长度增加的特性 3.弹性:外力消失时肌肉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4.黏滞性:肌肉活动时由于肌肉内部各蛋白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为 肌的黏滞性,即肌肉拉长与回缩时的内阻力。内阻力大小影响肌肉伸长/缩短的 速度。 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黏滞性下降,伸 展性和弹性增加。 (二)牵伸原理 1.缓慢持续牵拉时高尔基腱器(肌肉的张力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 兴奋,激发抑制反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从而逐步恢复肌 肉的柔韧性(即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2快速牵拉时肌梭(肌肉的长度感受器)兴奋,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增加肌 肉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牵张反射。 因此进行牵伸时,牵伸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将影响到治疗效果。 (三)李缩的概念与分类 1.挛缩: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 织适应性短缩,表现为被动或主动牵伸有明显的抵抗,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通过 检查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范围可以发现挛缩,如患者肘关节伸展达不到全范围, 检查发现屈肘肌群紧张或短缩、肌张力增高,则为屈肘肌群李缩;髋内收肌群紧 张或短缩、肌张力增高,髋关节不能充分外展,则为髋内收肌群挛缩。 2.导致李缩的常见原因:由于疾病致使肢体的长期制动:长期保持异常的姿 势:拮抗肌之间张力的不平衡: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损伤:软组织有创伤、炎症、 疼痛;软组织的重复劳损;先天或后天畸形。 3.挛缩分类:根据挛缩发生的致病因素、组织及其性质,可将挛缩分为以下
牵伸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牵伸基础 (一)肌肉的物理特性 1.收缩性:肌肉主动做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2.伸展性:肌肉放松受外力牵拉长度增加的特性。 3.弹性:外力消失时肌肉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4.黏滞性:肌肉活动时由于肌肉内部各蛋白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为 肌的黏滞性,即肌肉拉长与回缩时的内阻力。内阻力大小影响肌肉伸长/缩短的 速度。 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黏滞性下降,伸 展性和弹性增加。 (二)牵伸原理 1.缓慢持续牵拉时高尔基腱器(肌肉的张力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 兴奋,激发抑制反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从而逐步恢复肌 肉的柔韧性(即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2 快速牵拉时肌梭(肌肉的长度感受器)兴奋,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增加肌 肉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牵张反射。 因此进行牵伸时,牵伸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将影响到治疗效果。 (三)挛缩的概念与分类 1.挛缩: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 织适应性短缩,表现为被动或主动牵伸有明显的抵抗,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通过 检查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范围可以发现挛缩,如患者肘关节伸展达不到全范围, 检查发现屈肘肌群紧张或短缩、肌张力增高,则为屈肘肌群挛缩;髋内收肌群紧 张或短缩、肌张力增高,髋关节不能充分外展,则为髋内收肌群挛缩。 2.导致挛缩的常见原因:由于疾病致使肢体的长期制动;长期保持异常的姿 势;拮抗肌之间张力的不平衡;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损伤;软组织有创伤、炎症、 疼痛;软组织的重复劳损;先天或后天畸形。 3.挛缩分类:根据挛缩发生的致病因素、组织及其性质,可将挛缩分为以下
几种。 (1)肌静力性挛缩:是指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的肌肉、肌腱短缩, 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静力性挛缩的肌肉可以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最大 长度。正常人如果不经常进行肌肉的伸展性锻炼,会引起肌肉轻微的挛缩或紧张 特别是下肢的双关节肌,如股直肌、胴绳肌等。肌静力性李缩用牵伸治疗有较好 的效果。 (2)瘢痕粘连:瘢痕如果发生在皮肤、肌肉、肌避、关节囊等正常组织中, 可形成粘连引起组织李缩,降低组织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和功能。 