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题型七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题 一表达是花,生活是土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2013·重庆)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 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 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答 答案(示例)(1)心头常亮红绿灯安全行驶伴人生 (2)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 (3)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能力。该题针对社会热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将语文生活化,题目也更加灵活。注意“简明生动,幽默警醒”的提示语及对字 数的限制。 2.(2013·湖北)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 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 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 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 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 答 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画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该题不回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正确看 待社会问题。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意题中的简 明、得体和字数要求。 3.(2013·四川)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 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 答案示例: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解析本题从设计访谈问题的角度来考査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得体。问题设 计要紧扣“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紧扣访谈目的(学习交往经验);三个问 题要由浅到深,语言要简明;采访对象是老师,说话要注意对象,言辞要得体 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 1.高考《考试说明》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有何要求?
2015 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题型七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题 ——表达是花,生活是土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2013·重庆)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 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 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 10 字,不多于 20 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示例)(1)心头常亮红绿灯 安全行驶伴人生 (2)爱妻爱子爱家庭 无视交规等于零 (3)实线虚线斑马线 都是生命安全线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该题针对社会热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将语文生活化,题目也更加灵活。注意“简明生动,幽默警醒”的提示语及对字 数的限制。 2.(2013·湖北)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 2012 年度的 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 报告(2012-2013)》显示,2012 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 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 得体,③字数不超过 30 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画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该题不回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正确看 待社会问题。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意题中的简 明、得体和字数要求。 3.(2013·四川)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 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示例: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解析 本题从设计访谈问题的角度来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得体。问题设 计要紧扣“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紧扣访谈目的(学习交往经验);三个问 题要由浅到深,语言要简明;采访对象是老师,说话要注意对象,言辞要得体。 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 1.高考《考试说明》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有何要求?
答案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语言表达的“准确 鲜明、生动”,主要考査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2.高考对这些考点是如何命题的? 答案(1)考点综合化。命题是各个考点的有机组合,综合性加强。不经常对哪 个考点单独设题考查。 (2)设题情景性。要求考生答题时必须将问题置于命题人所设置的特定的社会背 景和文化氛围中。考题中常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场景的限制, 考生须置身于虚拟或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解决。 (3)题型多样化,注重实用性。近年高考中出现了开场白、广告、宣传语、串台 词、情景问答等题型,而且不断创新,体现出实用性的特点。 构建解答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题的知识体系 、语言简明 语言简明,具体有两项要求: 1.简洁:①不要在句中同时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②尽量删去可有可 无的词语,③尽量使用替代性词语。 2.明确: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 边练边悟 “简明”就是“简要、明晰”。“简要”就是说话用语不重复啰嗦,很精练;“明 晰”就是明白无误,不产生歧义。请指出下列句子的不简明之处,并简单说一下 理由。 1.理论要付诸于实践。(“诸”,文言兼词,之于。故“于”字多余) 2.报刊杂志应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楷模。