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少年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目标是什么? 2.社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一般由哪三级网络架构组成? 3.青春期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什么? 4.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5.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原因有几个方面? 6.为尽快建立信赖关系,咨询者应如何做? 7.儿童心理卫生生活指导包括哪些内容? 8.儿童情绪问题(emotional problem)有哪些? 9.儿童顽固性不良习惯有哪些? 10.学校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 【参考答案】 1.①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根据少年儿童年龄特点 和身心发育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健康心理。 ②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和障碍。 ③将有关少年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传播给医生、教师、家长及其他少年儿童工作者,使家 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使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潜力得到充分发 挥。 2.①初级预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对社区成员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过程,目的 是提高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 ②二级预防的重点是在儿童心理-行为发生初期,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 ③三级预防应由专门医疗机构以门诊方式为主进行,负责对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 和治疗,帮助他们改善环境。 3.①保密原则:保密是确立双方相互信任关系、保障咨询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②限时原则:心理咨询应遵守一定时间。 ③自愿原则:前来求咨的青少年必须出于自愿,这是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 ④情感自限原则:应清醒地将双方的信赖关系把握在适当程度内。 ⑤延期决定原则:针对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咨询时应规劝其深思熟虑后 再做出决定。 ⑥伦理规范:心理咨询有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
(三)简答题 1.少年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目标是什么? 2.社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一般由哪三级网络架构组成? 3.青春期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什么? 4.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5.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原因有几个方面? 6.为尽快建立信赖关系,咨询者应如何做? 7.儿童心理卫生生活指导包括哪些内容? 8.儿童情绪问题(emotional problem)有哪些? 9.儿童顽固性不良习惯有哪些? 10.学校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 【参考答案】 1.①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根据少年儿童年龄特点 和身心发育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健康心理。 ②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和障碍。 ③将有关少年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传播给医生、教师、家长及其他少年儿童工作者,使家 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使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潜力得到充分发 挥。 2.①初级预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对社区成员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过程,目的 是提高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 ②二级预防的重点是在儿童心理-行为发生初期,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 ③三级预防应由专门医疗机构以门诊方式为主进行,负责对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 和治疗,帮助他们改善环境。 3.①保密原则:保密是确立双方相互信任关系、保障咨询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②限时原则:心理咨询应遵守一定时间。 ③自愿原则:前来求咨的青少年必须出于自愿,这是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 ④情感自限原则:应清醒地将双方的信赖关系把握在适当程度内。 ⑤延期决定原则:针对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咨询时应规劝其深思熟虑后 再做出决定。 ⑥伦理规范:心理咨询有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
4.①智力发展正常。 ②情绪反应适度。 ③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④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⑤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⑥个性的健全稳定。 5.①脑损伤:②气质特征:③家庭因素:④学校因素:⑤社会文化因素。 6.①避免空泛的议论:②避免表扬和夸奖;③避免过早做出解释:④避免随意下结论: ⑤回避提敏感问题:⑥回避对他人的辩护和责难。 7.①情绪指导。②社交指导。③休闲指导。④消费指导。⑤性心理卫生指导。⑥职业 辅导。⑦行为自我管理指导。 8.①焦虑(anxiety):指突如其来、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 ②强迫行为(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指儿童期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 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③恐怖(phobia):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时,产生过分强烈、持续的紧张、 恐惧和回避情绪。 ④儿童癔症(child hysteria):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由心理因素而导致的精神障碍,表现 为感觉、运动障碍,或出现意识状态改变。 9.①习惯性抽动(habit tic disorder):由身体同一组随意性肌肉发生快速、突然、频繁、 不自主、无目的的抽动,如眨眼、耸肩、擤鼻等。 ②吮手指(finger sucking)和咬指甲(nail biting)。 ③功能性遗尿(functional enuresis):指儿童5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 ④口吃(stuttering):俗称结巴,是常见于2~5岁儿童(尤其男孩)的一种以言语节律 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语言障碍,出现不自主的言语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 10.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管理自己。 ②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 ③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 ④使学生能去除不适的心理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 ⑤指导学生通过选择作出决策,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⑥鼓励学生寻求、了解生活的意义,认清和发挥自身的潜力,过健康、有意义的、自我 满足的生活。 (四)思考题 1.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几类表现? 2.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学习指导内容。 3.儿童行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是什么?
