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文化》 授课教案 主讲人:何根海教授
《中国历史与文化》 授课教案 主讲人:何根海教授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 恩格斯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1这就是说,人类和人类 社会是一起产生的。人类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集群生活,因为单个人不可 能生存,人类一开始就是群居,就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开始亦即人类历史 的开端 现在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哪些 远古人类?他(她)们是怎样生活的?本章就是要解答这三个问题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人 人类起源的问题是重要的基本科学理论问题,也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科学根据之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不同的世界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对此有相似或相异的说法。长期以来,世界各 民族中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中国有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 说,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名叫女娲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小 孩,吹了口气,小孩活了,就成为人。为了让人类繁衍,女娲还要男人与女人 结成配偶,传种接代。在古代埃及,人们相信第一个人是由一个名叫哈奴姆的 神在陶器场里塑成的。在古代希腊,也流传过大神普罗米修斯用泥土塑人的神 话。在西方基督教信徒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上帝分别按照一定计 划创造的,基督教《圣经》中《创世纪》比较系统地说明人类起源问题。《创 世纪》中说:上帝耶和华用了五天时间造出山川树木、飞禽走兽,第六天用泥 土造出了亚当,再从亚当的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并让他们结为 夫妇,后来二人因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而被赶到大地上生活,繁衍了子孙后 代。上述各种传说尽管具体说法不同但都有一个相似点即人类是由神创造的, 这反映了唯心主义者对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对人类的起源问题,唯物主义者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六世 纪,古希腊的一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1-一前545 年)就认为鱼是人类的祖先,是从水中到陆地上来的,这种认识带有直观的 臆测的性质。著名的法国学者拉马克(公元1744——公元1829年)在1809年 出版了《动物哲学》一书,他对动物界的进化作了广泛的论述,指出高等动物 起源于低等动物,特别指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1963年 出版了名著《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论述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提 出了人、猿同祖论。德国学者海克尔(公元1834年——1919年)在1868年出 版了《自然创造史》一书中,进一步用大量事实论证了人、猿同祖论。人猿同 祖论是人类在自身起源的认识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 应该特别提及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公元1809 1882年),他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动植物不断地变化 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学说。1871年他在另一名著《人类 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运用进化论的原则和自然选择的原理,论证了人类 是由一种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达尔 文的学说对于人类起源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没有说明古猿 演变到人的原因,没有解决人类是怎样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第3卷第45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一章 人类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 恩格斯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1这就是说,人类和人类 社会是一起产生的。人类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集群生活,因为单个人不可 能生存,人类一开始就是群居,就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开始亦即人类历史 的开端。 现在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哪些 远古人类?他(她)们是怎样生活的?本章就是要解答这三个问题。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人 人类起源的问题是重要的基本科学理论问题,也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科学根据之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不同的世界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对此有相似或相异的说法。长期以来,世界各 民族中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中国有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 说,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名叫女娲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小 孩,吹了口气,小孩活了,就成为人。为了让人类繁衍,女娲还要男人与女人 结成配偶,传种接代。在古代埃及,人们相信第一个人是由一个名叫哈奴姆的 神在陶器场里塑成的。在古代希腊,也流传过大神普罗米修斯用泥土塑人的神 话。在西方基督教信徒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上帝分别按照一定计 划创造的,基督教《圣经》中《创世纪》比较系统地说明人类起源问题。《创 世纪》中说:上帝耶和华用了五天时间造出山川树木、飞禽走兽,第六天用泥 土造出了亚当,再从亚当的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并让他们结为 夫妇,后来二人因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而被赶到大地上生活,繁衍了子孙后 代。上述各种传说尽管具体说法不同但都有一个相似点即人类是由神创造的, 这反映了唯心主义者对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对人类的起源问题,唯物主义者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六世 纪,古希腊的一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那克西曼德(公元前 611——前 545 年)就认为鱼是人类的祖先,是从水中到陆地上来的,这种认识带有直观的、 臆测的性质。