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层析技术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与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2.了解薄层层析的应用。3.学习各种类型薄层板的铺制方法。二、概述层析法又称色谱法色层法或层离法。它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等优点,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对中草药进行分析研究时,层析法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研究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层析法。层析法按照操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薄层层析(TLC)纸层析(PC)柱层析层析(CC)。三、原理薄层层析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吸附层析(少数情况下是分配层析),利用吸附剂对化合物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化合物极性的大小又关,化合物极性大被吸附的牢,Rf值小:反之,化合物极性小,Rf值大。一个化合物在某种吸附剂上Rf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展开剂极性的大小,即展开剂极性大,化合物的Rf值大,展开剂极性小,化合物的Rf值小。湿板(硬板)一一硅胶TL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石膏(简称G)均为制备层析板常用的粘合剂,前者为一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溶于水,借助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而起到粘结作用,使吸附剂在一玻璃片上成坚固的薄层。后者是利用熟石膏吸水后凝固的性质而使吸附剂粘结为一均匀薄层。一般加入粘合剂的为硬板,不加粘合剂的多为软板。四、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1、硅胶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粘合板的制备:称取CMC-Na10g,溶于20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至全溶。取上述溶液45ml至研钵中,加入薄层层析用硅胶(200目以上)15g,研磨成匀浆,用药勺取一定量倒在薄层板上并涂布均匀,然后轻轻震动,使薄层面均匀,平放,待阴于后,于烘箱中110℃
实验一 层析技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与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2. 了解薄层层析的应用。 3. 学习各种类型薄层板的铺制方法。 二、概述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 色层法或层离法。它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 离方法,具有设备简单 分离效果好 快速等优点,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对中草药进行分析研究时,层析法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研究手 段,因此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层析法。层析法按照操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薄 层层析(TLC)纸层析(PC)柱层析层析(CC)。 三、原理 薄层层析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吸附层析(少数情况下是分配层析),利用吸 附剂对化合物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化合物极性 的大小又关,化合物极性大被吸附的牢,Rf 值小:反之,化合物极性小,Rf 值 大。一个化合物在某种吸附剂上 Rf 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展开剂极性的大小,即 展开剂极性大,化合物的 Rf 值大,展开剂极性小,化合物的 Rf 值小。 湿板(硬板)——硅胶 TLC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石膏(简称 G)均为制备层析板常用的粘合 剂,前者为一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溶于水,借助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而起到粘结 作用,使吸附剂在一玻璃片上成坚固的薄层。后者是利用熟石膏吸水后凝固的性 质而使吸附剂粘结为一均匀薄层。 一般加入粘合剂的为硬板,不加粘合剂的多为软板。 四、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1、硅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粘合板的制备:称取 CMC-Na 10g,溶于 2000ml 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至全溶。取上述溶液 45ml 至研钵中,加入薄 层层析用硅胶(200 目以上)15g,研磨成匀浆,用药勺取一定量倒在薄层板上 并涂布均匀,然后轻轻震动,使薄层面均匀,平放,待阴干后,于烘箱中 110℃
烘干半小时,进行活化,活化后的薄层置于干燥器中备用。注意:操作要迅速,以免因石膏吸水凝固而影响薄层的均匀性。能铺5张5×10cm的薄层板2、点样:取毛细管,分别吸取白首乌甲醇提取溶液和白首乌二苯酮标准品,距板一端1.5cm处,进行点样,随加随用吹风机吹干。3、展开方式:上行法。4、展开剂:石油醚-丙酮=8:1一8:10。5、显色:先用肉眼观察斑点颜色,然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用铅笔画出荧光斑点位置。然后喷5%浓H2SO4无水乙醇溶液,在薄层板加温台上加热显色。6、从提取液中找出标准品的斑点,绘图并计算Rf值
烘干半小时,进行活化,活化后的薄层置于干燥器中备用。注意:操作要迅速, 以免因石膏吸水凝固而影响薄层的均匀性。能铺 5 张 5×10cm 的薄层板。 2、点样:取毛细管,分别吸取白首乌甲醇提取溶液和白首乌二苯酮标准品,距 板一端 1.5cm 处,进行点样,随加随用吹风机吹干。 3、展开方式:上行法。 4、展开剂:石油醚-丙酮=8:1—8:10。 5、显色:先用肉眼观察斑点颜色,然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用铅笔画出荧 光斑点位置。然后喷 5%浓 H2SO4 无水乙醇溶液,在薄层板加温台上加热显色。 6、从提取液中找出标准品的斑点,绘图并计算 Rf 值
