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5 语法的,所以它通常也不被归入认知语言学,以信息加工模式作为 理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研究,以及在同样基础上形成的人 工智能学源的片然语言理解研究,尽管是以认知作为研究的中心 〔自然语言理解专家Winograd甚至将他所著的~本教科书题名为 《作为认知过程的语言(Language as a Cognitive Process)),但其 理论基础与我们所说的认知语言学大相径庭,它们在很多基本问 题上持有柑反的立场,人们也不认为这些是通常意义上的认知语 言学。乔姆斯基学派的Jackendoff的“摄念语义学〔conceptual se- mantics)”更是直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句法里的语义现象,它所关 心的课题、所使用概念术语及某些基本理念与认知语言学在很大 程度上是相通的,以至于这个学派的专刊《认知语言学》最近绵了 -一本题为《认细语言学与Jackendoff的认知理论》的特辑(1996年 第1期),专门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不过仍然没有人 (包括他自己)将其学说称为认知语言学。与这种情况相反,不少语 言学家并不以认语言学家自诩或著称,但他们所作的某些研究 完全可以归入认知语言学的范围。例如,W.Croft是语言类型学 家,S.Thompson是话语分析专家,但他(她)们对语言象似性、词 类及句法关系的研究可算作认知语言学的经典作品。又如Iaiman (1985b)编的一部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论集,其作者就包括了语言类 型学家Greenberg、功能语法学家Bolinger和Givon、历史语言学求 Traugott、汉藏语专家DeLancey等。 显然,定义认知语言学的,不仅仅是“认知”这个概念,也不是 像生成语法那样严格界定出来的框架和套数,而是一些基本的语 言观、认识论、方法论原则和理念。基于这些原则、理念的理论框架 及专题研究才往往被归入语言学界公认的、通常意义上的认知语 言学的范围。我们可将这些原则,理念大致灯纳如下(参见aiman 1985b,Geeraerts 1990,Goldberg 1996): [1]自然语言既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又是认知活动的工
第·掌认知自学的理论主张 具,其结构和功能应视为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人类的 语言能力不应当作人脑里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和知识的一个完全 自主自足的天赋的部分,而应看作是与一般认知能力審切相关的。 语言机制应该是普遍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二者应结合在一起研究。 同样,句法也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所声称的那样是自主的、任意 的,而是有动丙的(motivated),即往往由语义、认知、功能、语用等 句法之外的因素所促动。 [2]句法并不涉及任何转换的部分,我层句法结构是句法描写 的基本单位,它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 [3]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语义结构也不能简单地化 解为真值条件的配列,它并非对应于客的外在世界,而是对应于 非客观的投射世界(projected world),并与其中约定俗成的概念结 构(conceptual structure》直接相系。概念结构的形成与人的物质经 验、认知策咯等密切相关。 [4]语义学和语用学形成一个连续统(continuum),二者都作 用于语言的意义.谱言的意义并不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而是植根于 人类与世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经验,植根于说话人的知识和 信仰系统。因此,纯语义的知识和百科知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语 义是我们总体概念系统的一个部分,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模组部 分(module)。 [5二由于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传达意义,故在形式上所作的区分 仅当它们反映语义或语用、话语上的分别时才是可取的。 [6]语言共性及语言里的一般规律往往体现为某种趋势,面不 一定是绝对的规则。 [?对语言规律的形式化或以构造形式化模式作为对语言共 性的解释,其实都不是严格总义上的解释,而只是描写或模拟 (modeling》。对语言共性更有意义的解释往往须在形式之外寻找, 如从语义、表达交际功能、认知能力及策略等方前去探求
第节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8]语言里的范畴化(categorization)并术完全是由充分必要 条件决定的,一个范畴内部常带包括中心的部分和扩展的边缘部 分。因此池畴化的原则既有基于图式(schema)的,也有基于原型 (prototype)的。 [9]语法格式(grammatical construction)与词汇项目一样,是 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它们有着真实的认知地位,而不是由生成规则 或普遍原则的操作所产生的副现象(cpiphenomcna)。因此,语法与 其视为一种规如系统,不如视作一份由形式一意义的结合物构成 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象征符号(symbol)的清单。也就是说,句法不是 生成的,词汇项和语法结构项是连为一体的,其闻并无绝对的界 线。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分析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 的切入点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分歧,不过他多半持有上面列举 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观点和立场,正是这些共同点界定了认知语言 学的内涵和范围。