著名的法国学者拉马克(公元 1744——公元 1829 年)在 1809 年 出版了《动物哲学》一书,他对动物界的进化作了广泛的论述,指出高等动物 起源于低等动物,特别指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 1963 年 出版了名著《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论述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提 出了人、猿同祖论。德国学者海克尔(公元 1834 年——1919 年)在 1868 年出 版了《自然创造史》一书中,进一步用大量事实论证了人、猿同祖论。人猿同 祖论是人类在自身起源的认识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 应该特别提及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公元 1809—— 1882 年),他在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动植物不断地变化 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学说。1871 年他在另一名著《人类 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运用进化论的原则和自然选择的原理,论证了人类 是由一种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达尔 文的学说对于人类起源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没有说明古猿 演变到人的原因,没有解决人类是怎样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 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第 3 卷第 457页,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起源问题的科学结论是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作出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主 导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伟大理论。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一再指出劳动在 人类、人类社会起源中的作用,他曾说:“这全部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类经 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2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 中的作用》这篇著名论文中开宗明义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马克思列宁 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和猿有许多相似或相同的特征,人和猿是近亲;另一方 面人类和猿类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人和猿的总差别是由于人能够进行劳动、组 成人类社会。人体结构上的典型特征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都和劳动有关, 人体的全部结构以及器官的形态功能,到处可以看到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留下的 劳动的印记,劳动使得手脚分化,直立行走,使得语言产生、大脑发展,劳动 是区别人类和猿类的标志。所以,如果说达尔文把人类从上帝手中解放出来, 归于动物界;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又把人类从动物界中区别开来,使人作为劳 动者,作为自然界的改造者、征服者的特殊的新生命的本质。正是基于对人的 本质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摩尔根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的基础 上,提出了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学说,列宁又在1917年和1919年分别发表了 《国家与革命》和《论国家》,进一步阐述了国家起源的理论,从而确立了原 始社会史这门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进而全面地系 统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原始社会是一切民族在其初期发展阶段上出现的第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也 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共有的前阶级社会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对后世来说具 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阶段的历史不仅说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起源问 题,阐述人们社会关系的最初形态,而且也揭示了阶级、国家的产生问题以及 人类科学知识、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最初萌芽状况 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二种分期观点。一是二段 分期法,即将整个原始社会的发展分为原始群、原始公社两大时期,原始公社 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二是三段分期法,将整个原始 社会的发展分为原始群时期、血缘家族公社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再 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相继的阶段。本节采用二段分期方法来 叙述中国原始社会产生、演进发展的过程 原始群——中国历史的开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 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原始人类遗址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原始群时期 的人类按其体质形态进化的程度,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原始群的早期阶段的 人类叫做“猿人”,晚期阶段的人类叫做“古人 1、猿人时期 猿人又称直立人,因其体质形态既保留猿类的一些特征,又有现代人的某 些特征而得名。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众多的猿人遗址,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 2马克思《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94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3《马恩选集》第3卷第508页