临床上大多数瘢痕组织粘连引起的李缩,都可以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3)纤维性粘连:由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性改变形成的挛缩,可明显 限制关节的活动。纤维挛缩时间越长,正常的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组织取 代的越多,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4)不可逆性挛缩:正常的软组织或结缔组织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 的非伸展性组织(如骨、纤维组织)所取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伸展性,为不可 逆性挛缩。不可逆性挛缩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松解。 (5)假性肌静力性李缩: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可使肌肉处 于一种不正常的持续收缩状态而引起关节活动受限,为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二、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技术是指用外力(人工或器械)牵伸挛缩或短缩软组织,以改善或重新 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李缩,降低肌张力,改善 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技术。牵伸技术是治疗各种由软组织挛缩或短缩导致 的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常用方法之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根据外力的来源、牵拉方式和持续时间,可以把牵伸分为以下几种。 (一)被动牵伸 利用外力如治疗师、器械或患者自身力量来牵伸的方法称为被动牵伸。根据 外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法牵伸、机械牵伸和自我牵伸。 1.手法牵伸:治疗师运用手法技术对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或功能受限的关 节进行牵伸。治疗师通过手法控制牵伸的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挛缩组织 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是临床最常用的牵伸技术。与关节的被动活动不同,手
几种。 (1)肌静力性挛缩:是指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的肌肉、肌腱短缩, 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静力性挛缩的肌肉可以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最大 长度。正常人如果不经常进行肌肉的伸展性锻炼,会引起肌肉轻微的挛缩或紧张, 特别是下肢的双关节肌,如股直肌、腘绳肌等。肌静力性挛缩用牵伸治疗有较好 的效果。 (2)瘢痕粘连:瘢痕如果发生在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囊等正常组织中, 可形成粘连引起组织挛缩,降低组织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和功能。 临床上大多数瘢痕组织粘连引起的挛缩,都可以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3)纤维性粘连:由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性改变形成的挛缩,可明显 限制关节的活动。纤维挛缩时间越长,正常的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组织取 代的越多,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4)不可逆性挛缩:正常的软组织或结缔组织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 的非伸展性组织(如骨、纤维组织)所取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伸展性,为不可 逆性挛缩。不可逆性挛缩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松解。 (5)假性肌静力性挛缩: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可使肌肉处 于一种不正常的持续收缩状态而引起关节活动受限,为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二、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技术是指用外力(人工或器械)牵伸挛缩或短缩软组织,以改善或重新 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降低肌张力,改善 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技术。牵伸技术是治疗各种由软组织挛缩或短缩导致 的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常用方法之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根据外力的来源、牵拉方式和持续时间,可以把牵伸分为以下几种。 (一)被动牵伸 利用外力如治疗师、器械或患者自身力量来牵伸的方法称为被动牵伸。根据 外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法牵伸、机械牵伸和自我牵伸。 1.手法牵伸:治疗师运用手法技术对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或功能受限的关 节进行牵伸。治疗师通过手法控制牵伸的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挛缩组织 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是临床最常用的牵伸技术。与关节的被动活动不同,手