而前面提到的涉及认知却不被当作认知语言学 的多数学科和流派,尤其是生成语法、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 能科学,儿乎在上述所有方面都持有不同的立场。从上面的介绍可 以看出,和月前片主导地位的各形式语言学派相比,认知语法的独 特之处不仅在于它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 和手段迥然不同,更在于它在哲学基础上,或日在语言观上与主流 派形式语言学理论大相径庭。换言之,它和现存其他语言学派在方 法论及细节处理上的分歧,多半是由它们在认识论甚至是本体论 上的分歧造成的,即来源于它]对语言现象和语言系统的性质、语 法结构的性质、意义的性质、语言研究的性质的认识上的差异。由 于在这些重大问题上观点的不问,认知语言学给自己定下的具体 目标也和各形式学派不同。用其始人之一的Lakoff(1982)的话 来说,认知语言学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在何 处取决于人类所具有的一般感知机制、有限的记忆和加工能力,取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 决丁人们试图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人 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行为。这句话很清楚地反映了这门学科的 功能主义和经验论的取向。由此认识出发,认知语言学的目标具有 一种“双向选”:一方面,既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认知活动, 是观察一般认知能力的最方便的窗口,对语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揭 示人类认知活动的奥秘,另·方面,既然人的-般认知能力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能力,对认知系统的研究也有助于对语言结构 系统的研究.所以,认知语言学家所关心的何题有很多都与其他认 知科学家(如认知心理学家、认知人类学家及哲学家)是一致的,在 研究中也经常采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概念、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及其研究角度和方法的来源可以从其 核心人物的学术背景中痴知。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个来源,(1) 因对句法中意义地位认识的不同而从形式语法阵营中分裂出来的 前生成语法学家,如R.Langacker、Fillmore及生成语义学的主将 G.Lakoff:(2)功能语言学家,尤其是注重语言共性和类型学研究 的学者,如T.Givon、L.Talmy、.Haiman、W.Croft等,(3)关注 认知研究的哲学家及心理学家,如M.Johnson、R,Gibbs等。认知 语法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直接对应”的观念明显来自Lakoff 等人曾得导的生成语义学(Lakoff1987曾指出其认知语义学是生 成语义学的自然延续)。七十年代以来,认知人类学家如L0uns- bury、Berlin&Kay等人发现的各民族中亲属词及颜色词的共性 以及心理学家Rosch等人提出的撰念的原型效应(prototyne effect)和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 categories)理论,动摇了人们对 古典范畴理论的信念,这催生了认知语言学的范酶观。认知心理学 对意象及图式(schemas)的研究对注重语义的语法学家带来了很 大的影响。这些语言学家开始意识到语言学主流所持有的客观主 义认知观及在其指导之下形成的句法、语义理论的弊端。而哲学家 Putnam和Searle等人对形而上学现实论及符导操作的认知观的
第节什么是认知解方学 9 批判也给他们提供了理论支持,促使了认知语言学的非客现主义 哲学基础的形成。与此同时,人类语言学家和语言类型学家发现了 人类语言中的大量共性现象,在试图为这些现象提供解释时,发现 相当多的语言共性与人类认知心理的某些经得起独立检验的方面 密切相关,而乔姆斯基的天赋说规避了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这促成 了功能取向的语言类型学与认知语法在某种程度上的汇合, 认知语法的上述理论来源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上的根本特点, 即既不刻意迫求形式化,也不以形式解释形式,而是以语义、概念 为出发点观照其与形式的匹配,探茶语言范畴和语言结构的概念 基础。因此其研究路了往往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面向与意 义、概念,认知的研究相关的多种学科加文化人类学、哲学、心理学 等。认知语法主要关心的课题正是其基本理论主张的反映,例如, Geeraerts在《认知语言学》期刊的发刊词巾就列出如下一些主要 议题:概念结构及自然语言花嗨化的结构特生(包析原型性、认知 模型、心智空间,意象、句法隐喻等)、语言构迨的功能原则(包括象 似性,标记性等),句法和语义的概念界面(包括Langacker的认知 语法、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等)以及语言运用的经验及语印背 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等。其中,句法隐喻、概念结构、范畴化的 原型理论、意象图式及句法象似性这几个课题尤为近年来研究的 焦点。 前面已提到,涉足认知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家成份非常复杂, 其中不少人不一定把自己的学说明确称为认知语法,也不自称为 认知语言学家。这正说明了认知语言学还处于一种形成中的开放 状态,严格地说它只是具有上述共同学术观点和倾向的一个较松 散的语言学阵营,其中的内部分歧自然是不小的。这在白1990年 创刊以米的《认知语言学》上发表的论文中体现得很明显,其作者 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少人的理论有自己的名称,但其作品发表 在这份以“认知语言学”为名的刊物上,至少说明他们了对这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