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句踐滅吳》
《國語·句踐滅吳》
越三勺崴檍於会稽之上 ■棲:本指鸟类停留,歇宿。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棲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 勿思!(《诗·王风·君子于役》) 霜黄碧梧白鹤棲,城上击柝复乌啼。(杜 甫《暮归》诗) ■后泛指停留,居住
越王句践棲於会稽之上 ◼棲:本指鸟类停留,歇宿。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棲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 勿思!(《诗·王风·君子于役》) • 霜黄碧梧白鹤棲,城上击柝复乌啼。(杜 甫《暮归》诗) ◼后泛指停留,居住
臣闻之 ●●●●●● 古代汉语中,指示代词“之”所复指的内 容一般位于它的前面,所复指的内容位于 它后面的用法不多见。 齐宣王问曰:“反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孟子·粱惠王 下》) b.《周志》有之:“唐则害上,不登于明堂}” (《左传·文公二年》)
臣闻之:…… • 古代汉语中,指示代词“之”所复指的内 容一般位于它的前面,所复指的内容位于 它后面的用法不多见。 • a.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孟子·梁惠王 下》) • b.《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 (《左传·文公二年》)
夫虽无四方之忧 这种用法的“夫”,古代训话学家和古汉 语语法著作一般把它称作“发语词”(郭 璞《尔雅序》刑昺疏),或称作“提起发 端之辞”(马建忠《马氏文通》)、“提 起连字”(杨树达《词诠》)、“句首语 气词”(王力《古代汉语》)、“句首助 词”(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提 挈助词”(杨伯峻《古汉语虚词》)等。 现代有的语法著作把它称作“提顿语气词
夫虽无四方之忧 • 这种用法的“夫”,古代训诂学家和古汉 语语法著作一般把它称作“发语词”(郭 璞《尔雅序》刑昺疏),或称作“提起发 端之辞”(马建忠《马氏文通》)、“提 起连字”(杨树达《词诠》)、“句首语 气词”(王力《古代汉语》)、“句首助 词”(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提 挈助词”(杨伯峻《古汉语虚词》)等。 现代有的语法著作把它称作“提顿语气词”
A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不祥莫大焉。(《荀子·正论》) ·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復(愎),来请地不 与,必加兵于韩矣。(《战国策赵策一》) 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史记·张耳陈余列 传》)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三国志魏书·文帝 纪》)
A •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 •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不祥莫大焉。(《荀子·正论》) • 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復(愎),来请地不 与,必加兵于韩矣。(《战国策·赵策一》) • 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史记·张耳陈余列 传》) •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三国志·魏书·文帝 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