法牵伸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增大活动范围,而关节的被动活动是在关节活动未受 限、可利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关节现有的活动范围,但无明显增 大活动范围作用。与机械牵伸相比,手法牵伸是一种短时间的牵伸,一般每次牵 伸持续15~30秒,重复3~5次。这种牵伸不容易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和增加己 经拉长了的肌肉张力,也称为静态牵伸。治疗师做手法牵伸时应缓慢、轻柔、循 序渐进地进行,切忌快速暴力地进行牵伸,以免引起牵张反射或软组织的损伤。 2.机械牵伸:借助机械装置,利用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短缩 组织的牵伸方法。其牵伸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发生作用。牵 伸时间至少持续20分钟,甚至几小时,才能产生治疗效果,牵拉的力要求稳定、 柔和。 3.自我牵伸:由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 伸力量。治疗师指导患者处于固定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牵伸训练,教会患者自我 调节牵伸的方向、力量和持续的时间等,是巩固牵伸疗效的主要措施。 (二)主动抑制 主动抑制是指在牵伸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牵伸肌肉,使肌肉收缩 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以减少牵伸阻力的一种牵伸技术。主动抑制时进行牵伸的 阻力最小,临床上使用广泛。主动抑制只能放松肌肉组织中具有收缩性的结构, 对结缔组织尤其是李缩组织没有作用。主动抑制需要忠者有意识地控制肌肉的收 缩,因此该技术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患者能自主控制的情况下,而对那 些由于肌肉神经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李或瘫痪作用不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 1.收缩-放松 (1)操作步骤:①治疗师被动活动患者关节至关节活动受限处,使欲牵伸 的肌肉处于舒适无痛的位置:②牵伸的肌肉先进行等长抗阻收缩约10秒,使肌 肉感觉疲劳:③患者主动放松肌肉:④治疗师牵伸肌肉达关节最大活动范围:⑤ 休息10秒后重复上述过程1~2次。 (2)注意事项:①要在无痛的状态下进行紧张肌肉的等长抗阻收缩:②牵 伸时要有清晰地语言诱导:③亚极量、较长时间的等长抗阻收缩可以有效地抑制 紧张肌肉,也便于治疗师控制,所以在牵伸前,紧张肌肉不需要进行最大强度的
法牵伸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增大活动范围,而关节的被动活动是在关节活动未受 限、可利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关节现有的活动范围,但无明显增 大活动范围作用。与机械牵伸相比,手法牵伸是一种短时间的牵伸,一般每次牵 伸持续 15~30 秒,重复 3~5 次。这种牵伸不容易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和增加已 经拉长了的肌肉张力,也称为静态牵伸。治疗师做手法牵伸时应缓慢、轻柔、循 序渐进地进行,切忌快速暴力地进行牵伸,以免引起牵张反射或软组织的损伤。 2.机械牵伸:借助机械装置,利用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短缩 组织的牵伸方法。其牵伸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发生作用。牵 伸时间至少持续 20 分钟,甚至几小时,才能产生治疗效果,牵拉的力要求稳定、 柔和。 3.自我牵伸:由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 伸力量。治疗师指导患者处于固定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牵伸训练,教会患者自我 调节牵伸的方向、力量和持续的时间等,是巩固牵伸疗效的主要措施。 (二)主动抑制 主动抑制是指在牵伸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牵伸肌肉,使肌肉收缩 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以减少牵伸阻力的一种牵伸技术。主动抑制时进行牵伸的 阻力最小,临床上使用广泛。主动抑制只能放松肌肉组织中具有收缩性的结构, 对结缔组织尤其是挛缩组织没有作用。主动抑制需要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肌肉的收 缩,因此该技术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患者能自主控制的情况下,而对那 些由于肌肉神经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挛或瘫痪作用不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 种。 1.收缩-放松 (1)操作步骤:①治疗师被动活动患者关节至关节活动受限处,使欲牵伸 的肌肉处于舒适无痛的位置;②牵伸的肌肉先进行等长抗阻收缩约 10 秒,使肌 肉感觉疲劳;③患者主动放松肌肉;④治疗师牵伸肌肉达关节最大活动范围;⑤ 休息 10 秒后重复上述过程 1~2 次。 (2)注意事项:①要在无痛的状态下进行紧张肌肉的等长抗阻收缩;②牵 伸时要有清晰地语言诱导;③亚极量、较长时间的等长抗阻收缩可以有效地抑制 紧张肌肉,也便于治疗师控制,所以在牵伸前,紧张肌肉不需要进行最大强度的
