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相比,对改革虽是较少敌意的,但也怨声载道,进行抵 抗。固然,他们的抵抗经常是消极的。贵族不曾像哥萨克那 样实行变乱。然而就是消极抵抗也对这一改革危害很多。彼 得和那些向他提出改革计划或同他一道制定其所设想的计划 的同代人,经常都是少数。波索什科夫的话不是完全不对的。 愿意“在山下”往下拉的人是比“在山上”往上拉的人,多 得不可比拟①。我们假定彼得有无限的权力,而且很乐于非常 广泛地使用这一权力:对于暴乱者,“竭尽”杀戮之能事,对 于消极抵抗者,处以残酷的拷打和苦役。他的命令满篇都是 威胁。一位外国作家公正地说:他的命令是用鞭子写的。然 而皇帝和他的辅臣无论多么坚信刑罚的挽救能力,却不能不 认识到为了改造俄国,只靠绞死暴乱者和鞭打折磨或放逐 “工厂缺勤者”是不行的。他们力图使国内的舆论站到自己方 面来。改革的敌人不仅口头上埋怨,而且写出了大量“暗中 传递的书信”和其他书面抗议,彼得不愿在文字上向敌人屈 服,因此他的命令不仅用屠杀和无情惩罚进行威胁,而且除 此之外,还进行了说服。就这方面说,命令不愧是一种不寻 常的政论家著作 尤其不寻常的是1702年颁布的关于号召外国人前来俄 国的命令。这一命令长篇大论地谈到改革的意义和利益。命 ①帕夫洛夫·西尔万斯基自己说过:甚至彼得的最亲近辅臣也不经常像他 本人那样热中于改革。在他死后,新政府保存了全部最主要的新政,但在支持许 多新政方面和进一步发展,却既无力量,也乏热诚。(见《枢密院对彼得大帝改革 的评议》一文,载《往事回忆》论文集,圣彼得堡1909年版第3页。另参阅他的 论文《枢密院成员对彼得改革的意见》,载《全集》,第2卷,第373-404页。)
阶 级 相 比 , 对 改 革 虽 是 较 少 敌 意 的 , 但 也 怨 声 载 道 , 进 行 抵 抗 。 固 然 , 他 们 的 抵 抗 经 常 是 消 极 的 。 贵 族 不 曾 像 哥 萨 克 那 样 实 行 变 乱 。 然 而 就 是 消 极 抵 抗 也 对 这 一 改 革 危 害 很 多 。 彼 得 和 那 些 向 他 提 出 改 革 计 划 或 同 他 一 道 制 定 其 所 设 想 的 计 划 的 同 代 人 , 经 常 都 是 少 数 。 波 索 什 科 夫 的 话 不 是 完 全 不 对 的 。 愿 意 “ · 在 · 山 · 下 ” 往 下 拉 的 人 是 比 “ · 在 · 山 · 上 ” 往 上 拉 的 人 , 多 得 不 可 比 拟 ① 。 我 们 假 定 彼 得 有 无 限 的 权 力 , 而 且 很 乐 于 非 常 广 泛 地 使 用 这 一 权 力 : 对 于 暴 乱 者 , “ 竭 尽 ” 杀 戮 之 能 事 , 对 于 消 极 抵 抗 者 , 处 以 残 酷 的 拷 打 和 苦 役 。 他 的 命 令 满 篇 都 是 威 胁 。 一 位 外 国 作 家 公 正 地 说 : 他 的 命 令 是 · 用 · 鞭 · 子 写 的 。 然 而 皇 帝 和 他 的 辅 臣 无 论 多 么 坚 信 刑 罚 的 挽 救 能 力 , 却 不 能 不 认 识 到 为 了 改 造 俄 国 , 只 靠 绞 死 暴 乱 者 和 鞭 打 折 磨 或 放 逐 “ 工 厂 缺 勤 者 ” 是 不 行 的 。 他 们 力 图 使 国 内 的 舆 论 站 到 自 己 方 面 来 。 改 革 的 敌 人 不 仅 口 头 上 埋 怨 , 而 且 写 出 了 大 量 “ 暗 中 传 递 的 书 信 ” 和 其 他 书 面 抗 议 , 彼 得 不 愿 在 文 字 上 向 敌 人 屈 服 , 因 此 他 的 命 令 不 仅 用 屠 杀 和 无 情 惩 罚 进 行 威 胁 , 而 且 除 此 之 外 , 还 进 行 了 · 说 · 服 。 