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2015.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学校姓名_准考证号」 基础·运用(共25分) )选择。(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7分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 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①(变本加厉/费 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 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达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 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 代的_②_(风云变幻/变幻无穷),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载(zai)游说(shuo)长于辞令( zhang) B.记载(zai)游说(shui)长于辞令( chang) C.记载(zai)游说(shui)长于辞令( chang) D.记载(zai)游说(shuo)长于辞令( zhang) 2.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大”,再写“廴” 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 ,再写“大”。 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大”,再写 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大” 3.根据内容,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变本加厉②风云变幻B.①费尽心思②变幻无穷 C.①变本加厉②变幻无穷D.①费尽心思②风云变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共6分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 之神也。”古代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阳,秋天祭拜月亮。人们不但在生活中崇拜月 亮,在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地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 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 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等, 引来人们的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含蓄 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_,于是以月 寄情,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耐人寻味。 4.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 B.“圆”的事物特别让人向往 C.因为月亮的美丽,令人亲近
北京市朝阳区 2014~2015 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 文 试 卷 2015.1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基础·运用(共 25 分) (一)选择。(共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共 7 分)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 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 ① (变本加厉/费 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 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达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 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 代的 ② (风云变幻/变幻无穷), 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记载(zài) 游说(shuō) 长于辞令(zhǎnɡ) B.记载(zài) 游说(shuì) 长于辞令(chánɡ) C.记载(zǎi) 游说(shuì) 长于辞令(chánɡ) D.记载(zǎi) 游说(shuō) 长于辞令(zhǎnɡ) 2. 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大”,再写“ ”。 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 ”,再写“大”。 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大”,再写“ ”。 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 ”,再写“大”。 3.根据内容,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①变本加厉 ②风云变幻 B.①费尽心思 ②变幻无穷 C.①变本加厉 ②变幻无穷 D.①费尽心思 ②风云变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共 6 分)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 之神也。”古代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阳,秋天祭拜月亮。人们不但在生活中崇拜月 亮,在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地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 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 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等, 引来人们的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含蓄 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 ,于是以月 寄情,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耐人寻味。 4. 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 B.“圆”的事物特别让人向往 C.因为月亮的美丽,令人亲近
