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邵公諫弭諾》
《國語·邵公諫弭謗》
■国人谤王。 工商业者住在通都大邑,称为“国人”; 古代农夫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 ·谤:〈议论指责〉+〈发泄急恨〉+〈臣民 对君长〉+〈公共场合〉+〈受责者不在现 场
◼国人谤王。 • 工商业者住在通都大邑,称为“国人”; • 古代农夫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 • 谤:〈议论指责〉+〈发泄急恨〉+〈臣民 对君长〉+〈公共场合〉+〈受责者不在现 场〉
国人莫敢言 ●无指代词。其他例: A(有先行词)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 攻 墨子公输) 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B(无先行词) ·啜蟪在东,莫之敢指。(《诗经·鄘风·蝼蟪》) 子曰:“莫知我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 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国人莫敢言 ⚫ 无指代词。其他例: A •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 攻也。(墨子·公输) • 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B •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诗经·鄘风·蝃蝀》) • 子曰:“莫知我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 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有先行词) (无先行词)
决之使导,皇之使言 ·熬蚕种令黄,靡(磨)取蚕种冶,亦靡(磨)白 鱼、长足。(《五十二病方臢(□)》) 人发一分,烦之令焦。(《武威汉代医简》,85 乙)烦,读为“燔”,烧。 ·著麻油,炒葱令熟,以和肉酱,甜美异常也。 (《齐民要术》卷八) 以土覆其上,八月初踏其苗令死。(《齐民要 术襄荷芹□》 ·为学须先立得个大腔当了,却旋去里面修治壁落 教绵密。(朱子语类,卷八)
决之使导,宣之使言 • 熬蚕种令黄,靡(磨)取蚕种冶,亦靡(磨)白 鱼、长足。(《五十二病方· 》) • 人发一分,烦之令焦。(《武威汉代医简》,85 乙)烦,读为“燔”,烧。 • 著麻油,炒葱令熟,以和肉酱,甜美异常也。 (《齐民要术》卷八) • 以土覆其上,八月初踏其苗令死。(《齐民要 术· 》 • 为学须先立得个大腔当了,却旋去里面修治壁落 教绵密。(朱子语类,卷八)
民之有口。扰土之有山川也 古代汉语的“主语+之+谓语”结构 吾之不遇鲁侯,天也。(《孟子·梁惠王下》) 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左传·哀公十一 年》) ·是故愿大王之孰计之。(《史记张仪列传》) 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史记刺客列传》)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伐楚盟于召陵)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 古代汉语的“主语+之+谓语”结构 A • 吾之不遇鲁侯,天也。(《孟子·梁惠王下》) • 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左传·哀公十一 年》) B • 是故愿大王之孰计之。(《史记·张仪列传》) • 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史记·刺客列传》) •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伐楚盟于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