(“报刊”即报纸和杂志,不能再用 3.8月1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重复) 4.《大地》的付梓刻印使他很兴奋。(“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与“刻 印”重复) 5.我买的那台笔记本电脑早就报销了。(“报销”一词多义,可指“报销”,也 可指“报废”,语意歧义) 6.学生家长都到齐了。(“学生家长”可以是偏正式,也可以是并列式,结构歧 义) 7.临近考试老师希望学生别看电视看小说。(“别”支配对象不明引起歧义。可 以理解为“只看小说不准看电视”,也可以理解为“两者都不准看”) 二、语言准确 语言表达“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 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并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 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査。包括 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 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 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边练边悟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不当,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鲜明。 中国药监局发出紧急通知: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 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9人死亡。全国各医院应该查封、扣压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全部药品,必须停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的产
答案 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语言表达的“准确、 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2.高考对这些考点是如何命题的? 答案 (1)考点综合化。命题是各个考点的有机组合,综合性加强。不经常对哪 个考点单独设题考查。 (2)设题情景性。要求考生答题时必须将问题置于命题人所设置的特定的社会背 景和文化氛围中。考题中常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场景的限制, 考生须置身于虚拟或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解决。 (3)题型多样化,注重实用性。近年高考中出现了开场白、广告、宣传语、串台 词、情景问答等题型,而且不断创新,体现出实用性的特点。 构建解答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题的知识体系 一、语言简明 语言简明,具体有两项要求: 1.简洁:①不要在句中同时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②尽量删去可有可 无的词语,③尽量使用替代性词语。 2.明确: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 边练边悟 “简明”就是“简要、明晰”。“简要”就是说话用语不重复啰嗦,很精练;“明 晰”就是明白无误,不产生歧义。请指出下列句子的不简明之处,并简单说一下 理由。 1.理论要付诸于实践。(“诸”,文言兼词,之于。故“于”字多余) 2.报刊杂志应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楷模。(“报刊”即报纸和杂志,不能再用 “杂志”) 3.8 月 1 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重复) 4.《大地》的付梓刻印使他很兴奋。(“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与“刻 印”重复) 5.我买的那台笔记本电脑早就报销了。(“报销”一词多义,可指“报销”,也 可指“报废”,语意歧义) 6.学生家长都到齐了。(“学生家长”可以是偏正式,也可以是并列式,结构歧 义) 7.临近考试老师希望学生别看电视看小说。(“别”支配对象不明引起歧义。可 以理解为“只看小说不准看电视”,也可以理解为“两者都不准看”) 二、语言准确 语言表达“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 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并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 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 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 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 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边练边悟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不当,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鲜明。 中国药监局发出紧急通知: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 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 9 人死亡。全国各医院应该查封、扣压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全部药品,必须停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的产
品。对某些商人只为金钱利益而不大理会患者生命的行为,我们予以批评。对死 者家属,我们表示深切的慰问 ① 改为 改为 ③ 改为 ④改为 答案①“一定”“严重”②“停用”“停止销售使用”③“不大理 会”“不顾”④“批评”“谴责” 解析本题综合考査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涉及的考点有“准确”“鲜明”等 解答此类题目,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语言表述时做到“用语符合程度” 如材料中“我们予以批评”就属于语意过轻,如此严重的行为应用“谴责”,才 能准确表达语意 三、语言鲜明 鲜 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所谓鲜明,就是要恰当地使 用词语(尤其是感情词语),恰当地使用句式(如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恰当地使 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对比等)。 边练边悟 结合情境,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表达得更加鲜明,为什么 情境:“焦点访谈”节目针对当前所发生的死亡惨重的矿难进行评论。 ①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大恶性安全事故,让人震惊,让人心痛,更 让人对那些失职的领导深恶痛绝,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一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到底 有没有得到落实? ②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大恶性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震动,人们 指责那些失职的领导,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 答 答案①比②好。