4.①智力发展正常。 ②情绪反应适度。 ③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④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⑤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⑥个性的健全稳定。 5.①脑损伤;②气质特征;③家庭因素;④学校因素;⑤社会文化因素。 6.①避免空泛的议论;②避免表扬和夸奖;③避免过早做出解释;④避免随意下结论; ⑤回避提敏感问题;⑥回避对他人的辩护和责难。 7.①情绪指导。②社交指导。③休闲指导。④消费指导。⑤性心理卫生指导。⑥职业 辅导。⑦行为自我管理指导。 8.①焦虑(anxiety):指突如其来、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 ②强迫行为(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指儿童期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 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③恐怖(phobia):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时,产生过分强烈、持续的紧张、 恐惧和回避情绪。 ④儿童癔症(child hysteria):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由心理因素而导致的精神障碍,表现 为感觉、运动障碍,或出现意识状态改变。 9.①习惯性抽动(habit tic disorder):由身体同一组随意性肌肉发生快速、突然、频繁、 不自主、无目的的抽动,如眨眼、耸肩、擤鼻等。 ②吮手指(finger sucking)和咬指甲(nail biting)。 ③功能性遗尿(functional enuresis):指儿童 5 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 ④口吃(stuttering):俗称结巴,是常见于 2~5 岁儿童(尤其男孩)的一种以言语节律 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语言障碍,出现不自主的言语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 10.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管理自己。 ②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 ③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 ④使学生能去除不适的心理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 ⑤指导学生通过选择作出决策,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⑥鼓励学生寻求、了解生活的意义,认清和发挥自身的潜力,过健康、有意义的、自我 满足的生活。 (四)思考题 1.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几类表现? 2.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学习指导内容。 3.儿童行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是什么?
4.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全面发展,但缺乏社会经验,认识能力不高的表现。 5.儿童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鉴别。 【参考答案】 1.①学业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 某些儿童的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②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过分任性或冲动、暴躁易怒 胆小退缩、恐怖等。这些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需排除精神性疾患。 ③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纵火、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④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啃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⑤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 2.①入学适应教育。针对初入学儿童存在的适应困难,从课程适应、校规适应、学校 和集体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入手,进行辅导。 ②了解学习特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各自的学习特点、特长和弱点。 ③学习动机指导。通过成就动机训练、归因训练等过程,激发学习动机,以显著提高学 习有效性。 ④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首先根据各种能力测验,结合各科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 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结构,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 认知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元认知策略训练和工具强化课程训练等,以帮助学 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⑤考试焦虑辅导。首先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确实存在因学习和考试而引起的焦虑,而 且肯定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与此同时,采取认知-行为指导法,包括情绪宣 泄法、情绪转移法、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尝试成功经验法等,以有效改善这些心因性的 紧张和焦虑。 ⑥学习疲劳的预防和辅导。将辅导的重点放在科学安排各科课程,重视教学心理卫生, 确保休息睡眠,注意充足营养等方面。 3.①取得儿童信任。指导者要与儿童建立正常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 是行为治疗的基础。态度要热情、耐心和谨慎,避免主观武断、空讲大道理,更不可态度急 躁或对患儿加以训斥。 ②了解儿童的全面信息。这些有关信息包括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经过、原因:儿童的生 长发育现状、家庭背景、学校生活情况:对指导者的态度及在现场所表现出的行为等。必要 时,应辅以医学检查,确定有无生物性病因存在。 ③确定靶行为。通过行为分析来确定主要靶行为,将其作为矫治的主要目标,进而制定 治疗(矫治)计划,坚持依计划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估,为调整后期的矫治计划提供依据。 行为矫治不提倡面面俱到。 ④取得养育者的充分配合。指导者同时要对儿童的主要养育者(家长、教师乃至保姆等) 进行指导,取得他们的配合,对治疗效果的巩固至关重要。 ⑤消除副作用。指导或治疗本身不能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即: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能 大于问题行为本身:如果发现指导/矫治的方法不适合,应立即停止
