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6页 第Ⅱ卷第7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各不相同的 表现特征和风格。中国元素,就是经过时间的锤炼与锻造,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 炼出的精华。民间艺术的粗犷朴实,宗教艺术的博大深邃,文人艺术的典雅隽秀 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也构成了中国元素的艺术基石 ②象征性图形在中国元素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图腾崇拜、宗 教信仰、哲学观念、道德审美观念等各个层面。古人对天、地、宇宙充满想象 也渴望从宇宙自然的规律中找到人类起源、生存、发展的规律。这种渴望,来自 于古人对生命的崇拜。这也就可以理解,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生命树”为何能够 成为一个经典的象征图形一一它表达着对生命的尊崇。生命树不仅存在于中国, 据专家撰文,古老的波斯王国的生命树是云杉;印度的生命树是菩提树;而中国 的生命树以扶桑为母体。生命树以及其他代表生命的植物图形,从原始的彩陶、 汉画像砖以及近代民间剪纸中都可以找到。同样,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观察 到的各类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动植物,都成了与“生命树”相通的生命图腾。在后 世的服饰、器物、建筑的装饰图形中,葫芦、石榴、莲花以及鱼类、蛙类都被用 来象征生命的繁衍 ③在中国元素中,抽象几何图形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们简洁、凝练,完全具备 现代符号的基本特征,如太极、八卦等图形,集现实与幻想为一体,表现出中华 先人超然的造型能力。这些图形部分来自天地、宇宙、星辰等自然景观现象中的 图形,其准确地把握了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并具备了现代符号的基本特征,富 有延伸性。部分图形来自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态,被广泛地运用在食器酒具之上 将信仰、审美融合于日常生活之中。还有部分图形来自古代哲学观念和宗教的祥 瑞观念,又被运用在寺庙之中,如浙江普陀寺寺庙建筑中就大量运用了这一类图 形 ④汉字是中国传统图形中最富想象力、最具概括性的抽象图形。作为人类传递信 息的基本工具,汉字的形态不断演变,从具象到意象再进入抽象,以实现更加简 便、迅速的交流。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汉字已经摆脱自然形态的束缚,形成以纵 横为主的框架式图形。这种框架式图形使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独具特色,从而让 汉字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创意性,为再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汉字所派生的书 法、篆刻艺术就是汉字形态结构的再创造的有力明证。 ⑤中国元素中的象征性图形造型优美,庄重典雅,充满吉祥、祥瑞、祈愿的感情 因素,完全符合现代人对和平、安定、幸福的追求,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具有很 强的再创造潜力。对其进行再创造,一方面应尽量理解其内涵及运用场所,另 方面应熟练掌握其变化转换的形式和表现规律,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选自张晨《中国元素与艺术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元素”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元素是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元 素就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一种象征
