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文试卷 2014.6 考.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 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M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知,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24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 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5分。第1-6题,每 小题2分;第7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联袂mei 镂空1u 栩栩如生x道 B.剔透ti 刹那sha 言简意赅gai C.字帖tie 庇护bi 既往不咎jiu D.惬意qie 允许 惩恶扬善 cheng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A.阅历雀跃安详各行其是 B.提防干燥蓬勃今非夕比。 C.开辟摇篮宛如耳濡目染 D.遵循元宵闲暇略胜一筹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是 ①洛杉矶在治理大气污染时注重对私家车的合理利用,这对我国研究如何 改善空气质量具有借 鉴意义,正所谓 ②齐白石的题画诗是国画艺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艺术的画境与精妙的诗 ,使画作 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A.①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②句填“相得益 彰B成C成D彰 ①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②句填“相辅相 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句填“相辅相 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句填“相得益 4.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前方是一个古老的球场 岁月和风雨的侵蚀,球场的大部分 建筑已倾塌,但是透过这些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 文 试 卷 2014.6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四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24 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 题卡上 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5 分。第 1-6 题,每 小题 2 分;第 7 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联袂 mèi 镂空 lóu 栩栩如生 xǔ B.剔透 tī 刹那 shà 言简意赅 ɡāi C.字帖 tiè 庇护 bì 既往不咎 jiū D.惬意 qiè 允许 yǔn 惩恶扬善 chén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A. 阅历 雀跃 安详 各行其是 B. 提防 干燥 蓬勃 今非夕比。 C.开辟 摇篮 宛如 耳濡目染 D.遵循 元宵 闲暇 略胜一筹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是 ①洛杉矶在治理大气污染时注重对私家车的合理利用,这对我国研究如何 改善空气质量具有借 鉴意义,正所谓。 ②齐白石的题画诗是国画艺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艺术的画境与精妙的诗 句 ,使画作 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A.①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②句填“相得益 彰” B.①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②句填“相辅相 成” C.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句填“相辅相 成” D.①句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句填“相得益 彰” 4.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前方是一个古老的球场。 岁月和风雨的侵蚀,球场的大部分 建筑已倾塌,但是透过这些
断壁残垣,依稀可以想见当年比赛的热烈场面。可以说,古代体育运 动 开启了人类逐步进 入有序竞争的序幕, 是人类力与美结合最早开出的一朵灿烂之花。 A.由于 不 也 B.由 仅于仅然 因为 所以 C.虽然 不 D.虽 因为 所以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是 岳阳楼下临洞庭,北倚长江,_①_。岳阳楼_②_。主楼中 间以四根楠木巨柱承荷全楼大 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 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 构成,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髙三层,飞檐,盔顶,远远而瞭,恰似 只凌空欲飞的鲲鹏 A.①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②造型独特, 建筑精妙 B.①人们赞誉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②建筑精妙, 造型独特 C.①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②建筑精妙, 造型独特 D.①人们赞誉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②造型独特, 建筑精妙 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是 求索民族话剧之路 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首演之后,该剧导演蓝天野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这部历史剧以全新的 艺术视角,审视了那段脍炙人口的吴越争霸的故事,将越王勾践复杂的人 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还 表示,重排这部发人深省的历史题材剧,不仅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还 希望能在话剧民族化方面 有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A.重排历史经典剧目 采用独特艺术视角 C.传扬中华文化精魂 诠释人物复杂性格 7.放学了,李明匆匆跑进教室,拉住好朋友张鹏,气呼呼地说:“乐乐在楼道 里被人撞了个跟头,那 小子还说是乐乐走路不小心。乐乐气坏了,想找我们一起去教训他。乐乐 和我们一直都不错,现在 朋友有难,我们得去帮忙,走吧!”听了这话,张鹏觉得这件事不能通过 打架来解决,应该劝阻朋
