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五章政治权力 权力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它象阳光、空气一样真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似乎 无时无处都能体察到权力的存在。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在那种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行 为能带有强制力地影响、支配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活动中,就表明权力的存在。 权力似乎是很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它象精灵一样控制着社会各个领 域。诚如一位智者所描述的:"它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人们虽然看不到权力 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感到它的存在。“权力作为一种充满魔力的社 会现象,它从来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及″。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政治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斗争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人们的 根本利益是政治的基础,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运转的动力: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经济生活的媒介是货币的话,那么, 政治生活的媒介则是政治权力。货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样,政治权力也是政治 学中的基本概念。政治权力使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卷入政治。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围 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巩固、行使、终结和再获得、巩固、行使的斗争和运转过程。因此, 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不能不研究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概述 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 (一)权力的含义 要准确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权力入手,作一些分析考察。"权力"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过权力,就有多少关于权力的定义。再加上权力” 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权力″在汉语中简称"权″。从我国古代书籍来看,权”有不同的用法。一是当名词使用, 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 锤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春秋战国时,权″被引申和扩展。获得了新 的含义,成为常用字。在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当作 动词使用。当动词使用有两种用法:一是衡量审度之义,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 又说:"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梁惠王上》,见朱熹集注《四书集注》
第二部分 == == 第五章 政治权力 权力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它象阳光、空气一样真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似乎 无时无处都能体察到权力的存在。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在那种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行 为能带有强制力地影响、支配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活动中,就表明权力的存在。 权力似乎是很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它象精灵一样控制着社会各个领 域。诚如一位智者所描述的:“它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人们虽然看不到权力 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感到它的存在。”权力作为一种充满魔力的社 会现象,它从来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及”。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政治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斗争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人们的 根本利益是政治的基础,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运转的动力;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经济生活的媒介是货币的话,那么, 政治生活的媒介则是政治权力。货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样,政治权力也是政治 学中的基本概念。政治权力使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卷入政治。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围 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巩固、行使、终结和再获得、巩固、行使的斗争和运转过程。因此, 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不能不研究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概述 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 (一)权力的含义 要准确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权力入手,作一些分析考察。“权力”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过权力,就有多少关于权力的定义。再加上“权力” 一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权力” 在汉语中简称“权”。从我国古代书籍来看,“权”有不同的用法。一是当名词使用, 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 锤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春秋战国时,“权”被引申和扩展。获得了新 的含义,成为常用字。在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当作 动词使用。当动词使用有两种用法:一是衡量审度之义,孟子说:“权 ,然后知轻重。” 又说:“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梁惠王上》,见朱熹集注《四书集注》