4.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全面发展,但缺乏社会经验,认识能力不高的表现。 5.儿童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鉴别。 【参考答案】 1.①学业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 某些儿童的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②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过分任性或冲动、暴躁易怒、 胆小退缩、恐怖等。这些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需排除精神性疾患。 ③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纵火、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④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啃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⑤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 2.①入学适应教育。针对初入学儿童存在的适应困难,从课程适应、校规适应、学校 和集体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入手,进行辅导。 ②了解学习特性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各自的学习特点、特长和弱点。 ③学习动机指导。通过成就动机训练、归因训练等过程,激发学习动机,以显著提高学 习有效性。 ④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首先根据各种能力测验,结合各科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 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结构,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 认知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元认知策略训练和工具强化课程训练等,以帮助学 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⑤考试焦虑辅导。首先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确实存在因学习和考试而引起的焦虑,而 且肯定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与此同时,采取认知-行为指导法,包括情绪宣 泄法、情绪转移法、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尝试成功经验法等,以有效改善这些心因性的 紧张和焦虑。 ⑥学习疲劳的预防和辅导。将辅导的重点放在科学安排各科课程,重视教学心理卫生, 确保休息睡眠,注意充足营养等方面。 3.①取得儿童信任。指导者要与儿童建立正常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 是行为治疗的基础。态度要热情、耐心和谨慎,避免主观武断、空讲大道理,更不可态度急 躁或对患儿加以训斥。 ②了解儿童的全面信息。这些有关信息包括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经过、原因;儿童的生 长发育现状、家庭背景、学校生活情况;对指导者的态度及在现场所表现出的行为等。必要 时,应辅以医学检查,确定有无生物性病因存在。 ③确定靶行为。通过行为分析来确定主要靶行为,将其作为矫治的主要目标,进而制定 治疗(矫治)计划,坚持依计划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估,为调整后期的矫治计划提供依据。 行为矫治不提倡面面俱到。 ④取得养育者的充分配合。指导者同时要对儿童的主要养育者(家长、教师乃至保姆等) 进行指导,取得他们的配合,对治疗效果的巩固至关重要。 ⑤消除副作用。指导或治疗本身不能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即: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能 大于问题行为本身;如果发现指导/矫治的方法不适合,应立即停止
⑥遵循治疗道德准则。①实施指导必须取得被矫治儿童父母的同意,让他们了解实施的 程序和目的。实施计划应符合常理,可公开。②慎重选用对儿童具有最大效果及最小伤害的 方法。较适宜者为各种正向的强化法,尽量少用惩罚式的方法。③指导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 素质,或取得相应的资格。这是保障矫治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基本前提。 4.①对自己估计过高常故意做出危险动作来表现自己,行为带有冲动和盲目性:情 绪波动大,高涨时看一切都顺眼:低沉时消极萎靡,对周围一切都持虚无否定态度。 ②对复杂现象缺乏分辨能力青少年热情、勇敢、富于正义感关键时刻敢于赴汤蹈火, 牺性一切在所不惜:但遇事常不深思熟虑,对人和事看表面多,看内在本质少,易被复杂现 象迷惑,对诸如勇敢和强暴、民主和纪律、美与丑、友谊和哥们儿义气等缺乏分辨能力。 ③思维暗示性强吸引他们的常是那些感官刺激性强的事物,对其实质反不感兴趣。有 些青少年羡慕西方生活方式,主要是被外国影视上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刺耳的音乐和狂跳 乱舞所吸引。银幕上那些横行无忌的盗贼,反被少数青少年当作英雄来模仿。认识评价能力 不足,使青少年容易上当受骗,一些不良行为如吸烟、吸毒、酗酒、暴力等均与此有关,而 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常是其滋生蔓延的适宜土壤。 5.①学业问题:主要有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LD:也称学习困难)、注意力缺 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with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 障碍较常见,通常起病于7岁前,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 意力分散、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是一组以特殊性学习 技能获得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无视听觉障碍。典型表现是一门或多门 功课成绩低下,阅读、计算、拼写困难、眼手不协调,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意识低下, 可继发一系列情绪问题。 ②情绪问题:主要有焦虑(anxiety)强迫行为(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恐惧 (phobia)、儿童癔症(child hysteria)等。焦虑是指突如其来、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与 不安。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多见于低年龄儿童,女孩患病率较高。