2015 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至第 6 页, 第Ⅱ卷第 7 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各不相同的 表现特征和风格。中国元素,就是经过时间的锤炼与锻造,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 炼出的精华。民间艺术的粗犷朴实,宗教艺术的博大深邃,文人艺术的典雅隽秀, 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也构成了中国元素的艺术基石。 ②象征性图形在中国元素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图腾崇拜、宗 教信仰、哲学观念、道德审美观念等各个层面。古人对天、地、宇宙充满想象, 也渴望从宇宙自然的规律中找到人类起源、生存、发展的规律。这种渴望,来自 于古人对生命的崇拜。这也就可以理解,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生命树”为何能够 成为一个经典的象征图形——它表达着对生命的尊崇。生命树不仅存在于中国, 据专家撰文,古老的波斯王国的生命树是云杉;印度的生命树是菩提树;而中国 的生命树以扶桑为母体。生命树以及其他代表生命的植物图形,从原始的彩陶、 汉画像砖以及近代民间剪纸中都可以找到。同样,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观察 到的各类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动植物,都成了与“生命树”相通的生命图腾。在后 世的服饰、器物、建筑的装饰图形中,葫芦、石榴、莲花以及鱼类、蛙类都被用 来象征生命的繁衍。 ③在中国元素中,抽象几何图形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们简洁、凝练,完全具备 现代符号的基本特征,如太极、八卦等图形,集现实与幻想为一体,表现出中华 先人超然的造型能力。这些图形部分来自天地、宇宙、星辰等自然景观现象中的 图形,其准确地把握了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并具备了现代符号的基本特征,富 有延伸性。部分图形来自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态,被广泛地运用在食器酒具之上, 将信仰、审美融合于日常生活之中。还有部分图形来自古代哲学观念和宗教的祥 瑞观念,又被运用在寺庙之中,如浙江普陀寺寺庙建筑中就大量运用了这一类图 形。 ④汉字是中国传统图形中最富想象力、最具概括性的抽象图形。作为人类传递信 息的基本工具,汉字的形态不断演变,从具象到意象再进入抽象,以实现更加简 便、迅速的交流。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汉字已经摆脱自然形态的束缚,形成以纵 横为主的框架式图形。这种框架式图形使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独具特色,从而让 汉字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创意性,为再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汉字所派生的书 法、篆刻艺术就是汉字形态结构的再创造的有力明证。 ⑤中国元素中的象征性图形造型优美,庄重典雅,充满吉祥、祥瑞、祈愿的感情 因素,完全符合现代人对和平、安定、幸福的追求,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具有很 强的再创造潜力。对其进行再创造,一方面应尽量理解其内涵及运用场所,另一 方面应熟练掌握其变化转换的形式和表现规律,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选自张晨《中国元素与艺术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元素”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元素是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元 素就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一种象征
B.展示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和文人艺术等传统文化瑰 宝构成了中国元素的艺术基石 C.中国元素的构成并不复杂,象征性图形和抽象几何图形构成了它的全部,其 中,占主要比重的是象征性图形。 D.作为有生命图腾内涵的中国元素,传统艺术中的“生命树”是一个经典象征 图形,因而它表达着对生命的尊崇。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指出文化艺术遗产的丰富性,表现特征和风格 的多样性,接着引入“中国元素”的概念,最后指出其艺术基石之所在。 B.②段介绍象征性图形在中国元素中的地位,并以生命树佐证象征性图形的表 达力;③段阐述抽象几图形在中国元素中的重要位置、特点和来源 C.④段阐释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再创造型。