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糖类代谢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酵解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2、掌握糖有氧氧化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4、掌握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和关键酶。 5、掌握糖异生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6、了解血糖的来源、去路及其调节。 【教学内容】 1、糖的概述。 2、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3、糖异生。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血糖及其调节。 【重点与难点】 1、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3、糖异生。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酵解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2、掌握糖有氧氧化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4、掌握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和关键酶。 5、掌握糖异生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6、了解血糖的来源、去路及其调节。 【教学内容】 1、糖的概述。 2、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3、糖异生。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血糖及其调节。 【重点与难点】 1、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3、糖异生。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 【教学时数】 8 学时
第一节重要糖类结构和双糖、多糖的降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所有生物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性,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合成和分 解作用,包括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 合成代谢物质上一小分子一大分子 (同化作用)能量上积能过程 生物体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物质上大分子小分子 (异化作用)能量上放能过程 新陈代谢就是在合成和分解过程中不断就得平衡。若合成大于分解,生命体旺盛: 反之,则衰老。 新陈代谢就是与糖类的分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糖类的分解对生物体来讲,具重要 的意义。 二、糖的概念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 物。 三、糖的分类及其结构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monosacchride)、寡糖 (oligosacchride)以、多糖(polysacchride)、结合糖(glycoconjugate). 1、单糖 单糖(monosaccharide)是指最简单的糖,即在温和条件下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不能再 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按碳原子的数目单糖又可分为三碳(丙)糖、四碳(丁) 糖、五碳(戊)糖、六碳(已)糖、七碳(庚)糖等。 >葡萄糖(glucose) 一己醛糖 >果糖(ructose))一已酮糖 >半乳糖(galactose)一己醛糖 >核糖(ribose)一戊醛糖 2、寡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常见的几种重要 二糖有: >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一葡萄糖(a葡萄糖(1→4)葡萄糖苷) >蔗糖(sucrose:)葡萄糖一果糖(a-葡萄糖(1→2)B-果糖苷) >乳糖(lactose):葡萄糖一半乳糖(半乳糖-B-l,4-葡萄糖) 3、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
第一节 重要糖类结构和双糖、多糖的降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所有生物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性,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合成和分 解作用,包括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 合成代谢 物质上---小分子---大分子 (同化作用)能量上---积能过程 生物体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 物质上---大分子---小分子 (异化作用)能量上---放能过程 新陈代谢就是在合成和分解过程中不断就得平衡。若合成大于分解,生命体旺盛; 反之,则衰老。 新陈代谢就是与糖类的分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糖类的分解对生物体来讲,具重要 的意义。 二、糖的概念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 物。 三、糖的分类及其结构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 (monosacchride)、寡糖 (oligosacchride)、多糖 (polysacchride)、结合糖 (glycoconjugate)。 1、单糖 单糖(monosaccharide)是指最简单的糖,即在温和条件下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不能再 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按碳原子的数目单糖又可分为三碳(丙)糖、四碳(丁) 糖、五碳(戊)糖、六碳(已)糖、七碳(庚)糖等。 ➢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果糖(fructose)——已酮糖 ➢半乳糖(galactose) ——己醛糖 ➢核糖(ribose) ——戊醛糖 2、寡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常见的几种重要 二糖有: ➢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 葡萄糖(α-葡萄糖(1→4)葡萄糖苷) ➢蔗糖 (sucrose): 葡萄糖 — 果糖(α-葡萄糖(1→2)β-果糖苷) ➢乳糖 (lactose):葡萄糖 — 半乳糖(半乳糖--1, 4-葡萄糖) 3、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
