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2)“轻拢慢捻抹复挑, 出自白居易的 (3)杜甫在诗歌《登楼》中对当时的国家危局既表达愤怒,又流露信心的两句是 2.朋友沏了壶好茶招待你,你以诗句抒发感慨,以下明显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B.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C.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D.尊里看无色,杯中动有光 3.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 成密, 无密不能见疏,是以 ,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 A.非虚非实,非疏非密 B.虚实相生,疏密相用 C.半虚半实,半疏半密 D.虚实分明,疏密了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9题。(17分) ①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知多偏好,人莫圆该”。那么,批 评诸要素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学识、视野,抑或眼光、方法……?窃以为,最关键的 还是事实感一一艺术经验里真理性内涵的呈现。正如伽达默尔所言:艺术作品的真理 性既不孤立地体现在作品上,也不孤立地存于审美主体上,而是存在于过去与现在的 沟通,以及“不断更新的被经验的实在性”上。由此可见,事实感是一种无形的“软
1 上海市奉贤区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一 、积累运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 ,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2)“轻拢慢捻抹复挑, 。”出自白居易的 《 》 (3)杜甫在诗歌《登楼》中对当时的国家危局既表达愤怒,又流露信心的两句是 “ , ”。 2.朋友沏了壶好茶招待你,你以诗句抒发感慨,以下明显不合适的一项是( ) (2 分) A.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B.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C.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D.尊里看无色,杯中动有光。 3.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中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 成密, 无密不能见疏,是以 ,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 A.非虚非实,非疏非密 B.虚实相生,疏密相用 C.半虚半实,半疏半密 D.虚实分明,疏密了 然 二 、阅读(70 分)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17 分) ①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知多偏好,人莫圆该”。那么,批 评诸要素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学识、视野,抑或眼光、方法……?窃以为,最关键的 还是事实感——艺术经验里真理性内涵的呈现。正如伽达默尔所言:艺术作品的真理 性既不孤立地体现在作品上,也不孤立地存于审美主体上,而是存在于过去与现在的 沟通,以及“不断更新的被经验的实在性”上。由此可见,事实感是一种无形的“软
能力”,是一种看起来极为普通而又十分难得的批评才能。但它无疑是批评的生命线, 关系到批评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②缺乏事实感,批评就会“东面而视,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睹北方”。口 托·斯·艾略特曾郑重地指出:“批评家必须具有非常高度发达的事实感。这绝不是 一个微不足道的或常见的才能。它也不是一种容易赢得大众称赞的才能。事实感是 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培养起来的东西。它的完美发展或许意味着文明的最高点。那是 因为有这么多的事实领域需要去掌握,而我们已掌握最外面的事实领城、知识领域 以及我们所能控制的最外面的领域,将被更外面的领域用令人陶醉的幻想包围起 来。”批评是全面的、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理论和技巧,更倚重于文学知识和 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价值尺度和事实理性。这种事实感的形成,漫长而艰难。它面对人 类的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立足于现实生活,在批评主体的审美经验、批评实践与自 我反省的砥砺中不断调整磨合,最终形成稳健得当的差别意识和价值等级。 ③批评的事实感置身于人类的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之中,并在与现代审美经验 双向互动中“守故鼎新”,判断批评对象把握现实的宽广程度、深入本质的深刻程度, 阐明它说出的能力以及“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进而重塑传统。在只能“看到 脚画”的当下,我们更有必要在向传统与经典的返归中寻找经验支持和价值支援,从 而获得抓住要害、指明关键的批评能力。这种“返归”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学中持 久而过硬的东西,什么是可以“确信”的:一部作品有什么样的意义,应该摆放在 个什么样的位置。 ④有事实感的批评,在向文学传统的不断返归中,探索传统发展的運辑与批评对 象深隐的秘密;通过考察文本的整体性,以特殊的方式突出那些被忽略的、然而却有 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肯定那些逸出传统的戛戛独行的“创造”。以事实感为 支撑的可靠价值区域,同批评者的感觉、经验、才识熔铸为敏锐的感受力、可靠的判 断力和对真理性内涵的固执追求一一不被理论据囿,不被现实限制,不被现象迷惑, 不被派别蒙蔽,能以敏锐的洞察、深邃的剖析与清明的阐述,透视批评对象的真实意 图:能够克服暂时性和相对性,同过去、现在与末来所构成的意义世界建立联系,确 定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所属艺术门类的发展要求,并探寻新的端倪和趋向 ⑤文学批评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联系并获得意义的真理性活动,事实感像航 标一样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感是一切批评活动可靠、有效的充要条件,是杰出批评 家无不具备的突出才能。也是文学批评生机勃勃、历久弥新的唯一通途
2 能力”,是一种看起来极为普通而又十分难得的批评才能。但它无疑是批评的生命线, 关系到批评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②缺乏事实感,批评就会“东面而视,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睹北方”。□ 托·斯·艾略特曾郑重地指出:“批评家必须具有非常高度发达的事实感。这绝不是 一个微不足道的或常见的才能。它也不是一种容易赢得大众称赞的オ能。事实感是一 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培养起来的东西。它的完美发展或许意味着文明的最高点。那是 因为有这么多的事实领域需要去掌握,而我们已掌握最外面的事实领城、知识领域, 以及我们所能控制的最外面的领域,将被更外面的领域用令人陶醉的幻想包围起 来。”批评是全面的、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理论和技巧,更倚重于文学知识和 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价值尺度和事实理性。这种事实感的形成,漫长而艰难。它面对人 类的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立足于现实生活,在批评主体的审美经验、批评实践与自 我反省的砥砺中不断调整磨合,最终形成稳健得当的差别意识和价值等级。 ③批评的事实感置身于人类的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之中,并在与现代审美经验的 双向互动中“守故鼎新”,判断批评对象把握现实的宽广程度、深入本质的深刻程度, 阐明它说出的能力以及“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进而重塑传统。在只能“看到 脚画”的当下,我们更有必要在向传统与经典的返归中寻找经验支持和价值支援,从 而获得抓住要害、指明关键的批评能力。这种“返归”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学中持 久而过硬的东西,什么是可以“确信”的;一部作品有什么样的意义,应该摆放在一 个什么样的位置。 ④有事实感的批评,在向文学传统的不断返归中,探索传统发展的運辑与批评对 象深隐的秘密;通过考察文本的整体性,以特殊的方式突出那些被忽略的、然而却有 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肯定那些逸出传统的戛戛独行的“创造”。以事实感为 支撑的可靠价值区域,同批评者的感觉、经验、才识熔铸为敏锐的感受力、可靠的判 断力和对真理性内涵的固执追求——不被理论据囿,不被现实限制,不被现象迷惑, 不被派别蒙蔽,能以敏锐的洞察、深邃的剖析与清明的阐述,透视批评对象的真实意 图:能够克服暂时性和相对性,同过去、现在与末来所构成的意义世界建立联系,确 定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所属艺术门类的发展要求,并探寻新的端倪和趋向。 ⑤文学批评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联系并获得意义的真理性活动,事实感像航 标一样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感是一切批评活动可靠、有效的充要条件,是杰出批评 家无不具备的突出才能。也是文学批评生机勃勃、历久弥新的唯一通途
4.第①自然段引用伽达默尔的话,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进一步阐述“真理性”所在:过去与现在的“实在性”的沟通。 B.使下文事实感所关系到的批评可信度和有效性结论更有说服力。 C.为了证明前文提到“批评诸要素中最关键的是事实感”的观点。 D.含蓄表明了艺术的真理性往往不存在于审美主体和文学作品上 赏析第③段中“看到脚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6.将a、b、c、d四个句子按照适当的顺序放入第②段方框处,正确的是() (3分) a、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眼光深邃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b、但这些并非充要条件,不能保证形成恰切得当的判断 C、批评活动的可靠与有效,除了基于这些要素形成的审美经验之外,决定性 的因素是建立在事实感之上的判断力 d、批评是知识与思想、美感与经验、事实与判断力融合成的一种高度个人化 的结构和能力 A abcd B acbd C dabc D. dacb 7.对第④段中加点词“固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褒词贬用,意在褒扬真正的批评者对真理性内涵的执着追求。 B.侧面表现了作品真理性内涵的呈现方式是隐蔽、不易觉察的 C.表现批评者去伪存真、突破创新呈现真理性内涵的难度之大。 D.表明真理性内潘的获得需要洞察剖析力、阐述力、建构力等 8.根据第③段论述推断:如果缺乏“返归”,今天对陶潜《饮酒》的文学批评 会是怎样的?(3分)