汉字的形态经过演变成为框架式图 形,使汉字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创意性,为再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D.⑤段从中国元素中象征性图形的特点以及现实意义入手,得出奇具有很强再 创造潜力的结论,并指出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本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极、八卦等图形都来自于天地、宇宙等自然景观现象中,它们准确地把握 了宇宙自然基本规律,简洁、凝练,集现实与幻想为一体 B.浙江普陀寺寺庙建筑大量运用来自古代哲学观念和宗教祥瑞观念的抽象几何 图形,由此可见,它在寺庙建筑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国元素 C.汉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块字,它的结构和笔画具有图形符 号化的特点,是最富有想象力和最具概括性的中国元素。 D.因为中国元素中的象征性图形的特点和感情因素,完全符合现代人对和平、 安定、幸福的追求,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有很强的再创造潜力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得功,字虎山,合肥人。出关走辽阳,投大帅为健卒,遂隶辽阳籍。为人忠勇, 善骑射,帅拔之帐前亲军。每战辄冲锋,积功至游击。入援山东,升参将:旋充 总兵官。得功每临阵,饮酒数斗:深入敌营,不顾生死利害。人呼为黄闯子。崇 祯十五年,流寇陷庐、风郡邑。奉诏镇定远。时献贼潜匿英山、太湖间。得功以 骑五千往蹑之,遇于石牌。献忠惧,不战走。得功追及,不尺许,欲生致之,反 为逸去。乃收其所掠男女万余人,令各回乡土,以甲仗辎重归朝廷。 寻又讨平叛将刘超,封靖南伯。北京之变,总兵髙杰、刘良佐、刘泽清俱避贼, 率兵南下。福王初立,开设四藩;兴平伯高杰汛徐、泗,东平伯刘泽清汛淮、阳, 广昌伯刘良佐汛凤、寿,而得功晋侯,汛滁、和。其家属则置内地。杰欲得扬州, 扬州人拒不听入。督师史可法令寄瓜州,得功寄仪真。会总兵黄蜚过扬州,得功 素与蜚善,因率三百骑迎之,至土桥,方缓带蓐食,高杰猝袭之,箭集如雨,得 功突围得出,三百骑俱没。杰又袭仪真,不克而退。得功怒,欲攻之,可法中为 调解,以为其曲在杰,劝杰出马偿之。得功有母之丧,杰以千金为吊,于是乃以。 大兵渡江,福王至得功营,得功护之甚谨。刘良佐既降,即遣袭王。良佐乃潜结 得功部将马得功,使为内应。得功促兵前进,而马得功断浮桥,兵溺死无算。得 功不知良佐已降,犹欲就而计事。流矢贯喉,乃引刀自刎。 (选自清·徐秉义著《明末忠烈纪实》卷十二,有删改)
B.展示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和文人艺术等传统文化瑰 宝构成了中国元素的艺术基石。 C.中国元素的构成并不复杂,象征性图形和抽象几何图形构成了它的全部,其 中,占主要比重的是象征性图形。 D.作为有生命图腾内涵的中国元素,传统艺术中的“生命树”是一个经典象征 图形,因而它表达着对生命的尊崇。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段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指出文化艺术遗产的丰富性,表现特征和风格 的多样性,接着引入“中国元素”的概念,最后指出其艺术基石之所在。 B.②段介绍象征性图形在中国元素中的地位,并以生命树佐证象征性图形的表 达力;③段阐述抽象几图形在中国元素中的重要位置、特点和来源。 C.④段阐释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再创造型。汉字的形态经过演变成为框架式图 形,使汉字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创意性,为再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D.⑤段从中国元素中象征性图形的特点以及现实意义入手,得出奇具有很强再 创造潜力的结论,并指出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本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极、八卦等图形都来自于天地、宇宙等自然景观现象中,它们准确地把握 了宇宙自然基本规律,简洁、凝练,集现实与幻想为一体。 B.浙江普陀寺寺庙建筑大量运用来自古代哲学观念和宗教祥瑞观念的抽象几何 图形,由此可见,它在寺庙建筑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国元素。 C.汉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块字,它的结构和笔画具有图形符 号化的特点,是最富有想象力和最具概括性的中国元素。 D.