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命题、复核:永泰一中陈振峰张春娇陈玉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两卷,全为必答题。2.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前, 先要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 第I卷阅读题 古诗文阅读(35分)(一)名篇名句默写(5分) 1、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儿时与氓两小无猜、快乐说笑的两句 是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王的“套房”多、女人多、财宝多,结果在国人的 把火里化为焦土,令人叹惋。文中揭示造成这种悲剧根源的 句 (3)晋·傅玄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爱莲 说》中的“ 则表明了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光禄大夫延之子也。竣初为太学博土,太子舍人, 出为世祖①抚军主簿,甚被爱遇,竣亦尽心补益。元嘉中,太祖不欲诸王各立朋 党,将召竣补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为竣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上乃止。二十 八年,虏自彭城北归,复求互市,竣议曰:“愚以为与虏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 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 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世祖践阼,以为侍中,俄迁左卫将军 加散骑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至是产男,上自为制名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良之 子。上自即吉②之后,多所兴造,竣谏争恳切,无所回避,上意甚不说,多不见 从。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而所陈多不被纳,疑 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时旨。大明元年,以为东扬州刺史。所求既许便忧惧 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每对亲故,颇怀怨 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及王僧达被诛,谓为竣所谗构,临死陈竣前后 忿怼,每恨言不见从。僧达所言,颇有相符据。上未欲便加大戮,且止免官。竣 频启谢罪,并乞性命,上愈怒。及竟陵王诞为逆,因此陷之。召御史中丞庾徽之 于前为奏,奏成,诏曰:“竣孤负恩养,乃可至此。于狱赐死,妻息宥之以远 史臣曰:为人臣者,若能事主而捐其私,立功而忘其报,虽求颠陷,不可得也。 (节选自《宋书》有删略) [注]①世祖: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太祖: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即吉:居丧期满, 古代 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B.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C.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D.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命题、复核:永泰一中 陈振峰 张春娇 陈玉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两卷,全为必答题。2.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前, 先要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 第 I 卷 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35 分)(一)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儿时与氓两小无猜、快乐说笑的两句 是: , 。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王的“套房”多、女人多、财宝多,结果在国人的 一把火里化为焦土,令人叹惋。文中揭示造成这种悲剧根源的一 句: 。 (3)晋•傅玄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爱莲 说》中的“ , ”则表明了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光禄大夫延之子也。竣初为太学博士,太子舍人, 出为世祖①抚军主簿,甚被爱遇,竣亦尽心补益。元嘉中,太祖不欲诸王各立朋 党,将召竣补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为竣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上乃止。二十 八年,虏自彭城北归,复求互市,竣议曰:“愚以为与虏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 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三 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世祖践阼,以为侍中,俄迁左卫将军, 加散骑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至是产男,上自为制名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良之 子。上自即吉②之后,多所兴造,竣谏争恳切,无所回避,上意甚不说,多不见 从。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而所陈多不被纳,疑 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时旨。大明元年,以为东扬州刺史。所求既许便忧惧 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不自安。每对亲故,颇怀怨 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及王僧达被诛,谓为竣所谗构,临死陈竣前后 忿怼,每恨言不见从。僧达所言,颇有相符据。上未欲便加大戮,且止免官。竣 频启谢罪,并乞性命,上愈怒。及竟陵王诞为逆,因此陷之。召御史中丞庾徽之 于前为奏,奏成,诏曰:“竣孤负恩养,乃可至此。于狱赐死,妻息宥之以远。” 史臣曰:为人臣者,若能事主而捐其私,立功而忘其报,虽求颠陷,不可得也。 (节选自《宋书》有删略) [注]①世祖: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太祖: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即吉:居丧期满, 古代 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B.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C.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D.所求既许便忧惧/无计至州/又丁母艰/不许去职听送丧/还都恩待犹厚/竣弥