运用了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深恶痛绝”,双重否定“不得 不”,使态度更加明确。 解析这里的表达鲜明主要指感情色彩鲜明,想让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就要注意 恰当使用词语,注意语意的轻重。国有大煤矿发生死亡惨重的矿难,这是一件让 人痛心的事情,所以语意要重才能表达出人们的鲜明态度。①句运用的词语“深 恶痛绝”,感情色彩鲜明;双重否定句“不得不反思”,使语气更为强烈,态度 更加明确。 四、语言生动 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 升华。它要求做到:①恰当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等方面的动词、形容词;②运用比 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③注意句式的 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和谐押韵,力求语言的声律美。 边练边悟 根据要求改写下句 守旧的习惯会顽固地束缚人的思想,使人渐渐失去创新能力。 要求:请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不超过40字
品。对某些商人只为金钱利益而不大理会患者生命的行为,我们予以批评。对死 者家属,我们表示深切的慰问。 ①______改为______ ②______改为______ ③______改为______ ④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 ①“一定” “严重” ②“停用” “停止销售使用” ③“不大理 会” “不顾” ④“批评” “谴责”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涉及的考点有“准确”“鲜明”等。 解答此类题目,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语言表述时做到“用语符合程度”, 如材料中“我们予以批评”就属于语意过轻,如此严重的行为应用“谴责”,才 能准确表达语意。 三、语言鲜明 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所谓鲜明,就是要恰当地使 用词语(尤其是感情词语),恰当地使用句式(如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恰当地使 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对比等)。 边练边悟 结合情境,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表达得更加鲜明,为什么。 情境:“焦点访谈”节目针对当前所发生的死亡惨重的矿难进行评论。 ①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大恶性安全事故,让人震惊,让人心痛,更 让人对那些失职的领导深恶痛绝,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到底 有没有得到落实? ②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大恶性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震动,人们 指责那些失职的领导,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①比②好。运用了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深恶痛绝”,双重否定“不得 不”,使态度更加明确。 解析 这里的表达鲜明主要指感情色彩鲜明,想让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就要注意 恰当使用词语,注意语意的轻重。国有大煤矿发生死亡惨重的矿难,这是一件让 人痛心的事情,所以语意要重才能表达出人们的鲜明态度。①句运用的词语“深 恶痛绝”,感情色彩鲜明;双重否定句“不得不反思”,使语气更为强烈,态度 更加明确。 四、语言生动 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 升华。它要求做到:①恰当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等方面的动词、形容词;②运用比 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③注意句式的 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和谐押韵,力求语言的声律美。 边练边悟 根据要求改写下句。 守旧的习惯会顽固地束缚人的思想,使人渐渐失去创新能力。 要求:请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不超过 40 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守旧的习惯如同盘丝泂中的蛛丝那样死死缠绕着人的思想,将人的创新能 力一点点侵蚀光。 解析主要使用比喻手法使之生动形象 落实语言表达综合题中的情景要求 设题情景化是语言表达综合题的一大特点,答题符合情景要求自然是题中之义。 然而,考生实际答题过程中,在满足语言表达要求(如得体、生动等)方面做得很 好,而在满足情景要求方面做得不够,经常出现内容上偏离、不合情境的问题 如上题“现场答案1”就是这种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审准题,尤其要审准隐性要求。 试以2012年广东卷第23题为例分析。 题目: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 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 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审题分析本题的显性要求有:①内容要求—一给“四季花卉”摄影展写前言 ②语言 要求——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字数要求一一不少于60 其中隐性要求有两点,一是“‘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其潜在信息是所写的 前言内容必须与“四季”“花卉”“摄影”等有关,换言之,就是前言的表述必 须紧扣“四季”“花卉”“摄影”等内容。二是“前言”,前言的潜在要求是 种说明型语段,介绍作品的由来、目的、内容、特色及其评价内容。换言之, 就是要介绍这次摄影展的由来和目的、内容和特色、意义和价值。它是基于作品 已经完成后写出来的 如果审不准这两点隐性要求,恐怕很难得一半分。事实上,考场上出现的诸如大 谈四季花卉,却不谈摄影展等偏离题意问题;把前言写成欢迎辞、通知、征集启 事等问题,都与此有关。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综合题的隐性要求往往藏在内容要求和语言表达载体(如前 言、欢迎辞、开场白等)中。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两点。 答题紧扣题意,不能跑题,不能偏题, 语言表达综合题答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针对性,针对表达的主题而写,不写 与主题无关的文字。如上面的试题,表达的主题就是“‘四季花卉’摄影作品 展”,答案要一一满足这些内容要求。许多考生答这方面题有时出现零分现象, 就是因为跑“题”了。 2.揣摩题干提示语,明确语言要求或限制。 语言表达综合题题干有个特点,就是语言比其他题多一些,这些“多出来”的用 语往往就包含了语境要求或限制。抓住了这些语境要求(限制),回答自然就能满 足这些要求或限制了。因此,审题时要对这些提示性语言细加揣摩,明确语言表 达的语境条件。 即时巩固(2012·湖北)2012年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 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 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40字