因为中国元素中的象征性图形的特点和感情因素,完全符合现代人对和平、 安定、幸福的追求,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有很强的再创造潜力。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黄得功,字虎山,合肥人。出关走辽阳,投大帅为健卒,遂隶辽阳籍。为人忠勇, 善骑射,帅拔之帐前亲军。每战辄冲锋,积功至游击。入援山东,升参将;旋充 总兵官。得功每临阵,饮酒数斗;深入敌营,不顾生死利害。人呼为黄闯子。崇 祯十五年,流寇陷庐、凤郡邑。奉诏镇定远。时献贼潜匿英山、太湖间。得功以 骑五千往蹑之,遇于石牌。献忠惧,不战走。得功追及,不尺许,欲生致之,反 为逸去。乃收其所掠男女万余人,令各回乡土,以甲仗辎重归朝廷。 寻又讨平叛将刘超,封靖南伯。北京之变,总兵高杰、刘良佐、刘泽清俱避贼, 率兵南下。福王初立,开设四藩;兴平伯高杰汛徐、泗,东平伯刘泽清汛淮、阳, 广昌伯刘良佐汛凤、寿,而得功晋侯,汛滁、和。其家属则置内地。杰欲得扬州, 扬州人拒不听入。督师史可法令寄瓜州,得功寄仪真。会总兵黄蜚过扬州,得功 素与蜚善,因率三百骑迎之,至土桥,方缓带蓐食,高杰猝袭之,箭集如雨,得 功突围得出,三百骑俱没。杰又袭仪真,不克而退。得功怒,欲攻之,可法中为 调解,以为其曲在杰,劝杰出马偿之。得功有母之丧,杰以千金为吊,于是乃以。 大兵渡江,福王至得功营,得功护之甚谨。刘良佐既降,即遣袭王。良佐乃潜结 得功部将马得功,使为内应。得功促兵前进,而马得功断浮桥,兵溺死无算。得 功不知良佐已降,犹欲就而计事。流矢贯喉,乃引刀自刎。 (选自清·徐秉义著《明末忠烈纪实》卷十二,有删改)
黄得功,号虎山,其先自合肥徙。早孤,与母徐居。少负奇气,胆略过人。年十 二,母酿酒熟,窃饮至尽。母责之,笑曰:“偿易耳。”时辽事急,得功持刀杂 行伍中,出斩首二级,中赏率得白金五十两,归奉母,曰:“儿以偿酒也。”由 是隶经略为亲军,累功至游击。 得功粗猛不识文义。江南初立,王诏书指挥,多出群小。得功得诏纸或对使骂裂 之。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已改不旋踵。及专镇封侯,不及 年余而南北转徙,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其军行 纪律严,下无敢犯,所至人感其德。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葬仪真方山 母墓侧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八,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生致之,反为逸去逸:逃跑 B.兴平伯高杰汛徐、泗汛:驻防 C.犹欲就而计事就:前往 D.无所一用其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收其所掠男女万余人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得功素与蜚善竖子不足与谋 C.儿以偿酒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为仲卿母所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黄得功是一位颇富传奇的将领。他年幼而孤,崛起行伍,屡经战伐,军功卓 著,最终成为独守藩镇、受人景仰的侯爵 B.黄得功有勇猛无畏的英雄气概。每逢作战,他带头冲锋陷阵,不顾个人安危, 深入敌方军营,赢得“黄闯子”的美名。 C.黄得功有顾全大局的宽广胸襟。面对清兵压境,他没有计较髙杰对自己部下 的杀戮,而是尽职守土,保护新立君王 D.黄得功能忠烈捐躯于大厦将倾。清军渡江之后,新君流亡军营,众将溃败投 敌,而黄得功忠心不改,血染疆场 7.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功以骑五千往蹑之,遇于石牌。 译文: (2)寻又讨平叛将刘超,封靖南伯。 译文: (3)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己改不旋踵。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鹊桥仙·落梅 南宋张孝祥0 吹香成阵,飞花如雪,不那朝来风雨。可怜无处避春寒,但玉立、仙衣数缕。 清愁万斛,柔肠千结,醉里一时分付。与君不用叹飘零,待结子、成阴归去。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公元1154 年参加廷试,被高宗钦定为状元而得怨于秦桧。②不那:无奈。③分付:处置 8.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怎样刻画梅这一形象的。(4分)
