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 (一)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指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 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 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后,主要表现为调整人民内部关系和管理 公共事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政治这一现象很复杂,各个时 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公认的 确切定义。 政治是一个古老的,涵义极为丰富的概念。早在中国古代周朝的《尚书》中就出现过政 治的概念。不过,中国古代大多把政”和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 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而将政和治两字完全结合使用,则始 于中国近代,其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在西方,政治则系古希腊时期的 polis一词演化 而来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中,指城堡或卫城。当时,雅典人将修筑在山顶的 卫城称为~ polis"每当商议公务时人们就到卫城去。后来 polis综合了土地、人民及其政 治生活而被赋予帮″和国″的意义。"公民″、"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都是由其派生 而来的。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 生活的总和。在当时的雅典城市国家,成年男性公民(指成年自由民,不包括奴隶和 妇女)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参加城市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不去要罚款)。 中国的孙中山先生对政治有一个很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五十多年后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伊斯顿(当时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认为政治就是ν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这话有点费解。举个例子说,远古时 期,一群原始人猎获了一头动物。怎么分配这些食物?刚开始人们可能打得头破血流, 还是分不好。后来逐渐醒悟到打得头破血流并不是好办法,于是就找出一个(或者几个) 人来,给他们权利,让他们来决定怎样分配,这就是最早的政治,最原始的政治。如果 这个掌管分配权的人是大家推选的,那就是最早的民主政治:如果这个人是氏族里最年
第一部分 == ==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 政治的科学含义 (一)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指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 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 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后,主要表现为调整人民内部关系和管理 公共事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政治这一现象很复杂,各个时 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公认的 确切定义。 政治是一个古老的,涵义极为丰富的概念。早在中国古代周朝的《尚书》中就出现过“政 治”的概念。不过,中国古代大多把“政”和“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 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而将政和治两字完全结合使用,则始 于中国近代,其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在西方,政治则系古希腊时期的 polis 一词演化 而来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中,指城堡或卫城。当时,雅典人将修筑在山顶的 卫城称为“polis”每当商议公务时人们就到卫城去。后来 polis 综合了土地、人民及其政 治生活而被赋予“帮”和“国”的意义。“公民”、“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都是由其派生 而来的。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 生活的总和。 在当时的雅典城市国家,成年男性公民(指成年自由民,不包括奴隶和 妇女)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参加城市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不去要罚款)。 中国的孙中山先生对政治有一个很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五十多年后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伊斯顿(当时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认为政治就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这话有点费解。举个例子说,远古时 期,一群原始人猎获了一头动物。怎么分配这些食物?刚开始人们可能打得 头破血流, 还是分不好。后来逐渐醒悟到打得头破血流并不是好办法,于是就找出一个(或者几个) 人来,给他们权利,让他们来决定怎样分配,这就是最早的政治,最原始的政治。如果 这个掌管分配权的人是大家推选的,那就是最早的民主政治;如果这个人是氏族里最年
长的,那就是最早的家长制:如果这个人号称受命于神,那就是最早的神权政治;如果 这个人是世袭的,那就是最早的世袭制。当然需要做的事并不止是分配猎物。如何狩猎, 在守猎时如何分工等都需要有人来组织、指挥,因此也有政治。这样看来,政治是随着 管理公共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意大利 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把政治理解为君主驾驭臣僚和统治人民的各种方法与权术谋 略: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政治是当政者运筹帷幄的活动;美国的政治行为主义 则认为,政治即是围绕政府制定决策的活动及其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曾对政治〃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主要看法有:()政治 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的利益,而处理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 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2)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 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的全部政策和策略:(3政治是主要 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4政治是 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权 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给政治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他们却对政治作了许多科学 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阶级的概念,阶级是政治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既不是从来就有,也并非永恒存在,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 程中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同时又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它也必 将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也正因为如此,政治所反映和所表现的内容也必然 是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政治的基本特性就是它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持有 不同的政治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一个基本观点。 2政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既根源于经济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治,既产生和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同时又服 务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一方面,社会各阶级 的经济地位决定其政治关系,从而产生出各个阶级的政治;而社会各个阶级的政治从来 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产生形成的,并且都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因此,政治深刻 根源于经济、产生形成于经济。另一方面,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一经形成便积 极的服务于经济和反作用于经济,或者对经济起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或者对经济起