第254页)这里的着重点在权”,强调的是衡量选择之意;二是制约别人的能力。如 早期法家慎到在其所著的《威德》篇中就说:"故贤人而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 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这里的着重点在力”,强调的是权力大小、轻重 之意,这已经具有现代意义权力的含义了。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家给权力”一词下了许多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 不同的解释,但尽管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不外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能力说"。即认 为"权力”是指一个行为者(个人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个人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 的能力。多数思想家持此观点。如马克斯·韦伯就说过:"我理解的权力,就是一个或若 干人在社会活动中即使遇到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 愿。〃(《马克斯·韦伯文选》,第180页,天津大学出版社,)托马斯·戴伊也说:"权 力是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能。而这种决定却能影响这种社会制 度中的其他一些人。([美]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第9页,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说:"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孙中山选集》, 第693页)一种是"关系说。即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 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少。如托马斯·霍布斯在《利 维坦》一书中就认为:权力即一种主动出击的行动者“和被动承受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动因是一回事。罗伯特·达尔也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之间的一种 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其中某人带动别人采取行动,没有这种关系,他们就不会这样做。” (转引自[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第108页)以上两种 观点虽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的特性,而且,其共同点是:都把 权力看成是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即使他人的行为 符合自己的目的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 可以给权力下如下定义: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 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 (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 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和服从关系,是要有一定的要素才能构 成的。如果从纷繁众多的权力关系中,抽出两个能动个体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就可以发 现这种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
第 254 页)这里的着重点在“权”,强调的是衡量选择之意;二是制约别人的能力。如 早期法家慎到在其所著的《威德》篇中就说:“故贤人而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 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这里的着重点在“力”,强调的是权力大小、轻重 之意,这已经具有现代意义权力的含义了。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家给“权力”一词下了许多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 不同的解释,但尽管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不外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能力说”。即认 为“权力”是指一个行为者(个人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个人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 的能力。多数思想家持此观点。如马克斯·韦伯就说过:“我理解的权力,就是一个或若 干人在社会活动中即使遇到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 愿。”(《马克斯·韦伯文选》,第 180 页,天津大学出版社,)托马斯·戴伊也说:“权 力是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能。而这种决定却能影响这种社会制 度中的其他一些人。”([美]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第 9 页,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说:“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孙中山选集》, 第 693 页)一种是“关系说”。即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 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少。如托马斯·霍布斯在《利 维坦》一书中就认为:权力即一种主动出击的“行动者”和被动承受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动因是一回事。罗伯特·达尔也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之间的一种 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其中某人带动别人采取行动,没有这种关系,他们就不会这样做。” (转引自[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第 108 页)以上两种 观点虽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 的特性,而且,其共同点是:都把 权力看成是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即使他人的行为 符合自己的目的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 可以给权力下如下定义: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 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 (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 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和服从关系,是要有一定的要素才能构 成的。如果从纷繁众多的权力关系中,抽出两个能动个体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就可以发 现这种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
1.权力主体。它是相对于权力客体而言的,是权力的拥有者。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主体。一般说,权力主体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也可 以是有组织的群众团体或政治机构。权力主体所以能在权力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 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拥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特殊才 能所形成的特殊优势。而且,他们的意志和行动能够利用这些优势。这种特殊优势愈大, 其所具有的支配和控制力也愈大。因此,权力主体是要具有一定资格的 2.权力客体。它是相对于权力主体而言的。是权力作用的对象。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被动和被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客体。权力客体也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或有组织的 群众组织与政治机构。权力客体不会永远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在某种特定条件下, 通过互相作用,主客体的地位可以互易 3.权力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说,权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权力主体为达到某种目 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所以,行使权力必定为某种目的服务。权力目的就是权力主体通 过行使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这些利益和价值可以是经济上的、 政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权力目的是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它驱动权力主体的支 配意识不断转化为支配意志和行为而施加于权力客体,以期得到所追求的结果一一得到 某种利益,或使已得到的利益不再失去。 4.权力作用的方式。即权力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制约或支配权力客体的方法和 机制。权力主体只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相应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 收到理想的效果。权力主体为了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常常采取多种方法和机 制。但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 是强制的方式。即通过实施惩罚或惩罚威胁的方式迫使权力客体就范。这种方式包括 刑罚、禁锢流放、死亡威胁等手段,由于这些手段所产生的强制力,是一种物质力量, 其基本形式是暴力。以暴力为基础的强制方式,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往往可以达到明显 而快速的效果。但这种强制力导致的服从是一种被迫的服从,是建筑在力量对比悬殊上 因而易引发对抗,需付出较大代价 二是报偿的方式。即通过利益或利益许诺来换取权力客体的服从。这种方式既包括物质 回报也包括精神回报。物质回报主要是财产、待遇的增减:精神回报主要是名望、尊严 等有价值的东西的维护或贬损。通过报偿方式赢得的权力客体的服从是有条件的,即以 提供利益回报为条件。这种服从仍带有被迫性质,这种被迫是基于对利益诱导的选择。 但实施这种方式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惠性质的交换关系。权力客体不只是被支
