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灵璧一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 所填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及所考科目是否一致。 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1·5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丨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般文学作品享有 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 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 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 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 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 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 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 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 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 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
1 2012 届灵璧一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 所填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及所考科目是否一致。 2 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 1.5...黑色墨水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书写 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 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 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 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 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 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 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 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 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 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 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
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干 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 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岀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 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 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 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 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 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 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阐发 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 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凊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 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得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 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 也是—个招牌。(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 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 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 《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2 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 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 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 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 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 保不住了, 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 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 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 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阐发 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 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 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得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 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 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 1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3 分)( ) A .《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 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 .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 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 《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 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 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 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魏晋隋唐是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 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 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 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 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 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 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 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 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 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间,多所论列,帝
3 D .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 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 .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A .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 “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 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 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 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 魏晋隋唐是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 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 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 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A 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 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 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 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 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 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 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 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 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 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 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
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 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 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日:“若立刘氏七庙,如 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 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 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 白金三干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 中,遇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日:“即上怪公来迟。何 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日:“然则公当得罪。”日:“饮酒,人之常情; 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日:有故人自乡 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j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 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 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孤,鞠于外家 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 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折:指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4 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 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 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 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 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 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 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 中,遇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 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 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 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 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 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少孤.,鞠于外家 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 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折:指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因对,自讼曰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以实言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 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 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 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 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5分) 译文 (2)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 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5 B、后因.对,自讼曰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以.实言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 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 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 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 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7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5 分) 译文: (2)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5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一 9 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 二 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4 分) 答: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