不自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由父亲命名,成年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情趣取“字”。所谓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取“字”也是为了便于平辈或尊辈称谓 B.“太 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在长安设太学,是 当时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主要由博士任教授,讲授儒家经典。 C.“尚书郎”:古官名。东汉时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 理政务,入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若有 疾患,则可提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嘉年间,太祖刘义隆不希望诸侯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回颜竣担任尚书郎, 吏部尚书江湛以颜竣在府中已有职务为由,劝阻了皇帝。 B.颜竣在世祖登基后依然受到他人难及的信任。世祖得知颜竣中年得子后,便 亲自为其子取名辟强,明显是希望望颜竣能成为自己的张良。 C.僧达临终交待颜竣不满皇帝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并诬陷他和竟陵王刘诞勾结叛 逆,有相符合的证据。皇上免去了颜峻的官职,并赐他在狱中自杀。 D.鉴于颜峻的教训,史家认为,作为臣子如果能忠心侍主并摈弃私欲,建立功 劳而不求报答,那么即使别人颠覆陷害自己,也能平安无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 (2)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 贤②。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 贤才。 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 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有力地衬托了后文刘禅的昏庸不才。 B.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下句化用 “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 C.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 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两句词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D.尾联感叹后主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赐宴,命原蜀宫歌 伎现场歌舞,而刘禅对此喜笑自若。尾联化用此意,表现刘禅不惜先业。字里行 间,渗透着作者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E.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 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7、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不自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人幼时由父亲命名,成年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情趣取“字”。所谓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取“字”也是为了便于平辈或尊辈称谓。 B.“太学”: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开始在长安设太学,是 当时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主要由博士任教授,讲授儒家经典。 C.“尚书郎”:古官名。东汉时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 理政务,入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若有 疾患,则可提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嘉年间,太祖刘义隆不希望诸侯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回颜竣担任尚书郎, 吏部尚书江湛以颜竣在府中已有职务为由,劝阻了皇帝。 B.颜竣在世祖登基后依然受到他人难及的信任。世祖得知颜竣中年得子后,便 亲自为其子取名辟强,明显是希望望颜竣能成为自己的张良。 C.僧达临终交待颜竣不满皇帝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并诬陷他和竟陵王刘诞勾结叛 逆,有相符合的证据。皇上免去了颜峻的官职,并赐他在狱中自杀。 D.鉴于颜峻的教训,史家认为,作为臣子如果能忠心侍主并摈弃私欲,建立功 劳而不求报答,那么即使别人颠覆陷害自己,也能平安无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 (2)每对亲故,颇怀怨愤,又数言朝事违谬,人主得失。 (三)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6--7 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 贤②。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 贤才。 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 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有力地衬托了后文刘禅的昏庸不才。 B.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下句化用 “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 C.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 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两句词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D.尾联感叹后主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赐宴,命原蜀宫歌 伎现场歌舞,而刘禅对此喜笑自若。尾联化用此意,表现刘禅不惜先业。字里行 间,渗透着作者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E.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 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7、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南北朝时期,政府开始在黄河下游三角洲的渡口处(津、埭)征税,到了唐代, 开始在大运河沿岸调节水位的水门处征税,这显示出应运而生的“客商”和交通 业者势力的抬头。客商是相对于“坐商”(定居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称呼,在 战国、秦汉时期就因其财力和能力而出名。但是由于是通过官市中相当于批发商 工会的坐商的“行”来听从政府的管制,因而他们似乎还不是都市中的主角 759年,开始有了“过税”(商品流通税),780年开始在府州、县城征收“住 税”(入市、交易税),782年开始在全国的交通要道及都市征收“过税”,这 两者合称“商税”,成为从宋代到清代各朝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在唐代接近中 期的中宗时期,出现了全社会征收将市场交易税和过路税合二为一的“商税”的 氛围。