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功能主义的语言观 15 二,功能语言学家认为,「2]的规察到底能否被经验事实完全证实 还很雉说.近年来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生成语言学家[2a][2b] 的提法似平只看到了向题的一个方面。例如,说儿童的早期语言习 得成果显赫而输入极为有限,这是否能为长期跟踪调查的统计事 实所支持?有人(如Tunmer&.Grieve)提出数据说明儿童在最初的 几年里接受的语言输入总量大得惊人(参见Nolan 1994)。而且,儿 童的语言成熟并不一定是突发的,其过程比粗略观察到的要缓慢 得多,例如,儿单对合法句子和非法句子的判断能力是在五岁至十 二岁之问成熟的,这个过程比生成语法声称的要长。而且,有证据 显示儿童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五岁到八岁之间有飞速的变化, 这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似乎是同步的,提示这两种能小之间可能存 在峦切的互动关系。第三,即使上述[2]的观絮完全属实,它也不一 定必然导致天赋的结论。最新的认知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不大有 利于天赋假说的证据,例如,有人分析了儿茸可得语言过程中所接 受的言语输入的语料库(其中包括的主要是父母对儿童讲的话), 基于统计及连通论(connectionist)模型,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得出 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运用相对简单的或然学习 机制(probabilistic learning mechanisms)能闫然地导出大量正确的 分词、确定词类、辨别搭配关系等方面的规硎(Redington&.Chater 1997).由此可以推断,儿童即使未经系统的训练和学习,仅凭言语 输入也能根据其具备的基本认知推理能力习得相当一部分的语法 知识。若是这样的话,用天赋说去解释[2a]的观来的必要性就大大 减弱了。第四,上述「1]的观念只能导致对“白板说(tabula ra3a)” (即一切知识都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假说)的否定,而基于白板说 的斯金纳(Skinner)等人机械主义的棋仿一强化习得理论已为现 在绝大多数语言学家所摒弃,无论他们是否黄同乔姆斯基的天赋 说。也就是说,儿蛮语言习得的成就并不会必然地、逻辑地导向“头 脑里存在一郁天赋的普遗语法”的结论。来源于皮亚杰(Piaget)学
16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 说的“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 theory)也是试图为[lj提供解释的 一种习得理论,认知语言学虽较少直接提及语言习得问题,但其立 场显然是偏向相互作用论的。其巾有些人(如Lakoff和Johnson) 比较注重后无经验,但这里的经验并不完全是语言经验,而是儿宝 很早就已具备的身体经验,他们试图证明由身体经验导出的意象 图式和句法形式具有问构关系。也有人(如Deane)较注重大赋性, 但认为天赋的不是普遍语法,而是在人脑中有明确定位(如在大脑 皮质的前叶)的空问感知和处理的能力,由此而来的空问动觉图式 与句法结构可构,这样,儿童语言习得的惊人成就同样可以得到合 理的解释。 此外,功能语言学家之所以认为天赋说空洞,还因为他们发现 天赋说的归着点,即普遍语法假说是无法证伪的。这并不是说某条 具体的UG原则无法被否定,事实上这几十年来生成语法不断在 对月己早一阶段提出的具体规则、框架进行局部否定和修正。问题 在于,即使能根据对外在语言表现的观察否证某条UG原则,甚至 任何一条已提出的UG原则,也无法证伪UG假说,因为这个假说 是一个有关内在状态的存在性命题。换言之,若你成功地否证了第 n条UG原则,也无法证明UG原则在大脑里不存在,因为第n十l 条原则可能才是存在于大脑内的真实的原则,它尚为敲人提出,你 自然也无法证伪它。用著名计算语言学家Y.Ws的话来说,这 种“立论方式根本排除了该理论被定的可能性”(参见郭承铭 1993)。 由上可知,天赋性假说在目前的阶段未能得到证实,不过也尚 未证伪。难以证实也雅以证伪的问题常常是个信仰问题,对这类与 具体语言现象的研究距离甚远的问题的讨论,将语言学视为经验 科学的语言学家一般都不会陷得太深,多数的功能语言学家和形 式语言学家一样较少正面纠塞这个问题。事实上,正面对天赋说提 出质疑的多半还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例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第二节功能主义的语首减 17 (J.Piaget)曾在1975年法国巴黎附近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上与乔姆 斯基展开过面对面的争论,近年来也有哲学家从新的角度对此假 说提出批评(Nolan.1994)。天赋说之所以引起功能话言学家的注 意,主要是因为它与形式语言学另外两个假说,即普遍语法利和片主 说,有密切的关联,这三者构成一个互相印证、互相说明的“三位一 体”的信念体系,而后两个假说是与语言的具体研究直接相关的。 分析起来,其间的联系十分清楚:表面上看,天赋说巧妙地回答了 语言习得的柏拉图问题,而之所以这个问题如此尖锐,是因为(a) 语言习得的对象是一个高难度的轴象符号的运算系统(这是由普 遍语法假说决定的),(b)习得的主体是智力混沌未开的孩宜,(c) 而这个系统的形成和解释又不能参照语言形式之外其他领域的知 识(这是自主性假说的要求)。因此,这两个假说共同作用,对语言 习得间题所能提出的惟一合乎逻辑的解释便只能是其天赋性了。 