断壁残垣,依稀可以想见当年比赛的热烈场面。可以说,古代体育运 动, 开启了人类逐步进 入有序竞争的序幕, 是人类力与美结合最早开出的一朵灿烂之花。 A. 由于 不 仅 也 B. 由 于 因为 所以 C. 虽然 不 仅 也 D. 虽 然 因为 所以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是 岳阳楼下临洞庭,北倚长江, ① 。岳阳楼 ② 。主楼中 间以四根楠木巨柱承荷全楼大 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 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 构成,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高三层,飞檐,盔顶,远远而瞭,恰似 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 A. ①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②造型独特, 建筑精妙 B. ①人们赞誉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②建筑精妙, 造型独特 C. ①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②建筑精妙, 造型独特 D. ①人们赞誉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②造型独特, 建筑精妙 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是 求索民族话剧之路 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首演之后,该剧导演蓝天野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这部历史剧以全新的 艺术视角,审视了那段脍炙人口的吴越争霸的故事,将越王勾践复杂的人 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还 表示,重排这部发人深省的历史题材剧,不仅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还 希望能在话剧民族化方面 有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A.重排历史经典剧目 B. 采用独特艺术视角 C.传扬中华文化精魂 D. 诠释人物复杂性格 7.放学了,李明匆匆跑进教室,拉住好朋友张鹏,气呼呼地说:“乐乐在楼道 里被人撞了个跟头,那 小子还说是乐乐走路不小心。乐乐气坏了,想找我们一起去教训他。乐乐 和我们一直都不错,现在 朋友有难,我们得去帮忙,走吧!”听了这话,张鹏觉得这件事不能通过 打架来解决,应该劝阻朋
友。下面的回答中,你认为有利于达到目的并且得体的 是 A.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你平常那么聪明,再好好想想吧! B.这样做不好吧。冲动是魔鬼,我们先坐下来想想其他的办法 C.你怎么到现在还是这么幼稚!总做错事,我真是白认识你了 D.咱们不是约好要看国安的比赛吗?快走吧,这件事明天再说。 (二)填空。(共11分) 8.古诗文积累(7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1分) (2)“青树翠蔓 ”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 致。(2分) (3)《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主人交友不俗的句子是: (2分) (4)右边这幅图表现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最能表现画中人心境的句子是: 。(1分) 9.名著阅读(3分) 我们读过许多文学经典。有的侧重记载历史。如《①》,我们学过 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的反映社会风貌,如《②》,其中的《蒹葭》一诗就是当时的人们为 自己倾心的“③”唱 出的缠绵的情歌。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0-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 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
友。下面的回答中,你认为有利于达到目的并且得体的 是 A.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你平常那么聪明,再好好想想吧! B.这样做不好吧。冲动是魔鬼,我们先坐下来想想其他的办法。 C.你怎么到现在还是这么幼稚!总做错事,我真是白认识你了! D.咱们不是约好要看国安的比赛吗?快走吧,这件事明天再说。 (二)填空。(共 11 分) 8.古诗文积累(7 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晏殊《浣溪沙》)(1 分) (2)“青树翠蔓,____,____”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 致。(2 分) (3)《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主人交友不俗的句子是:____ ,____。(2 分) (4)右边这幅图表现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最能表现画中人心境的句子是: ____。(1 分) 9. 名著阅读(3 分) 我们读过许多文学经典。有的侧重记载历史。如《 ① 》,我们学过 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的反映社会风貌,如《 ② 》,其中的《蒹葭》一诗就是当时的人们为 自己倾心的“ ③ ”唱 出的缠绵的情歌。 二、文言文阅读。(共 11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 10-12 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 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
