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色素 8.2.5多酚类色素Pol小ypherol pigments) 8.2.5.2类黄酮(lavonoids) 1)基本结构 8 2苯基苯并吡喃酮 (简称黄酮) 2)类黄酮化合物类型 类黄酮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业已鉴定结构 的类黄酮有800多种。按其结构可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 酮、黄烷酮醇和异黄烷酮及其衍生物等几种类型
第八章 色素 8.2.5 多酚类色素(Polypherol pigments) 8.2.5.2 类黄酮(Flavonoids) 1) 基本结构 2)类黄酮化合物类型 类黄酮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业已鉴定结构 的类黄酮有800多种。按其结构可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 酮、黄烷酮醇和异黄烷酮及其衍生物等几种类型
第八章 色素 RO- (1)黄酮(2,3位置处不饱和) Hǒ (1) RO OH (2)黄烷醇(3位置处多一羟基) HO (2) H RO- (3)黄烷酮(2,3位置处饱和) HO (3) H RO- (4)黄烷酮醇(3位置处饱和并多一羟 基) OH OH (4) RO- (5)异黄烷酮(3位置处具一苯环) OH O (5) 黄酮、黄酮醇、黄烷酮、黄烷酮醇和异黄烷酮的结构
第八章 色素
第八章色素 3)类黄酮在食物中的存在方式 大多数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其配糖体实质为寡糖分子, 构成寡糖的单糖主要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木糖、 阿拉伯糖、芹菜糖和葡萄糖醛酸等。 4) 自然界中常见的和比较重要的黄酮类色素(见P266267 茨非醇(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杨梅酮 (Myricetin)圣草酚(Eriodictyol)、橙皮苷(Hesperitin)、柚 皮素(Naringenin)、香橼素(5,7-二羟基-2-甲氧基黄烷 酮)、红花素、芹菜素(5,7,3’-三羟基黄酮)
第八章 色素 3)类黄酮在食物中的存在方式 大多数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其配糖体实质为寡糖分子, 构成寡糖的单糖主要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木糖、 阿拉伯糖、芹菜糖和葡萄糖醛酸等。 4)自然界中常见的和比较重要的黄酮类色素(见P266~267) 茨非醇(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杨梅酮 (Myricetin)、圣草酚(Eriodictyol)、橙皮苷(Hesperitin)、柚 皮素(Naringenin)、香橼素(5,7-二羟基-2‘-甲氧基黄烷 酮)、红花素、芹菜素(5,7,3’-三羟基黄酮)
第八章 色素 5)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重要性 A.pH值对黄酮类化合物色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黄酮类化合物呈浅黄色或无色,偶尔呈明显 黄色。在酸碱条件下的变化如下所示。 HO D-CH,OH-HO H+ OH OH OH O OH O 橙皮素(白色) 橙皮素查耳酮(金黄色) 注意:各种蔬菜加工,如果采用的水为硬水(pH约为8)或 用NaHCO3软化的水,则会变色,其实质就是黄酮类物质遇 碱变成查耳酮的原因,生产上常用柠檬酸调整预煮的H值来 控制黄酮色素的变化
第八章 色素 5)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重要性 A. pH值对黄酮类化合物色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黄酮类化合物呈浅黄色或无色,偶尔呈明显 黄色。在酸碱条件下的变化如下所示。 注意:各种蔬菜加工,如果采用的水为硬水(pH约为8)或 用NaHCO3软化的水,则会变色,其实质就是黄酮类物质遇 碱变成查耳酮的原因,生产上常用柠檬酸调整预煮的pH值来 控制黄酮色素的变化
第八章 色素 B.铁、锡离子对黄酮颜色的影响 黄酮类物质遇铁离子可变成蓝、蓝黑、紫、棕色等不同颜 色。其具体颜色与3,4?,5碳上带的羟基数日不同有关,3号 位碳上的羟基与FCl,作用通常呈棕色。 黄酮类与锡反应生成浅黄色。此反应对于罐头食品的品质 有利。 C.酸、镁对黄酮酒精溶液颜色的影响 变为红色或紫色。黄酮醇变为红色,黄烷酮和黄烷酮醇变 为紫红色,实质是黄酮类还原为花色素。 HO HO OH Mg,HCI OH OH OH OH OH OH C OH 槲皮素(黄酮类) 青芙蓉色素(花背素类)
第八章 色素 B. 铁、锡离子对黄酮颜色的影响 黄酮类物质遇铁离子可变成蓝、蓝黑、紫、棕色等不同颜 色。其具体颜色与3’,4’,5’碳上带的羟基数目不同有关,3号 位碳上的羟基与FeCl3作用通常呈棕色。 黄酮类与锡反应生成浅黄色。此反应对于罐头食品的品质 有利。 C. 酸、镁对黄酮酒精溶液颜色的影响 变为红色或紫色。黄酮醇变为红色,黄烷酮和黄烷酮醇变 为紫红色,实质是黄酮类还原为花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