黄得功,号虎山,其先自合肥徙。早孤,与母徐居。少负奇气,胆略过人。年十 二,母酿酒熟,窃饮至尽。母责之,笑曰:“偿易耳。”时辽事急,得功持刀杂 行伍中,出斩首二级,中赏率得白金五十两,归奉母,曰:“儿以偿酒也。”由 是隶经略为亲军,累功至游击。 得功粗猛不识文义。江南初立,王诏书指挥,多出群小。得功得诏纸或对使骂裂 之。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己改不旋踵。及专镇封侯,不及一 年余而南北转徙,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其军行 纪律严,下无敢犯,所至人感其德。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葬仪真方山 母墓侧。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八,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欲生致之,反为逸去 逸:逃跑 B.兴平伯高杰汛徐、泗 汛:驻防 C.犹欲就而计事 就:前往 D.无所一用其力 一:专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乃收其所掠男女万余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得功素与蜚善 竖子不足与谋 C.儿以偿酒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庐州、桐城、定远皆为立生祠 为仲卿母所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得功是一位颇富传奇的将领。他年幼而孤,崛起行伍,屡经战伐,军功卓 著,最终成为独守藩镇、受人景仰的侯爵。 B.黄得功有勇猛无畏的英雄气概。每逢作战,他带头冲锋陷阵,不顾个人安危, 深入敌方军营,赢得“黄闯子”的美名。 C.黄得功有顾全大局的宽广胸襟。面对清兵压境,他没有计较高杰对自己部下 的杀戮,而是尽职守土,保护新立君王。 D.黄得功能忠烈捐躯于大厦将倾。清军渡江之后,新君流亡军营,众将溃败投 敌,而黄得功忠心不改,血染疆场。 7.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得功以骑五千往蹑之,遇于石牌。 译文: (2)寻又讨平叛将刘超,封靖南伯。 译文: (3)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辄屈己改不旋踵。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鹊桥仙·落梅 [南宋]张孝祥① 吹香成阵,飞花如雪,不那②朝来风雨。可怜无处避春寒,但玉立、仙衣数缕。 清愁万斛,柔肠千结,醉里一时分付③。与君不用叹飘零,待结子、成阴归去。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公元 1154 年参加廷试,被高宗钦定为状元而得怨于秦桧。②不那:无奈。③分付:处置。 8.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怎样刻画梅这一形象的。(4 分)
9.从全词看,词人真的“不用叹飘零”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①_,②,③,④,⑤,⑥_,山间 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乌鸟私情,。(李密《陈情表》) 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③人非生而知之,?(韩愈《师说》) ④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红巾翠袖,榅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赤足而行 朱以撒 ①夜已经很深了,我从一位朋友家中看完青铜器藏品出来,谢绝了他的执意相送, 愿意自己慢慢地行走一段,顺便平息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眼前是六月的原野, 白天看来,整个原野一派葱茏;现在看来,则朦朦胧胧影影绰绰,月在云中穿行, 色泽因月隐月现而深浅不一。我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抬头瞩望满天 星斗,脚下却是如此苍老和深厚的土地。若把星空与土地相比,人们无疑会认为 星空更有神秘感和诱人的魅力,而我们日日行走的土地则非常实在,黄土地也罢, 黑土地也罢,都一如既往地朴实无华,色泽从未有过鲜艳亮丽。可是,谁也说不 清地下究竟有多少宝藏和奥秘了。它的扑朔迷离一点也不亚于浩渺的星空,甲骨 的坚硬、青铜的威武、砖瓦的古朴、墓雕的深重、陶罐的黑泽,也许就在我的脚 下深土层中隐伏着呢? ②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理应向土地谢恩。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与土地 的情感逐渐疏离了呢? ③问题的缘起是这样的。下午,我们的学术讨论告一段落,便结队去看一处古墓 葬。