1.权力主体。它是相对于权力客体而言的,是权力的拥有者。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主体。一般说,权力主体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也可 以是有组织的群众团体或政治机构。权力主体所以能在权力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 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拥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特殊才 能所形成的特殊优势。而且,他们的意志和行动能够利用这些优势。这种特殊优势愈大, 其所具有的支配和控制力也愈大。因此,权力主体是要具有一定资格的。 2.权力客体。它是相对于权力主体而言的。是权力作用的对象。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被动和被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客体。权力客体也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或有组织的 群众组织与政治机构。权力客体不会永远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在某种特定条件下, 通过互相作用,主客体的地位可以互易。 3.权力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说,权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权力主体为达到某种目 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所以,行使权力必定为某种目的服务。权力目的就是权力主体通 过行使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这些利益和价值可以是经济上的、 政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权力目的是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它驱动权力主体的支 配意识不断转化为支配意志和行为而施加于权力客体,以期得到所追求的结果——得到 某种利益,或使已得到的利益不再失去。 4.权力作用的方式。即权力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制约或支配权力客体的方法和 机制。权力主体只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相应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 收到理想的效果。权力主体为了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常常采取多种方法和机 制。但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强制的方式。即通过实施惩罚或惩罚威胁的方式迫使权力客体就范。这种方式包括 刑罚、禁锢流放、死亡威胁等手段,由于这些手段所产生的强制力,是一种物质力量, 其基本形式是暴力。以暴力为基础的强制方式,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往往可以达到明显 而快速的效果。但这种强制力导致的服从是一种被迫的服从,是建筑在力量对比悬殊上, 因而易引发对抗,需付出较大代价。 二是报偿的方式。即通过利益或利益许诺来换取权力客体的服从。这种方式既包括物质 回报也包括精神回报。物质回报主要是财产、待遇的增减;精神回报主要是名望、尊严 等有价值的东西的维护或贬损。通过报偿方式赢得的权力客体的服从是有条件的,即以 提供利益回报为条件。这种服从仍带有被迫性质,这种被迫是基于对利益诱导的选择。 但实施这种方式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惠性质的交换关系。权力客体不只是被支
配,而且有利益要求。这种方式给权力主体带来的是正面效益,然而权力主体掌握的资 源的有限性,导致报偿方式效用的有限性 是信仰方式。即通过说服教育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使权力客体形成一种信仰(即认为 有责任服从权力主体的一种内在观念),从而导致权力客体心甘情愿地服从。这种方式 的基本前提是权力主体具备一定的人格力量,或能运用宣传教育、文化倡导等手段,为 权力客体提供一种信仰体系,以使权力客体认同现存的权力关系,自愿服从权力主体的 支配和制约的能力。这种方式通过提供政治理念、信仰体系,为现存的权力关系提供 种合理的正当的根据,使权力客体相信服从权力主体的制约和支配是正确的、应当的 能保证权力关系的稳固。但权力主体所倡导的信仰体系,必须与社会中流行的、多数成 员所奉行的基本价值观相关联,否则不可能被接受。 以上实现权力的方式,是从理论抽象的意义上概括的,在实际生活中,权力的实现是 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方式必定有多种多样,而且不会孤立地只使用某一种方式,常常 几种方式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形成效用互补 5.权力的实现。即权力主体作用于权力客体后所收到的实际效果。没有一个权力主体 不关心自己权力实现的程度。权力实现的程度是通过权力客体的行为符合权力主体意志 或利益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在权力关系中,绝对的权力者不易找到,也就是说,权力客 体的行为绝对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是不可能的,一般只表现为权力客体的行为大 体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不论权力的实际效果如何,都会反馈给权力主体。一旦 权力收到应有的效果,权力主体就会尽量长期保持这种权力关系,巩固自己的权力主体 地位。如果遭到权力客体的抵制或反抗,权力主体就会调整利益需要,改进权力方式, 加强作用力度,向权力客体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直到产生一定的效果 (三)权力的性质 1、权力的本质 权力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并不是新的发明,罗 素就曾经在两个人的关系比较中论述过权力,伯恩斯则明确地说,"权力是人之间的 种关系。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关系之外是没有 权力的。既使是人对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们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改造,实际上是人 们社会关系的反映,离开社会关系,就没有权力。当然,不同的社会形态用会关系的 本质是不同的。同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由此决定了权
配,而且有利益要求。这种方式给权力主体带来的是正面效益,然而权力主体掌握的资 源的有限性,导致报偿方式效用的有限性。 三是信仰方式。即通过说服教育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使权力客体形成一种信仰(即认为 有责任服从权力主体的一种内在观念),从而导致权力客体心甘情愿地服从。这种方式 的基本前提是权力主体具备一定的人格力量,或能运用宣传教育、文化倡导等手段,为 权力客体提供一种信仰体系,以使权力客体认同现存的权力关系,自愿服从权力主体的 支配和制约的能力。这种方式通过提供政治理念、信仰体系,为现存的权力关系提供一 种合理的正当的根据,使权力客体相信服从权力主体的制约和支配是正确的、应当的, 能保证权力关系的稳固。但权力主体所倡导的信仰体系,必须与社会中流行的、多数成 员所奉行的基本价值观相关联,否则不可能被接受。 以上实现权力的方式,是从理论抽象的意义上概括的,在实际生活中,权力的实现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方式必定有多种多样,而且不会孤立地只使用某一种方式,常常 几种方式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形成效用互补。 5.权力的实现。即权力主体作用于权力客体后所收到的实际效果。没有一个权力主体 不关心自己权力实现的程度。