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天事开气丛书 刘润清胡壮解 主编 认知语言学概论 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NTRODUCTION TO NEI ROCOGNITIVE LINGUISTICS 程琪龙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ORBSM LANGUAGE TEADING AND HESEARO PRESS
内容简介:神经认知语言学是美国60年代兴起的重要语言学流 派之一,创始人是著名语言学家悉德尼·兰姆(Sydney Lamb)。该 理论注重语言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强调语言学理论不悖于大脑 神经事实,其朴实的理论论据引人深思。神经认知语言学让人看 到语言学的确是门交叉又学科,它涉及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认知 科学的连通主义理论、语符学等。该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同 时,可以说又是一种神经生理理论、认知理论、语符理论,它在认知 科学许算机工程方面的应用很有特色。本书努力反映理论的多视 角特色,并以汉语为实例,介绍分层次语言关系系统的分析、综合 和操作检验的主要策略。 1
序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领导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饭社决定推出三 个系列的学术专著:语言、文学和文化。他们还说:要高品位,创名 ,有北外特色,赔钱也出。这是有远见的举措,是功德无量的事, 必将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科研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 我们对他们的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 语言学研究系列丛书的组稿原则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 该引进的继续引进,但更强调创新。尚未引进的国外的学科或理 论,当然可以一如既往地介绍到中国来,但我们更希望看到我国学 者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语言、教学 等实际情况,开展自已的研究。中国研究者在国外或国内做的博 ! 士论文,经过加工整理,就有可能被选入本套丛书。 近二十年来,我们在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面所作的“引 进”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迄今为止,勤奋的中国研究者已经与国际 接轨。但这并不等于说今后就再也没有“引进”可言。国外的语言 学理论总是在发展,“引进”工作也永远不会完全停止;只不过是 “引进”时要更有选择性、批判性、前瞻性、实用性等。好的“引进” 是把国外有用的东西全部“吃透”之后,经过“消化”和“筛选”,把最 有营养的部分,用中国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文字)介绍过来。 不是见“新”就写,不是囫囵吞枣地写,不是生搬硬套地写,不是没 有选择地写,不是不懂装懂地写。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人在读了 几十本书后,把所渎内容加以沉淀、过滤,然后用深人浅出的文字 把国外先进的成果介绍给我国的读者。 “更强调创新”是鼓励我们的研究者大力开展以中国的杜会、 2
文化、语言、教学为背景的实证性的研究。在中国开展语言学和语 言教学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接不暇的机遇,也有广阔的 天地。最大的局限性侧是科研经费不足和缺乏最新的国外研究资 料。从英、美等国回来的研究者感叹,在国外,花很长时间好不容 易才找到一个可耕耘的领域,但仔细一看,发现原来早已被人耕过 多遍。但在中国,还有许多领域仍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例如,汉 语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资源之丰富就是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 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如果不考虑中国本土的语言现象,就很推做到 详尽、彻底。一切所谓的普遍规测,都可以放到汉语中去验证其充 分性。,中国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领域,有待研究的 方面就更多:中国的语言历史源远流长,社会变革引起的语言变化 和给语言注入的新的文化内涵是很值得深人挖掘的。再比如,中 国有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学习规律是研究第二语言习 得的宝贵资料。不论国外学者发现了什么习得英语的规律,我们 都可以重新在中国学习者身上实验一下,看看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呈现什么特征。,至于机助外 语教学、多媒体外语教学、远距离外语教学、自学考试中的外语教 学等,更是有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希望中国的研究者更多 地开展实证性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足够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 分析,最终证实或推翻某种理论上的假设。纯粹思辩式或逻辑推 理式的研究做起来是很难的,当然做好就更难。证据单薄,思辩就 如履薄冰;逻辑不清,推理则如走迷宫。这时,用多少“我认为”、 “我相信”、“我深深感到”也无济于事,也显得苍白无力,并且也不 能算是真正的科研。而只有用大量、系统的事实说话,读者才能心 悦诚服。至于经验尚不韦富的研究者,首先要学会收集数据,学会 在语言素材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这是能使人终生受益的本领。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可能是今后十年中应该 特别强调、特别研究的课题之一。否则,总有一天,方法上的落后 会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桎桔。 3
最后我们要告诉大家,这套研究丛书是开放式的,准备长期出 下去。恳请国内的同行学者为丛书撰稿,把多年的研究成果或博 士论文加工整理,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智慧和科研的硕果。 刘润清 胡壮麟 1998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