D.只有美丽的月亮,令人亲近 5.结合文段内容,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写出月亮在夜空中活泼灵动的姿态。 B.表明月亮在古代人心目中如神明一般的地位。 C.写出月亮清和、明亮、素雅的特点。 D.表明月亮有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的特性。 6.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上初三的小明带着自制的月饼,和爸爸、妈妈 起来到爷爷家过中秋。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我的乖孙儿来了,又长 高了。”在这个场合下,小明该说什么呢?下列回答最恰当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爷爷好。才几天不见啊,我哪能长那么快,您一定是老眼昏花了 B.爷爷,我在家量过,没长个儿。这是我做的月饼,您快来尝尝吧。 C.妈妈,听到爷爷的话了吗?回家赶紧给我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D.那太好了。爷爷您想我了吧?这是送给您的月饼,是我亲手做的 (二)填空(共12分) 7.默写(共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1分) (3)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_,_”的诗句,借用典故,表达了他希 望能够获得朝廷重用的意愿。(2分) (4)“十一”期间,莉莉随父母去甘肃、青海等地游览。浩瀚的沙漠,澄碧的 湖泊,壮美的自然景观,让从小就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莉莉感到十分新奇。若选用 一句古诗词作为她此行风光摄影集的标题,这句古诗词可以是:。(2分)
D.只有美丽的月亮,令人亲近 5. 结合文段内容,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写出月亮在夜空中活泼灵动的姿态。 B.表明月亮在古代人心目中如神明一般的地位。 C.写出月亮清和、明亮、素雅的特点。 D.表明月亮有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的特性。 6.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上初三的小明带着自制的月饼,和爸爸、妈妈 一起来到爷爷家过中秋。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我的乖孙儿来了,又长 高了。”在这个场合下,小明该说什么呢?下列回答最恰当得体的一句是( ) (2 分) A.爷爷好。才几天不见啊,我哪能长那么快,您一定是老眼昏花了。 B.爷爷,我在家量过,没长个儿。这是我做的月饼,您快来尝尝吧。 C.妈妈,听到爷爷的话了吗?回家赶紧给我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D.那太好了。爷爷您想我了吧?这是送给您的月饼,是我亲手做的。 (二)填空(共 12 分) 7.默写(共 6 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 分)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1 分) (3)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 , ”的诗句,借用典故,表达了他希 望能够获得朝廷重用的意愿。(2 分) (4)“十一”期间,莉莉随父母去甘肃、青海等地游览。浩瀚的沙漠,澄碧的 湖泊,壮美的自然景观,让从小就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莉莉感到十分新奇。若选用 一句古诗词作为她此行风光摄影集的标题,这句古诗词可以是: 。(2 分)
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6分) 1时桓、灵二帝,禁铝善类,2,些州太守出榜招兵。榜文3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文 崇信宦官,朝政日非,天下行至涿县,引出一个英雄。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 人心思乱,盗蜂起。巨鹿‖那人素有大志,好结文天下叹,”回视共人,身长八尺, 人张角乘芬举事,四方百孝杰,年已二十八矣。他见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声如 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橄文,有志欲破实民,恨巨需,势如奔马。告知原委 十万,声勢浩大,进犯幽州,‖力不能,慨然长叹 人便入村店中饮酒。 4正饮间,见一大汉,入店5大汉言乃河东解良人也。16三人曰:“虽然异姓, 坐下,唤酒保:“快斜酒来国怒杀侍势凌人的恶霸,遂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 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 其人身长九尺,梨长二尺,处招军破成,特来应。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面如重,唇菪涂脂,丹风‖人甚是投缘,遂同至庄上,‖只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 眼,卧委眉,相貌堂堂,威‖共议大事。第二日,三人决‖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 风凛凛。二人便遨他同坐。意结为兄弟。 天人共戮!”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连环画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依 次是:①、②和③。这段故事情节,后人一般称之为“④”。此外,对 连环画中提到的皇帝的行为及后果,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是这样总结的:⑤。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3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平?”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 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6 分)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连环画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依 次是: ① 、 ② 和 ③ 。