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 之以应陈涉。 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委而去之 去 (2)皆刑其长吏 刑: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翻译: (2)将军身被坚执锐 翻译: 12.内容理解。(5分) (1)结合【甲】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守城者的优势。(3分) 2)请用【甲】文中的词语概括【乙】文中陈涉起义胜利的原因。(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赛什腾的月亮》,完成第14-16题。(共15分) 赛什腾的月亮 肖复兴 ①又到中秋节了,不知道柴达木赛什腾山上的月亮,今年和往年是不是 样的圆。 ②赛什腾山应该算是昆仑山的余脉,那时候,在青海石油局的冷湖四号 老基地,从哪个井队的位置上都可以望到它。望着它,觉得很近,却是望山跑死 马,跑到山脚下,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③那时候,是1968年。这一年,北京的一批中学生来到冷湖,成为了石油 工人。这一年,他还不到十八岁。就在那一年的中秋节,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上 午就从四号老基地出发,往那座已经望了大半年的赛什腾山走去。那座每天都会 映入眼帘的赛什腾山,在柴达木明亮得有些刺眼的阳光照射下,有时候会如海市 蜃楼一般缥缈,让他对它充满无数的想象。他喜欢幻想,喜欢独自一人望着天空 或树林遐想联翩。大概和他喜欢读文学的书籍有关,那些书让他常常禁不住心旌 摇荡,天马行空。 ④否则,他不会和同学约好向那座秃山走去。去之前,师傅就说:那山上什 么也没有,从来就没有人爬上去过,你去那儿干啥?他还是执意去了,累了一身 的大汗,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才走到山脚边,吃了点东西继续 爬,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终于爬到了山顶。山上除了有些芨芨草和星星点点的黄 色的野花,都是一些裸露的灰色石头,仿佛月球的表面,显得那样的荒寂 ⑤但是,他很兴奋,他管这些小黄花叫做赛什腾花,就像老一辈石油人找到了石 油把山下那一片井架林立的地方命名为冷湖一样。青春年少能够燃烧激情和幻 想,让平凡琐碎的日子焕发出光彩。中秋节的天气在柴达木盆地已经冷了,天黑 的也早了。没有多久,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吹,有些萧瑟沁凉如水的感 觉,同学们都说天再黑下来,下山的路就不好找了。他却坚持要等到月亮出来。 好不容易来一趟赛什腾山,又赶上中秋节,没看到月亮怎么行?” ⑥那是他第一次在赛什腾山看到月亮。那赛什腾的月亮,令他一生难忘。他说不 清楚赛什腾的月亮和北京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只觉得天远地阔,四周一片荒凉, 月亮却和照在北京城里一样,那样浑圆明亮地照在这里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石头
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 之以应陈涉。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委而去之 去: (2)皆刑其长吏 刑: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翻译: (2) 将军身被坚执锐 翻译: 12.内容理解。(5 分) (1)结合【甲】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守城者的优势。(3 分) 答: (2)请用【甲】文中的词语概括【乙】文中陈涉起义胜利的原因。(2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阅读《赛什腾的月亮》,完成第 14-16 题。(共 15 分) 赛什腾的月亮 肖复兴 ①又到中秋节了,不知道柴达木赛什腾山上的月亮,今年和往年是不是 一样的圆。 ②赛什腾山应该算是昆仑山的余脉,那时候,在青海石油局的冷湖四号 老基地,从哪个井队的位置上都可以望到它。望着它,觉得很近,却是望山跑死 马,跑到山脚下,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③那时候,是 1968 年。这一年,北京的一批中学生来到冷湖,成为了石油 工人。这一年,他还不到十八岁。就在那一年的中秋节,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上 午就从四号老基地出发,往那座已经望了大半年的赛什腾山走去。那座每天都会 映入眼帘的赛什腾山,在柴达木明亮得有些刺眼的阳光照射下,有时候会如海市 蜃楼一般缥缈,让他对它充满无数的想象。他喜欢幻想,喜欢独自一人望着天空 或树林遐想联翩。大概和他喜欢读文学的书籍有关,那些书让他常常禁不住心旌 摇荡,天马行空。 ④否则,他不会和同学约好向那座秃山走去。去之前,师傅就说:那山上什 么也没有,从来就没有人爬上去过,你去那儿干啥?他还是执意去了,累了一身 的大汗,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才走到山脚边,吃了点东西继续 爬,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终于爬到了山顶。山上除了有些芨芨草和星星点点的黄 色的野花,都是一些裸露的灰色石头,仿佛月球的表面,显得那样的荒寂。 ⑤但是,他很兴奋,他管这些小黄花叫做赛什腾花,就像老一辈石油人找到了石 油把山下那一片井架林立的地方命名为冷湖一样。青春年少能够燃烧激情和幻 想,让平凡琐碎的日子焕发出光彩。中秋节的天气在柴达木盆地已经冷了,天黑 的也早了。没有多久,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吹,有些萧瑟沁凉如水的感 觉,同学们都说天再黑下来,下山的路就不好找了。他却坚持要等到月亮出来。 “好不容易来一趟赛什腾山,又赶上中秋节,没看到月亮怎么行?” ⑥那是他第一次在赛什腾山看到月亮。那赛什腾的月亮,令他一生难忘。他说不 清楚赛什腾的月亮和北京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只觉得天远地阔,四周一片荒凉, 月亮却和照在北京城里一样,那样浑圆明亮地照在这里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石头
和萋萋野草还有他刚刚命名的赛什腾花上。他觉得月亮真的非常伟大,对世界万 物无论尊卑贵贱无论远近大小,都是一视同仁的那样平等 ⑦后来,他从青海一路游玩回京,那一天晩上,他住在我家,我们秉烛夜谈,聊了 很多,他对我说起爬赛什腾山看月亮时的想法。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 如今,“文艺青年”像一个贬义词了,其实,真正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并不容易,除 了具有文艺气质之外,更需要一颗对生活和对文学的真正的赤子之心。这不是装 出来的,而是一生的追求 ⑧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只是在十八岁那一年心血来潮爬了一次赛什腾山,看了一次 中秋节的月亮。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中秋节他都会爬一次赛什腾山,看一次赛什 腾的月亮。再后来,他调到冷湖石油局中学当老师。他开始带着班上的学生,每 年中秋节爬赛什腾山,看赛什腾的月亮。