3 4.第①自然段引用伽达默尔的话,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进一步阐述“真理性”所在:过去与现在的“实在性”的沟通。 B.使下文事实感所关系到的批评可信度和有效性结论更有说服力。 C.为了证明前文提到“批评诸要素中最关键的是事实感”的观点。 D.含蓄表明了艺术的真理性往往不存在于审美主体和文学作品上。 5.赏析第③段中“看到脚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 分) 6.将 a、b、c、d 四个句子按照适当的顺序放入第②段方框处,正确的是( )。 (3 分) a、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眼光深邃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b、但这些并非充要条件,不能保证形成恰切得当的判断 c、批评活动的可靠与有效,除了基于这些要素形成的审美经验之外,决定性 的因素是建立在事实感之上的判断力 d、批评是知识与思想、美感与经验、事实与判断力融合成的一种高度个人化 的结构和能力 A.abcd B.acbd C.dabc D. dacb 7.对第④段中加点词“固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褒词贬用,意在褒扬真正的批评者对真理性内涵的执着追求。 B.侧面表现了作品真理性内涵的呈现方式是隐蔽、不易觉察的。 C.表现批评者去伪存真、突破创新呈现真理性内涵的难度之大。 D.表明真理性内潘的获得需要洞察剖析力、阐述力、建构力等。 8.根据第③段论述推断:如果缺乏“返归”,今天对陶潜《饮酒》的文学批评 会是怎样的?(3 分)
9.纵观全文,分条概括“事实感”对于文学批评的价值。(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5分) 风把人刮歪 刘亮程 (1)刮了一夜大风。我在半夜被风喊醒。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 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批住了 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她撕扯,哭喊。喊得满天地都是 风 (2)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 不见了。是风把麦捆刮走了。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我比一捆麦 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风朝着村子那边刮。如果风不在中途拐 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 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3)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风从不同 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 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沦桑躯干上的哪个 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 都无力动摇它。 (4)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我太年轻,根扎 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 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你没地 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天空若无其事, 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你只 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你 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4 9.纵观全文,分条概括“事实感”对于文学批评的价值。(4 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5 分) 风 把人刮歪 刘 亮程 (1)刮了一夜大风。我在半夜被风喊醒。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 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 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她撕扯,哭喊。喊得满天地都是 风声。 (2)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 不见了。是风把麦捆刮走了。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我比一捆麦 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风朝着村子那边刮。如果风不在中途拐 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 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3)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风从不同 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 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沦桑躯干上的哪个 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 都无力动摇它。 (4)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我太年轻,根扎 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 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你没地 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天空若无其事, 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你只 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你 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5)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 又从远处刮回来。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摇摇晃晃地落到窗台上。那场风刚好在我 们村里停住,像是猛然刹住了车。许多东西从天上往下掉,有纸片一一写字的和没写 字的纸片、布条、头发和毛,更多的是树叶。我在纷纷下落的东西中认出了我们家榆 树上的一片树叶。我赶忙抓住它,平放在手中。这片叶的边缘已有几处损伤,原先背 阴的一面被晒得有些发白一一它在什么地方经受了什么样的阳光。另一面粘着些褐黄 的黏土。我不知道它被刮了多远又被另场风刮回来,一路上经过了多少地方,这些地 方都是我从没去过的。它飘回来了,这是极少数的一片叶子。 (6)风是空气在跑。一场风一过,一个地方原有的空气便跑光了,有些气味再 闻不到,有些东西再看不到一一昨天弥漫村巷的谁家炒菜的肉香:昨晚被一个人独享 的女人的体香;下午晾在树上忘收的一块布:早上放在窗台上写着几句话的一张纸 风把一个村庄酝酿许久的、被一村人吸进呼出弄出特殊味道的一窝子空气,整个地搬 运到百里千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7)每一场风后,都会有几朵我们不认识的云,停留在村庄上头,模样怪怪的 颜色生生的,弄不清啥意思。短期内如果没风,这几朵云就会一动不动赖在头顶,不 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看顺眼的云,在风中跑得一朵都找不见。 (8)风一过,人忙起来,很少有空看天。偶尔看几眼,也能看顺眼,把它认成 我们村的云,天热了盼它遮遮阳,地旱了盼它下点雨。地果真就旱了,一两个月没水 庄稼一片片蔫了。头顶的几朵云,在村人苦苦的期盼中果真有了些雨意,颜色由雪白 变铅灰再变墨黑。眼看要降雨了,突然一阵北风,这些饱含雨水的云跌跌撞撞,飞速 地离开村庄,在荒无人烟的南梁上,哗啦啦下了一夜雨 (9)我们望着头顶腾空的晴朗天空,骂着那些养不乖的野云。第二天全村人开 会,做了一个严厉的決定:以后不管南来北往的云,一律不让它在我们村庄上头停, 让云远远滚蛋。我们不再指望天上的水,我们要挖一条穿越戈壁的长渠。 (10)那一年村长是胡木,我太年轻,整日缩着头,等待机会来临。 (11)我在一场南风中闻见浓浓的鱼腥味。遥想某个海边渔村,一张大网罩着海, 所有的鱼被网上岸,堆满沙滩。海风吹走鱼腥,鱼被留下来 (12)另一场风中我闻见一群女人成熟的气息,想到一个又一个的鲜美女子,在 离我很远处长大成熟,然后老去
5 (5)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 又从远处刮回来。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摇摇晃晃地落到窗台上。那场风刚好在我 们村里停住,像是猛然刹住了车。许多东西从天上往下掉,有纸片——写字的和没写 字的纸片、布条、头发和毛,更多的是树叶。我在纷纷下落的东西中认出了我们家榆 树上的一片树叶。我赶忙抓住它,平放在手中。这片叶的边缘已有几处损伤,原先背 阴的一面被晒得有些发白——它在什么地方经受了什么样的阳光。另一面粘着些褐黄 的黏土。我不知道它被刮了多远又被另场风刮回来,一路上经过了多少地方,这些地 方都是我从没去过的。它飘回来了,这是极少数的一片叶子。 (6)风是空气在跑。一场风一过,一个地方原有的空气便跑光了,有些气味再 闻不到,有些东西再看不到——昨天弥漫村巷的谁家炒菜的肉香;昨晚被一个人独享 的女人的体香;下午晾在树上忘收的一块布;早上放在窗台上写着几句话的一张纸。 风把一个村庄酝酿许久的、被一村人吸进呼出弄出特殊味道的一窝子空气,整个地搬 运到百里千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7)每一场风后,都会有几朵我们不认识的云,停留在村庄上头,模样怪怪的, 颜色生生的,弄不清啥意思。短期内如果没风,这几朵云就会一动不动赖在头顶,不 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看顺眼的云,在风中跑得一朵都找不见。 (8)风一过,人忙起来,很少有空看天。偶尔看几眼,也能看顺眼,把它认成 我们村的云,天热了盼它遮遮阳,地旱了盼它下点雨。地果真就旱了,一两个月没水, 庄稼一片片蔫了。头顶的几朵云,在村人苦苦的期盼中果真有了些雨意,颜色由雪白 变铅灰再变墨黑。眼看要降雨了,突然一阵北风,这些饱含雨水的云跌跌撞撞,飞速 地离开村庄,在荒无人烟的南梁上,哗啦啦下了一夜雨。 (9)我们望着头顶腾空的晴朗天空,骂着那些养不乖的野云。第二天全村人开 会,做了一个严厉的決定:以后不管南来北往的云,一律不让它在我们村庄上头停, 让云远远滚蛋。我们不再指望天上的水,我们要挖一条穿越戈壁的长渠。 (10)那一年村长是胡木,我太年轻,整日缩着头,等待机会来临。 (11)我在一场南风中闻见浓浓的鱼腥味。遥想某个海边渔村,一张大网罩着海, 所有的鱼被网上岸,堆满沙滩。海风吹走鱼腥,鱼被留下来。 (12)另一场风中我闻见一群女人成熟的气息,想到一个又一个的鲜美女子,在 离我很远处长大成熟,然后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