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舞1.本试卷共10页,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趣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示/3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 基础·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共7分)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那场艰辛而伟大的战略转移,留下了无数可歌可 泣的英雄故事和千古不朽的诗篇,《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请你根据要求,回 答问题 (1)《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 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壮志豪情,写下了这首诗。下面四幅作 品中,哪一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请你挑选出来,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 分) A】 骨岷愾犍霑食簃旋遷尊水速瓢 盅三山寰櫓曛沙疌烏逝爾孤軍 劑軍变横喊水泥騰五灘不 里善儦大移额衹葚啪 源 段干 数 楼 愿 及5x 【C】 後雪呎索渡雲金礴浪逶等水迷紅」 盡三山寒橋崖沙走島迤閒十征軍 開軍十更横暖水泥掌腾五山難不 颜過里吾鐵大拍术磅細萄只鶉怕 【D】
房山区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友 情 提 示 1. 本试卷共 10 页,五道大题,21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 18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共 7 分)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80 年前那场艰辛而伟大的战略转移,留下了无数可歌可 泣的英雄故事和千古不朽的诗篇,《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请你根据要求,回 答问题。 (1)《七律·长征》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 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壮志豪情,写下了这首诗。下面四幅作 品中,哪一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请你挑选出来,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 分) 【A】 【B】 【C】资*源%库 【D】
是要搀复杂衢最玉郑 你选择: 幅书体 理由: (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是全诗的总纲,“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间之长;“难”是写长征困难 多,经历之苦,牺牲之大:“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颔联承接“千山”一句。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水势浩大。 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它们在红军眼中就如翻騰着的细浪,小 小的泥丸一般。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写出红军对水的征服,表现出红军的机智、勇敢、顽强。 作者借“水拍云崖”的温暖,表达出红军从容渡过金沙江后愉悦欢快的心情。作者借“桥横 铁索”的寒冷,展现出一幅红军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激烈战斗的场面。 D.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表现了红军战士面对极其艰苦的条件,所表现出 来的乐观精神.。“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 使全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 (3)自从学习了六书造字法,月月便对字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上面这首诗后,她 眼前一亮,谜自心中来。下面是她字谜的谜面,请你依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和造字法知识猜 猜,谜底指的是诗中的哪两个字并将答案用正楷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谜面:雨落横山,岁到除夕 2.某校组织“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的大讨论,下面是某位同学的发言稿,请你阅读后回答 问题。(共7分) 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甲 金沙江水、赤水河浪 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的人间神话。八十年前, 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 史 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man()长的征程,丙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去领悟长征精神,去发扬去传承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1)文中加点字注音、书写、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号召(zhdo)慢长 量”的第十笔是“一” B.号召(zhdo)漫长“量”的第十笔是“|” C.号召(zhao)慢长“量”的第十笔是“一” D.号召(zhao)漫长“量”的第十笔是“ (2)语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1分)
你选择: 幅 书体: 理由: (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是全诗的总纲,“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间之长;“难”是写长征困难之 多,经历之苦,牺牲之大;“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颔联承接“千山”一句。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水势浩大。 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它们在红军眼中就如翻腾着的细浪,小 小的泥丸一般。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写出红军对水的征服,表现出红军的机智、勇敢、顽强。 作者借“水拍云崖”的温暖,表达出红军从容渡过金沙江后愉悦欢快的心情。作者借“桥横 铁索”的寒冷,展现出一幅红军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激烈战斗的场面。 D.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表现了红军战士面对极其艰苦的条件,所表现出 来的乐观精神.。“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 使全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资*源%库 (3)自从学习了六书造字法,月月便对字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上面这首诗后,她 眼前一亮,谜自心中来。下面是她字谜的谜面,请你依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和造字法知识猜 一猜,谜底指的是诗中的哪两个字并将答案用正楷书写在田字格里。(2 分) 谜面:雨落横山 ,岁到除夕 谜底: 2.某校组织“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的大讨论,下面是某位同学的发言稿,请你阅读后回答 问题。(共 7 分) 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 甲 ,金沙江水、赤水河浪 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的人间神话。八十年前, 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 史, 乙 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 màn( )长的征程, 丙 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去领悟长征精神,去发扬去传承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1)文中加点字注音、书写、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号召.(zhào) 慢.长 “量 ”的第十笔是“―” B.号召.(zhào) 漫.长 “量 ”的第十笔是“︱” C.号召.(zhāo) 慢.长 “量 ”的第十笔是“―” D.号召.(zhāo) 漫.长 “量 ”的第十笔是“︱” (2)语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1 分)