就 这 方 面 说 , 命 令 不 愧 是 一 种 不 寻 常 的 政 论 家 著 作 。 尤 其 不 寻 常 的 是 1 7 0 2 年 颁 布 的 关 于 号 召 外 国 人 前 来 俄 国 的 命 令 。 这 一 命 令 长 篇 大 论 地 谈 到 改 革 的 意 义 和 利 益 。 命 2 8 ① 帕 夫 洛 夫 · 西 尔 万 斯 基 自 己 说 过 : 甚 至 彼 得 的 最 亲 近 辅 臣 也 不 经 常 像 他 本 人 那 样 热 中 于 改 革 。 在 他 死 后 , 新 政 府 保 存 了 全 部 最 主 要 的 新 政 , 但 在 支 持 许 多 新 政 方 面 和 进 一 步 发 展 , 却 既 无 力 量 , 也 乏 热 诚 。 ( 见 《 枢 密 院 对 彼 得 大 帝 改 革 的 评 议 》 一 文 , 载 《 往 事 回 忆 》 论 文 集 , 圣 彼 得 堡 1 9 0 9 年 版 第 3 页 。 另 参 阅 他 的 论 文 《 枢 密 院 成 员 对 彼 得 改 革 的 意 见 》 , 载 《 全 集 》 , 第 2 卷 , 第 3 7 3 — 4 0 4 页 。 )
令写道:“所有在我们的最高当局管辖下的国土都知道,我自 即位以来,一切努力与意图都是要使国家的管理能够增进全 体臣民的福利,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幸福地生活。直到现在 我都在尽力保持国内的安宁,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犯,竭尽 所能改善和扩大贸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不得不在管理 上实行某些必要的和符合国家利益的改革,以期我国臣民能 够更方便地学习迄今所不知道的知识,从而能够更技巧地进 行商业事务。我为了增进对外贸易,业已发布必要的命令,成 立各种皇家机关,而且往后还决意这样作。由于目前的情况 未能符合我的愿望,我国臣民还未能完全安静地享受其劳动 的成果,所以我还想用其他办法来保证我国边境不受敌人侵 犯,保全我国的权利和财产,并像一个基督教君主所应作的 那样维护基督教的安宁。为要达成这些善良的目的,我特别 要努力建立最好的军队,使其成为国家的支柱,这个军队不 仅要由训练有素的人员组成,而且要有良好的制度和纪律。为 使这件事作得完善,应敦请外国人士前来我国。凡能有助于 实行这一目标,能对此有所贡献,具有有益技艺者。无论在 我国服务或留居我国,都无不可。本文告及其下列条款,应 到处宣布,印刷后公布全欧”①0 另一例子。彼得在颁布关于贵族领地不可分割的命令 (即所谓长子继承制命令,虽然这一名称是不正确的)时,对 于这一命令的好处解释说: 如果把不动产总是留给一个儿子,而把动产留给其他儿 ①录自索洛维约夫:《俄国史》,第3卷,第1344页
令 写 道 : “ 所 有 在 我 们 的 最 高 当 局 管 辖 下 的 国 土 都 知 道 , 我 自 即 位 以 来 , 一 切 努 力 与 意 图 都 是 要 使 国 家 的 管 理 能 够 增 进 全 体 臣 民 的 福 利 , 使 他 们 能 够 更 好 、 更 幸 福 地 生 活 。 直 到 现 在 , 我 都 在 尽 力 保 持 国 内 的 安 宁 , 保 卫 国 家 不 受 外 来 侵 犯 , 竭 尽 所 能 改 善 和 扩 大 贸 易 。 为 了 达 到 这 一 目 的 , 我 不 得 不 在 管 理 上 实 行 某 些 必 要 的 和 符 合 国 家 利 益 的 改 革 , 以 期 我 国 臣 民 能 够 更 方 便 地 学 习 迄 今 所 不 知 道 的 知 识 , 从 而 能 够 更 技 巧 地 进 行 商 业 事 务 。 