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波等: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进展 法有效帮助穷人摆脱困境( Rogues8. Carter,2005; Adato et al,2006; Santos8. Barrett,2010) 因此,社会关系网的有用性取决于关系网中群体所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并非每个人都能从社 会关系网中获益。 Gordon(2005)对英国的贫穷与社会排斥的调查研究表明,贫穷的社群就是被社会 排斥的一群,他们被社会排斥(歧视)的方式广泛而多样。 Panda(1997)指出社会歧视和不平等会减 少单身母亲能够获得的资源,并且对单身母亲的社会歧视将会降低她们构建社会关系网的能力,其 孩子可能会变得更糟。 Agarwal(1992)对印度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因性别歧视而限制妇女耕种将 导致她们陷入贫困。 Adato et al(2006)研究指出,南非较富裕的白人家庭非常排斥与较贫穷的黑人 家庭构建社会关系网络。 Corcoran(2001)基于美国的案例研究表明,黑人的代际贫困现象比白人更 为严重。 Sharkey(2008)基于PSID数据对美国贫困地区的种族不平等现象进行研究得出,在美国贫 困地区长大的黑人儿童成年后超过70%仍然居住在贫困地区,而白人儿童只有40%。另外,遭受社 会歧视的孩子更容易遭遇暴力事件,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而且,被社会排斥的儿童 很难跳出贫困,这些最终造成了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Chakraborty(2004)指出环境质量与人的预期寿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 系,所以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 Moore(2001)研究指出,环境的恶化 私人和公共自然资源的枯竭对后代的生计会产生不利影响。人们在特定地区生活或工作,面临特定 的自然资源限制,生活在农村地区的长期贫困人口面临着基于生态和气候限制;在城市地区,污染意 味着更高的生活成本,比如因水污染而不得不购买饮用水,空气污染造成健康问题,以及住宅区废物 处理等。因此, Varvarigos(2010)研究指出,自然环境恶化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加重 医疗负担。 Lootens(2017)还指出,环境恶化导致那些靠天吃饭的低层劳动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 收入,进而陷入贫困。 除家庭生活的环境外,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Bird8. hinyekwa(2005)通过对乌干达不同地区的研究得出,离市中心和超市越近、社区基础设施越完善 交通越发达、医疗服务水平越好的地区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发达的通信技术 更有利于帮助低收入家庭转变生计策略,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改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减 少因病致贫。因此, Ludwig8. Mayer(2006)和 Jiao et al(2017)的研究都指出,贫困家庭由贫困地区 转移到相对发达地区对年轻的孩子脱贫可能更有利,他们可以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摆脱贫困的恶 性循环。 3.外部冲击。来自家庭外部的冲击包括战争、暴乱、突发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和其他影响家 庭财富的重大事件等。Bird(2007)研究指出,经过战争洗礼后的家庭失去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家庭 财富,极易陷入贫困。长期的战争可能会限制儿童的整体发展,破坏其社会关系,因战争而受到创伤 的父母可能无法照顾子女或甚至无法谋生,儿童可能会受伤或成为孤儿,无法接受教育甚至无法正 常生活,而这些都可能会对父母和子女造成长期的影响,促使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 Slove(1999)和 Steel(2002)则指出,暴乱也被认为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发生暴乱的地区,成人和儿童均会 面临较大的危险和压力,甚至受到精神创伤,比如焦虑和抑郁等可能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 影响,并使受害者接触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 Uppard(2003)进一步指出,长期遭受暴乱等 冲击还会导致家庭成员养成酗酒等不良习惯,更加剧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Punamaki et al(1997)研究指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生活的社区或者学校可能会受到邻居或同 学的排挤与歧视,甚至会遭遇一些暴力事件,经历过暴力事件的儿童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承受 能力降低。