在列队穿过一条青草覆盖的田埂时,才买下的一双新凉鞋,大概吃不住这泥 泞的吸附,齐刷刷地断裂了。我只得弯下腰来,将鞋子扔到一边,挽起裤脚脱下 袜子,赤足而行。脚下松软的泥土和草茎对脚板的轻巧撩拨,使我心里一阵阵发 痒,总是忍不住要哈哈大笑起来;脚步随着田埂延伸,泥土干湿软硬程度的不同, 传递给心弦一阵微微的悸动。脚板与土地的摩挲,使我内心十分地惬意,原野上 那种熟悉的味道,也使我感到亲切异常起来。我犹如沿着凡髙画中那条被旺盛小 麦所遮蔽的小路走去,穿过别的麦田,前面是牧场,空旷无极。 ④我的眼眶里有了一种久违的湿润感动 ⑤原先我与土地也是分外亲近的呀!我当农民有十年之久,只要是农田活计,都 是赤足而行。人在水田中插秧耘草,一脚起,一脚落,伴随步履掠起一片片水花 水田的深浅松粘不一,给肌肤传递的信息也就各自有别。以至于时日和长了,上 哪丘田劳作,人还在田埂上,那种熟悉的触觉已敏感地出现了。那时的人挚爱土 地,尽可能少施化肥,大量施用农家肥,脏是脏了些,可抓一把在手似乎可以捏
答: 9.从全词看,词人真的“不用叹飘零”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山间 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乌鸟私情, 。 (李密《陈情表》) 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③人非生而知之, ? (韩愈《师说》) ④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赤足而行 朱以撒 ①夜已经很深了,我从一位朋友家中看完青铜器藏品出来,谢绝了他的执意相送, 愿意自己慢慢地行走一段,顺便平息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眼前是六月的原野, 白天看来,整个原野一派葱茏;现在看来,则朦朦胧胧影影绰绰,月在云中穿行, 色泽因月隐月现而深浅不一。我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抬头瞩望满天 星斗,脚下却是如此苍老和深厚的土地。若把星空与土地相比,人们无疑会认为 星空更有神秘感和诱人的魅力,而我们日日行走的土地则非常实在,黄土地也罢, 黑土地也罢,都一如既往地朴实无华,色泽从未有过鲜艳亮丽。可是,谁也说不 清地下究竟有多少宝藏和奥秘了。它的扑朔迷离一点也不亚于浩渺的星空,甲骨 的坚硬、青铜的威武、砖瓦的古朴、墓雕的深重、陶罐的黑泽,也许就在我的脚 下深土层中隐伏着呢? ②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理应向土地谢恩。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与土地 的情感逐渐疏离了呢? ③问题的缘起是这样的。下午,我们的学术讨论告一段落,便结队去看一处古墓 葬。在列队穿过一条青草覆盖的田埂时,才买下的一双新凉鞋,大概吃不住这泥 泞的吸附,齐刷刷地断裂了。我只得弯下腰来,将鞋子扔到一边,挽起裤脚脱下 袜子,赤足而行。脚下松软的泥土和草茎对脚板的轻巧撩拨,使我心里一阵阵发 痒,总是忍不住要哈哈大笑起来;脚步随着田埂延伸,泥土干湿软硬程度的不同, 传递给心弦一阵微微的悸动。脚板与土地的摩挲,使我内心十分地惬意,原野上 那种熟悉的味道,也使我感到亲切异常起来。我犹如沿着凡高画中那条被旺盛小 麦所遮蔽的小路走去,穿过别的麦田,前面是牧场,空旷无极。 ④我的眼眶里有了一种久违的湿润感动。 ⑤原先我与土地也是分外亲近的呀!我当农民有十年之久,只要是农田活计,都 是赤足而行。人在水田中插秧耘草,一脚起,一脚落,伴随步履掠起一片片水花。 水田的深浅松粘不一,给肌肤传递的信息也就各自有别。以至于时日和长了,上 哪丘田劳作,人还在田埂上,那种熟悉的触觉已敏感地出现了。那时的人挚爱土 地,尽可能少施化肥,大量施用农家肥,脏是脏了些,可抓一把在手似乎可以捏
出油来。上山吹柴,穿草靺不惯,穿解放鞋易于打滑,依然要赤足而行。如果遇 上雨天山路溜滑,下坡时必两手紧攥前后柴担,十个脚趾犹如十枚钉子紧紧钉入 泥泞的土中,走稳一步是一步。打磨久了,脚板便出现厚厚的发亮茧子,小刺儿 扎不进,小石头硌不疼,跋山涉水健步如飞。 ⑥天底下最懂得向土地感恩的就是这些古风犹存的农民,他们心甘情愿与土地厮 守,这也使他们最深切地接受了土地之爱。每逢耕播的春日、丰收的金秋和围炉 的严冬,他们总是带着无限的虔诚,在风水林中,在自家厅堂,向神祗祖灵祭奉 酬报。农民最朴素的感觉就是没有自己。尽管被太阳烤得汘霜满衣皮肤黝黑筋骨 酸痛,他们依旧认为满仓硕果都是土地赏赐的,自己不过是大地的守夜人而已。 和这样的地地道道的、皮肤褶皱里沾满泥屑的人相处,我们是会很直接地感受到 他们承载生命的沉重,虽然文化很低,但是那种原始的生命活力,与原始的文化 厚实感紧紧纠缠胶结得密不可分。 ⑦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渴望漂泊寄情漂泊鼓励他人漂泊的情绪飞扬起来了,人 们开始厌倦脚下的泥土,不愿再过农家生活,道听途说的外部世界,因此日益闪 耀光怪陆离的诱惑。于是纷纷告别故土,到完全陌生的南方来。