我 为 了 增 进 对 外 贸 易 , 业 已 发 布 必 要 的 命 令 , 成 立 各 种 皇 家 机 关 , 而 且 往 后 还 决 意 这 样 作 。 由 于 目 前 的 情 况 未 能 符 合 我 的 愿 望 , 我 国 臣 民 还 未 能 完 全 安 静 地 享 受 其 劳 动 的 成 果 , 所 以 我 还 想 用 其 他 办 法 来 保 证 我 国 边 境 不 受 敌 人 侵 犯 , 保 全 我 国 的 权 利 和 财 产 , 并 像 一 个 基 督 教 君 主 所 应 作 的 那 样 维 护 基 督 教 的 安 宁 。 为 要 达 成 这 些 善 良 的 目 的 , 我 特 别 要 努 力 建 立 最 好 的 军 队 , 使 其 成 为 国 家 的 支 柱 , 这 个 军 队 不 仅 要 由 训 练 有 素 的 人 员 组 成 , 而 且 要 有 良 好 的 制 度 和 纪 律 。 为 使 这 件 事 作 得 完 善 , 应 敦 请 外 国 人 士 前 来 我 国 。 凡 能 有 助 于 实 行 这 一 目 标 , 能 对 此 有 所 贡 献 , 具 有 有 益 技 艺 者 。 无 论 在 我 国 服 务 或 留 居 我 国 , 都 无 不 可 。 本 文 告 及 其 下 列 条 款 , 应 到 处 宣 布 , 印 刷 后 公 布 全 欧 ” ① 。 另 一 例 子 。 彼 得 在 颁 布 关 于 贵 族 领 地 不 可 分 割 的 命 令 ( 即 所 谓 长 子 继 承 制 命 令 , 虽 然 这 一 名 称 是 不 正 确 的 ) 时 , 对 于 这 一 命 令 的 好 处 解 释 说 : “ 如 果 把 不 动 产 总 是 留 给 一 个 儿 子 , 而 把 动 产 留 给 其 他 儿 2 9 ① 录 自 索 洛 维 约 夫 : 《 俄 国 史 》 , 第 3 卷 , 第 1 3 4 4 页
子,则国家收入更易整顿,因为就令收得少,从一个大户收 税也更为满意;而且这时只有一户,而不是五户,这使所属 臣民得到益处,而不是使他们破产。第二个理由是:门第不 致衰落,它将通过荣耀的高大房屋而显得不可动摇。第三个 理由是:其他儿子不致游手好闲、因为他们将不得不通过服 公职,学习、经商及其他途径赚得面包。这一切他们是为了 生存而作的,但对国家亦有益处”① 又如《宗教规程》。这不只是一个规程。这同样是一篇政 论家的著作,政论家表现出显著的辩论爱好与才能。在关于 僧侣和寺院的命令里(这篇命令部分地补充了《宗教规程》), 政论因素属于主导地位。命令包含着自古代犹太人以来的整 个僧侣史: “犹太人就曾有官,像僧侣那样的官,表面上很讨厌 (《俄国史》第4章),但根据誓约,他们都是暂时的,而不 是永久的”。基督教徒也提到僧侣的官职,认为他们的产生原 是出于良好的目的,但后来却“给社会带来危害。”在非斯拉 夫人之间造成迷惑。命令的作者说:这显然是正确的。“我们 将在这里予以证明”。他们事实上也尽力作了证明。 彼得对于僧侣的看法,一如他对所有其他事情的看法,是 从国家利益出发的。但他认为僧侣利少而害则很多。彼得引 述拜占廷在某一时期的历史,认为当时一些希腊皇帝“在放 弃其称号以后,开始伪善”,屈服于“某些骗子”的影响。骗 子们逃避劳动,力图兼“别人的劳动”而生活。他们在从黑 ①索洛维约夫:同上书,第4卷,第151页
