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流行特点:沿海多发,夏秋季多发 中毒食物:海产品及盐滞食品 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染率 品种 带染率% 品种 带染率% 墨鱼 93 带鱼 41.2-95.4 黄鱼 29.3 梭子蟹 79.8 海蟹 94.1 蛤 22.5-93.4 对虾 43.3 夏天平均带染率为94.8%
3)中毒机制:与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相同; 所产耐热性溶血毒素可引起肠炎,但不是 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4)临床表现:潜伏期1420小时,最短46 小时,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典型有 洗肉水样血水便,无里急后重,有发热, 37.7一39.5℃,重症病人可出现脱水、意识 障碍、血压下降等。病程一般34天,预后 良好
5).诊断和治疗原则: 1)流行病学特征(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发病季 节中毒食物为海产品) 2)临床表现;(发病特点)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验病人1-2天内血清与 细菌菌株凝集价在1:40-1:320,一周后下降。 动物试验:分离菌株注入小鼠腹腔观察毒性 反应。快速检测:24h内用PCR方法检测排泄 物的溶血毒素。) 治疗以补充水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为主
四.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1)病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有16 个血清型,在5-45℃均可生长,5℃低温 生长是该菌的特点,该菌嗜冷不嗜热, 耐碱不耐酸。该菌在血琼脂上产生李斯 特菌溶血素0的β-溶血素。 2)中毒机制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大量活菌所致, 李斯特菌是胞内致病菌,所产溶血素与 内化素也是致病因子
3)流行特点: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中毒食品:奶类及其奶制品、肉制品和 水产品。食品未经彻底加热、冰箱冷藏 熟食品、奶制品直接食用所引起。 我国在对12省7类食品的调查中发现 分离率: 冷饮1.39%、生肉1.53%、乳制品0.52%、 熟肉制品0.47%、乳0.72%及水产品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