强迫行为: 儿童期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通常3~7岁儿童可能会出现某些类似的强迫动 作,这种情况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短时期内消失,须与病态强迫区别。恐惧是指当参与 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时,产生过分强烈、持续的紧张、恐惧或回避情绪。恐惧情绪是儿 童期常见的心理现象之一,当恐惧的发生与实际面临的危险程度不相适应,且劝解无效时, 提示患恐怖症的可能。儿童癔症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或 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刺激)和个体易感素质是发病的关键内外因素。偶 有群体癔症流行(group hysterical attack)出现,多发生在课堂和集体宿舍内,以抽搐、过 度呼吸和晕厥等表现多见。 ③品行问题:指儿童期反复持续出现,以经常说谎、偷窃、逃学、攻击、破坏行为等为 特征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可发展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出现斗殴、纵火、家 庭暴力、离家出走、赌博、性侵犯等。 ④不良习惯:包括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遗尿、口吃等。习惯性抽动是由身体同 一组随意性肌肉发生快速、突然、频繁、不自主、无目的的抽动,如眨眼、耸肩、擤鼻等。 发生在头面部肌群者最常见。抽动频率随情绪紧张而增加,分散注意时可明显减轻,入睡后 消失。吮指多在感到无聊或想睡觉时出现,而咬指甲常发生在受到紧张刺激时,与情绪不稳 有关。功能性遗尿是指儿童5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患儿多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通常进入青春期后自行消失。口吃俗称结巴,是常见于2~5岁儿童的一种以言语节律异常为 主要表现的语言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言语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口吃若持续至10岁以
⑥遵循治疗道德准则。①实施指导必须取得被矫治儿童父母的同意,让他们了解实施的 程序和目的。实施计划应符合常理,可公开。②慎重选用对儿童具有最大效果及最小伤害的 方法。较适宜者为各种正向的强化法,尽量少用惩罚式的方法。③指导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 素质,或取得相应的资格。这是保障矫治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基本前提。 4.①对自己估计过高 常故意做出危险动作来表现自己,行为带有冲动和盲目性;情 绪波动大,高涨时看一切都顺眼;低沉时消极萎靡,对周围一切都持虚无否定态度。 ②对复杂现象缺乏分辨能力 青少年热情、勇敢、富于正义感关键时刻敢于赴汤蹈火, 牺牲一切在所不惜;但遇事常不深思熟虑,对人和事看表面多,看内在本质少,易被复杂现 象迷惑,对诸如勇敢和强暴、民主和纪律、美与丑、友谊和哥们儿义气等缺乏分辨能力。 ③思维暗示性强 吸引他们的常是那些感官刺激性强的事物,对其实质反不感兴趣。有 些青少年羡慕西方生活方式,主要是被外国影视上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刺耳的音乐和狂跳 乱舞所吸引。银幕上那些横行无忌的盗贼,反被少数青少年当作英雄来模仿。认识评价能力 不足,使青少年容易上当受骗,一些不良行为如吸烟、吸毒、酗酒、暴力等均与此有关,而 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常是其滋生蔓延的适宜土壤。 5.①学业问题:主要有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LD;也称学习困难)、注意力缺 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with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 障碍较常见,通常起病于 7 岁前,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 意力分散、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是一组以特殊性学习 技能获得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无视听觉障碍。典型表现是一门或多门 功课成绩低下,阅读、计算、拼写困难、眼手不协调,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意识低下, 可继发一系列情绪问题。 ②情绪问题:主要有焦虑(anxiety)、强迫行为(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恐惧 (phobia)、儿童癔症(child hysteria)等。焦虑是指突如其来、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与 不安。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多见于低年龄儿童,女孩患病率较高。强迫行为: 儿童期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通常 3~7 岁儿童可能会出现某些类似的强迫动 作,这种情况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短时期内消失,须与病态强迫区别。恐惧是指当参与 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时,产生过分强烈、持续的紧张、恐惧或回避情绪。恐惧情绪是儿 童期常见的心理现象之一,当恐惧的发生与实际面临的危险程度不相适应,且劝解无效时, 提示患恐怖症的可能。儿童癔症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或 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刺激)和个体易感素质是发病的关键内外因素。偶 有群体癔症流行(group hysterical attack)出现,多发生在课堂和集体宿舍内,以抽搐、过 度呼吸和晕厥等表现多见。 ③品行问题:指儿童期反复持续出现,以经常说谎、偷窃、逃学、攻击、破坏行为等为 特征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可发展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出现斗殴、纵火、家 庭暴力、离家出走、赌博、性侵犯等。 ④不良习惯:包括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遗尿、口吃等。习惯性抽动是由身体同 一组随意性肌肉发生快速、突然、频繁、不自主、无目的的抽动,如眨眼、耸肩、擤鼻等。 发生在头面部肌群者最常见。抽动频率随情绪紧张而增加,分散注意时可明显减轻,入睡后 消失。吮指多在感到无聊或想睡觉时出现,而咬指甲常发生在受到紧张刺激时,与情绪不稳 有关。功能性遗尿是指儿童 5 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患儿多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通常进入青春期后自行消失。口吃俗称结巴,是常见于 2~5 岁儿童的一种以言语节律异常为 主要表现的语言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言语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口吃若持续至 10 岁以
上,多转为永久性口吃。 (王庆雄)
上,多转为永久性口吃。 (王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