子 , 则 国 家 收 入 更 易 整 顿 , 因 为 就 令 收 得 少 , 从 一 个 大 户 收 税 也 更 为 满 意 ; 而 且 这 时 只 有 一 户 , 而 不 是 五 户 , 这 使 所 属 臣 民 得 到 益 处 , 而 不 是 使 他 们 破 产 。 第 二 个 理 由 是 : 门 第 不 致 衰 落 , 它 将 通 过 荣 耀 的 高 大 房 屋 而 显 得 不 可 动 摇 。 第 三 个 理 由 是 : 其 他 儿 子 不 致 游 手 好 闲 、 因 为 他 们 将 不 得 不 通 过 服 公 职 , 学 习 、 经 商 及 其 他 途 径 赚 得 面 包 。 这 一 切 他 们 是 为 了 生 存 而 作 的 , 但 对 国 家 亦 有 益 处 ” ① 。 又 如 《 宗 教 规 程 》 。 这 不 只 是 一 个 规 程 。 这 同 样 是 一 篇 政 论 家 的 著 作 , 政 论 家 表 现 出 显 著 的 辩 论 爱 好 与 才 能 。 在 关 于 僧 侣 和 寺 院 的 命 令 里 ( 这 篇 命 令 部 分 地 补 充 了 《 宗 教 规 程 》 ) , 政 论 因 素 属 于 主 导 地 位 。 命 令 包 含 着 自 古 代 犹 太 人 以 来 的 整 个 僧 侣 史 : “ 犹 太 人 就 曾 有 官 , 像 僧 侣 那 样 的 官 , 表 面 上 很 讨 厌 ( 《 俄 国 史 》 第 4 章 ) , 但 根 据 誓 约 , 他 们 都 是 暂 时 的 , 而 不 是 永 久 的 ” 。 基 督 教 徒 也 提 到 僧 侣 的 官 职 , 认 为 他 们 的 产 生 原 是 出 于 良 好 的 目 的 , 但 后 来 却 “ 给 社 会 带 来 危 害 。 ” 在 非 斯 拉 夫 人 之 间 造 成 迷 惑 。 命 令 的 作 者 说 : 这 显 然 是 正 确 的 。 “ 我 们 将 在 这 里 予 以 证 明 ” 。 他 们 事 实 上 也 尽 力 作 了 证 明 。 彼 得 对 于 僧 侣 的 看 法 , 一 如 他 对 所 有 其 他 事 情 的 看 法 , 是 从 国 家 利 益 出 发 的 。 但 他 认 为 僧 侣 利 少 而 害 则 很 多 。 彼 得 引 述 拜 占 廷 在 某 一 时 期 的 历 史 , 认 为 当 时 一 些 希 腊 皇 帝 “ 在 放 弃 其 称 号 以 后 , 开 始 伪 善 ” , 屈 服 于 “ 某 些 骗 子 ” 的 影 响 。 骗 子 们 逃 避 劳 动 , 力 图 兼 “ 别 人 的 劳 动 ” 而 生 活 。 他 们 在 从 黑 3 0 ① 索 洛 维 约 夫 : 同 上 书 , 第 4 卷 , 第 1 5 1 页
海甚至到查尔一戈罗德(帝王城)这一条全长不过30俄里的 运河沿岸,就建造了庙宇300余座;至于其他各处,庙宇的 数目更多,而且“都有巨额收入”。这些“坏疽”完全削弱了 拜占廷帝国的军事力量。“由于其他疏忽和这一原因,导致了 巨大灾难:当土耳其人包围查尔一戈罗德时,能找到的战士, 不到6000人”。 如果相信命令的作者,则庙宇给俄罗斯国家带来的利益 不比它们带给拜占廷的多。“因为现时僧侣的生活是兼其他章 程得来的收入来维持的,为害殊为不少。他们大部分都是不 劳而食的人。游手好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许多分裂教派的 迷信和扰乱治安的歹徒由此产生,这是人所共见的。” 彼得对于游手好闲和僧侣迷信,尤为不能容忍,因为僧 侣在我国都是来自农民,而农民当然应该工作,而不应该夸 夸其谈。农民在获得僧侣称号后并不放弃世俗福利,相反,却 比以前享受得更多。“因为房屋是既属于他自己,又属于国家 和地主,成为三重贡品,在庙宇里,一切都是现成的;而自 由的农民工作着,只有三分之一的收成归农民自己。”同时, 他们既不学习,又不读圣经。结果,他们对社会完全没有任 何“利益”。旧谚语说得好:“他们对神、对人都一无是处”。 彼得禁止农奴剃度为僧,只有取得地主的“放行证”者除外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也规定必须审查姓名,年龄,为何 剃度,地主为何解放了他,是否识字等等。不识字的农民,庙 宇是不收容的①。 ①《宗教规程》,莫斯科版,第117页
