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一、1、可逆(reversible)反应一定条件既能向正向又能向逆向进行的反应” 示之。H2(g) + I(g) 2HI(g)自左向右:正反应;自右向左:逆反应。2、化学平衡(equilibrium)D(正)(:7.10m0(1)含义:00(正)二(逆)V(逆tIs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化学平衡 1、可逆(reversible)反应 自左向右:正反应;自右向左:逆反应。 一定条件既能向正向又能向逆向进行的反应。 “ ”示之。 2、化学平衡(equilibrium) (1)含义: υ(逆) υ(正 ) H2(g) + I2(g) 2HI(g)
(2)特点:a、动力学特征0(正)(100V正=V逆≠0,动态平衡U正U逆热力学特征:b、D(逆)△G=0t/s、各物质量的关系:各物质c(或p)保持一定。或平衡态是该条件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d、条件变化平衡将被破坏→平衡移动。e、平衡状态可双向实现。f、化学平衡状态都存在一个常数
(2)特点: 正 = 逆 0,动态平衡 a、动力学特征: b、热力学特征: G=0 C、各物质量的关系:各物质c(或p)保持一定。 或平衡态是该条件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 υ(逆) υ(正) d、条件变化平衡将被破坏→平衡移动。 e、平衡状态可双向实现。 f、化学平衡状态都存在一个常数
二、平衡常数(constant)浓度平衡常数(Kc)1、实验(经验)平衡常数压力平衡常数(Kp)a、含义:可逆反应达平衡时,生成物浓度(或分压)以系数为方次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或分压)以系数为方次的乘积之比在一定T下为常数b、表达式: mA(g) + nB(g) 一 pC(g) +qD(g)qK, = P×PpK.=m-mnXCpxpBBA
二、平衡常数(constant) 1、实验(经验)平衡常数 a、含义:可逆反应达平衡时,生成物浓度(或分压) 以系数为方次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或分压) 以系数为方次的乘积之比在一定T下为常数。 b、表达式:mA(g) nB(g) pC(g) qD(g) 浓度平衡常数(Kc) 压力平衡常数(Kp)
注意啦c及p均为平衡时值,且c为物质的量浓度。多相反应,纯固体或纯液体表达式中不出现CaCO,(s) = CaO(s) +CO,(g)K。=Cco, Kp=Pco2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的浓度不写。Cr0,2-+H,0 2CrQ2-+2HX(DCHCroK.=C
c及p均为平衡时值,且c为物质的量浓度。 CaCO (s) CaO(s) CO (g) 3 2 CO2 c K c CrO H2O 2 2 7 2CrO 2H 2 4 2 2 7 2 4 Cr O 2 H 2 CrO c c c c K 多相反应,纯固体或纯液体表达式中不出现。 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的浓度不写。 p CO2 K p
7H2(g) +-I2 (g) —HI(g)22?K何关系H2(g) + I2(g) —2HI(g)2HI(g)H2(g) + I2(g)K与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注意与方程式对应c、Kp与Kc关系4理想气体:pV=nRTRT = cRTK, = Cc'(RT)Pxc,'(RT)"K.(RT)p+q)-(m+n) =K.(RT)Anc"(RT)" ×CB"(RT)"K,=K。(RT)An→生成物与反应物g系数之差
H2(g) + I2(g) 2HI(g) I (g) HI(g) 2 1 H (g) 2 1 2 2 2HI(g) H2(g) + I2(g) K何关系 K与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注意与方程式对应 c、Kp与Kc关系 理想气体: pV=nRT RT cRT V n p Δn c (p q) (m n) c n n B m m A q q D p p C p K (RT) K (RT) c (RT) c (RT) c (RT) c (RT) K 生成物与反应物g系数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