答案 守旧的习惯如同盘丝洞中的蛛丝那样死死缠绕着人的思想,将人的创新能 力一点点侵蚀光。 解析 主要使用比喻手法使之生动形象。 落实语言表达综合题中的情景要求 设题情景化是语言表达综合题的一大特点,答题符合情景要求自然是题中之义。 然而,考生实际答题过程中,在满足语言表达要求(如得体、生动等)方面做得很 好,而在满足情景要求方面做得不够,经常出现内容上偏离、不合情境的问题。 如上题“现场答案 1”就是这种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审准题,尤其要审准隐性要求。 试以 2012 年广东卷第 23 题为例分析。 题目: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 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 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个字(含标点符号)。 审题分析 本题的显性要求有:①内容要求——给“四季花卉”摄影展写前言; ②语言 要求——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字数要求——不少于 60 个字。 其中隐性要求有两点,一是“‘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其潜在信息是所写的 前言内容必须与“四季”“花卉”“摄影”等有关,换言之,就是前言的表述必 须紧扣“四季”“花卉”“摄影”等内容。二是“前言”,前言的潜在要求是: 一种说明型语段,介绍作品的由来、目的、内容、特色及其评价内容。换言之, 就是要介绍这次摄影展的由来和目的、内容和特色、意义和价值。它是基于作品 已经完成后写出来的。 如果审不准这两点隐性要求,恐怕很难得一半分。事实上,考场上出现的诸如大 谈四季花卉,却不谈摄影展等偏离题意问题;把前言写成欢迎辞、通知、征集启 事等问题,都与此有关。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综合题的隐性要求往往藏在内容要求和语言表达载体(如前 言、欢迎辞、开场白等)中。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两点。 答题紧扣题意,不能跑题,不能偏题。 语言表达综合题答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针对性,针对表达的主题而写,不写 与主题无关的文字。如上面的试题,表达的主题就是“‘四季花卉’摄影作品 展”,答案要一一满足这些内容要求。许多考生答这方面题有时出现零分现象, 就是因为跑“题”了。 2.揣摩题干提示语,明确语言要求或限制。 语言表达综合题题干有个特点,就是语言比其他题多一些,这些“多出来”的用 语往往就包含了语境要求或限制。抓住了这些语境要求(限制),回答自然就能满 足这些要求或限制了。因此,审题时要对这些提示性语言细加揣摩,明确语言表 达的语境条件。 即时巩固 (2012·湖北)2012 年 4 月 9 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 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 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 40 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示例一)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 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 (示例二)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解析本题以写阅读宣传语的形式,考査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写阅读宣传语就 要写出为什么要推荐读这本书,还要概括所选书籍的精髓,比如对人物的概括或 是对书籍大意的阐释。语言力求有文采,有鼓动性。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单一题型 (一)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的解题方法 ①删除重复赘余,避免语言啰嗦。方法有:a.分析句间关系,找出句子自身的主 干和枝叶,删除赘余词语和词句;b.把握文段主旨,删除游离中心或话题之外的 内容。 ②消除歧义,避免误解。这一点与“语病辨析和修改”内容、方法相同 ③在综合性试题中常以字数限定来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故可用以下办法: a.采用合称或缩略语,如“李杜”“WTo”“GDP”等; b.用简称,如“京沪”“欧盟”“教科文”等; C.用文言词语代替白话词语,如“到达”可用“抵”代替,“高兴”可用“悦” 代替等 d.运用数字缩略,如“三苏”“唐宋八大家”等 e.正确使用代词,如“它”“其”等。 规范训练 1.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橫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 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食品,外出就餐频率高了,都给肠道传染病发生 埋下了隐患。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痢疾患者有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 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 餐,13%有野炊经历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答案(1)⑤① (2)②③④⑥⑦⑨⑩ 解析①⑧可有可无:⑤“将”与后面“埋下了隐患”矛盾,应删去;①“为” 后有动词“有”,“为”多余,应删去。 (二)准确 语言表达准确的解题方法
答案 (示例一)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 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 (示例二)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解析 本题以写阅读宣传语的形式,考查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写阅读宣传语就 要写出为什么要推荐读这本书,还要概括所选书籍的精髓,比如对人物的概括或 是对书籍大意的阐释。语言力求有文采,有鼓动性。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一、单一题型 (一)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的解题方法 ①删除重复赘余,避免语言啰嗦。方法有:a.分析句间关系,找出句子自身的主 干和枝叶,删除赘余词语和词句;b.把握文段主旨,删除游离中心或话题之外的 内容。 ②消除歧义,避免误解。这一点与“语病辨析和修改”内容、方法相同。 ③在综合性试题中常以字数限定来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故可用以下办法: a.采用合称或缩略语,如“李杜”“WTO”“GDP”等; b.用简称,如“京沪”“欧盟”“教科文”等; c.用文言词语代替白话词语,如“到达”可用“抵”代替,“高兴”可用“悦” 代替等; d.运用数字缩略,如“三苏”“唐宋八大家”等; e.正确使用代词,如“它”“其”等。 规范训练 1.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 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食品,外出就餐频率高了,都给肠道传染病发生 埋下了隐患。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痢疾患者有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 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 餐,13%有野炊经历。 (1)必须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不能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⑤⑪ (2)②③④⑥⑦⑨⑩ 解析 ①⑧可有可无;⑤“将”与后面“埋下了隐患”矛盾,应删去;⑪“为” 后有动词“有”,“为”多余,应删去。 (二)准确 语言表达准确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