这段故事情节,后人一般称之为“ ④ ”。此外,对 连环画中提到的皇帝的行为及后果,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是这样总结的: ⑤ 。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 9-13 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 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蹑足 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 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有改动) 注释:①〔瓮牖绳枢〕居住的地方简陋,形容家里穷。②〔中人)平常的人。③ 〔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④〔赢)担负。⑤〔区区 小。⑥〔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⑦(七庙隳 这里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9.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今亡亦死秦灭韩亡魏B.楚人怜之可怜白发生 C.将数百之众与臣而将四矣D.斩木为兵兵甲已足 10.“景”字在古汉语中有三种解释:①阳光。②景物,景象。③“影”的古字, 影子。结合文意,“赢粮而景从”这句话应译为()(2分) A.(人们)担着粮食,像追随太阳一样跟着(陈涉)。 B.到处是(人们)担着粮食追随(陈涉)的景象。 C.(人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着(陈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翻译 12.乙文说陈涉是“迁徙之徒”,甲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3.若要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引用甲文的“①”这句话,也可 以引用乙文的“②”这句话。(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师表》,完成第14-17题。(共17分) 师表 凹凸 ①月明如洗,弦音升起,二胡的曲调悠长如曳。已躺到土炕上的山里老小都知道, 那是陈老师在拨弄心曲 ②陈老师有腿疾,高考落榜之后,被照顾到村里的小学校当代课教师,从此 就白天教课,晚上弄弦,好像不能与人言说的种种话语,都说与了手中那把二胡 ③陈老师三岁那年,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开始以为是受了点风寒,很快会 好。然而他久烧不退,父母就慌了,只好去医院问诊。医院在四十里外的一个小 镇上,不通车辆,父母便把他放在一个背篓里,急切地赶路。终于到了医院。医 生说,孩子若再晩来一步,就没救了,但究竟来得晚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命可保住,却落下残疾。 ④长大之后,有人闲话道:你落到这个地步,都是父母给耽误了。他说,父 母生育了我,是给了我第一条生命;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给了我第二条生 命一一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农民,又生在这么一处僻地,没有回天之力,能够做 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没有权力怨,只是真心的感恩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涉瓮牖绳枢①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②,蹑足③ 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 集响应,赢④粮而景从 …… 然秦以区区⑤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⑥, 百有余年矣。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有改动) 注释:①﹝瓮牖绳枢﹞居住的地方简陋,形容家里穷。②﹝中人﹞平常的人。③ ﹝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④﹝赢﹞担负。⑤﹝区区﹞ 小。⑥﹝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⑦﹝七庙隳﹞ 这里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9.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今亡亦死 秦灭韩亡魏 B. 楚人怜之 可怜白发生 C. 将数百之众 与臣而将四矣 D. 斩木为兵 兵甲已足 10.“景”字在古汉语中有三种解释:①阳光。②景物,景象。③“影”的古字, 影子。结合文意,“赢粮而景从”这句话应译为( )(2 分) A. (人们)担着粮食,像追随太阳一样跟着(陈涉)。 B. 到处是(人们)担着粮食追随(陈涉)的景象。 C. (人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着(陈涉)。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12. 乙文说陈涉是“迁徙之徒”,甲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2 分) 13. 若要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引用甲文的“ ① ”这句话,也可 以引用乙文的“ ② ”这句话。(4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3 分) (一)阅读《师表》,完成第 14-17 题。(共 17 分) 师表 凹凸 ①月明如洗,弦音升起,二胡的曲调悠长如曳。已躺到土炕上的山里老小都知道, 那是陈老师在拨弄心曲。 ②陈老师有腿疾,高考落榜之后,被照顾到村里的小学校当代课教师,从此 就白天教课,晚上弄弦,好像不能与人言说的种种话语,都说与了手中那把二胡。 ③陈老师三岁那年,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开始以为是受了点风寒,很快会 好。然而他久烧不退,父母就慌了,只好去医院问诊。医院在四十里外的一个小 镇上,不通车辆,父母便把他放在一个背篓里,急切地赶路。终于到了医院。医 生说,孩子若再晚来一步,就没救了,但究竟来得晚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命可保住,却落下残疾。 ④长大之后,有人闲话道:你落到这个地步,都是父母给耽误了。他说,父 母生育了我,是给了我第一条生命;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给了我第二条生 命——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农民,又生在这么一处僻地,没有回天之力,能够做 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没有权力怨,只是真心的感恩
