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 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 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 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 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B.三司:据《礼记》记载,三司意同三公,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后曹操废除 公之称。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C.出降:指公主出嫁。也可以称为“下嫁”或“厘降”:驸马娶公主则称“尚”某公 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丈夫(驸马)要高 D.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长是年长的意思,所以,长公主就是指公主中最年 长的那一位,也就是皇帝的长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身为女子, 不可参与政事干涉朝政,因此拒绝和太宗讨论。 B.长孙皇后约東外戚,治家甚严。她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 兄弟子侄担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长孙皇后为人大度,爱护忠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亲女长乐公主的嫁妆,长孙皇后 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D.长孙皇后崇尚节俭,提倡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 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2)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旅中送迁客
6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 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 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 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 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B.三司:据《礼记》记载,三司意同三公,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后曹操废除三 公之称。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C.出降:指公主出嫁。也可以称为“下嫁”或“厘降”;驸马娶公主则称“尚”某公 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丈夫(驸马)要高。 D.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长是年长的意思,所以,长公主就是指公主中最年 长的那一位,也就是皇帝的长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身为女子, 不可参与政事干涉朝政,因此拒绝和太宗讨论。 B.长孙皇后约束外戚,治家甚严。她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 兄弟子侄担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C.长孙皇后为人大度,爱护忠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亲女长乐公主的嫁妆,长孙皇后 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D.长孙皇后崇尚节俭,提倡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 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⑵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色彩很鲜明,所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C.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2分,每格1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的句子是: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的观点是相同的。 (4)李煜《虞美人》词中“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 抒发了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5)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6)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声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 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② 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③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④ 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⑤ 推进资源
7 吴 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色彩很鲜明,所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C.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12 分,每格 1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的句子是: , 。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 抒发了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5)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 ” (6)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声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5 分)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______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② __________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③________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④_________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⑤__________,推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