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一词语(包括熟语) 题型三词语(包括熟语)运用题 抓语境,明词义,勤积累 精做湖南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006·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烤,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 吸收阳光适度,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 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一一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 兵部官员焚烧了郑和经营多年的船只和航海资料 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 识”,这一标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 D.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艺术已经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拆除,艺术从高于 生活的塔尖走了下来,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生活。 答案C 解析C项“捉摸”是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如:难以捉摸、捉摸不定。 反复思索的意思应该用“琢磨”。 2.(2007·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回到住所后,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 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 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 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 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答案D 解析A项“饶有兴味”指富于兴致和趣味。B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 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C项“未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 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也说“无可厚非”。D项“水乳交融”指水 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句中用来形容“画面上 各部分”不恰当 3.(2008·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 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 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 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2015 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词语(包括熟语) 题型三 词语(包括熟语)运用题 ——抓语境,明词义,勤积累 精做湖南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006·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 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烤,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 吸收阳光适度,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 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 兵部官员焚烧了郑和经营多年的船只和航海资料。 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 识”,这一标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 D.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艺术已经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拆除,艺术从高于 生活的塔尖走了下来,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生活。 答案 C 解析 C 项“捉摸”是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如:难以捉摸、捉摸不定。 反复思索的意思应该用“琢磨”。 2.(2007·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 A.回到住所后,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 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 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 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 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答案 D 解析 A 项“饶有兴味”指富于兴致和趣味。B 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 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C 项“未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 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也说“无可厚非”。D 项“水乳交融”指水 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句中用来形容“画面上 各部分”不恰当。 3.(2008·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 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 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 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案C 解析A项中“传续”是延续的意思。B项中“沉浮”是一起一落的意思。C项 中“培育”是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的意思,用在这里不合适,可换成 “哺育”。D项中“涵养”是蓄积并保持的意思。 4.(2009·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 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 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 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 我注定为回忆而生。 答案B 解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形容“工作”错。 5.(2010·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 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 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 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 磅礴 答案C 解析A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B项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 卸给别人。C项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词本身就有“谈论”的意思,与 后面的“谈论”重复,且此词不能作状语,可改为“兴高采烈”。D项一泻千里: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6.(201l·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 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 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冋这季候一般, 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 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答案D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传续”是延续的意思。B 项中“沉浮”是一起一落的意思。C 项 中“培育”是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的意思,用在这里不合适,可换成 “哺育”。D 项中“涵养”是蓄积并保持的意思。 4.(2009·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 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 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 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 我注定为回忆而生。 答案 B 解析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形容“工作”错。 5.(2010·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 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 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 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 磅礴。 答案 C 解析 A 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B 项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 卸给别人。C 项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词本身就有“谈论”的意思,与 后面的“谈论”重复,且此词不能作状语,可改为“兴高采烈”。D 项一泻千里: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6.(2011·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 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 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 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 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 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答案 D
解析A项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B项千篇一律: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C项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D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 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用在这里与该句的陈述主体“野兔”不符,使用对象有 积累小贴士 (1)下列成语使用时需要一定的语境:谈笑自若、甘之如饴、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额手称庆、安步当车。 (2)成语使用重复累赘的情况有:无教莘莘学子、全身遍体鳞伤、难言之隐的苦裒、 忍俊不禁地笑、值得可歌可泣、替他为虎作伥、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背地里阳 奉阴违。 积累小贴士 (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 宾语;“津津乐道、耳濡曰染、司空见惯、漠不关 ”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 作状语。(2)“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 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 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解析 A 项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B 项千篇一律: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C 项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D 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 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用在这里与该句的陈述主体“野兔”不符,使用对象有 误
积累小贴士 (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 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 心”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 作状语。(2)“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 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 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积累小贴士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不情之请、 狗尾续貂、敝帚自珍、敬谢不敏、信笔涂鸦、不 足挂齿、姑妄言之、一孔之见、雕虫小技 常见的敬辞有:鼎力相助、不吝赐教、虛怀若谷、 虛左以待、大驾光临、高抬贵手、高朋满座、大 材小用、卓尔不群
积累小贴士 常见的多义成语有:不翼而飞、淋漓尽致、左右逢源、暗送秋波、一针见血、匪夷所思、平 铺直叙、粉墨登场、不绝如缕、走马观花、指手画脚、曲高和寡 积累小贴士 吓列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 身处地、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形影相 形影不离、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不拘一格—无拘无束、乐不思 一乐不可支、不以为然一不以为意、首当其冲一当务之急、间不容发一亲密无间、首当其冫 —首屈一指、置若罔闻—置之度外、鱼目混珠—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振振有词、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不翼而飞一不胫而走、罪不当罚—罚不当罪、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 1.《考试说明》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 选用词语等。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适 当的问题 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 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 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熟语虽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高考的考査通常是偏重于 成语 2.近几年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何特点? 答案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根据出现的题型和所涉及的知识点,词语考查的 命题方式呈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高考对词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常见题型有以 下四种: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命题形式;二是填 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熟语与实词、虚词结合考査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 换辨析型选择题;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
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 1.《考试说明》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 选用词语等。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适 当的问题。 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 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 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熟语虽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高考的考查通常是偏重于 成语。 2.近几年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何特点? 答案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根据出现的题型和所涉及的知识点,词语考查的 命题方式呈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高考对词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常见题型有以 下四种: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命题形式;二是填 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熟语与实词、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 换辨析型选择题;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