长的,那就是最早的家长制;如果这个人号称受命于神,那就是最早的神权政治;如果 这个人是世袭的,那就是最早的世袭制。当然需要做的事并不止是分配猎物。如何狩猎, 在守猎时如何分工等都需要有人来组织、指挥,因此也有政治。这样看来,政治是随着 管理公共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意大利 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把政治理解为君主驾驭臣僚和统治人民的各种方法与权术谋 略;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政治是当政者运筹帷幄的活动;美国的政治行为主义 则认为,政治即是围绕政府制定决策的活动及其过程。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政治学界曾对“政治”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主要看法有: ⑴政治 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的利益,而处理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 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⑵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 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的全部政策和策略;⑶政治是主要 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⑷政治是 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权 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给政治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他们却对政治作了许多科学 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阶级的概念,阶级是政治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既不是从来就有,也并非永恒存在,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 程中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同时又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它也必 将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也正因为如此,政治所反映和所表现的内容也必然 是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政治的基本特性就是它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持有 不同的政治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一个基本观点。 2 政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既根源于经济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治,既产生和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同时又服 务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一方面,社会各阶级 的经济地位决定其政治关系,从而产生出各个阶级的政治;而社会各个阶级的政治从来 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产生形成的,并且都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因此,政治深刻 根源于经济、产生形成于经济。另一方面,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一经形成便积 极的服务于经济和反作用于经济,或者对经济起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或者对经济起
阻碍和破坏作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要求人们应该从经济关系及其发展 中来解释政治及其历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一个基本观点 3政治的全部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列宁曾经反复强调"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之所以在政治中具 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由国家的性质及其作用决定的。国家政权是一种产生于社会又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一种特殊强制力量,它以整个社会的名义,以暴力机器为工具,将特殊 的强制力量施行于整个社会。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任何阶级要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必须 首先掌握国家政权,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问题始终是政权的核心问题。 4政治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夺取国家政权、分享国家政权、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并运 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活动。 国家具有阶级统治的职能,任何阶级和集团夺取国家政权、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都是为 了进行阶级统治。此外,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从人类学上讲,人是以群体生活为基础的社会动物,只要有人,就会有社会公共事务, 有社会公共事务就必须要进行社会管理,可见,国家离不开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也说 明,人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离开政治,人类就无法维持群体的生存方式,无法组成社 会。也正因为如此,亚历士多德把人称为天生的政治动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政治,就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阶级或集团, 基于其根本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参与、组织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运用国 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三)政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政治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 济决策在政治决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政治行为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也越来越 大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主要通过国家权力与法的关系反映出来。国 家和法律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代表和体现,他们都属于上层建 筑,产生于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两者的关系中,政治是根本,是法律产生的前 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的效力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另一方面,法律 对于政治也有重大影响,它体现国家的一级,通过法的准则来巩固国家权力并维持国家 权力的正常运行
