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管理教育内容和方法 、“文革”中的“教育革 h命”19660年6月至1976年10月,“文革”中的“教育革 命”,使教育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损失 四、1978年至1984年的教育改革 (一)、指导思想的改革 1、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 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 (三)、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管理 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 “文革”中的“教育革 命”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 “文革”中的“教育革 命” ,使教育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损失。 四、1978年至1984年的教育改革 (一)、指导思想的改革 1、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 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坚持“三个面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 向 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目标上的改革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 纪,适应国际竞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 系。到20世纪末,要构建起基本的理论框架。 五、《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 要内容略
7 2、坚持“三个面 向” : 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 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目标上的改革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 纪,适应国际竞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 系。到20世纪末,要构建起基本的理论框架。 五、《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 要内容 略
补充材料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教育事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成立初 期的接管改造和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逐 步把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事业转变成为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 量不但长期没有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受到“左”的政 浴运动的频繁冲击。“文化大革命”更使这种“左”的错误 一发展到否定知识、取消教育的极端,使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 坏,广大教育工作者遭受严重摧残,耽误了整整一代青少年 的成长
8 补充材料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教育事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成立初 期的接管改造和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逐 步把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事业转变成为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 业不但长期没有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受到“左”的政 治运动的频繁冲击。 “文化大革命”更使这种“左”的错误 发展到否定知识、取消教育的极端,使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 坏,广大教育工作者遭受严重摧残,耽误了整整一代青少年 的成长
1977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恢复,1978年召 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 “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 “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均把教育事业放 在了突出的位置,使中国的教育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 拨乱反正,中共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 决策,强调人才对“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至 此,中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 路
9 1977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恢复,1978年召 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 “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 “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均把教育事业放 在了突出的位置,使中国的教育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 拨乱反正,中共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 决策,强调人才对“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至 此,中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 路
六五”期间,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 诣引下,各级教育逐步走上正轨。特别是1985年5月 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了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了以教 育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在各方面逐步展开。为 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家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 会,统管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1985年,小学学龄 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95%,全国有1/3的县普及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结构得到初步调整,积极发展各类 只业技术教育,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占的比重得到显著 提高。为适应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六五”时期,国家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 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一些薄弱学科得到加强。各级成 人教育在“六五”时期发展迅速,为大批在十年动乱中耽 误了学业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习与深造的机会,为培养各类 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0
10 “六五”期间,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 指引下,各级教育逐步走上正轨。特别是1985年5月 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了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了以教 育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在各方面逐步展开。为 了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家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 会,统管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1985年,小学学龄 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95%,全国有1/3的县普及 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结构得到初步调整,积极发展各类 职业技术教育,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占的比重得到显著 提高。为适应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六五”时期,国家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 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一些薄弱学科得到加强。各级成 人教育在“六五”时期发展迅速,为大批在十年动乱中耽 误了学业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习与深造的机会,为培养各类 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