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 1、平王东迁和建立东周 王室衰微与郑庄公图霸 、大国争霸 1、齐桓首霸 晋楚争霸 秦霸西戎 4、弭兵之会 5、吴越争霸 6、大国争霸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2、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 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1、私田的发展和井田制的破坏 2、自耕农的增加和地主与依附农民的出现 3、为适应封建生产关系而出现的赋税制度的变化 4、独立手工业者与商人的出现
一、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 1、 平王东迁和建立东周 2、 王室衰微与郑庄公图霸 二、 大国争霸 1、 齐桓首霸 2、 晋楚争霸 3、 秦霸西戎 4、 弭兵之会 5、 吴越争霸 6、 大国争霸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2、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3、 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 二、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1、 私田的发展和井田制的破坏 2、 自耕农的增加和地主与依附农民的出现 3、 为适应封建生产关系而出现的赋税制度的变化 4、 独立手工业者与商人的出现
第三节人民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奴隶主旧贵族的腐朽统治 、人民的反抗斗争 、鲁“三桓”齐田氏与晋六卿等“私家”对“公室”的斗争。 第四节春秋时期的文化 哲学 1、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 老子 3、孔子 科技 几何学知识;日月食和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二至点的测定和置闰法 2、鲁班的发明创造 3、医和与医缓等对诊断学的贡献。 思考题: 1、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与影响。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3、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国人暴动及其历史作用。 4、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 5、孔子的思想及其评价。 第五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人民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一、奴隶主旧贵族的腐朽统治 二、 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鲁“三桓”齐田氏与晋六卿等“私家”对“公室”的斗争。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一、哲学 1、 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 2、 老子 3、 孔子 二、 科技 1、 几何学知识;日月食和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二至点的测定和置闰法 2、 鲁班的发明创造 3、 医和与医缓等对诊断学的贡献。 思考题: 1、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与影响。 2、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3、 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国人暴动及其历史作用。 4、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 5、 孔子的思想及其评价。 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 、齐魏韩赵等封建政权的建立和“七雄”并立形式的形成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四、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五、韩齐燕等国的改革 六、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形成(郡县制,将相守令由国王任免,上计制和玺符制) 第二节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水利灌溉 1、堤防的建筑 大沟与鸿沟的开凿 3、都江堰郑国渠的兴修 、农业 1、铁农具的普遍使用 2、畜力耕田的推广 3、施肥技术的进步 4、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农业产量的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 1、个体手工业,豪民大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繁荣;丝织业,木工业,漆器 工艺,找矿与采矿技术,琉璃制作技术
第一节 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 一、齐魏韩赵等封建政权的建立和“七雄”并立形式的形成 二、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三、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四、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五、 韩齐燕等国的改革 六、 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形成(郡县制,将相守令由国王任免,上计制和玺符制)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水利灌溉 1、 堤防的建筑 2、 大沟与鸿沟的开凿 3、 都江堰郑国渠的兴修 二、农业 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 2、 畜力耕田的推广 3、 施肥技术的进步 4、 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农业产量的提高 三、手工业和商业 1、 个体手工业,豪民大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繁荣;丝织业,木工业,漆器 工艺,找矿与采矿技术,琉璃制作技术
2、商业:民间商业的发展;富商大贾的出现;城市的发展,金属货币的广泛 流通 四、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和斗争。 第三节、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 封建战争概况 武器的进步,兵种的变化,各国兵员的增多,战争方式的变化,各国长城的修筑, 兼并战争向统一战争转化的趋势。 、魏国独霸中原:三晋联盟与魏惠王的改革,齐魏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 三、齐秦对峙:合纵与联横」 四、秦赵大战:秦的远交近攻与攻人策略,秦赵阏与之战和长平之战,魏信陵君 窃符救赵;秦灭二周和五国合纵攻秦的最后失败 五、秦统一六国:时机的成熟,灭六国,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战国时期的文化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诸子思想: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其他 学派。 二、史学:《左传》,《国语》,《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竹书纪年》, 《世本》 三、文学艺术: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青铜艺术,绘画,音乐。 四、自然科学:《甘石星经》,四分历,月令;司南;四诊法,《黄帝内经》 名医扁鹊:对光的直进律的认识;几何学知识;地图的绘制 思考题
2、 商业:民间商业的发展;富商大贾的出现;城市的发展,金属货币的广泛 流通 四、 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和斗争。 第三节、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一、封建战争概况 武器的进步,兵种的变化,各国兵员的增多,战争方式的变化,各国长城的修筑, 兼并战争向统一战争转化的趋势。 二、魏国独霸中原:三晋联盟与魏惠王的改革,齐魏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 三、齐秦对峙:合纵与联横。 四、秦赵大战:秦的远交近攻与攻人策略,秦赵阏与之战和长平之战,魏信陵君 窃符救赵;秦灭二周和五国合纵攻秦的最后失败。 五、 秦统一六国:时机的成熟,灭六国,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诸子思想: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其他 学派。 二、史学:《左传》,《国语》,《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竹书纪年》, 《世本》。 三、文学艺术: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青铜艺术,绘画,音乐。 四、 自然科学:《甘石星经》,四分历,月令;司南;四诊法,《黄帝内经》, 名医扁鹊;对光的直进律的认识;几何学知识;地图的绘制。 思考题:
商鞅变法的历史原因、内容和作用述论 2、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新变化表现何在? 3、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评价秦始皇。 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第六章秦统一封建国家建立和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一节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 、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扩大军队。 3、秦律。 、巩固统 1、令黔首自实田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焚书坑儒。 三、民族大家庭 1、北征匈奴 2、征服越族与统一岭南 3、秦朝的疆域 第二节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
1、 商鞅变法的历史原因、内容和作用述论。 2、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新变化表现何在? 3、 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4、 评价秦始皇。 5、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第六章 秦统一封建国家建立和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一节 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强化中央集权 1、 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 扩大军队。 3、秦律。 二、巩固统一 1、 令黔首自实田 2、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3、 焚书坑儒。 三、民族大家庭 1、 北征匈奴 2、 征服越族与统一岭南 3、 秦朝的疆域 第二节 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