在巴勒斯坦,遭受暴力事件的儿童更有可能与父母有嫌隙、产生心理问题、认知能力下 降。 Tomlinson et a(2005)的研究显示,在开普敦卡雅利沙,经历过社区暴力的儿童中超过40%患 有一种或多种精神疾病 1.宗教、文化和心理因素。 Moore(2001)研究指出,文化对于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也颇为深刻 贫困家庭的儿童本身能够获取的资源就少,更是缺乏跳出贫困的机会,于是这些家庭的儿童即使有 135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法有效帮助穷人摆脱困境(Mogues& Carter,2005;Adatoetal,2006;Santos& Barrett,2010)。 因此,社会关系网的有用性取决于关系网中群体所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并非每个人都能从社 会关系网中获益。Gordon(2005)对英国的贫穷与社会排斥的调查研究表明,贫穷的社群就是被社会 排斥的一群,他们被社会排斥(歧视)的方式广泛而多样。Panda(1997)指出社会歧视和不平等会减 少单身母亲能够获得的资源,并且对单身母亲的社会歧视将会降低她们构建社会关系网的能力,其 孩子可能会变得更糟。Agarwal(1992)对印度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因性别歧视而限制妇女耕种将 导致她们陷入贫困。Adatoetal(2006)研究指出,南非较富裕的白人家庭非常排斥与较贫穷的黑人 家庭构建社会关系网络。Corcoran(2001)基于美国的案例研究表明,黑人的代际贫困现象比白人更 为严重。Sharkey(2008)基于 PSID数据对美国贫困地区的种族不平等现象进行研究得出,在美国贫 困地区长大的黑人儿童成年后超过70%仍然居住在贫困地区,而白人儿童只有40%。另外,遭受社 会歧视的孩子更容易遭遇暴力事件,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而且,被社会排斥的儿童 很难跳出贫困,这些最终造成了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 2.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Chakraborty(2004)指出环境质量与人的预期寿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 系,所以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Moore(2001)研究指出,环境的恶化、 私人和公共自然资源的枯竭对后代的生计会产生不利影响。人们在特定地区生活或工作,面临特定 的自然资源限制,生活在农村地区的长期贫困人口面临着基于生态和气候限制;在城市地区,污染意 味着更高的生活成本,比如因水污染而不得不购买饮用水,空气污染造成健康问题,以及住宅区废物 处理等。因此,Varvarigos(2010)研究指出,自然环境恶化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加重 医疗负担。Clootens(2017)还指出,环境恶化导致那些靠天吃饭的低层劳动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 收入,进而陷入贫困。 除家庭生 活 的 环 境 外,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 很重要的因素。Bird & Shinyekwa(2005)通过对乌干达不同地区的研究得出,离市中心和超市越近、社区基础设施越完善、 交通越发达、医疗服务水平越好的地区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发达的通信技术 更有利于帮助低收入家庭转变生计策略,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改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减 少因病致贫。因此,Ludwig& Mayer(2006)和Jiaoetal(2017)的研究都指出,贫困家庭由贫困地区 转移到相对发达地区对年轻的孩子脱贫可能更有利,他们可以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摆脱贫困的恶 性循环。 3.外部冲击。来自家庭外部的冲击包括战争、暴乱、突发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和其他影响家 庭财富的重大事件等。Bird(2007)研究指出,经过战争洗礼后的家庭失去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家庭 财富,极易陷入贫困。