⑤陈老师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髙考落榜,也只是因为身体。村支书找到 他:“你功课这么好,当个代课的先生怎么样?就是薪水有些少。”他说,能让 我当这个代课的先生,已是乡亲们给予的恩德,而恩德不能以金钱衡量,很好 ⑥一个跛腿的先生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就常常在他身后学他的跛。他只是笑着摇 摇头。不久,他居然说动了校长,教同学们列队、齐步走。他说的要领很准确, 但是一示范,动作就歪斜了。学生们嬉笑着学他的歪斜。他依旧堆着微笑,说: “既然你们愿意这样走,走就是了。”走了几遭,学生们自己就停了,太累了。 他说:“这就对了一一你们本来长着健全的腿脚,却偏要走得歪斜,岂有不累? 再说,即便我的腿是残的,也还努力追求往周正里走,你们有好腿,却不走周正, 你们愧不愧?”学生们感到羞愧,再也不耍顽劣了。后来,学区里搞队列比赛, 陈老师辅导的队列,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拿了第一。听 说是一个跛腿的老师训练的,别人都很惊异。 ⑦陈老师虽然腿跛,但他的乒乓球打得出奇的好。不仅学生,即便是整个学区的 老师也没人能打得过他。他的手像长着眼睛,总是把球控制在腿力所及的范围内。 而且他的腕力劲狠,球一旦扣过去,就没有什么人能够轻易地把球救起来。问他 这手上的功夫何来,他说,无他,只因为跛。见旁人不解,他说,其实人和自然 万物是一样的一一不长稻米的地方,必长大豆高粱,不长粮食的地方,必长冬虫 夏草,总之都要长。还譬如动物,黄鼠狼眼盲却嘴尖,能咬得住木笼里的鸡;兔 子腿短却善翻滚,能躲得过猎人的追。此消彼长,各有一技,都能生存得好。明 白这个道理之后,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 ⑧于是,放学后,我们就很愿意留下来看陈老师打球。从他的手起手落之间,我 们看到了他的乐观与自尊,小小的心灵里就升起一种肃穆的东西,感到自己在渐 渐地长大 ⑨学校的讲台上是有座椅的,但腿脚不好的陈老师却从来没有坐过,总是站着授 课。他还特别勤于写板书,写的是标准的楷体,整齐好看。因为他的身子是斜的, 长久地写字是很累的,我们便体恤地说:“老师,写明白了就行,没必要那么认 真地写。”他问为什么,我们就说字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被擦去,写得再好也是 白费力气。他却回答:“昙花刚一开放就凋谢了,然而它依旧仔细地开,难道人 还不如昙花 ⑩他的话我们似懂非懂,但他认真的精神和不敷衍、不取巧的做事态度却影响了 我们。在本子上我们也往好里写。后来,他教过的学生都能写一笔好字,被周围 人看重。 ①陈老师不但会拉二胡,写好看的板书,还识百草一一山里有药草,他知道它们 的药性。所以,他除了授课之外,还给村里人看病。邻居的女崽肚子胀得像一面 小鼓,他看了看,开药,叫女崽煎服下去,二日之后就好了。二大伯腿上的风湿 滞重,不能下炕,陈老师选了冬天的日子,把白糖水涂在他的膝盖上,然后把饿 过的蜜蜂放出来,在上边叮咬。冬日一过,二大伯居然能走了 ⑩陈老师便多了一层神奇,问他怎么就识百草,他说,无他,因为寂寞。旁 人又不解,他就解释,寂寞是个巨大的空泂,需要有东西填补。他就以看药书填 补,渐渐地就多了这方面的知识。但乡亲们还是认为他天生就有过人之处,被他 看好了的病人都会给他送重礼。他总是坚拒不受,笑着说,你们可千万别这样, 我只是一枝小花朵,只能散发出那么一点点儿微香,不可能贡献得太多
⑤陈老师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高考落榜,也只是因为身体。村支书找到 他:“你功课这么好,当个代课的先生怎么样?就是薪水有些少。”他说,能让 我当这个代课的先生,已是乡亲们给予的恩德,而恩德不能以金钱衡量,很好。 ⑥一个跛腿的先生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就常常在他身后学他的跛。他只是笑着摇 摇头。不久,他居然说动了校长,教同学们列队、齐步走。他说的要领很准确, 但是一示范,动作就歪斜了。学生们嬉笑着学他的歪斜。他依旧堆着微笑,说: “既然你们愿意这样走,走就是了。”走了几遭,学生们自己就停了,太累了。 他说:“这就对了——你们本来长着健全的腿脚,却偏要走得歪斜,岂有不累? 再说,即便我的腿是残的,也还努力追求往周正里走,你们有好腿,却不走周正, 你们愧不愧?”学生们感到羞愧,再也不耍顽劣了。后来,学区里搞队列比赛, 陈老师辅导的队列,不仅走得特别齐整,而且还带出虎虎的生气,拿了第一。听 说是一个跛腿的老师训练的,别人都很惊异。 ⑦陈老师虽然腿跛,但他的乒乓球打得出奇的好。不仅学生,即便是整个学区的 老师也没人能打得过他。他的手像长着眼睛,总是把球控制在腿力所及的范围内。 而且他的腕力劲狠,球一旦扣过去,就没有什么人能够轻易地把球救起来。问他 这手上的功夫何来,他说,无他,只因为跛。见旁人不解,他说,其实人和自然 万物是一样的——不长稻米的地方,必长大豆高粱,不长粮食的地方,必长冬虫 夏草,总之都要长。还譬如动物,黄鼠狼眼盲却嘴尖,能咬得住木笼里的鸡;兔 子腿短却善翻滚,能躲得过猎人的追。此消彼长,各有一技,都能生存得好。明 白这个道理之后,身体的残疾就无所谓了。 ⑧于是,放学后,我们就很愿意留下来看陈老师打球。从他的手起手落之间,我 们看到了他的乐观与自尊,小小的心灵里就升起一种肃穆的东西,感到自己在渐 渐地长大。 ⑨学校的讲台上是有座椅的,但腿脚不好的陈老师却从来没有坐过,总是站着授 课。他还特别勤于写板书,写的是标准的楷体,整齐好看。因为他的身子是斜的, 长久地写字是很累的,我们便体恤地说:“老师,写明白了就行,没必要那么认 真地写。”他问为什么,我们就说字写在黑板上,很快会被擦去,写得再好也是 白费力气。他却回答:“昙花刚一开放就凋谢了,然而它依旧仔细地开,难道人 还不如昙花?” ⑩他的话我们似懂非懂,但他认真的精神和不敷衍、不取巧的做事态度却影响了 我们。在本子上我们也往好里写。后来,他教过的学生都能写一笔好字,被周围 人看重。 ⑪陈老师不但会拉二胡,写好看的板书,还识百草——山里有药草,他知道它们 的药性。所以,他除了授课之外,还给村里人看病。邻居的女崽肚子胀得像一面 小鼓,他看了看,开药,叫女崽煎服下去,二日之后就好了。二大伯腿上的风湿 滞重,不能下炕,陈老师选了冬天的日子,把白糖水涂在他的膝盖上,然后把饿 过的蜜蜂放出来,在上边叮咬。冬日一过,二大伯居然能走了。 ⑫陈老师便多了一层神奇,问他怎么就识百草,他说,无他,因为寂寞。旁 人又不解,他就解释,寂寞是个巨大的空洞,需要有东西填补。他就以看药书填 补,渐渐地就多了这方面的知识。但乡亲们还是认为他天生就有过人之处,被他 看好了的病人都会给他送重礼。他总是坚拒不受,笑着说,你们可千万别这样, 我只是一枝小花朵,只能散发出那么一点点儿微香,不可能贡献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