那些生在柴达木长在柴达木从未出过柴 达木的孩子们,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过中秋节的月亮,更没有爬上赛什腾山看月亮 的习惯。他当了他们的老师之后,赛什腾的月亮,成为了他们日记和作文中的内 容,成为了他们学生时代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他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了虽旷远荒 寂却属于柴达木自己独特的美。 ⑨如今,他离世己经二十多年了,他教过的第一批由他带领爬赛什腾山看月 亮的学生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的孩子也到了读中学的年龄,不知道还会有哪 位老师带他们爬赛什腾山看中秋的月亮? ⑩赛什腾的月亮! (有删改) 13.第②-⑥段写了“他”登山望月的经历和感受。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 思路。(4分) →花费一天时间,终于爬上山顶→命名赛什腾花, 中无比兴奋→② 14.文中第⑨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5.作者写道“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文中的 “他”是文艺青年吗?请简要陈述理由。(不超过150字)(7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6-17题。(共10分) 文段一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国家。 ②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做菜羹;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食 茶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还给茶叶取个名字叫做“荼”。秦汉时期,四川 带产茶已初具规模,随后,茶树的栽培、茶的制作及饮用习俗,逐步向西北和长 江中下游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用 ③到了唐代,茶叶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饮茶风气不仅遍及全国,还向国外传 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宋元时期,我国茶叶产区不断扩大,制茶 技术进一步提高,品饮方式也日益完善。 ④明朝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采摘后的茶叶不经 过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同时开始注意茶叶的外形美观,把茶揉成条索,用冲 泡替代了以前的煎煮
和萋萋野草还有他刚刚命名的赛什腾花上。他觉得月亮真的非常伟大,对世界万 物无论尊卑贵贱无论远近大小,都是一视同仁的那样平等。 ⑦后来,他从青海一路游玩回京,那一天晚上,他住在我家,我们秉烛夜谈,聊了 很多, 他对我说起爬赛什腾山看月亮时的想法。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 如今,“文艺青年”像一个贬义词了,其实,真正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并不容易,除 了具有文艺气质之外,更需要一颗对生活和对文学的真正的赤子之心。这不是装 出来的,而是一生的追求。 ⑧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只是在十八岁那一年心血来潮爬了一次赛什腾山,看了一次 中秋节的月亮。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中秋节他都会爬一次赛什腾山,看一次赛什 腾的月亮。再后来,他调到冷湖石油局中学当老师。他开始带着班上的学生,每 年中秋节爬赛什腾山,看赛什腾的月亮。那些生在柴达木长在柴达木从未出过柴 达木的孩子们,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过中秋节的月亮,更没有爬上赛什腾山看月亮 的习惯。他当了他们的老师之后,赛什腾的月亮,成为了他们日记和作文中的内 容,成为了他们学生时代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他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了虽旷远荒 寂却属于柴达木自己独特的美。 ⑨如今,他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教过的第一批由他带领爬赛什腾山看月 亮的学生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的孩子也到了读中学的年龄,不知道还会有哪一 位老师带他们爬赛什腾山看中秋的月亮? ⑩赛什腾的月亮! (有删改) 13.第②-⑥段写了“他”登山望月的经历和感受。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 思路。(4 分) ① →花费一天时间,终于爬上山顶→命名赛什腾花,心 中无比兴奋→ ② 14.文中第⑨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 15. 作者写道“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文中的 “他”是文艺青年吗?请简要陈述理由。(不超过 150 字)(7 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 16-17 题。(共 10 分) 文段一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国家。 ②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做菜羹;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食 茶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还给茶叶取个名字叫做“荼”。秦汉时期,四川一 带产茶已初具规模,随后,茶树的栽培、茶的制作及饮用习俗,逐步向西北和长 江中下游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用 它。 ③到了唐代,茶叶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饮茶风气不仅遍及全国,还向国外传 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宋元时期,我国茶叶产区不断扩大,制茶 技术进一步提高,品饮方式也日益完善。 ④明朝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采摘后的茶叶不经 过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同时开始注意茶叶的外形美观,把茶揉成条索,用冲 泡替代了以前的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