也就是说,边远地区商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全社会开始摆脱六 朝时期的自然经济状态,广泛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刷 唐朝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一心追求中央集权的重生并倾尽全力完善其形式 为产生视觉上的效应,营造了南北宽8652米、东西长9721米的巨大长安城, 并以此为起点修建了通往国内各地的8条公路、干道,还沿着这些道路设置了 呈放射状分布的水路驿站。与此同时,大运河的建成标志着内陆水运时代的到来, 黄河、淮河、长江被南北相连,东南地区的特产,如低地的米、盐和山地的茶 漆、染料运往华北。自然,在交通要道、险关和人口多的地区,交通业被培育了 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客商活动范围的扩展 从唐朝中期开始,在华北的黄河、渭水及淮河流域,从事水路运输的团体都集中 在一起,其规模大到致使政府对其征收过路税的程度。在华中、华南地区,其规 模更大,村市、墟市、山市和草市这类被统称为“草市”的定期集市和小市街, 在县城之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情况在资料中都有记载,是整个社会向商业 化、都市化转化的明证。在被节度使们割据了二百多年的唐末、五代时期,草市 中规模大的成为“镇”,并成为节度使们敛财的据点。镇和草市合在一起的“市 镇”在各地形成。从唐代后期的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及宋代,是被称为“唐宋 变革期”的社会全面变革的激变期,发生了作为世俗社会变革的“第一次商业革 命”,出现了都市经济增长及市镇普及的情况 唐朝规定一律实行市制,并配置了“市署”、“市令”和“市丞”。伴随着这种 新的倾向和节拍,政府在县城以上都市实行的“官市制”,实际上已变得有名无 实。这一“市制”变得徒有虚名,虽可以认定是“官市制”松弛的结果,但更应 看到的商业活动从城里向外膨胀,其规模扩大到覆盖交通要路和地方农村。 (摘编自斯波义信《“市”建制的消失及市镇的发展》)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商名称出现的时代颇早,财力也可谓雄厚,但由于受“官市”中坐商阶层的 行”某种管辖,在很久的时段里都不及坐商对都市发展的作用强大 B.“商税”既包括商品流通税,也包括入市税、交易税,从唐代中期起,逐渐在 交通要道和都市征收,成为从宋代到清代各朝政府的重要财源之 C.唐代,开始在大运河沿岸调节水位的水门处征收过税,这显示出客商和交通业 者势力的抬头,他们从事米、盐、茶、漆、染料等的贩卖生意。 D.唐代边远地区商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全社会开始摆脱六朝时期的自 然经济状态,广泛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刷。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3分)
(一)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南北朝时期,政府开始在黄河下游三角洲的渡口处(津、埭)征税,到了唐代, 开始在大运河沿岸调节水位的水门处征税,这显示出应运而生的“客商”和交通 业者势力的抬头。客商是相对于“坐商”(定居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称呼,在 战国、秦汉时期就因其财力和能力而出名。但是由于是通过官市中相当于批发商 工会的坐商的“行”来听从政府的管制,因而他们似乎还不是都市中的主角。 759 年,开始有了“过税”(商品流通税),780 年开始在府州、县城征收“住 税”(入市、交易税),782 年开始在全国的交通要道及都市征收“过税”,这 两者合称“商税”,成为从宋代到清代各朝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在唐代接近中 期的中宗时期,出现了全社会征收将市场交易税和过路税合二为一的“商税”的 氛围。也就是说,边远地区商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全社会开始摆脱六 朝时期的自然经济状态,广泛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刷。 唐朝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一心追求中央集权的重生并倾尽全力完善其形式。 为产生视觉上的效应,营造了南北宽 8652 米、东西长 9721 米的巨大长安城, 并以此为起点修建了通往国内各地的 8 条公路、干道,还沿着这些道路设置了 呈放射状分布的水路驿站。与此同时,大运河的建成标志着内陆水运时代的到来, 黄河、淮河、长江被南北相连,东南地区的特产,如低地的米、盐和山地的茶、 漆、染料运往华北。自然,在交通要道、险关和人口多的地区,交通业被培育了 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客商活动范围的扩展。 从唐朝中期开始,在华北的黄河、渭水及淮河流域,从事水路运输的团体都集中 在一起,其规模大到致使政府对其征收过路税的程度。在华中、华南地区,其规 模更大,村市、墟市、山市和草市这类被统称为“草市”的定期集市和小市街, 在县城之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情况在资料中都有记载,是整个社会向商业 化、都市化转化的明证。在被节度使们割据了二百多年的唐末、五代时期,草市 中规模大的成为“镇”,并成为节度使们敛财的据点。镇和草市合在一起的“市 镇”在各地形成。从唐代后期的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及宋代,是被称为“唐宋 变革期”的社会全面变革的激变期,发生了作为世俗社会变革的“第一次商业革 命”,出现了都市经济增长及市镇普及的情况。 唐朝规定一律实行市制,并配置了“市署”、“市令”和“市丞”。伴随着这种 新的倾向和节拍,政府在县城以上都市实行的“官市制”,实际上已变得有名无 实。这一“市制”变得徒有虚名,虽可以认定是“官市制”松弛的结果,但更应 看到的商业活动从城里向外膨胀,其规模扩大到覆盖交通要路和地方农村。 (摘编自斯波义信《“市”建制的消失及市镇的发展》)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客商名称出现的时代颇早,财力也可谓雄厚,但由于受“官市”中坐商阶层的 “行”某种管辖,在很久的时段里都不及坐商对都市发展的作用强大。 B.“商税”既包括商品流通税,也包括入市税、交易税,从唐代中期起,逐渐在 交通要道和都市征收,成为从宋代到清代各朝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 C.唐代,开始在大运河沿岸调节水位的水门处征收过税,这显示出客商和交通业 者势力的抬头,他们从事米、盐、茶、漆、染料等的贩卖生意。 D.唐代边远地区商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全社会开始摆脱六朝时期的自 然经济状态,广泛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刷。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央集权制度也有一定的优越性,如推动大型都市建设,促进全国陆路与水路 网络的贯通,从而使得商品运输与贸易大为畅通,这在唐代体现明显。 B.唐末五代二百多年间的节度使割据,是市镇出现的直接原因,他们也从中得利, 直接催生了促进都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次商业革命” C.客商活动范围的扩展,客商地位的提高,可谓得益于交通要道、险关和人口众 多地区交通业的良性培育,此种情形是顺势而为、应运而生。 D.村市、墟市、山市和草市这类被统称为“草市”的定期集市和小市街,在县城 之外纷纷出现,唐中期后政府的商业税收由此大大增加。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朝实行市制并配置“市署”“市令”和“市丞”,政府在县城以上都市实行 “官市制”。这种“市”偏指经济范畴的概念,与后代行政性质的“市”不同。 B.唐代大型干道与大型河运相结合,使得商业活动从城里向外扩张,甚至达到了 农村地区,客商在此过程中地位提升,也增加了政府税收。 C.唐代“市镇”概念中,“市”即官市,其建制逐渐有名无实,及至消失,可以 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新兴的经济力量,已不是它可以掌控的了 D.