>淀粉(starch)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直链:a-1,4-糖苷键分支点:a-1,6-糖苷键 >糖原(glycogen)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cellulose)作为植物的骨架(B-1,4糖苷键 4、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 >糖脂(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四、糖的生理功能 1.糖类作为能源物质 生物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都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其中AT平 是糖类降解时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而形成的最重要的能量载体物质。生物细胞只能利用 高能化合物(主要是ATP)水解时释放的化学能来做功,以满足生长发育等所需要的能 量消耗。 2.作为合成生物体内重要代谢物质的碳架和前体 葡萄糖、果糖等在降解过程中除了能提供大量能量外,其分解过程中还能形成许多 中间产物或前体,生物细胞通过这些前体产物再去合成一系列其它重要的物质,包括: ()乙酰辅酶A、氨基酸、核苷酸等,它们分别是合成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 物质的前体。 (2)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抗性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等物质,它们对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细胞中结构物质 细胞中的结构物质如植物细胞壁等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组成:甲 壳质或几丁质为N乙酰葡萄糖胺的同聚物,是组成虾、蟹、昆虫等外骨骼的结构物质。 这些物质都是由糖类转化物聚合而成。 4.参与分子和细胞特异性识别 由寡糖或多糖组成的糖链常存在于细胞表面,形成糖脂和糖蛋白,参与分子或细胞 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如抗体和抗原、激素和受体、病原体和宿主细胞、蛋白质和抑 制剂等常通过糖链识别后再进行结合。 五、淀粉的降解 淀粉分解有两条途径:水解一产生葡萄糖;磷酸解→产生磷酸葡萄糖 1.淀粉的水解 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三种: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淀粉酶:淀粉酶是指参与淀粉1,4-糖苷键水解的酶。有a淀粉酶和b-淀粉酶两 种。 a-淀粉酶:(a-1,4-葡聚糖水解酶) 可水解任何部位的a1,4糖苷键,所以又称为内切淀粉酶
➢淀粉 (starch)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直链:a-1,4-糖苷键 分支点:a-1,6-糖苷键 ➢糖原 (glycogen)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 (cellulose) 作为植物的骨架(β-1,4-糖苷键) 4、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 ➢糖脂 (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 (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四、 糖的生理功能 1. 糖类作为能源物质 生物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都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其中 ATP 是糖类降解时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而形成的最重要的能量载体物质。生物细胞只能利用 高能化合物(主要是 ATP)水解时释放的化学能来做功,以满足生长发育等所需要的能 量消耗。 2.作为合成生物体内重要代谢物质的碳架和前体 葡萄糖、果糖等在降解过程中除了能提供大量能量外,其分解过程中还能形成许多 中间产物或前体,生物细胞通过这些前体产物再去合成一系列其它重要的物质,包括: (1) 乙酰辅酶 A、氨基酸、核苷酸等,它们分别是合成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 物质的前体。 (2) 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抗性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等物质,它们对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细胞中结构物质 细胞中的结构物质如植物细胞壁等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组成;甲 壳质或几丁质为 N-乙酰葡萄糖胺的同聚物,是组成虾、蟹、昆虫等外骨骼的结构物质。 这些物质都是由糖类转化物聚合而成。 4. 参与分子和细胞特异性识别 由寡糖或多糖组成的糖链常存在于细胞表面,形成糖脂和糖蛋白,参与分子或细胞 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如抗体和抗原、激素和受体、病原体和宿主细胞、蛋白质和抑 制剂等常通过糖链识别后再进行结合。 五、淀粉的降解 淀粉分解有两条途径: 水解 → 产生葡萄糖 ;磷酸解 → 产生磷酸葡萄糖 1. 淀粉的水解 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三种: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淀粉酶:淀粉酶是指参与淀粉 a-1,4-糖苷键水解的酶。有 a-淀粉酶和 b-淀粉酶两 种。 a-淀粉酶:(a-1,4-葡聚糖水解酶) 可水解任何部位的 a-1,4-糖苷键,所以又称为内切淀粉酶
该酶对非还原末端的5个葡萄糖基不发生作用。C+需要。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低聚糖 若支链淀粉→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极限糊精 B淀粉酶:也水解-1,4糖苷键,但须从非还原末端开始切,每次切下两个葡萄糖 基。又称为外切淀粉酶。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麦芽糖 若支链淀粉→麦芽糖+极限糊精 (2)脱支酶R酶):(a-1,6-葡萄糖苷酶)水解a-1,6-糖苷键,但只能作用于外围的这 种键,而不能水解内部的分支。 (3)凌芽糖酶 植物体内的麦芽糖酶通常与淀粉酶同时存在,并配合使用,从而使淀粉彻底水解成葡萄 糖。 2.淀粉的磷酸解 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P酶。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在植物体内,由于 (1)P很高(如施肥) (2)[G-1-P]低(因不断被利用)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淀粉磷酸化酶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开始,一个一个地磷酸解a1,4糖苷键,直到距分支 点4个萄萄糖基为止。 所以,如果是支链淀粉,还需要另外两个酶的参与,即转移酶和脱支酶。淀粉的磷 酸解与水解相比,其优越性有 1.耗能少 2.产物不易扩散到胞外,而水解产物葡萄糖会因扩散而流失。 七、蔗糖的降解 1.蔗糖的水解 由蔗糖酶催化: 由于底物和产物的旋光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蔗糖酶又称为转化酶。产物也因此就 做转化糖 2.形成糖核苷酸 由蔗糖合酶催化: 蔗糖+NDP→NDPG+果糖 NDP主要是ADP和UDP,其产物分别为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和UDPG(尿苷 二磷酸葡萄糖)。 UDPG和ADPG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在合成寡糖和多糖时作为葡萄糖基的供体。 这比将蔗糖水解要经济,因为从水解产物葡萄糖合成NDPG需要消耗能量