长期的战争可能会限制儿童的整体发展,破坏其社会关系,因战争而受到创伤 的父母可能无法照顾子女或甚至无法谋生,儿童可能会受伤或成为孤儿,无法接受教育甚至无法正 常生活,而这些都可能会对父母和子女造成长期的影响,促使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Silove(1999)和 Steel(2002)则指出,暴乱也被认为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发生暴乱的地区,成人和儿童均会 面临较大的危险和压力,甚至受到精神创伤,比如焦虑和抑郁等可能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 影响,并使受害者接触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Uppard(2003)进一步指出,长期遭受暴乱等 冲击还会导致家庭成员养成酗酒等不良习惯,更加剧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Punamakietal(1997)研究指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生活的社区或者学校可能会受到邻居或同 学的排挤与歧视,甚至会遭遇一些暴力事件,经历过暴力事件的儿童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承受 能力降低。在巴勒斯坦,遭受暴力事件的儿童更有可能与父母有嫌隙、产 生 心 理 问 题、认 知 能 力 下 降。Tomlinsonetal(2005)的研究显示,在开普敦卡雅利沙,经历过社区暴力的儿童中超过40%患 有一种或多种精神疾病。 4.宗教、文化和心理因素。Moore(2001)研究指出,文化对于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也颇为深刻, 贫困家庭的儿童本身能够获取的资源就少,更是缺乏跳出贫困的机会,于是这些家庭的儿童即使有 — 531 — 刘新波等: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进展
雏学貉煞219年第8期 远大的理想抱负,在缺少条件以及周围人的日益“同化”之下,他们逐渐降低自己的期望,接受“像我 这样的人”的某些愿望。尤其,在追求理想的儿童经历了持续失望的情况下,他们会有更低的期望 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会自觉将自己代入“穷人”这个角色。 Brooks-Gunn(1997)研究发现,在贫 困社区长大的孩子,其认知发展和志向等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贫困家庭的儿童肯定比富裕家庭的 同龄人的抱负更有限,或者说谈不上有任何抱负。贫困家庭的父母也不会给子女传递有助于阻断代 际贫困传递的态度,以至贫困状态继续传递。Hori8. Sasaki(2012)研究发现,儿童会观察与自己同 等条件的人的行为,观察别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更广泛的机会并目睹了其他人如何做,便会相 信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如果儿童发现同伴没有接受教育,其辍学的可能性会增大,这些代际间和代 际内的机制相互加强,会造成严重的贫困陷阱 此外, Corcoran(1995)还研究指出,穷人从社会福利中获得了不正当的激励,比如他们不愿意寻 找工作获得低工资,而更愿意享受福利,更有可能会非婚生子,以及有更低水平的理想抱负。于是 他们逐渐形成了懒惰、不作为、无抱负的习惯和认知。但宗教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树立生活信心。宗 教身份作为一个人社会身份的元素之一,与就业、收入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国家长期存在宗教 冲突,其中,乌干达、印度等国家的宗教冲突覆盖了种族差异(Bird,2007)。 Ludwig8. Mayer(2006) 基于NELS数据的研究表明,假设宗教与儿童贫困有着因果关系,那么,八年级学生参加宗教仪式将 使他们这一代人的贫困减少9%。 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 (一)测度方法 1.代际收入弹性。自 Becker8. Tomes(1979)实证测度美国代际收入弹性以来,诸多学者将代 际收入弹性运用到了贫困代际传递领域,以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收入”为代理变量,以代际收入弹性 系数测度贫困代际传递的程度( Solon,1992; Zimmerman,1992) 代际收入弹性的基准回归模型为 Iny a =a+Blnypi +Er 其中,ya指第i个家庭中子代的收入,y指第i个家庭中父代的收入,分别对父代和子代的收入 取对数进行回归,系数B则代表代际间的收入弹性,介于0~1之间,值越大说明代际间收入的相关 性越高。对于贫困家庭来说β值越大表明家庭内部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越明显。 2.转换概率矩阵法。除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计算代际收入弹性考察代际收入流动性大小外, 另外一种较为常用的测度贫困代际传递的方法是转移概率矩阵法。 转移概率矩阵由俄国数学家马尔科夫于20世纪初提出,该矩阵最初用于状态转移的研究,即指客 观事物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外一种状态的概率。