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速 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世界经济的整体性继续不断增强,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 度大大提高,这一趋势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全人类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更多机会,同时也会使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而形成的。与前资本主义的所有生产方式皆不相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具有对外扩张的无限冲动性,对利润的追逐、对商品市场和廉价 原料的追求使其获得经久不息的动力。同时,近代科技革命与近代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突破国界向 世界各地区的扩张活动,使一国的经济活动变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 分,最终将世界各个相互隔绝地区的经济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有机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源于欧洲,世界经济的形成是欧洲强国通过 对外扩张、掠夺、瓜分,把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纳入殖 民体系,把它国市场掠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实现的。这一过程可大致 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到18世纪60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速 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进入 21 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世界经济的整体性继续不断增强,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 度大大提高,这一趋势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全人类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更多机会,同时也会使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一节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一、 一、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而形成的。与前资本主义的所有生产方式皆不相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具有对外扩张的无限冲动性,对利润的追逐、对商品市场和廉价 原料的追求使其获得经久不息的动力。同时,近代科技革命与近代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突破国界向 世界各地区的扩张活动,使一国的经济活动变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 分,最终将世界各个相互隔绝地区的经济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有机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源于欧洲,世界经济的形成是欧洲强国通过 对外扩张、掠夺、瓜分,把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纳入殖 民体系,把它国市场掠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实现的。这一过程可大致 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到 18 世纪 60
年代西欧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夕,这是世界经济的萌芽时 期。这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资本主义工 场手工业的盛行,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不断扩大,西欧一些国家的经 济活动开始突破国界向外发展,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第二 个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夕, 是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欧美先进国家相继完成了以 蒸汽动力为标志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 大工业,使国际分工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形成了国际分工;对外贸易 的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世界市场;商品流通广泛发展,出现了世界 货币。第三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经济的最 终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 命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国际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被 卷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诞生使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开始出现裂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 国,社会主义经济力量逐步壮大,形成了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 行的社会主义市场,世界经济呈现出两大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局面。 但两个经济体系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且资本主义经济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战后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其 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大发 展,把各国经济卷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
年代西欧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夕,这是世界经济的萌芽时 期。这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资本主义工 场手工业的盛行,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不断扩大,西欧一些国家的经 济活动开始突破国界向外发展,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第二 个时期:从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夕, 是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欧美先进国家相继完成了以 蒸汽动力为标志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 大工业,使国际分工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形成了国际分工;对外贸易 的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世界市场;商品流通广泛发展,出现了世界 货币。第三个时期: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是世界经济的最 终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 命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国际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被 卷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诞生使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开始出现裂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 国,社会主义经济力量逐步壮大,形成了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 行的社会主义市场,世界经济呈现出两大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局面。 但两个经济体系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且资本主义经济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战后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其 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大发 展,把各国经济卷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
等领域的经济联系日益密不可分。世界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 机整体,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建立在世界各国经济之上,但它并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 简单总和,而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地区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共同运动而形成的经济有机整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 际经济组织都是当代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 结构、科学技术、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经济制度以及世界政治环境, 是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 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 的结构和态势。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 它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和拥有的规模。各国、各经济集团的经 济力量对比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 态系统。大致说来,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有三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这一阶段在政治上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此 对应,经济上形成了并存与对抗的两大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在世 界经济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主导地位是以美国的经济霸权为基 础的。 战后英法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德、意、日沦为战败国,美国凭 借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 国。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56.6%;出口贸 易占32.5%;黄金储备占74.6%,是英、法、(西)德、意、日五国总 和的四倍多。美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优势主导着战后一个时期的世界 经济秩序。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美元的经济霸
等领域的经济联系日益密不可分。世界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 机整体,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建立在世界各国经济之上,但它并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 简单总和,而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地区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共同运动而形成的经济有机整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 际经济组织都是当代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 结构、科学技术、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经济制度以及世界政治环境, 是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 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 的结构和态势。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 它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和拥有的规模。各国、各经济集团的经 济力量对比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 态系统。大致说来,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有三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至 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这一阶段在政治上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此 对应,经济上形成了并存与对抗的两大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在世 界经济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主导地位是以美国的经济霸权为基 础的。 战后英法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德、意、日沦为战败国,美国凭 借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 国。1948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 56.6%;出口贸 易占 32.5%;黄金储备占 74.6%,是英、法、(西)德、意、日五国总 和的四倍多。美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优势主导着战后一个时期的世界 经济秩序。1944 年 7 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美元的经济霸