海 甚 至 到 查 尔 — 戈 罗 德 ( 帝 王 城 ) 这 一 条 全 长 不 过 3 0 俄 里 的 运 河 沿 岸 , 就 建 造 了 庙 宇 3 0 0 余 座 ; 至 于 其 他 各 处 , 庙 宇 的 数 目 更 多 , 而 且 “ 都 有 巨 额 收 入 ” 。 这 些 “ 坏 疽 ” 完 全 削 弱 了 拜 占 廷 帝 国 的 军 事 力 量 。 “ 由 于 其 他 疏 忽 和 这 一 原 因 , 导 致 了 巨 大 灾 难 : 当 土 耳 其 人 包 围 查 尔 - 戈 罗 德 时 , 能 找 到 的 战 士 , 不 到 6 0 0 0 人 ” 。 如 果 相 信 命 令 的 作 者 , 则 庙 宇 给 俄 罗 斯 国 家 带 来 的 利 益 , 不 比 它 们 带 给 拜 占 廷 的 多 。 “ 因 为 现 时 僧 侣 的 生 活 是 兼 其 他 章 程 得 来 的 收 入 来 维 持 的 , 为 害 殊 为 不 少 。 他 们 大 部 分 都 是 不 劳 而 食 的 人 。 游 手 好 闲 是 一 切 罪 恶 的 根 源 , 许 多 分 裂 教 派 的 迷 信 和 扰 乱 治 安 的 歹 徒 由 此 产 生 , 这 是 人 所 共 见 的 。 ” 彼 得 对 于 游 手 好 闲 和 僧 侣 迷 信 , 尤 为 不 能 容 忍 , 因 为 僧 侣 在 我 国 都 是 来 自 农 民 , 而 农 民 当 然 应 该 工 作 , 而 不 应 该 夸 夸 其 谈 。 农 民 在 获 得 僧 侣 称 号 后 并 不 放 弃 世 俗 福 利 , 相 反 , 却 比 以 前 享 受 得 更 多 。 “ 因 为 房 屋 是 既 属 于 他 自 己 , 又 属 于 国 家 和 地 主 , 成 为 三 重 贡 品 , 在 庙 宇 里 , 一 切 都 是 现 成 的 ; 而 自 由 的 农 民 工 作 着 , 只 有 三 分 之 一 的 收 成 归 农 民 自 己 。 ” 同 时 , 他 们 既 不 学 习 , 又 不 读 圣 经 。 结 果 , 他 们 对 社 会 完 全 没 有 任 何 “ 利 益 ” 。 旧 谚 语 说 得 好 : “ 他 们 对 神 、 对 人 都 一 无 是 处 ” 。 彼 得 禁 止 农 奴 剃 度 为 僧 , 只 有 取 得 地 主 的 “ 放 行 证 ” 者 除 外 。 然 而 就 是 在 这 种 情 形 下 , 也 规 定 必 须 审 查 姓 名 , 年 龄 , 为 何 剃 度 , 地 主 为 何 解 放 了 他 , 是 否 识 字 等 等 。 不 识 字 的 农 民 , 庙 宇 是 不 收 容 的 ① 。 3 1 ① 《 宗 教 规 程 》 , 莫 斯 科 版 , 第 1 1 7 页
这一命令是由彼得会同费奥凡·普罗科波维奇制订 的①。由此可见,就在以政论家的姿态出现时,彼得也不孤独 1714年的命令,即所谓关于长子继承制的命令,我在上面已 经略有摘录,其论点也不完全属于彼得一人。据∏.H.米柳 科夫的最令人信服的证明,其最主要论点都是彼得从费奥多 尔·萨尔特科夫的一部著作中抄来的②。毫无疑问,彼得在政 论方面的最积极助手是费奥凡·普罗科波维奇,这人可称为 改革时期的最多产和最有天才的政论家 普罗科波维奇的说教,从各方面为彼得改革进行了广泛 的、不懈的辩护。例如,莫斯科的呆板思维,对于彼得及其 军职人员的出国,是不能苟同的。因此,普罗科波维奇认为 必须论述出国旅行的益处。