阻碍和破坏作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要求人们“应该从经济关系及其发展 中来解释政治及其历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一个基本观点。 3 政治的全部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列宁曾经反复强调“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之所以在政治中具 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由国家的性质及其作用决定的。国家政权是一种产生于社会又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一种特殊强制力量,它以整个社会的名义,以暴力机器为工具,将特殊 的强制力量施行于整个社会。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任何阶级要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必须 首先掌握国家政权,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问题始终是政权的核心问题。 4 政治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夺取国家政权、分享国家政权、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并运 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活动。 国家具有阶级统治的职能,任何阶级和集团夺取国家政权、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都是为 了进行阶级统治。此外,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从人类学上讲,人是以群体生活为基础的社会动物,只要有人,就会有社会公共事务, 有社会公共事务就必须要进行社会管理,可见,国家离不开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也说 明,人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离开政治,人类就无法维持群体的生存方式,无法组成社 会。也正因为如此,亚历士多德把人称为天生的政治动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政治,就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阶级或集团, 基于其根本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参与、组织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运用国 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三)政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政治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 济决策在政治决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政治行为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也越来越 大。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主要通过国家权力与法的关系反映出来。国 家和法律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代表和体现,他们都属于上层建 筑,产生于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两者的关系中,政治是根本,是法律产生的前 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的效力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另一方面,法律 对于政治也有重大影响,它体现国家的一级,通过法的准则来巩固国家权力并维持国家 权力的正常运行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政治与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 宗教曾经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如在欧洲中世纪,教廷曾经凌驾于国家之上,而成为 最有权威的政治势力,宗教的律条也曾作为统治人民的严酷的法律。宗教冲突往往是民 族斗争、阶级斗争是和不同政治集团斗争的表现形式。在国际斗争中,宗教往往成为政 治斗争的工具。在现代社会,在国家的政治权力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已越来越疏远,这已成为政治进步的标志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政治与道德也有密切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受政治制约, 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道德能成为一种有利于巩固国家权力的社会秩序及与此相关的 心理基础,有助于政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国家权力的维持。同时,政治对道德的形成 和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一种道德风尚的建立和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政治力量才能实 现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什么的学问,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1政治学的开山大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把国家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它的学说对后 世影响很大,因此,许多人便将政治学视为国家学 2.意大利的著名政治学思想家马基雅弗利把政治学与论理学彻底分开,他的代表作《君 主论》是研究君主统治术的著作,政治学在他看来是统治者的统治学。 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德、意法西斯篡夺国家权利, 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政治学家加强了对政治权力的研究,因而有 的学者把政治学称为权力学 4.根据孙中山"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定义,有的政治学者把政治学视为研究国家 管理的科学,是一门国家管理学。 我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 里所说的各种社会现象,主要是围绕国家问题而产生的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 想、政治文化、政治活动等。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性政治学会议把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大致 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哲学、二是政治制度、三是政党、舆论及政治团体、四是国 际关系。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又逐步增加了公共行政、公法、政治历史学、政治 心理学、政治文化学、公共政策学等内容,美国的政治学研究最为发达,美国大学政治 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甚至多达100门以上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政治与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 宗教曾经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如在欧洲中世纪,教廷曾经凌驾于国家之上,而成为 最有权威的政治势力,宗教的律条也曾作为统治人民的严酷的法律。宗教冲突往往是民 族斗争、阶级斗争是和不同政治集团斗争的表现形式。在国际斗争中,宗教往往成为政 治斗争的工具。在现代社会,在国家的政治权力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已越来越疏远,这已成为政治进步的标志。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政治与道德也有密切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受政治制约, 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道德能成为一种有利于巩固国家权力的社会秩序及与此相关的 心理基础,有助于政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国家权力的维持。