实验二大黄中葱醒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2.掌握PH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二、概述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clmL),大黄(R.officinaleBaill)及唐古特大黄(R.tangutiumMaxim.et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葱醒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已经知道的羟基葱醒主要有下列五种:OHOHR↑R2ORiR2名称晶形熔点-H-COOH大黄酸(Rhein)黄色针晶318~320℃-CH3-OH大黄素(Emodin)橙色针晶256~257℃-H橙色细针晶-CH2OH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206~208℃-CH3大黄素甲醚(Physcion)砖红色针晶207℃-H-CH3金色片状结晶196℃大黄酚(Chyrsophanol)三、原理大黄中葱醒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四、操作步骤1.酸水解用天平称取大黄粉10g,置500ml烧杯中,加20%硫酸水溶液100ml水浴加热1小时,用布氏漏斗抽滤,过滤,水洗后于70℃左右干燥
实验二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 2.掌握 PH 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概述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 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大黄(R. 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 形成的苷。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 O O OH R2 OH R1 R1 R2 名 称 晶 形 熔 点 -H -COOH 大黄酸(Rhein) 黄色针晶 318~320℃ -CH3 -OH 大黄素(Emodin) 橙色针晶 256~257℃ -H -CH2OH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橙色细针晶 206~208℃ -CH3 -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砖红色针晶 207℃ -H -CH3 大黄酚(Chyrsophanol) 金色片状结晶 196℃ 三、原理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 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 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 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 -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四、操作步骤 1. 酸水解 用天平称取大黄粉 10g,置 500ml 烧杯中,加 20%硫酸水溶液 100ml, 水浴加热 1 小时,用布氏漏斗抽滤,过滤,水洗后于 70℃左右干燥
2.总羟基葱醒苷元的提取滤饼经干燥后,置索式提取器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2小时,得乙醚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经薄层色谱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薄层板为硅胶CMC-Na板。大黄酸:展开剂为石油醚一乙酸乙酯=1:1大黄素:展开剂为石油醚一乙酸乙酯=3:13.pH梯度萃取分离(1)大黄酸的分离和提纯:将上述乙醚提取液以5%Na2CO3溶液振荡提取,水层呈紫红色。分出水层,再重复提取数次,直至不显红色为止。合并水层提取液,用HCI酸化至pH3左右,即得黄色沉淀。过滤,先用水洗沉淀数次,再以少量冰冷得丙酮洗以除去有色杂质。干燥后以冰醋酸或吡啶结晶2~3次,得黄色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大黄酸。(2)大黄素的分离和提纯:NaHCO3溶液提取后的乙醚层再以5%Na2CO3溶液振荡提取数次,水层呈红色,合并水层提取液,加HCI至酸性,得到黄色沉淀,过滤,用水洗沉淀,以冰冷内酮洗,在冰醋酸或吡啶中结晶数次,得橙色大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为大黄素。大黄粉10g20%硫酸直火加热,抽滤,干燥*滤饼乙醚索式提取器回流提取乙醚层5%NaHCO37水层乙醚层HCI5%Na2CO3+黄色沉淀1+水层乙醚层(弃去)HCI
2. 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 滤饼经干燥后,置索式提取器中,加入乙醚 150ml, 回流提取 2 小时,得乙醚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经薄层色谱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 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薄层板为硅胶 CMC-Na 板。 大黄酸: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1 大黄素: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3:1 3. pH 梯度萃取分离 (1) 大黄酸的分离和提纯:将上述乙醚提取液以 5%Na2CO3 溶液振荡提取, 水层呈紫红色。分出水层,再重复提取数次,直至不显红色为止。合并水层提取 液,用 HCl 酸化至 pH3 左右,即得黄色沉淀。过滤,先用水洗沉淀数次,再以 少量冰冷得丙酮洗以除去有色杂质。干燥后以冰醋酸或吡啶结晶 2~3 次,得黄 色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大黄酸。 (2) 大黄素的分离和提纯:NaHCO3 溶液提取后的乙醚层再以 5%Na2CO3 溶 液振荡提取数次,水层呈红色,合并水层提取液,加 HCl 至酸性,得到黄色沉 淀,过滤,用水洗沉淀,以冰冷丙酮洗,在冰醋酸或吡啶中结晶数次,得橙色大 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为大黄素。 大黄粉 10g 20%硫酸直火加热,抽滤,干燥 水层 5%NaHCO3 乙醚层 乙醚层 黄色沉淀 HCl 滤饼 乙醚索式提取器回流提取 5%Na2CO3 水层 乙醚层(弃去) HCl
大黄酸结晶黄色沉淀大黄素结晶
大黄酸结晶 黄色沉淀 大黄素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