而功能语言学家认为,岩不把解释的出发点建立在上述两个假说 上+习得的难题就有可能从另·个角度得以破解了。首先,语言在 本质上若木被看作一个高度复杂的抽象规则运算系统,那么y得 的谁度就人人减弱了。这个观点我们将在下节详细论述。其次, 若“智力”指的只是成人那种非常发达的归纳、综合、分析的有意识 的理性能力,那么儿建在语言习得期所具备的智力当然较低下,但 若语言习得所需的智力主要是人类基本的无意识的空间、动觉能 力,那么儿宜其实较早就已具备并高搜完善化了。再次,语法若不 是自主的,它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由语言内外其他领域的知识 和能力导出,由于语法“有所本”,则习得的负担自然就可大为减 轻。显然,“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可学性的问题若换一套语言观去审 视,则有可能出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现在再来看两个学派在自主说上的分歧。自主说是形式语盲 学家普遍认可的一种工作假设,按Newmeyer(1991)的界定,它指 的是,语言的中心部分能够并且应该描述为这样的一个系统,其基
18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的座论主张 本元寒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则不能由系统外的概念所导出或化解, 这就是“语言形式的自主性”;这个假说的中心是“句法自主性”,即 句法棋式不能在所涉及成分的意义或话语功能的基础上得以说明 (explicable),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或话语功能之间也不存在简单 的对应关系,和犬赋说有所不同的是,语言形式或句法自主与杏可 以说完全是一个经验问题,对这个假说的看法也直接影响了语言 学家对具体语法现象的分析方式、策峰和结论。认可自主说的主流 形式语言学家倾向于只用纯句法因素说明句法现象,而反对此假 说的功能语言学家所作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用经验事实来论证语言 能力导源于普出认知能力,语法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由谱法之外 的因素去解释。面对后者提出的种种不利于句法自主性假说的证 据,前者(除了少数人如Newmeyer)一般都不太重视,要么认为这 些是语言里细枝末节的边缘间问题而不予考虑,要么归之于语言运 用而排滁在其定义的语言研究范围之外。不过这并不是说形式语 言学家对自主说都持有完全一致的看法,或程度柑等地忽视概念、 语义、功能等非句法囚素对句法的制约作用。大致说来,这个假说 在形式语言学家中有强、弱两种形式。主张强自主说的代表人物是 乔姆斯基,他一向认为独立的句法是语法的中心部分,它不必参照 语法内其他层面的原则,更遑论语法外的因素。其早期理论还涉及 较多的语义问题,但近年来的理论已别除了大多数的语义现象,只 保留了容易形式化、与逻辑式峦切相关的少数几个问题,如题元、 照应等(参见徐烈炯1995)。近年来乔姆斯基更进一步把普遍语法 的本质看作设有动因的“物理原则(hysical principles)”的任意性 作用(Chomsky1988),也就是说,天赋地疗在于大脑中的普遍语 法是生物发腰的一种偁然的副产品(a chance by-product),其背后 并没有自然选择的功能动因。这个观念为Piattelli-Palmarini (1989)等人详细地阐发。主张弱自主说的形式语言学家尽管目前 还是少数,但日渐增多。其具体主张和主张的来源都不尽相同。有
第二节功能主义的语言规 19 人只是认为语法的产生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功能动因,即来源于自 然选择中的适应性(adaptability)(Bickerton 1990,Pinker&Bloom 1990)。也有人认为句法结构的某些重要属性来自语义结构 (Pker1979),并从母语习得的角度论证语义结构在句达规则的 习得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Pinker1989、1994)。前面提到的Jack- endoff(1990、1995)更是因反对刊法中心论,看重概念结构而著 称,甚至为形式语言学的同道所批评(Jackendoff 1996)。也有的形 式语言学家如Newmeyer(1983、1991)等出于回应功能语言学家 对自主说的挑战而对生成语法的一些观念作出了修正或调整。有 鉴于功能语言学家提出许多句法非自主的证据都不易用语言事实 驳倒,Nev'neyer不仪和Bickerton、Pinker等认知科学家一样倾向 子承认语法的起源有功能动因,更承认许多句法限制都由功能因 素所制约,并认为功能的解释和生成语法并不矛盾。最近他甚至将 认知语言学家所着力研究的句法象似性纳入生成语法的体系 (Newmeyer 1992)。不过,即使是Newmeyer和Jackendoff这种弱 月主说的代表人物在关键问题上也仍然坚守语法自主的原则。其 主要依据是,语法里毕竞还有很多范畴、原则和规则都找不到语 义、功能方面的动因和解释,例如动问、名词,介词等谱法范晦及成 分统制(c-command)这样的概念无法从语义、功能上定义,所以语 法应是自主的。 功能语言学家内部对白上说的态度也并不完全一致,激进派 (如Hopper等)不仅认为语法(或句法)不自主,甚至千脆认为不存 在固定的语法,只有语法过程(grammaticization):没有固定的语 言,只有言语过程(la.nguaging)。温和派只是认为句法在很人程度 上具有非句法的动因。不过,即使是反对自主说的温和派也仍和主 张羽自主说的形式语言学家的看法也有一定的距离。他们认为,即 使是像Newmeyer(199l)提到的那些似乎没有句法外动因的范晦 和规则,若分析得更细致一些,多半还是可以找出其中关键性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