在“1717年10月23日的演讲 词”里,他说:“如河之流,其行愈远,愈能汇集百川而愈益 波澜壮阔,力量雄伟。同样,聪明的人亦可于旅行中获益至 大。所获何益呢?是体力吗?否,体力因旅途艰苦反易减弱 是财富吗?否,除商人外,他人旅行都须花钱。然则是什么 收获呢?是个人及社会的共同财富,即艺术。光荣的诗人叶 林斯基·奧米尔在《奥德赛》一书的篇首,对小说中长篇歌 颂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作了简短的赞扬不是徒然的。赞扬虽 ①这一命令的全文,见.奇斯托维奇:《费奥凡·普罗科波维奇及其时 代》附录,圣彼得堡1808年版:第709718页 ②关于从英、法、德及其他欧洲君主专制国家法制局挑选出的若干章程的 报告(参阅《彼得大帝时期的俄国国家经济》,第536页。)
这 一 命 令 是 由 彼 得 会 同 费 奥 凡 · 普 罗 科 波 维 奇 制 订 的 ① 。 由 此 可 见 , 就 在 以 政 论 家 的 姿 态 出 现 时 , 彼 得 也 不 孤 独 。 1 7 1 4 年 的 命 令 , 即 所 谓 关 于 长 子 继 承 制 的 命 令 , 我 在 上 面 已 经 略 有 摘 录 , 其 论 点 也 不 完 全 属 于 彼 得 一 人 。 据 C. S. 米 柳 科 夫 的 最 令 人 信 服 的 证 明 , 其 最 主 要 论 点 都 是 彼 得 从 费 奥 多 尔 · 萨 尔 特 科 夫 的 一 部 著 作 中 抄 来 的 ② 。 毫 无 疑 问 , 彼 得 在 政 论 方 面 的 最 积 极 助 手 是 费 奥 凡 · 普 罗 科 波 维 奇 , 这 人 可 称 为 改 革 时 期 的 最 多 产 和 最 有 天 才 的 政 论 家 。 普 罗 科 波 维 奇 的 说 教 , 从 各 方 面 为 彼 得 改 革 进 行 了 广 泛 的 、 不 懈 的 辩 护 。 例 如 , 莫 斯 科 的 呆 板 思 维 , 对 于 彼 得 及 其 军 职 人 员 的 出 国 , 是 不 能 苟 同 的 。 因 此 , 普 罗 科 波 维 奇 认 为 必 须 论 述 出 国 旅 行 的 益 处 。 在 “ 1 7 1 7 年 1 0 月 2 3 日 的 演 讲 词 ” 里 , 他 说 : “ 如 河 之 流 , 其 行 愈 远 , 愈 能 汇 集 百 川 而 愈 益 波 澜 壮 阔 , 力 量 雄 伟 。 同 样 , 聪 明 的 人 亦 可 于 旅 行 中 获 益 至 大 。 所 获 何 益 呢 ? 是 体 力 吗 ? 否 , 体 力 因 旅 途 艰 苦 反 易 减 弱 。 是 财 富 吗 ? 否 , 除 商 人 外 , 他 人 旅 行 都 须 花 钱 。 然 则 是 什 么 收 获 呢 ? 是 个 人 及 社 会 的 共 同 财 富 , 即 艺 术 。 光 荣 的 诗 人 叶 林 斯 基 · 奥 米 尔 在 《 奥 德 赛 》 一 书 的 篇 首 , 对 小 说 中 长 篇 歌 颂 的 希 腊 英 雄 奥 德 修 斯 作 了 简 短 的 赞 扬 不 是 徒 然 的 。 赞 扬 虽 3 2 ① ② 关 于 从 英 、 法 、 德 及 其 他 欧 洲 君 主 专 制 国 家 法 制 局 挑 选 出 的 若 干 章 程 的 报 告 ( 参 阅 《 彼 得 大 帝 时 期 的 俄 国 国 家 经 济 》 , 第 5 3 6 页 。 ) 这 一 命 令 的 全 文 , 见 C. 奇 斯 托 维 奇 : 《 费 奥 凡 · 普 罗 科 波 维 奇 及 其 时 代 》 附 录 , 圣 彼 得 堡 1 8 0 8 年 版 : 第 7 0 9 — 7 1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