答 (3)在甲处仿写一个句子,使内容前后连贯、流畅。(2分) 仿写: (4)在乙、丙处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既……又… D.不是……就是 3.古诗文默写。(共4分) 长征是人类活动史上的一座丰碑。在长征中,如果没有毛泽东力挽狂澜的雄心伟力,维 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无私无畏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就没有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面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遇到的重重危机,是他 (填写《出师表》中的名句)在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用兵如神,率领红军四渡赤水,使党 和红军绝处逢生:是他指点江山,在长征胜利之际,于陕北高原上吟出了“俱往 矣 ”的千古绝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富 强前赴后继,再谱新篇。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4-7题。 【材料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蓑,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材料二】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压 ,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 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 【甲】弘范笑而置之。厘 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 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 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 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压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 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材料三】 苏武不屈被监禁,烈火难以化真金。 卫律计穷无主张,残暴凶狠似虎狼。 饥寒交迫志不移,扯下毡毛裹雪吞。 苏武坚贞不变节,被逐北海去牧羊
答: (3)在甲处仿写一个句子,使内容前后连贯、流畅。(2 分) 仿写: (4)在乙、丙处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既……又…… D.不是……就是…… 3.古诗文默写。(共 4 分) 长征是人类活动史上的一座丰碑。在长征中,如果没有毛泽东力挽狂澜的雄心伟力,维 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无私无畏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就没有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面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遇到的重重危机,是他“ , ”。 (填写《出师表》中的名句)在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用兵如神,率领红军四渡赤水,使党 和红军绝处逢生;是他指点江山,在长征胜利之际,于陕北高原上吟出了“俱往 矣, , ”的千古绝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富 强前赴后继,再谱新篇。资*源%库 二、文言文阅读 (共 9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 4-7 题。 【材料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材料二】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 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 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 , 。”【甲】弘范笑而置之。厓 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 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 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 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 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材料三】 苏武不屈被监禁,烈火难以化真金。 饥寒交迫志不移,扯下毡毛裹雪吞。 卫律计穷无主张,残暴凶狠似虎狼。 苏武坚贞不变节,被逐北海去牧羊
朝夕牧羊北海边,春去秋来年复年。 时光已过十八年,年年雁来人未还。 忽见两行雁南飞,仰望云天意绵绵。 昭帝即位念苏武,遣使出塞迎忠贤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天祥临刑殊从容殊: 5.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翻译 (2)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翻译 6材料二主要讲了①的故事,材料三主要讲了②的故事。两则材料中 主人公的行为正是 ③(用材料一中的句子回答)的淋漓尽致的体现。(3分) 7.在【甲】处填写诗句是 (2分) 三、名著阅读(共12分)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几个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信”是儒家的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和国家立足的根本——①; “信”是人际关系的纽带 “信”还是做人的准则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言必信,行必果 E民无信不立 F.信则人任焉 答:① 9.阅读下面三组图片,回答问题。(9分) 【第一组】 【第二组】
朝夕牧羊北海边,春去秋来年复年。 忽见两行雁南飞,仰望云天意绵绵。 时光已过十八年,年年雁来人未还。 昭帝即位念苏武,遣使出塞迎忠贤。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天祥临刑殊.从容 殊: 5.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翻译: (2)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翻译: 6.材料二主要讲了 ① 的故事,材料三主要讲了 ② 的故事。两则材料中 主人公的行为正是 ③ (用材料一中的句子回答)的淋漓尽致的体现。(3 分) 7.在【甲】处填写诗句是: , 。(2 分) 三、名著阅读(共 12 分)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几个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 分) “信”是儒家的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和国家立足的根本—— ① ; “信”是人际关系的纽带—— ② ;“信”还是做人的准则—— ③ 。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言必信,行必果 E.民无信不立 F.信则人任焉 答:① ② ③ 9. 阅读下面三组图片,回答问题。(9 分) 【第一组】 【第二组】
y 多 温说加 (1)第一组图片展示的是 的故事情节,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武艺高 强的人。他还是一个②的人,从③这一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 (3分) (2)第二组图片展示的是①杀虎的故事情节,他杀虎是因为 第三组图展示的是 的故事情节。(3分) (3)水浒人物中有众多的打虎将,你认为《水浒传》中谁是真正的打虎英雄并说明理由。 (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阅读《足迹》完成第10-13题。(共14分 足迹 ①拐过那道挂满冰柱的断崖,大雪山的山顶就在眼前了。 ②路,越来越难走了。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指导员曾昭 良觉得脑袋仿佛胀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 每挪动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猛地謇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 来,心跳得“砰砰”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这时候,要 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啊!可是不行,还在接受收容任务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山顶 上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③被搀扶着的病号倚在曾昭良的肩膀上,喘了几口粗气,仰起脸,乞求到:“同志 把……把我扔下……你…” ④“瞎说!”曾昭良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像是为了回答,他加快了脚步
【第三组】 (1)第一组图片展示的是 ① 的故事情节,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武艺高 强的人。他还是一个 ② 的人,从 ③ 这一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 (3 分) (2)第二组图片展示的是 ① 杀虎的故事情节,他杀虎是因为 ② 。 第三组图展示的是 ③ 的故事情节。(3 分) (3)水浒人物中有众多的打虎将,你认为《水浒传》中谁是真正的打虎英雄并说明理由。 (3 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 ㈠阅读《足迹》完成第 10—13 题。(共 14 分) 足迹 ①拐过那道挂满冰柱的断崖,大雪山的山顶就在眼前了。 ②路,越来越难走了。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指导员曾昭 良觉得脑袋仿佛胀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 每挪动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猛地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 来,心跳得“砰砰”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这时候,要 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啊!可是不行,还在接受收容任务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山顶 上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③被搀扶着的病号倚在曾昭良的肩膀上,喘了几口粗气,仰起脸,乞求到:“同志…… 把……把我扔下……你……” ④“瞎说!”曾昭良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像是为了回答,他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