起源问题的科学结论是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作出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主 导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伟大理论。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一再指出劳动在 人类、人类社会起源中的作用,他曾说:“这全部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类经 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2恩格斯在 1876 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 中的作用》这篇著名论文中开宗明义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马克思列宁 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和猿有许多相似或相同的特征,人和猿是近亲;另一方 面人类和猿类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人和猿的总差别是由于人能够进行劳动、组 成人类社会。人体结构上的典型特征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都和劳动有关, 人体的全部结构以及器官的形态功能,到处可以看到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留下的 劳动的印记,劳动使得手脚分化,直立行走,使得语言产生、大脑发展,劳动 是区别人类和猿类的标志。所以,如果说达尔文把人类从上帝手中解放出来, 归于动物界;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又把人类从动物界中区别开来,使人作为劳 动者,作为自然界的改造者、征服者的特殊的新生命的本质。正是基于对人的 本质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摩尔根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的基础 上,提出了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学说,列宁又在 1917 年和 1919 年分别发表了 《国家与革命》和《论国家》,进一步阐述了国家起源的理论,从而确立了原 始社会史这门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进而全面地系 统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原始社会是一切民族在其初期发展阶段上出现的第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也 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共有的前阶级社会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对后世来说具 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阶段的历史不仅说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起源问 题,阐述人们社会关系的最初形态,而且也揭示了阶级、国家的产生问题以及 人类科学知识、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最初萌芽状况。 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二种分期观点。一是二段 分期法,即将整个原始社会的发展分为原始群、原始公社两大时期,原始公社 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二是三段分期法,将整个原始 社会的发展分为原始群时期、血缘家族公社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再 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相继的阶段。本节采用二段分期方法来 叙述中国原始社会产生、演进发展的过程。 一、 原始群——中国历史的开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在 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原始人类遗址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原始群时期 的人类按其体质形态进化的程度,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原始群的早期阶段的 人类叫做“猿人”,晚期阶段的人类叫做“古人”。 1、猿人时期 猿人又称直立人,因其体质形态既保留猿类的一些特征,又有现代人的某 些特征而得名。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众多的猿人遗址,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 2 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第 94 页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3 《马恩选集》第 3 卷第 508页
人外,还有湖北郧县人、安徽和县人、辽宁金牛山人等。在猿人的化石中,以 元谋人为最早,以北京人最具代表性。猿人使用的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过着 群居杂交生活,食物来源主要依靠采集获得,已经学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 (1)元谋人 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因 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县上那蚌村而得名,它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1965年发现 的。考古工作者首先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的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 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这两颗牙齿硕大、粗壮,由此推测其 主人是一青年男性。以后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了石器、炭屑、烧骨等文化遗物和 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古地磁场法测定,元谋人的绝对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左右。 元谋人的故乡是元谋小盆地,这位于云南省北部的金沙江边,海拔一千一百 米左右,龙川江流贯其间,是一个适宜于古人类生活的地方。原始群时期是以 人类最早制造工具开始的,也就是从出现最早的直立人开始。元谋人的文化遗 物石制品共有十七件,均为石英岩石打制而成,有些加工较为精细,其中有刮 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这说明元谋人已经开始制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 时代,考古学上称这为“旧石器时代”,所以元谋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早期类 型的直立人的代表,亦是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在元谋人遗址上,考古 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两件颜色发黑的动物骨头化石,经鉴定可能为烧骨 这说明元谋人可能已经知道用火 (2)蓝田人 亦称蓝田猿人,因其发现在陕西省蓝田县而得名 1963年7月在陕西蓝田县城西北陈家窝村附近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下颌骨化石, 1964年在公主岭发现头盖骨化石,还有牙齿十余枚,统称蓝田人,时间约在距 今65——80万年。蓝田人的体质特征: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 斜,眉嵴粗壮,脑容量很小,估计只有780毫升。这些特征表明了蓝田人还比 较原始,与兰田人化石伴生的动物化石有剑齿虎、剑齿象、水鹿、丽牛等。在 与蓝田人相当的地层中,还发现有打制石器。 (3)北京人 北京人化石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的洞 穴里。自宋代以来,当地百姓就把哺乳动物化石当做一味中药——“龙骨”来 入药。1918年春,当时的中国农商部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周口店调 查煤矿时,在工人的引导下,在周口店西南约2公里的鸡骨山地点作表面采集 时发现了一些齿类动物化石。