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2011年7月
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 学时:9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包含既有区别 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 通过本课程的授课、实验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营养与 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最新的进展。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独立的学习、思考及操作能力。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预先掌握一定的预防医 学基础知识,课程应在完整的一学期开设。 本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的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基本概念、基本内容 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密切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一般相关内容或学科的最新 进展等,作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了解。 二、课程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理论学时数为50学时 实验、实习学时数为40学时 理论课内容 学时数 实验/实习课内容 学时数 营养学基础、植物化学物 12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 食物中总氮含量测定 特殊人群的营养 4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测定 3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社区营养 营养调查与评价 10 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6 酸价、过氧化物值测定 3 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2 食品新技术及共卫生学问题 2 鲜奶的卫生质量评价 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 蒸馏酒的卫生学评价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6 食物中毒应急调查处理与分析 3 食品安全及其评价体系 2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4 现场卫生监督管理 合计 50 40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掌握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的概念,营养学的研究内容、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现代营养学的发展,我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与成就:现代食品卫生学的发展 与成就,目前面临的挑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的方法。 第一篇营养学 掌握营养、合理营养、营养素的概念。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构成:掌握人体构成的特点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熟悉人体构成和功 能。了解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体构成的变化。 第二节蛋白质:掌握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掌握食物蛋 白质营养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含量、消化率、利用率)和评价指标,氮平衡 和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 熟悉蛋白质生理功能,优质蛋白质的定义及种类,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 了解蛋白质消化吸收及代谢,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 第三节脂类: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功能。 熟悉脂类的分类及功能:脂肪酸的分类及其功能,脂肪摄入与健康的关系, 膳食脂类的来源及推荐摄入量 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功能,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概念、种 类及作用,乳糖不耐受性概念、原因和克服方法。 熟悉血糖生成指数及其营养学意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和准荐摄入量。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第五节能量:掌握人体热能消耗的三个方面(基础代谢及影响因素、体力活动、食 物热效应),人体热能来源与供给的基本情况。 熟悉能量的单位及产热营养素生热系数。 了解人体一日能量需要的确定方法,能量摄入的调节。 第六节矿物质: 一、概述:熟悉矿物质的特点、生理功能、缺乏的主要因素 二,钙:掌握影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缺乏与过量的危害,食物来源。熟悉钙的生理 功能,营养学评价,参考摄入量。了解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三.磷:了解磷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特点:缺乏病与过量: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四,镁:了解镁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特点:缺乏病与过量: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五铁:掌握影响铁吸收利用的因素,缺乏与过量的危害,食物来源。熟悉铁的生理 功能,营养学评价,参考摄入量。了解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六.锌:掌握影响锌吸收利用的因素,缺乏与过量的危害,食物来源。熟悉锌的生理
功能,参考摄入量。了解锌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营养学评价。 七.硒:熟悉硒的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了解硒的吸收 与代谢,营养学评价。 八.碘:熟悉碘的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了解碘的吸收 与代谢,营养学评价。 九.铜:熟悉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了解吸收与代谢,营养学评价,供给量 与食物来源。 十,了解锰、氟、钴、镍、钼、铬等的生理功能、缺乏病及食物来源。 第七节维生素: 一.概述: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共同特点;熟悉缺乏的常见原因:了解维生素 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掌握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的理化性质、分类及各自特点, 吸收与代谢特点,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 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三.熟悉维生素D、维生素E、叶酸的理化性质,分类及各自特点:吸收与代谢特点: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供给量和食物来 源。 四.了解维生素B6、维生素B2、泛酸、生物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 量: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第二章植物化学物 第一节概述:掌握植物化学物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物学作用。了解植物化学物代谢, 蔬菜水果对健康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证据。 第二节多酚类化合物: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 血管:抗突变:其它作用。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 第三节含硫化合物:熟悉大蒜的生物学作用:抗突变:抗癌:对免疫功能影响:抗 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了解大蒜的化学成分:主要含硫化合物。 第四节皂甙类化合物:熟悉大豆皂甙的生物学作用:抗突变:抗癌:抗氧化:免疫 调节:对心脑血管作用:抗病毒作用。了解大豆皂甙的化学结构: 第五节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熟悉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抗癌作用:调 节致癌物代谢酶: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抑制细胞增生作用:抗炎、抗菌等作 用。了解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 第三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概述:食品营养价值。 第一节掌握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熟悉营养质量指数概念及应用
第二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一.谷类食品:掌握营养成分及特点,熟悉加工、贮藏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了解谷类 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二,豆类及其制品:掌握大豆营养成分及特点,熟悉抗营养因素及其加工、贮藏对营 养价值的影响: 三.蔬菜、水果类:掌握蔬菜水果的营养特点(碳水化物,维生素,矿物质),了解 芳香物质、有机酸及色素。 四.畜、禽、鱼类、奶及奶制品、蛋及蛋制品:掌握营养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一,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了解加工对谷类、豆类和其它类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二.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了解烹调对谷类及畜、禽、鱼、蛋类和蔬菜、水果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三,存储条件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了解存储条件对谷类及畜、禽、鱼、蛋类和蔬菜、水果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营养 第一节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掌握妊娠期、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补充:胎盘生化阀作用):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熟悉妊娠期、哺乳期的膳食原则。 第二节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一.婴幼儿营养与膳食:掌握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要,母乳喂养的优点,断奶 过渡期喂养。熟悉婴儿配方奶粉的基本要求及使用: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幼 儿期膳食原则。 二.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熟悉学龄前儿童生理、营养特点及膳食原则。 三.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熟悉学龄儿童生理、营养特点及膳食原则。 四.青少年营养:熟悉青少年生理、营养及膳食特点。 五.老年营养:熟悉老年人生理代谢特点:营养需要:膳食原则。 第三节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 了解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及其运动员膳食。 第四节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了解高温、低温、高原环境、职业接触化学毒物和电离辐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第一节营养与肥胖:掌握肥胖的定义、诊断方法(身高标准体重法、体质指数法): 熟悉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与分类,预防与治疗原则:了解肥胖对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