权力实现的程度是通过权力客体的行为符合权力主体意志 或利益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在权力关系中,绝对的权力者不易找到,也就是说,权力客 体的行为绝对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是不可能的,一般只表现为权力客体的行为大 体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不论权力的实际效果如何,都会反馈给权力主体。一旦 权力收到应有的效果,权力主体就会尽量长期保持这种权力关系,巩固自己的权力主体 地位。如果遭到权力客体的抵制或反抗,权力主体就会调整利益需要,改进权力方式, 加强作用力度,向权力客体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直到产生一定的效果。 (三)权力的性质 1、权力的本质 权力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并不是新的发明,罗 素就曾经在两个人的关系比较中论述过权力,伯恩斯则明确地说,“权力是人之间的一 种关系”。 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关系之外是没有 权力的。既使是人对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们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改造,实际上是人 们社会关系的反映,离开社会关系,就没有权力。 当然,不同的社会形态用会关系的 本质是不同的。同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由此决定了权
力内容的多样化。因此,权力的内容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行使权力的人不能为所欲为 既便他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决定权,但总是有限的。 其二,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权力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反映着一定的 阶级关系。简言之,权力所反映的阶级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阶级对立关系。统治 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而且有时会十分尖锐。(2)阶级合作关系 阶级合作关系表现在阶级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有自己的同盟军,被统治阶级也有自 己的同盟军,本阶级和同盟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3)阶级团结关系。本阶 级内部,从总体上说是团结的。共同对外的。上述不同的阶级关系,在各种权力关系中 都有所反映。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权力关系中的阶级性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人们整天在权力链条中 忙忙碌碌,忽视了其中的阶级色彩。但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可注意到任何一种具体的 权力关系都在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都具有阶级性 其三,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将权力的本质概括为社会关系、阶级关系都不鲜见,但是 认为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则具有一定的新意。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具体地揭示了权力 的内在本质。首先,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有其共同的利益作基础,只有对权力关系范 围内所有的人都有利,权力关系才能成立。当然,每一个人的利益满足程度是不同的 其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行使者有利,如果对行使权力的人都没有任何利益 那么,就很难有人去行使权力了。再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支配者有利,如果 对权力支配的人没有利益,谁都不会服从权力的指挥。尽管权力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 也必须建立在对服从者利益的最低满足基础之上,否则,强制也是无效的。最后,权力 关系的形式必须对社会发展有利,如果对社会发展无利,社会就不会接受这种权力关系。 从利益角度去认识权力关系,能够理解许多奇怪的权力现象。 2、权力的属性 权力的属性主要是 其一,人性与非人性。权力由人行使,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性。俗语讲,权力人格 化,就是将行使权力的人的性格、特点、能力、创造性等融于权力之中,任何权力都带 有人的特征。因此,不同的人行使同一种权力,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权力走向极端时, 也会带有非人性的征兆。权力的非人性,即兽性,不是权力的正常状态,是行使权力的 人的非正常状态的反映。人除了社会性之外,也有自然性的一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具有一定的生物性。人走向极端之时,权力也走向极端,会发生一些残无人道的事情
力内容的多样化。因此,权力的内容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行使权力的人不能为所欲为, 既便他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决定权,但总是有限的。 其二,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权力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反映着一定的 阶级关系。简言之,权力所反映的阶级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阶级对立关系。统治 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而且有时会十分尖锐。(2)阶级合作关系。 阶级合作关系表现在 阶级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有自己的同盟军,被统治阶级也有自 己的同盟军,本阶级和同盟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3)阶级团结关系。本阶 级内部,从总体上说是团结的。共同对外的。上述不同的阶级关系,在各种权力关系中 都有所反映。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权力关系中的阶级性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人们整天在权力链条中 忙忙碌碌,忽视了其中的阶级色彩。但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可注意到任何一种具体的 权力关系都在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都具有阶级性。 其三,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将权力的本质概括为社会关系、阶级关系都不鲜见,但是, 认为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则具有一定的新意。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具体地揭示了权力 的内在本质。首先,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有其共同的利益作基础,只有对权力关 系范 围内所有的人都有利,权力关系才能成立。当然,每一个人的利益满足程度是不同的。 其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行使者有利,如果对行使权力的人都没有任何利益, 那么,就很难有人去行使权力了。再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支配者有利,如果 对权力支配的人没有利益,谁都不会服从权力的指挥。尽管权力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 也必须建立在对服从者利益的最低满足基础之上,否则,强制也是无效的。最后,权力 关系的形式必须对社会发展有利,如果对社会发展无利,社会就不会接受这种权力关系。 从利益角度去认识权力关系,能够理解许多奇怪的权力现象。 2、权力的属性 权力的属性主要是: 其一,人性与非人性。权力由人行使,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性。俗语讲,权力人格 化,就是将行使权力的人的性格、特点、能力、创造性等融于权力之中,任何权力都带 有人的特征。因此,不同的人行使同一种权力,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权力走向极端时, 也会带有非人性的征兆。权力的非人性,即兽性,不是权力的正常状态,是行使权力的 人的非正常状态的反映。人除了社会性之外,也有自然性的一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具有一定的生物性。人走向极端之时,权力也走向极端,会发生一些残无人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