1921年安特生又同奥国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到 周口店调查,在石灰窑工人的引导下又发现另一个埋藏很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地点,这个地点就是后来名闻世界的中国猿人遗址。这个遗址的系统发掘是从 927年开始的,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捷、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考古 学家贾兰坡等都曾主持或参与这遗址发掘工作,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统治时期发掘工作完全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发掘,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才结束。学者们把这里发现的远古人类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 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 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的或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头盖 骨残片9块、面骨6块、下颚骨15面、牙齿152个,断裂的股骨7段、胫骨1 段、肱骨3段、比较完好的锁骨1个和月骨1个,全部材料分属于40多个不同 年龄的男女个体,从幼儿到老年均有代表。其他考古材料有:10万多件石器、 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了犀牛、羚 羊、斑鹿、牛、虎、豹、狼等外,还包括已经绝迹的剑齿虎、肿骨鹿等。被称
人外,还有湖北郧县人、安徽和县人、辽宁金牛山人等。在猿人的化石中,以 元谋人为最早,以北京人最具代表性。猿人使用的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过着 群居杂交生活,食物来源主要依靠采集获得,已经学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 (1)元谋人 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因 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县上那蚌村而得名,它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 1965 年发现 的。考古工作者首先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的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 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这两颗牙齿硕大、粗壮,由此推测其 主人是一青年男性。以后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了石器、炭屑、烧骨等文化遗物和 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古地磁场法测定,元谋人的绝对年代距今约 170 万年 左右。 元谋人的故乡是元谋小盆地,这位于云南省北部的金沙江边,海拔一千一百 米左右,龙川江流贯其间,是一个适宜于古人类生活的地方。原始群时期是以 人类最早制造工具开始的,也就是从出现最早的直立人开始。元谋人的文化遗 物石制品共有十七件,均为石英岩石打制而成,有些加工较为精细,其中有刮 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这说明元谋人已经开始制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 时代,考古学上称这为“旧石器时代”,所以元谋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早期类 型的直立人的代表,亦是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在元谋人遗址上,考古 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两件颜色发黑的动物骨头化石,经鉴定可能为烧骨, 这说明元谋人可能已经知道用火。 (2)蓝田人 亦称蓝田猿人,因其发现在陕西省蓝田县而得名。 1963 年 7 月在陕西蓝田县城西北陈家窝村附近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下颌骨化石, 1964 年在公主岭发现头盖骨化石,还有牙齿十余枚,统称蓝田人,时间约在距 今 65——80 万年。蓝田人的体质特征: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 斜,眉嵴粗壮,脑容量很小,估计只有 780 亳升。这些特征表明了蓝田人还比 较原始,与兰田人化石伴生的动物化石有剑齿虎、剑齿象、水鹿、丽牛等。在 与蓝田人相当的地层中,还发现有打制石器。 (3)北京人 北京人化石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的洞 穴里。自宋代以来,当地百姓就把哺乳动物化石当做一味中药——“龙骨”来 入药。1918 年春,当时的中国农商部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周口店调 查煤矿时,在工人的引导下,在周口店西南约 2 公里的鸡骨山地点作表面采集 时发现了一些齿类动物化石。1921 年安特生又同奥国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到 周口店调查,在石灰窑工人的引导下又发现另一个埋藏很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地点,这个地点就是后来名闻世界的中国猿人遗址。这个遗址的系统发掘是从 1927 年开始的,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捷、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考古 学家贾兰坡等都曾主持或参与这遗址发掘工作,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统治时期发掘工作完全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发掘,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才结束。学者们把这里发现的远古人类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 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 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的或比较完整的头盖骨 6 具、头盖 骨残片 9 块、面骨 6 块、下颚骨 15 面、牙齿 152 个,断裂的股骨 7 段、胫骨 1 段、肱骨 3 段、比较完好的锁骨 1 个和月骨 1 个,全部材料分属于 40 多个不同 年龄的男女个体,从幼儿到老年均有代表。其他考古材料有:10 万多件石器、 成批的骨器、100 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了犀牛、羚 羊、斑鹿、牛、虎、豹、狼等外,还包括已经绝迹的剑齿虎、肿骨鹿等。被称