同时,政治对道德的形成 和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一种道德风尚的建立和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政治力量才能实 现。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什么的学问,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1 政治学的开山大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把国家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它的学说对后 世影响很大,因此,许多人便将政治学视为国家学。 2.意大利的著名政治学思想家马基雅弗利把政治学与论理学彻底分开,他的代表作《君 主论》是研究君主统治术的著作,政治学在他看来是统治者的统治学。 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德、意法西斯篡夺国家权利, 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政治学家加强了对政治权力的研究,因而有 的学者把政治学称为权力学。 4.根据孙中山“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定义,有的政治学者把政治学视为研究国家 管理的科学,是一门国家管理学。 我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 里所说的各种社会现象,主要是围绕国家问题而产生的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 想、政治文化、政治活动等。 194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性政治学会议把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大致 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哲学、二是政治制度、三是政党、舆论及政治团体、四是国 际关系。从二十世纪 50 年代开始,又逐步增加了公共行政、公法、政治历史学、政治 心理学、政治文化学、公共政策学等内容,美国的政治学研究最为发达,美国大学政治 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甚至多达 100 门以上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和近代政治学中西特点之比较 (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演变 先简单介绍一下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1.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起源于古希腊,亚历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政治 学的开山之作。《政治学》广泛涉及并详尽地讨论了国家、政府、法律、公民、教育 伦理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尤其是着重讨论了政治的价值追求和国家的目标取向 以及国家统治形式即政体问题。亚历士多德提出了划分国家政体的两条标准:一是最高 统治权力执掌者的人数。如权力操于一人之手的是君主政体、权力执掌在少部分人手中 为贵族政体、权力由大多数人共同执掌的是共和政体。二是统治者实行统治所追求的目 标。如统治者追逐私利的政体是变态政体″,权力执掌者谋求公共福利的政体是常态 政体″。亚里士多德极力推崇和无限向往的是一种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除了 亚里士多德之外,古希腊还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希腊是自然政 治观 2.中世纪是神的世纪,中世纪的政治是神权政治,"上帝之外无权力就是人们当时的 政治信条。因此,中世纪的政治学只能是被完全宗教化了的神权政治学 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观(略)。 3.文艺复兴时期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学 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政治学逐步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而获 得了真正的独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6世纪意大利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 把政治问题与宗教、伦理问题区分开,从而使政治学获得了彻底的独立。他的名著《君 主论》(或《霸术论》)从人本性恶出发,坚持非道德的政治观,反对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等人将道德的良与善作为划分政治是非的标准,反对将人类的公平、正义作为政治 追求的目标,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就是政治权力。统治者应以夺取政治权力为最高目的, 摒弃道德约束,靠行使权力和运用权术,甚至可以背信弃义,不择手段。他的这套权术 思想被后来某些政治家斥责为`最恶的政治″。他本人被称为ν罪恶的导师″。一些赤裸裸 进行专制统治的君主、政客,如拿破仑、俾斯麦、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等把《君主论》视 为政治圣经,反复钻研,乐此不疲 但是,由于马基雅弗利的理论对于政治斗争具有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考察和陈述, 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和他的游戏规则,将政权的黑暗和残忍的一面告诉了整个世界有人认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和近代政治学中西特点之比较 (一)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演变 先简单介绍一下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1.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起源于古希腊,亚历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政治 学的开山之作。《政治学》广泛涉及并详尽地讨论了国家、政府、法律、公民、教育、 伦理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尤其是着重讨论了政治的价值追求和国家的目标取向 以及国家统治形式即政体问题。亚历士多德提出了划分国家政体的两条标准:一是最高 统治权力执掌者的人数。如权力操于一人之手的是君主政体、权力执掌在少部分人手中 为贵族政体、权力由大多数人共同执掌的是共和政体。二是统治者实行统治所追求的目 标。如统治者追逐私利的政体是“变态政体”,权力执掌者谋求公共福利的政体是“常态 政体”。亚里士多德极力推崇和无限向往的是一种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除了 亚里士多德之外,古希腊还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希腊是自然政 治观。 2.中世纪是神的世纪,中世纪的政治是神权政治,“上帝之外无权力”就是人们当时的 政治信条。因此,中世纪的政治学只能是被完全宗教化了的神权政治学。 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观(略)。 3.文艺复兴时期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学 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政治学逐步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而获 得了真正的独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6 世纪意大利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 把政治问题与宗教、伦理问题区分开,从而使政治学获得了彻底的独立。他的名著《君 主论》(或《霸术论》)从人本性恶出发,坚持非道德的政治观,反对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等人将道德的良与善作为划分政治是非的标准,反对将人类的公平、正义作为政治 追求的目标,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就是政治权力。统治者应以夺取政治权力为最高目的, 摒弃道德约束,靠行使权力和运用权术,甚至可以背信弃义,不择手段。他的这套权术 思想被后来某些政治家斥责为“最恶的政治”。他本人被称为“罪恶的导师”。一些赤裸裸 进行专制统治的君主、政客,如拿破仑、俾斯麦、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等把《君主论》视 为政治圣经,反复钻研,乐此不疲 但是,由于马基雅弗利的理论对于政治斗争具有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考察和陈述, 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和他的游戏规则,将政权的黑暗和残忍的一面告诉了整个世界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