该酶对非还原末端的 5 个葡萄糖基不发生作用。Ca2+需要。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低聚糖 若支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极限糊精 β-淀粉酶:也水解 a-1,4-糖苷键,但须从非还原末端开始切,每次切下两个葡萄糖 基。又称为外切淀粉酶。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 → 麦芽糖 若支链淀粉 → 麦芽糖 + 极限糊精 (2)脱支酶(R-酶):(a-1,6-葡萄糖苷酶) 水解 a-1,6-糖苷键,但只能作用于外围的这 种键,而不能水解内部的分支。 (3)麦芽糖酶: 植物体内的麦芽糖酶通常与淀粉酶同时存在,并配合使用,从而使淀粉彻底水解成葡萄 糖。 2. 淀粉的磷酸解 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 P-酶。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在植物体内,由于 (1)[Pi]很高(如施肥) (2)[G-1-P]低(因不断被利用)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淀粉磷酸化酶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开始,一个一个地磷酸解 a-1,4-糖苷键,直到距分支 点 4 个葡萄糖基为止。 所以,如果是支链淀粉,还需要另外两个酶的参与,即转移酶和脱支酶。淀粉的磷 酸解与水解相比,其优越性有: 1. 耗能少 2. 产物不易扩散到胞外,而水解产物葡萄糖会因扩散而流失。 七、蔗糖的降解 1. 蔗糖的水解 由蔗糖酶催化: 由于底物和产物的旋光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蔗糖酶又称为转化酶。产物也因此就 做转化糖。 2. 形成糖核苷酸 由蔗糖合酶催化: 蔗糖+NDP → NDPG +果糖 NDP 主要是 ADP 和 UDP,其产物分别为 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和 UDPG(尿苷 二磷酸葡萄糖)。 UDPG 和 ADPG 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在合成寡糖和多糖时作为葡萄糖基的供体。 这比将蔗糖水解要经济,因为从水解产物葡萄糖合成 NDPG 需要消耗能量
蔗糖的这种降解方式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例如,在正在发育的谷类作物的籽粒能够将输入的蔗糖分解为ADPG,然后用以合 成淀粉。 八、糖代谢的概况 糖代谢包括: 「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第二节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要经过多步化学反应来完成氧化供能。其在体内分解有三种途径: 1.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 2.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分解,通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3.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一、葡萄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一)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萄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件 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有氧条件下 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0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O。糖酵解是动 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二)糖移解时程: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共10个反应,每个分子葡萄糖经第一阶段共5个反应,消耗2 个分子ATP为耗能过程,第二阶段5个反应生成4个分子ATP为释能过程。 (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萄糖激酶(肝)) 0 HO-CH ATE
蔗糖的这种降解方式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例如,在正在发育的谷类作物的籽粒能够将输入的蔗糖分解为 ADPG,然后用以合 成淀粉。 八、糖代谢的概况 糖代谢包括: 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第二节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要经过多步化学反应来完成氧化供能。其在体内分解有三种途径: 1.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 2.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分解,通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3. 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一、葡萄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一)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伴 有少量 ATP 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有氧条件下 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 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 CO2 和 H2O。糖酵解是动 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 Glc 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二)糖酵解过程 :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共 10 个反应,每个分子葡萄糖经第一阶段共 5 个反应,消耗 2 个分子 ATP 为耗能过程,第二阶段 5 个反应生成 4 个分子 ATP 为释能过程。 (1)葡萄糖磷酸化为 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萄糖激酶(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