那一天我买了 台空调,刚运到楼下,马上有七八个青年漂泊者围了上来。他们个个身强力壮, 给很低的价钱就会有人如护送国宝一般地护送到五楼。我最终还是自己动手。我 自己有足够的气力,再加上我不知委托哪位漂泊者合适,他们都那么跃跃欲试 有大半天的时间,他们全在墙根下坐等、打闹,只是漂泊心灵上全无归期的念想。 看着他们百无聊赖的样子,我心中难以平和:是什么使他们割断与故乡土地联系 的脐带呢? ⑧不再一次赤足而行吧!要不然有一天,所有的土地都要覆盖上厚厚的水泥制品。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脚板就永生体味不到土地的亲抚了 (取材于同名散文,有改动)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赤足而行”的理解。(4分) 答 1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列两句话的意蕴。(6分) (1)上山吹柴,穿草鞋不惯,穿解放鞋易于打滑,依然要赤足而行。 答 (2)如果遇上雨天山路溜滑,下坡时必两手紧攥前后柴担,十个脚趾犹如十枚 钉子紧紧钉入泥泞的土中,走稳一步是一步 答 13.第⑦段写了七八个青年漂泊者争着想给我搬空调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6分) 答 14.文章写道:“农民最朴素的感觉就是没有自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请联系本文及生活实际加以探究。(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渎职/案牍当场/响当当差强人意/差之毫厘 B.奇葩/糍粑供电/供求率称心如意/拍手称快 C.识趣/旗帜落枕/落脚点曲突徙薪/曲意逢迎
出油来。上山吹柴,穿草鞋不惯,穿解放鞋易于打滑,依然要赤足而行。如果遇 上雨天山路溜滑,下坡时必两手紧攥前后柴担,十个脚趾犹如十枚钉子紧紧钉入 泥泞的土中,走稳一步是一步。打磨久了,脚板便出现厚厚的发亮茧子,小刺儿 扎不进,小石头硌不疼,跋山涉水健步如飞。 ⑥天底下最懂得向土地感恩的就是这些古风犹存的农民,他们心甘情愿与土地厮 守,这也使他们最深切地接受了土地之爱。每逢耕播的春日、丰收的金秋和围炉 的严冬,他们总是带着无限的虔诚,在风水林中,在自家厅堂,向神祗祖灵祭奉 酬报。农民最朴素的感觉就是没有自己。尽管被太阳烤得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筋骨 酸痛,他们依旧认为满仓硕果都是土地赏赐的,自己不过是大地的守夜人而已。 和这样的地地道道的、皮肤褶皱里沾满泥屑的人相处,我们是会很直接地感受到 他们承载生命的沉重,虽然文化很低,但是那种原始的生命活力,与原始的文化 厚实感紧紧纠缠胶结得密不可分。 ⑦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渴望漂泊寄情漂泊鼓励他人漂泊的情绪飞扬起来了,人 们开始厌倦脚下的泥土,不愿再过农家生活,道听途说的外部世界,因此日益闪 耀光怪陆离的诱惑。于是纷纷告别故土,到完全陌生的南方来。那一天我买了一 台空调,刚运到楼下,马上有七八个青年漂泊者围了上来。他们个个身强力壮, 给很低的价钱就会有人如护送国宝一般地护送到五楼。我最终还是自己动手。我 自己有足够的气力,再加上我不知委托哪位漂泊者合适,他们都那么跃跃欲试。 有大半天的时间,他们全在墙根下坐等、打闹,只是漂泊心灵上全无归期的念想。 看着他们百无聊赖的样子,我心中难以平和:是什么使他们割断与故乡土地联系 的脐带呢? ⑧不再一次赤足而行吧!要不然有一天,所有的土地都要覆盖上厚厚的水泥制品。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脚板就永生体味不到土地的亲抚了。 (取材于同名散文,有改动)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赤足而行”的理解。(4 分) 答: 1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列两句话的意蕴。(6 分) (1)上山吹柴,穿草鞋不惯,穿解放鞋易于打滑,依然要赤足而行。 答: (2)如果遇上雨天山路溜滑,下坡时必两手紧攥前后柴担,十个脚趾犹如十枚 钉子紧紧钉入泥泞的土中,走稳一步是一步。 答: 13.第⑦段写了七八个青年漂泊者争着想给我搬空调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6 分) 答: 14.文章写道:“农民最朴素的感觉就是没有自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请联系本文及生活实际加以探究。(8 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渎职/案牍 当场/响当当 差强人意/差之毫厘 B.奇葩/糍粑 供电/供求率 称心如意/拍手称快 C.识趣/旗帜 落枕/落脚点 曲突徙薪/曲意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