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流行病学特点: A.多见于夏秋季 B.中毒食品:中毒食品主要是肉类食 品,也可由鱼虾,家禽,蛋类奶类引 起。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来源:生前 感染,宰后污染 C.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活菌数量、菌型及个体易感性
3.中毒机制 感染型为主食物含 2×10scfu/g即可引起中毒 肠炎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产生肠毒素 ↓ 毒素型
4)临床表现: 多为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一般4~48小 时,突然恶心,头晕、头痛、寒战、冷汗、 全身无力,呕吐,腹痛,腹泻(黄色或黄绿 色水样便为主),发热38-40℃,重者有寒 战,惊厥,抽搐与昏迷,病程37天,预后 良好。 其他类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 类感冒 型,败血症型
5).诊断和治疗原则: 1)流行病学特征(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发 病季节中毒食物) 2)临床表现;(发病特点) 3)实验室诊断(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验) 未获取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 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3名副主任医 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需用抗生素治疗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病原:副溶血性弧菌 A.嗜盐,3.5%的含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B.对酸敏感,普通食醋中5分钟可杀死。 C.对热抵抗力较弱(90度1分钟可杀灭) D.溶血,致病性与溶血能力平行。 E.可产生耐热的溶血毒素,毒素除溶血外, 有细胞毒、心脏毒、肝脏毒及致腹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