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建成立和统一全国 1、刘秀的北上与称帝;2、镇压农民起义军;3、削平各地封建割据势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机构的强化 1、东汉王朝的阶级基础—一豪强地主;2、察举和征辟;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施(防范功臣宗室诸王与外戚的专权,设立尚书台,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取消地 方军队扩大中央军队);4、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释放奴隶和囚徒, 组织军队屯田和精兵简政,安辑流民,度田及其失败)。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农业(农具——短辕一牛挽犁,全铁制犁铧,曲柄锄,铁钩镰;翻车,渴 乌;水碓,风车。水利灌溉—一陂塘,灌溉渠道,治理黄河。铁犁牛耕与区种法 向北方和江南的推广。垦田数和人口数的增加。) 2、手工业:冶铁业—一水排鼓风,煤作燃料,层叠铸造技术,铁制用具的普 及。火井煮盐。 纺织业。蔡伦改进造纸术。制瓷业的发展。 3、北方人口的减少,南方人口增长与开发速度的加快 、地主田庄经济的壮大 1、田庄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质;2、田庄的劳动者:3、田庄劳动者所受的剥削 4、豪强地主分化农民队伍。 三、自耕农及封建国家所有制经济 1、自耕农的沉重负担;2、官营屯田与官营手工业。 第三节东汉时期的各少数民族及东汉的对外开放关系 、匈奴的分裂和班超出使西域
一、东汉的建成立和统一全国 1、刘秀的北上与称帝;2、镇压农民起义军;3、削平各地封建割据势力。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机构的强化 1、东汉王朝的阶级基础——豪强地主;2、察举和征辟;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施(防范功臣宗室诸王与外戚的专权,设立尚书台,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取消地 方军队扩大中央军队);4、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释放奴隶和囚徒, 组织军队屯田和精兵简政,安辑流民,度田及其失败)。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农业(农具——短辕一牛挽犁,全铁制犁铧,曲柄锄,铁钩镰;翻车,渴 乌;水碓,风车。水利灌溉——陂塘,灌溉渠道,治理黄河。铁犁牛耕与区种法 向北方和江南的推广。垦田数和人口数的增加。) 2、 手工业:冶铁业——水排鼓风,煤作燃料,层叠铸造技术,铁制用具的普 及。火井煮盐。 纺织业。蔡伦改进造纸术。制瓷业的发展。 3、北方人口的减少,南方人口增长与开发速度的加快。 二、地主田庄经济的壮大 1、 田庄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质;2、田庄的劳动者;3、田庄劳动者所受的剥削 ; 4、豪强地主分化农民队伍。 三、自耕农及封建国家所有制经济 1、 自耕农的沉重负担;2、官营屯田与官营手工业。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各少数民族及东汉的对外开放关系 一、匈奴的分裂和班超出使西域
1、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及南匈奴的内迁;2、对北匈奴的战争;3、班超出使西 域;4、西域都护的重设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乌桓与鲜卑社会的发展,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2、夫余人高句丽人和挹娄人, 三、羌族蛮族人民反抗东汉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1、羌族的社会生活与护羌校尉的设置;2、羌族人民的三次大起义;3、蛮族的 分布及其反抗斗争;3、西南各族的发展。 四、东汉的对外关系 1、三韩的发展与汉倭关系;2、与越南的关系;3、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一一班超 出使大秦与大秦商人来华;与缅甸的友好往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第四节黄巾大起义 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两次党锢之祸;3、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黄巾大起义 1、太平道与五斗米道;2、张角组织起义;3、黄巾大起义的爆发:4、黄巾军主 力的英勇战斗及其失败;5、其他黄巾军与黑山军的继续战斗:6、黄巾大起义的 历史意义;7、汉中张鲁政权的建立。 第五节东汉时期的文化 、哲学和宗教 1、谶纬一一谶纬神学;谶纬与经学的关系(白虎观会议);桓谭对谶纬的批判 王充的《论衡》对谶纬及唯心主义的批判。2、佛教的传入一一蔡愔西行求经与 西域僧人来华;佛经的翻译与白马寺的修建;佛教在上层统治者中的传播;宣扬 小乘教义
1、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及南匈奴的内迁;2、对北匈奴的战争;3、班超出使西 域;4、西域都护的重设。 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乌桓与鲜卑社会的发展,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2、夫余人高句丽人和挹娄人。 三、羌族蛮族人民反抗东汉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1、羌族的社会生活与护羌校尉的设置;2、羌族人民的三次大起义;3、蛮族的 分布及其反抗斗争;3、西南各族的发展。 四、东汉的对外关系 1、三韩的发展与汉倭关系;2、与越南的关系;3、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班超 出使大秦与大秦商人来华;与缅甸的友好往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第四节 黄巾大起义 一、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两次党锢之祸;3、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二、黄巾大起义 1、太平道与五斗米道;2、张角组织起义;3、黄巾大起义的爆发;4、黄巾军主 力的英勇战斗及其失败;5、其他黄巾军与黑山军的继续战斗;6、黄巾大起义的 历史意义;7、汉中张鲁政权的建立。 第五节 东汉时期的文化 一、哲学和宗教 1、谶纬——谶纬神学;谶纬与经学的关系(白虎观会议);桓谭对谶纬的批判; 王充的《论衡》对谶纬及唯心主义的批判。2、佛教的传入——蔡愔西行求经与 西域僧人来华;佛经的翻译与白马寺的修建;佛教在上层统治者中的传播;宣扬 小乘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