等长抗阻收缩。 (3)应用举例(厢绳肌紧张致伸膝屈髋活动受限):①治疗师将髋关节屈曲 (保持伸膝位)到无痛的最大限度,使胭绳肌紧张:②治疗师双手固定膝关节使 其保持伸直位,用肩向头的方向施加阻力(图1):③患者伸髋(屈膝)抗阻等 长收缩约10秒:④丽绳肌放松:⑤治疗师牵伸丽绳肌达伸膝屈髋新的最大范围: ⑥休息10秒后重复上述过程1~2次。 阻力方向 在物霜的器茨热商 肌肉用力收缩方向 A B 图1胴绳肌收缩-放松 A.治疗师双手固定膝关节使其保持伸直位,用肩向头的方向施加阻力,患者伸髋(屈 膝)抗阻等长收缩:B.治疗师牵伸胭绳肌达伸膝屈酸新的最大范围 2.收缩-放松-收缩 (1)操作步骤:①治疗师被动活动患者关节至关节活动受限处,使欲牵伸 的肌肉处于舒适无痛的位置:②牵伸的肌肉先进行等长抗阻收缩约10秒,使肌 肉感觉疲劳:③患者主动放松肌肉:④紧张肌肉的拮抗肌做向心性收缩至关节活 动的最大限度,以对抗紧张的肌肉,增加关节活动范围:⑤休息10秒后重复上 述过程1一2次。 (2)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3)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①治疗师将踝关节背屈到无痛的最大限度, 使跖屈肌紧张:②治疗师一手固定小腿远端,一手置于足底,向足背方向施加阻 力(图2):③患者跖屈抗阻等长收缩约10秒:④跖屈肌放松:⑤患者主动做踝 背屈至最大范围:⑥休息10秒后重复上述过程1~2次
等长抗阻收缩。 (3)应用举例(腘绳肌紧张致伸膝屈髋活动受限):①治疗师将髋关节屈曲 (保持伸膝位)到无痛的最大限度,使腘绳肌紧张;②治疗师双手固定膝关节使 其保持伸直位,用肩向头的方向施加阻力(图 1);③患者伸髋(屈膝)抗阻等 长收缩约 10 秒;④腘绳肌放松;⑤治疗师牵伸腘绳肌达伸膝屈髋新的最大范围; ⑥休息 10 秒后重复上述过程 1~2 次。 图 1 腘绳肌收缩-放松 A.治疗师双手固定膝关节使其保持伸直位,用肩向头的方向施加阻力,患者伸髋(屈 膝)抗阻等长收缩;B.治疗师牵伸腘绳肌达伸膝屈髋新的最大范围 2.收缩-放松-收缩 (1)操作步骤:①治疗师被动活动患者关节至关节活动受限处,使欲牵伸 的肌肉处于舒适无痛的位置;②牵伸的肌肉先进行等长抗阻收缩约 10 秒,使肌 肉感觉疲劳;③患者主动放松肌肉;④紧张肌肉的拮抗肌做向心性收缩至关节活 动的最大限度,以对抗紧张的肌肉,增加关节活动范围;⑤休息 10 秒后重复上 述过程 1~2 次。 (2)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3)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①治疗师将踝关节背屈到无痛的最大限度, 使跖屈肌紧张;②治疗师一手固定小腿远端,一手置于足底,向足背方向施加阻 力(图 2);③患者跖屈抗阻等长收缩约 10 秒;④跖屈肌放松;⑤患者主动做踝 背屈至最大范围;⑥休息 10 秒后重复上述过程 1~2 次
阻力方向 肌肉用力 A B 图2踝跖屈肌收缩一-放松-收缩训练 A.治疗师将踝关节背屈到无痛的最大限度,使跖屈肌紧张,一手置于足底向足 背方向施加阻力,患者跖屈抗阻等长收缩:B.患者主动踝背屈至最大范围 3.拮抗肌收缩 (1)操作步骤:①将紧张的肌肉被动拉长到一个舒适无痛的位置:②紧张 肌肉的拮抗肌做等张收缩:③对收缩肌肉施加轻微的阻力,但允许关节运动,当 关节运动时,由于交互抑制的作用,紧张的肌肉被放松:④治疗师被动活动关节 至最大限度,以牵伸紧张肌肉:⑤休息10秒后重复上述过程1~2次。 (2)注意事项:①避免施加的阻力太大,因其可以引起紧张肌肉的张力扩散, 而限制关节运动或引起疼痛:②当肌肉痉挛限制了关节运动时,也可用此技术。 如果患者不能在“收缩-放松”技术中完成紧张肌肉无痛范围内的强力收缩,用 该技术很有帮助。 (3)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①患者将踝关节置于一个舒适的体位:② 踝背屈肌主动收缩:③治疗师在足背施加轻微的阻力,但允许关节的运动:④治 疗师将踝关节背屈到最大限度,牵伸跖屈肌:⑤休息10秒后重复上述过程1~2 次。 4.辅助方法 (1)热疗:在做牵伸之前,可先进行肢体局部的热疗,使关节组织有一定 的适应性。加热后的肌肉更易放松和被牵伸,牵伸时患者感觉较舒适。常用的热 疗有蜡疗、热敷、超短波等。 (2)按摩:做肢体的按摩,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肌痉挛和肌紧 张,使软组织放松,改善其伸展性。 (3)关节松动术:牵伸前,先进行关节松动术,恢复关节内正常的相互关
图 2 踝跖屈肌收缩-放松-收缩训练 A.治疗师将踝关节背屈到无痛的最大限度,使跖屈肌紧张,一手置于足底向足 背方向施加阻力,患者跖屈抗阻等长收缩;B.患者主动踝背屈至最大范围 3.拮抗肌收缩 (1)操作步骤:①将紧张的肌肉被动拉长到一个舒适无痛的位置;②紧张 肌肉的拮抗肌做等张收缩;③对收缩肌肉施加轻微的阻力,但允许关节运动,当 关节运动时,由于交互抑制的作用,紧张的肌肉被放松;④治疗师被动活动关节 至最大限度,以牵伸紧张肌肉;⑤休息 10 秒后重复上述过程 1~2 次。 (2)注意事项:①避免施加的阻力太大,因其可以引起紧张肌肉的张力扩散, 而限制关节运动或引起疼痛;②当肌肉痉挛限制了关节运动时,也可用此技术。 如果患者不能在“收缩-放松”技术中完成紧张肌肉无痛范围内的强力收缩,用 该技术很有帮助。 (3)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①患者将踝关节置于一个舒适的体位;② 踝背屈肌主动收缩;③治疗师在足背施加轻微的阻力,但允许关节的运动;④治 疗师将踝关节背屈到最大限度,牵伸跖屈肌;⑤休息 10 秒后重复上述过程 1~2 次。 4.辅助方法 (1)热疗:在做牵伸之前,可先进行肢体局部的热疗,使关节组织有一定 的适应性。加热后的肌肉更易放松和被牵伸,牵伸时患者感觉较舒适。常用的热 疗有蜡疗、热敷、超短波等。 (2)按摩:做肢体的按摩,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肌痉挛和肌紧 张,使软组织放松,改善其伸展性。 (3)关节松动术:牵伸前,先进行关节松动术,恢复关节内正常的相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