唐代中央集权促进全国交通枢纽得以完善,使得客商阶层活跃,政府藉由各种 税收积累财富,也让商业的触角四处延伸,草市乃至市镇步步成型。 (二)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1-13题。(12)小区鸡鸣李忠元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他坐卧 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买了新楼房,张三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 服,他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 可这醉人的安适却是一会儿的事。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 来,侧耳细听,声音却是传自楼外。他披衣下地,来到阳台细心查看,这回终于 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他顿时睡意全无,他想不 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公鸡 这一夜,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 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 赛似的扯脖子欢叫呢! 张三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他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 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地一嗓子,把他 吓了一大跳。 张三一抬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他怒目而视,他顿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羞 红了脸,挺着脖子却不知说什么好。 你干啥,想杀生?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 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 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 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他不服气。死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 得了,宝贝似的,俺找说理的地方去! 张三气嘟嘟地,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 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吆五喝六,战得 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到这场面,张三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 半儿,悻悻地出了屋子,但他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 难道物业的人就不嫌吵闹吗?
A.中央集权制度也有一定的优越性,如推动大型都市建设,促进全国陆路与水路 网络的贯通,从而使得商品运输与贸易大为畅通,这在唐代体现明显。 B.唐末五代二百多年间的节度使割据,是市镇出现的直接原因,他们也从中得利, 直接催生了促进都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次商业革命”。 C.客商活动范围的扩展,客商地位的提高,可谓得益于交通要道、险关和人口众 多地区交通业的良性培育,此种情形是顺势而为、应运而生。 D.村市、墟市、山市和草市这类被统称为“草市”的定期集市和小市街,在县城 之外纷纷出现,唐中期后政府的商业税收由此大大增加。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朝实行市制并配置“市署”“市令”和“市丞”,政府在县城以上都市实行 “官市制”。这种“市”偏指经济范畴的概念,与后代行政性质的“市”不同。 B.唐代大型干道与大型河运相结合,使得商业活动从城里向外扩张,甚至达到了 农村地区,客商在此过程中地位提升,也增加了政府税收。 C.唐代“市镇”概念中,“市”即官市,其建制逐渐有名无实,及至消失,可以 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新兴的经济力量,已不是它可以掌控的了。 D.唐代中央集权促进全国交通枢纽得以完善,使得客商阶层活跃,政府藉由各种 税收积累财富,也让商业的触角四处延伸,草市乃至市镇步步成型。 (二)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 11-13 题。(12 )小区鸡鸣 李忠元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他坐卧 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买了新楼房,张三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 服,他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 可这醉人的安适却是一会儿的事。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 来,侧耳细听,声音却是传自楼外。他披衣下地,来到阳台细心查看,这回终于 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他顿时睡意全无,他想不 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公鸡! 这一夜,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 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 赛似的扯脖子欢叫呢! 张三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他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 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地一嗓子,把他 吓了一大跳。 张三一抬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他怒目而视,他顿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羞 红了脸,挺着脖子却不知说什么好。 你干啥,想杀生?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 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 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 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他不服气。死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 得了,宝贝似的,俺找说理的地方去! 张三气嘟嘟地,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 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吆五喝六,战得 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到这场面,张三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 半儿,悻悻地出了屋子,但他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 难道物业的人就不嫌吵闹吗?
