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 义、认知或功能因素。例如,词类一向被语法学主流认为不该、也无 法从语义上定义,其依据是,同样的概念可以既由某个词类表达, 又由另一个词类表达〔如议语的名词“战争”和动词“战斗”,鑫见朱 德廉1985;英语的“explosion"和“explodle”,参见Newneyer1991), 而同一词类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对功能语言学家而言,像“战 争“战斗”、“explosion'"“explode"这样对立的词类表达的根本就是 不同的概念,关键在于不能像传统语法那样用“事物”“动作”这样 的简单而含混的名称去概括其意义。认知语法的创始人之一L- gacker(1987b)就从认知的角度,用比传统语法更加精细、系统的 方法对名词和动词作出了语义定义,Hopper&Thompson(1985) 则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发现了控制名词性(ncunness)和动词性 (verbncss)大小的功能因素。同样,很多看来似乎是纯形式现象的 句法限削,深究起来,也往往存在着语义、认知或功能上的动因.近 年来,一些功能语法学家试图对生成语法提山的一些主要句法概 念和规则重新加以审核,如C一统制(c-command)、照应关系 (anaphora)、朴语化标志(complementizers)和NFL、并列结构限 制、禁区限制(island constraints)、领属条件(subjaccncy condition)、提升规则、成分统刷、Tough移位、that-语迹效应等等 (参见Erteschik-Schir et al1979、Lakoff1986、Kuno1987、Takami 1989、Deane1988、1991、1992)。作为生成涪法提出的核心句法概 念和原则,它们被很多人看作支持语法自主性假说的最强硬(most obust)的证据。但即使是这样的问题,功能语言学家也从形式之 外找到了决定性的限制因素和解释条件。为了更好地说明功能学 派对语法自主性假说的反对是来自语言事实而非纯哲学思辨,也 因为有关的研究针对的是自主说鞭重要的证据,下面我们以对葉 区限制的讨论为例对这样的研究作一个稍详细一点的介绍。 禁区限制(island constraints,或译为孤岛限制、句法岛限制) 是六十年代以来生成语法提出的对语法规则操怍的纯句法限制之
第二节功能尘义的语苦规 21 中最主要的一种,甚至某些认知语法学家〔如Hsh1989)也承认 它可能是某种自主的抽象逻辑一数学原的反映。它首光是由 Rass(196?)提出的,后来为Chomsky等人所发展和重述,其精髓 仍保留在近期生成语法的管约论框架里,构成界限理论(bounding theory)的中心部分。简言之,禁区限制指的是,句法移动规则仅仅 作用于领属(subjacent)成分,即那些不被多于一个的界限结点 (bounding node).所隔开的成分。也就是说,某些句法构造好像…个 孤岛-样,其中的成分不能和外面的成分发生转换的关系。Ros 提出的几个禁区限制包括:(a)复合名词词组限制(Complex NP Constraint.下称CNP℃),即复合名词词组中的任何成分都不能通 过转换提取出来:(b)并列结构限制(Cocrdinate Structure Con- straint,下称CSC),即并列结构中并列的任何成分都不可提取出 来(除非被提取的成分平行地从所有并列项中移出来,即所谓 ACTOss-the Board的提取);(c)主语从句限制(Sentential Subject Constraint),即主语从句中的任何成分都不能移出。这些限制后来 为乔姆斯基等人进一步概括为“领属条件”(以下称为SC),定义 为:圆 (1)在结构式,·X.[a..[β..Y. (或:·Y.B..]a.X..)里,当a和 B是界限节点(hounding nodes)时,任何规如 都不能使X和Y产生关联。 上述条件可以解释以卜现象, (2)*Who did you know the man that saw (3)*Who:did you talk to Bill and? (4)a.Whati did John eat aud Bill drink b.What.did John eat pizza and Rill d ink c.x What,did John eat.and Bill dink beer? (5)*What,do you wonder where John put 1
22 第一章认知环言学的理论上张 (6)*Whati do you believe the claim that John ate.? 其中只有(4a)的提取跨越了仅一个界限节点,符合SC的要求,故 为合法的句子;其他各句的移位成分都超过了一个节点,故均不合 法。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来。不过,自从Ros提出这些限 制以来,就不断有人注意到例外的情况。R0s(1957)自己就发现了 好儿类例外。~类是某些带介词词组毯饰语的复合名词词组,其中 的成分可以移出: (7)a.I read a statement which was about that man. b.I read a statement about that man. (8)a.The man who I read a statement which was about is sick. b.The man who i read a statement ahont was sick. 尽管(8a)的不合法可以由违反CNP℃而得以解释,但(8b)同样违 反这一限制,却能成立。当然,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解释,即L·· [m,,A.·]中的介词性补足成分可以移出,而含有子句的 [.[s·A.