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 立起来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税 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都是按照美国提出的方案建立并 为美国所操控,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 世界经济的框架。美国由此获得了稳定和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任务和 特权。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需要,通过实施“马歇尔计 划”对西欧提供大量的财力、物力援助,对日本也给予了巨额资金援 助,还通过“第四点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在帮助欧、日等 西方国家恢复经济的同时,使这些国家接受和认可了美国的经济霸主 地位。美国把资本主义国家统一在自己的周围,成立了“巴黎统筹委 员会”(简称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导致了一个时期 内东西方经济的隔绝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苏联为反对美国的控制而拒绝参加《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后为抗衡马歇尔计划 关贸总协定和“巴统”,苏联和东欧国家在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 员会,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 界市场”(斯大林语)。随着苏联霸权的扩张,经互会逐渐成为苏联控 制东欧国家同美国角逐的工具。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前就已经跃升为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在二战中其经济遭受破坏,直接经 济损失6790亿卢布,相当于苏联全部社会财富的1/3。战后,苏联 依靠自身的力量,仅用了4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重建家园的任务,把经 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到1960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 国的45.1%,缩小了同美国在经济上的差距。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经 济体系不完善,虽在战后经历了初期的高速增长,与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相比仍实力有限,据统计,196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GNP占 世界比重为62%,发展中国家为14%,社会主义国家占24%,因此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尚不能构成影响世界经济全局的力量
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 立起来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税 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都是按照美国提出的方案建立并 为美国所操控,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 世界经济的框架。美国由此获得了稳定和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任务和 特权。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需要,通过实施“马歇尔计 划”对西欧提供大量的财力、物力援助,对日本也给予了巨额资金援 助,还通过“第四点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在帮助欧、日等 西方国家恢复经济的同时,使这些国家接受和认可了美国的经济霸主 地位。美国把资本主义国家统一在自己的周围,成立了“巴黎统筹委 员会”(简称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导致了一个时期 内东西方经济的隔绝。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苏联为反对美国的控制而拒绝参加《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后为抗衡马歇尔计划、 关贸总协定和“巴统”,苏联和东欧国家在 1949 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 员会,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 界市场”(斯大林语)。随着苏联霸权的扩张,经互会逐渐成为苏联控 制东欧国家同美国角逐的工具。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前就已经跃升为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在二战中其经济遭受破坏,直接经 济损失 6790 亿卢布,相当于苏联全部社会财富的 1/3。战后,苏联 依靠自身的力量,仅用了 4 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重建家园的任务,把经 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到 1960 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 国的 45.1%,缩小了同美国在经济上的差距。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经 济体系不完善,虽在战后经历了初期的高速增长,与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相比仍实力有限,据统计,1960 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GNP 占 世界比重为 62%,发展中国家为 14%,社会主义国家占 24%,因此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尚不能构成影响世界经济全局的力量
(二)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 格局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首先在经济上开始了融 合。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而引起分化,各社会主义 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基础很不相同,起步时间不一,在各自的发展中又 受到政策得失和外来因素的制约,统一实施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逐渐 显露。从50年代南斯拉夫率先推行改革开始,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并通过不同途径扩大了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交往。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也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复兴 出现了离心和分化的迹象,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抵制美国的经济控 制,突破”巴统”禁运政策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往。西欧各国 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世界经济格局出 现大动荡大改组,各国经济力量特别是世界经济主角的力量对比发生 了很大变化。西欧和日本成为两个新兴的世界经济中心,美国仍是世 界头号经济大国,但同战后初期相比,其经济实力已相对衰落。 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7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庞大,国 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减少,从而引起美元的信用危机。197 年和1973年,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西方国家货币对美 元的关系遂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联邦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 与美元一起成为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美国的经济霸 权地位丧失。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6个月,降幅达15.1%。 到197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和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 中所占份额分别下降为38.7%,13.4%和27%。美国的GDP从1965年 为日、德、英、法、意五国总和的148.29%下降到1983年的107.6%。 美国的优势地位虽大大减弱,但其经济实力仍占主导地位,尤其在科 学技术发展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 格局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首先在经济上开始了融 合。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而引起分化,各社会主义 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基础很不相同,起步时间不一,在各自的发展中又 受到政策得失和外来因素的制约,统一实施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逐渐 显露。从 50 年代南斯拉夫率先推行改革开始,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并通过不同途径扩大了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交往。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也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复兴 出现了离心和分化的迹象,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抵制美国的经济控 制,突破”巴统”禁运政策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往。西欧各国 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世界经济格局出 现大动荡大改组,各国经济力量特别是世界经济主角的力量对比发生 了很大变化。西欧和日本成为两个新兴的世界经济中心,美国仍是世 界头号经济大国,但同战后初期相比,其经济实力已相对衰落。 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70 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庞大,国 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减少,从而引起美元的信用危机。1971 年和 1973 年,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西方国家货币对美 元的关系遂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联邦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 与美元一起成为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美国的经济霸 权地位丧失。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 16 个月,降幅达 15.1%。 到 1975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和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 中所占份额分别下降为 38.7%,13.4%和 27%。美国的 GDP 从 1965 年 为日、德、英、法、意五国总和的 148.29%下降到 1983 年的 107.6%。 美国的优势地位虽大大减弱,但其经济实力仍占主导地位,尤其在科 学技术发展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