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 头走掉,谁也不理睬他。回楼后,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烦了! 张三盼着物业早日解决,就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三早早地躺下来,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后半夜,正睡得迷迷糊糊的 又被鸡叫声惊醒了。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 遍又一遍,让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睁着惺忪的睡眼,看看天还没亮,就无奈 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竟没完没了,让他难以静下心神,看书 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下楼时竟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 鸡喂食吃。这一发现令张三吃惊非小,他更来气了。一打听,这才知道,那个养 鸡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到处理呢! 没有犹豫,张三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坐班,张三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 子一样倒给了刘金。 张三,这楼里住着千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此叫嚷啊? 张三听刘金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 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三是来干仗的,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噗哧”一笑,他 立时懵了。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他吓一跳,以为刘金要动手呢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大中华,衔在嘴里一支,随后“啪” 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 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今天,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 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务由你全权负责! 张三一时愣住了,什么、什么……张三,我忙于北京那边的楼市开发,老家这里 根本无暇顾及,管理得一团糟, 为寻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子,就特地从农村买 来两只爱打鸣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略有删改)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最后两段内容的安排就颇具匠心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B.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艺术手 法,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C.作品主要通过张三的经历,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社区问题, 旨在呼吁政府加强社区管理的指导,营造和谐社会 D.作品主人公张三有点羞于自己是农村人,当刘金的老爷子说他是农村人时, 他不服气地想着“我哪里像农村人”,于是决定告刘老爷子小区养鸡。12、请简 要赏析画横线段落“室内乌烟瘴气……但他还是满怀希望的”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3、这篇小说题目是用“小区鸡鸣”比较恰当?还是用“张三维权”更切题?请 结合全文进行探讨,并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14-16题。(14分 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一一赵九章高睿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私塾,曾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 座右铭,勉励自己发奋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
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 头走掉,谁也不理睬他。回楼后,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烦了! 张三盼着物业早日解决,就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三早早地躺下来,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后半夜,正睡得迷迷糊糊的, 又被鸡叫声惊醒了。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一 遍又一遍,让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睁着惺忪的睡眼,看看天还没亮,就无奈 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竟没完没了,让他难以静下心神,看书 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下楼时竟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 鸡喂食吃。这一发现令张三吃惊非小,他更来气了。一打听,这才知道,那个养 鸡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到处理呢! 没有犹豫,张三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坐班,张三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 子一样倒给了刘金。 张三,这楼里住着千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此叫嚷啊? 张三听刘金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 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三是来干仗的,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噗哧”一笑,他 立时懵了。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他吓一跳,以为刘金要动手呢!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大中华,衔在嘴里一支,随后“啪” 一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 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今天,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 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务由你全权负责! 张三一时愣住了,什么、什么……张三,我忙于北京那边的楼市开发,老家这里 根本无暇顾及,管理得一团糟, 为寻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子,就特地从农村买 来两只爱打鸣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略有删改)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品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最后两段内容的安排就颇具匠心: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B.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艺术手 法,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C.作品主要通过张三的经历,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社区问题, 旨在呼吁政府加强社区管理的指导,营造和谐社会。 D.作品主人公张三有点羞于自己是农村人,当刘金的老爷子说他是农村人时, 他不服气地想着“我哪里像农村人”,于是决定告刘老爷子小区养鸡。12、请简 要赏析画横线段落“室内乌烟瘴气……但他还是满怀希望的”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3、这篇小说题目是用“小区鸡鸣”比较恰当?还是用“张三维权”更切题?请 结合全文进行探讨,并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三)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 14-16 题。(14 分) 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赵九章 高睿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私塾,曾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 座右铭,勉励自己发奋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