作科学之宝的完整头盖骨是在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被裴文中发现的。令 人遗憾的是,抗战前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化石,原存放在美国人办的北京协和医 院,抗战期间下落不明。现存惟一真标本是1966年从顶部堆积处发现的一个北 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的身体各部发展呈非常均衡性,四肢发展较进步,头部比较落后。在 四肢中,手的演化最进步,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手腕很接近。头盖骨的 主要特征是头盖低平,前额后倾,眉嵴粗大,左右两个眉峭互相边接在一起, 向前突出,像房檐一样遮盖两眼。脑容量小,平均数为1075毫升(850 1300毫升),大于类人猿平均数(415毫升)和爪哇直立猿人平均数(860毫 升),小于现代人脑容量平均数(1350毫升);吻部突出,下颏后缩,牙齿粗 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 北京人的体质形态比蓝田人进步,其四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 点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身长约156厘米。人类学家根据已发现的遗骨对 北京人的年龄进行过研究,研究结果是:死于约14岁以下的儿童占39.5%,死 于约30岁以下的占7%,死于40—-50岁之间的占79%,死于50—60岁之 间的占26%,寿命长短不能判定的占43%。4这说明北京人的生活很难苦,人 类的生存能力低下,人的寿命较短 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用石器、木器和骨器。石器按形状和用途可分为砍砸 器(由鹅卵石一面或两面打出刃部而成,主要用于砍伐树木,制作木棒和猎取 野兽等),刮削器(用大小石片做成,用来刮削兽皮,切割兽肉或修理木棒 等),尖状器(用石英石片加工而成,呈三角形用于割剥兽皮或采集植物根茎 等)。这些石器都是将天然石块打制成的有刃石器,称为“旧石器”(使用旧 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它们虽然制作简单粗糙,但却是经过人类思 考而制成的,是真正进行劳动的标志。 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在北京猿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用火的痕 迹,火烧过的灰烬最厚处可达六米,在北京人遗址的一角—一鸽子堂,还发现 了他们烧烤食物的痕迹。灰烬、烧骨等堆积在一定区域且叠压很厚,显然这不 是野火留下的痕迹。这种现象证明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已能有意识 对火进行控制使用。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火可以用来照 明,从而扩大人类生活领域,可以用来御寒取暖,增强抵御自然的能力,改善 生存条件。有了火,人类可以熟食,缩短食物消化过程,利于摄取食物营养, 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有了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 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火的使用,是人类生产斗争经验积累的结果,是人类 征服自然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北京人不得不十几个人或 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这种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 在这个组织里,北京人共同制造、使用工具,共同采集狩猎,共同享用劳动成 果。采集是北京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采集的食物有朴树籽和紫荆等,另外 狩猎也为他们提供了大批肉食。北京人除了能够捕捉肿骨鹿、斑鹿、羚羊及其 他小动物外,还能靠群体力量,捕获象剑齿虎、犀牛、豹等凶猛的野兽。 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2月第1版第156页 贾兰坡《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出版社1978年版第110页 3裴文中、吴汝良、贾兰坡等著《山西襄汾县丁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甲种专刊第二号第16--17页
作科学之宝的完整头盖骨是在 1929 年 12 月 2 日下午 4 时被裴文中发现的。令 人遗憾的是,抗战前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化石,原存放在美国人办的北京协和医 院,抗战期间下落不明。现存惟一真标本是 1966 年从顶部堆积处发现的一个北 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的身体各部发展呈非常均衡性,四肢发展较进步,头部比较落后。在 四肢中,手的演化最进步,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手腕很接近。头盖骨的 主要特征是头盖低平,前额后倾,眉嵴粗大,左右两个眉峭互相边接在一起, 向前突出,像房檐一样遮盖两眼。脑容量小,平均数为 1075 毫升(850—— 1300 毫升),大于类人猿平均数(415 毫升)和爪哇直立猿人平均数(860 毫 升),小于现代人脑容量平均数(1350 毫升);吻部突出,下颏后缩,牙齿粗 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 北京人的体质形态比蓝田人进步,其四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 点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身长约 156 厘米。人类学家根据已发现的遗骨对 北京人的年龄进行过研究,研究结果是:死于约 14 岁以下的儿童占 39.5%,死 于约 30 岁以下的占 7%,死于 40——50 岁之间的占 7.9%,死于 50——60 岁之 间的占 2.6%,寿命长短不能判定的占 43%。4这说明北京人的生活很难苦,人 类的生存能力低下,人的寿命较短。 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用石器、木器和骨器。石器按形状和用途可分为砍砸 器(由鹅卵石一面或两面打出刃部而成,主要用于砍伐树木,制作木棒和猎取 野兽等),刮削器(用大小石片做成,用来刮削兽皮,切割兽肉或修理木棒 等),尖状器(用石英石片加工而成,呈三角形用于割剥兽皮或采集植物根茎 等)。这些石器都是将天然石块打制成的有刃石器,称为“旧石器”(使用旧 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它们虽然制作简单粗糙,但却是经过人类思 考而制成的,是真正进行劳动的标志。 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在北京猿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用火的痕 迹,火烧过的灰烬最厚处可达六米, 在北京人遗址的一角——鸽子堂,还发现 了他们烧烤食物的痕迹。灰烬、烧骨等堆积在一定区域且叠压很厚,显然这不 是野火留下的痕迹。这种现象证明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已能有意识 对火进行控制使用。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火可以用来照 明,从而扩大人类生活领域,可以用来御寒取暖,增强抵御自然的能力,改善 生存条件。有了火,人类可以熟食,缩短食物消化过程,利于摄取食物营养, 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有了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 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火的使用,是人类生产斗争经验积累的结果,是人类 征服自然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北京人不得不十几个人或 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这种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 在这个组织里,北京人共同制造、使用工具,共同采集狩猎,共同享用劳动成 果。采集是北京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采集的食物有朴树籽和紫荆等,另外 狩猎也为他们提供了大批肉食。北京人除了能够捕捉肿骨鹿、斑鹿、羚羊及其 他小动物外,还能靠群体力量,捕获象剑齿虎、犀牛、豹等凶猛的野兽。 4 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 1964 年 2月第 1 版 第 156 页 ② 贾兰坡《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110 页 ③ 裴文中、吴汝良、贾兰坡等著《山西襄汾县丁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甲种专刊第二号第 16——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