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馆酸碱平衡
第七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V1884年,阿仑尼斯1905年,富兰克林酸碱溶剂理论;1923年,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1939年,乌萨诺维奇酸碱正负理论1963年,皮尔逊软硬酸碱理论。等等。酸碱质子理论本章仅介绍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理论 1884年,阿仑尼乌斯——酸碱电离理论; 1905年,富兰克林——酸碱溶剂理论; 1923年,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1939年,乌萨诺维奇——酸碱正负理论; 1963年,皮尔逊——软硬酸碱理论。等等。 本章仅介绍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 √ √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复习:酸碱电离理论1.基本概念:高中已学2.特点(1)可简单地衡量酸碱的强弱(pH)。(2)概念多,适用范围窄。(仅适用于水溶液,但因水溶液最常见,故应用最多(3)不能解释:a.NH·H,O等无OH,却具碱性。b.无水反应。如苯中:HCI(g)+NH(g或I)一NHCI(s)
复习:酸碱电离理论 1. 基本概念:高中已学。 2. 特点 (1)可简单地衡量酸碱的强弱(pH)。 (3)不能解释: a. NH3·H2O等无OH-,却具碱性。 b.无水反应。如苯中: HCl(g)+NH3 (g或l)—NH4Cl(s) (2)概念多,适用范围窄。(仅适用于水溶 液,但因水溶液最常见,故应用最多)
酸碱质子理论因H+不能单独存在(一)基本概念:敌称酸碱半反应(完整反应:1.酸:给出质子的物质HAc+H,O-H,O++Ac-2.碱:接受质子的物质如: HAcH++Ac'注释:(1)质子:即为H+碱酸H+VH,O++ OH-一 H,0 +H,0H,0(H,POH,PO4+ OH十HOH,POH,O+ + HPO4NH+OHH,0+ NH+酸碱碱酸
1. 酸:给出质子的物质。 2. 碱:接受质子的物质。 一、酸碱质子理论: (一)基本概念: (1)质子:即为H+ 如:HAc H+ +Ac 注释: - 因H+不能单独存在, 故称酸碱半反应。 酸 碱 酸 碱 H+ 酸 碱 (完整反应: HAc+H2O=H3O++Ac- ) H3O+ + OH- H2O + H2O NH4 + + OH- H2O + NH3 - 4 H2O + H2PO H3PO4+ OH- 4 H2PO + H2O H3O+ + HPO 4
(2)在不同环境中,既可为酸、又可为碱者,称为两性物质(多为水和酸碱电离理论中的酸式酸根)如上例中H,O、H,PO(3)物质:可为分子、离子。(酸碱电离理论仅限于化合物)3.共轭酸碱对:组成仅差一个质子的一对物质。其中:酸称为碱的共轭酸;碱称为酸的共轭碱(二)酸碱之强弱酸:失质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强。(如HCI>HAc)碱:得质子能力越强,碱性越强。(如OH->NH,H,O2.强酸共轭弱碱:强碱共轭弱酸
(3)物质:可为分子、离子。 (酸碱电离理论仅限于化合物) 3. 共轭酸碱对:组成仅差一个质子的一对物质。 其中:酸称为碱的共轭酸;碱称为酸的共轭碱。 (二)酸碱之强弱 (2) 在不同环境中,既可为酸、又可为碱者, 称为两性物质(多为水和酸碱电离理论中 的酸式酸根) 如上例中 H2O 、H2PO 4 酸:失质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强。 碱:得质子能力越强,碱性越强。 1 (如HCl>HAc) (如OH->NH3H2O) 2. 强酸共轭弱碱;强碱共轭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