·,]中的不能。不过,从纯结构角度提出的这条 件并不准确。Bolinger(1972)和Cattell(1979)等人就举出了下面这 样的例子: (9)a.Which car did you like [the gears in]? b.Which car did you like the girls in]? (10)a.Which store did you buy [the furniture in ] b.Which crate did you buy [the furniture in]? (11)a.Which house do you own the furniture in? b.Which garage do you own the car in? 上面例子里(a)(b)的结构条件是相同的,但只有(a)中的成分能够 移出复合名词词组。Ros还发现的另一类例外涉及所谓“轻动词 构澄〔light verh construction)”,这类构造含有一个没有多少实义 的“轻动词”如make、have之类,其后带~个抽象名词宾语如
第二节功能主义的语言易 23 claim、hope等,这个名词由一个负载句子的实际意义的词组或小 句修布语所修饰。包含这类构造的句子可以不受禁区条件的限制。 例如: (12)a.You are making the claim that the compeny squandercd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b.How much money are you making the claim that the company squandered? (13)a.T am discussing the claimn that the company squandered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b.How much money am I discnssing the claim that the company squandered? (12b)和(13b)的句法构造相同,但前者中的成分可以移出,是一个 明显的例外,后者则合乎R©s3提出的限制。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关 键动词的不同。除此之外,Ross以及后来的学者如Gol3mith (1985)、1kof(]986)等也注意到一些其他类型的例外,例刘,以 下句子都包含提取的成分,违背了并列结构限制: (14)What did Harry go to the store and buy? (15)How much can you drink and still stay sober? 上面所有例外很难纯粹从结构上找到条件。若将眼光延伸至 句法之外,不难发现左右能否摆脱禁区限制的大都是语义、认知及 语用等方面的因素。例如,(9a)中的gears和car之间具有本质的 部分一整体关系,而(9b)中的girls和car却设有这种关系。例(10) (11)也是一样。〔12b)和(13b)中的关键动词在语义上有一种特殊 的区别:前者是一小无特别实义的动词,带上一个抽象名词之后, 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单独的动词,如make the claim(作出这个指 责)的意思大致等丁claim(指责);而后者则不然,discuss the claim 既不等于discuss也不等于claim。至于(14)(15)之所以违背并列 结构限制,也可在语义和语用因素上找到端倪:一般的并列结构既
24 第一意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 在结构上平行,也在意义上平行而违背并列结构限制的例子中的 两个并列项在意义上并不平行,其中一个代表的是某种背景信息, 如(14)中的前一个VP表示一个准备性的动作,后一个VP则表 示主要的动作,15)中的两个并列项在意义上一个代表因,一个代 表果。对这些例外,形式语言学家当然不得不作出解释,但其工作 假设一语法的自主生和模组性却不允许他们过于依赖语义语用 上的条件,故只能在纯形式方面寻求解答。这些学者提出了各种各 样的解决方案,但其答案很难说是圆满的。例如,在解释CNP℃的 例外时,所提出的方案尽管各不相同,但大多是试图把有问题的修 饰语别除在复合名词词组之外,以此说明为什么它们可以不受限 制。例如,近期的GB理论就将make the claim之类构造“重新分 析”为个单个动词,这样禁区根制就不适用了。又如,Chomsky (1976),Koster(1978)等人运用“重新分折”的思路设置一条规则, 把有问题的介词词组事先移走,而这样的重新分析规则是由在词 库里注明的特定的动词所触发的,比如,动词see可触发这-一规则 而动词des1roy则不可,以此解释下面两句的不同: (16)a.Which book did you see pictures of? b.Which lok did you destruy pictures of? 后来的一些学者(如Kuno1987,Takami1989)认为,这样的解释 并不能北人满意。它们有一个关锂性的弱点:无法在句法上对这类 特殊规则的作用范围作出有效的概括,换言之,为什么要作重新分 析,为什么某些词能够触发重新分析规则,对这此问题的回答往往 被巧妙地避开了,Kuno(1987)指出,Koster(1978)假定了一个由词 项制约的规则,但下面的例子说明,即使是同一个动词,有时允许 提取,有时不允许: (17)a.What does he see a picture of? b.What does he see a book about? 上面的()(b)两句动词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它与宾语之间的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