运用到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中,转移概率矩阵可以用 来测度子代相对于父代所处经济地位的变化情况( Rodgers,1995; Saczewska-Piotrows ka,2016)。 转移概率矩阵可表示如下 P 将社会收入分为n个等级,通常用行来表示父代的收入等级,列表示子代的收入等级,矩阵内的 元素表示代际收入的相对流动概率,矩阵中各元素均非负,且每行元素之和为1①。例如,P表示父 代收入等级为i、其子代收入等级为j的概率。矩阵中主对角线的元素表示子代收入等级相对于父 代未发生变化的概率,值越大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越弱。特别地,当主对角线的元素位于低收入等 ①处于第i收入等级父代的子代进入所有收入等级的概率之和为1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9年第8期 远大的理想抱负,在缺少条件以及周围人的日益“同化”之下,他们逐渐降低自己的期望,接受“像我 这样的人”的某些愿望。尤其,在追求理想的儿童经历了持续失望的情况下,他们会有更低的期望。 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会自觉将自己代入“穷人”这个角色。Brooks-Gunn(1997)研究发现,在贫 困社区长大的孩子,其认知发展和志向等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贫困家庭的儿童肯定比富裕家庭的 同龄人的抱负更有限,或者说谈不上有任何抱负。贫困家庭的父母也不会给子女传递有助于阻断代 际贫困传递的态度,以至贫困状态继续传递。Horii& Sasaki(2012)研究发现,儿童会观察与自己同 等条件的人的行为,观察别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更广泛的机会并目睹了其他人如何做,便会相 信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如果儿童发现同伴没有接受教育,其辍学的可能性会增大,这些代际间和代 际内的机制相互加强,会造成严重的贫困陷阱。 此外,Corcoran(1995)还研究指出,穷人从社会福利中获得了不正当的激励,比如他们不愿意寻 找工作获得低工资,而更愿意享受福利,更有可能会非婚生子,以及有更低水平的理想抱负。于是, 他们逐渐形成了懒惰、不作为、无抱负的习惯和认知。但宗教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树立生活信心。宗 教身份作为一个人社会身份的元素之一,与就业、收入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国家长期存在宗教 冲突,其中,乌干达、印度等国家的宗教冲突覆盖了种族差异(Bird,2007)。Ludwig & Mayer(2006) 基于 NELS数据的研究表明,假设宗教与儿童贫困有着因果关系,那么,八年级学生参加宗教仪式将 使他们这一代人的贫困减少9%。 三、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 (一)测度方法 1.代际收入弹性。自 Becker& Tomes(1979)实证测度美国代际收入弹性以来,诸多学者将代 际收入弹性运用到了贫困代际传递领域,以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收入”为代理变量,以代际收入弹性 系数测度贫困代际传递的程度(Solon,1992;Zimmerman,1992)。 代际收入弹性的基准回归模型为: lnyci =α+βlnypi +εi 其中,yci指第i个家庭中子代的收入,ypi指第i个家庭中父代的收入,分别对父代和子代的收入 取对数进行回归,系数β则代表代际间的收入弹性,介于0~1之间,β值越大说明代际间收入的相关 性越高。对于贫困家庭来说,β值越大表明家庭内部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越明显。 2.转换概率矩阵法。除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计算代际收入弹性考察代际收入流动性大小外, 另外一种较为常用的测度贫困代际传递的方法是转移概率矩阵法。 转移概率矩阵由俄国数学家马尔科夫于20世纪初提出,该矩阵最初用于状态转移的研究,即指客 观事物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外一种状态的概率。运用到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中,转移概率矩阵可以用 来测度子代相对于父代所处经济地位的变化情况(Rodgers,1995;Saczewska-Piotrowska,2016)。 转移概率矩阵可表示如下: R = P11 … P1n Pn1 … P 熿 燀 燄 nn燅 将社会收入分为n个等级,通常用行来表示父代的收入等级,列表示子代的收入等级,矩阵内的 元素表示代际收入的相对流动概率,矩阵中各元素均非负,且每行元素之和为1①。例如,Pij表示父 代收入等级为i、其子代收入等级为j的概率。矩阵中主对角线的元素表示子代收入等级相对于父 代未发生变化的概率,值越大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越弱。特别地,当主对角线的元素位于低收入等 — 631 — ①处于第i收入等级父代的子代进入所有收入等级的概率之和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